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學案例及反思
師:同學們,老師請大家看一組圖片!(課件出示: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后的圖片。出示伴有打字音響效果的字幕:2003年當地時間5月21日19時45分,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兩千二百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看到這些,你認為此時的阿爾及利亞人民最需要什么?
生:最需要援助。
師:是的,他們在翹首以盼。震后,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亞派去救援隊,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
師:我們來看看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有關資料。(課件出示課后“資料袋”中的資料:2002年初,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成立了一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這支救援隊由地震專家、工程兵部隊、醫務人員組成,共200多人。他們配備了一流的設備,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2003年2月,救援隊首次參加我國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搶險救援,出色完成了任務。2003年5月,在阿爾及利亞發生強烈地震后,救援隊立即趕到災區。聯合國官員高度贊揚說:“中國國際救援隊來得真快,其反應速度是超常的。”)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吧l
生:(同桌交流課前收集的“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
師:“中國國際救援隊來得真快,其反應速度是超常的。”
這是聯合國官員的高度評價。那么。在阿爾及利亞人民心目中,中國國際救援隊是怎樣的?(板書課題:2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師:這一課的課題與以往的課題有什么不同?
生l:這一課的課題既有逗號,又有感嘆號.
生2:這一課的課題是一句話。
師:這句話是誰說的?
生2:是阿爾及利亞人民說的.
師: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和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課的課題?
生:用贊嘆的語氣讀。
師:請同學們帶著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嘆之情來讀課題。
生:(用贊嘆語氣讀)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j
師: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去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表現吧1
教后反思: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利用多媒體課件
播放一組阿爾及利亞震后房倒屋塌、親人失散的圖片,出示伴有打字機音響效果的字幕:2003年當地時間5月21日19時45分,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兩千二百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當學生看到阿爾及利亞震后圖片,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驚訝的聲音,出示字幕時,學生專心致志,只聽見打字機嗒嗒嗒的打字聲。當老師緊接著問:此時,阿爾及利亞人民最需要什么?學生都舉起了小手要回答。此情境刨設得簡潔明快,且震撼人心,以有效的視覺、聽覺和言語刺激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迅速啟動了學生的情智.進入了學習狀態。在讀課題時,先讓學生觀察這一課的課題與以往課題的不同之處,再根據課題的意思和標點符號來讀出贊嘆之情,就水到渠成。縱觀兩次教學導入過程,不難看出,第二次的導入過程,效果是顯著的。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生動的情境創設,使枯燥的文字介紹變為集聲、像、文為一身的立體形象,這樣既簡潔生動,又撥動了學生情感的琴弦。還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二是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到語言文字包含的情感,為下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的幫助和友誼以及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