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三下第27課《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并盡可能發掘來自學生、教師、社會的各種資源,擴展課程資源的范圍,并以教科書為依托進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篇教學設計針對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一定的語言場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關注了三維目標的整合,使得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積累、運用,同時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落實“愛是相互”的主題。
[教學設想]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通過事情的敘述,勾勒出一個純樸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愛是相互的主題,正因為中國人對非洲人的愛,所以讓非洲少年把我們當朋友。課文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極盡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運用。文章中兩處少年和“我”的對話,也是反映全文主題的重點部分,需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中體會非洲少年的內心,感受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此外,三年級學生對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說是第一篇讓學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課前需讓學生了解有關背景,課時教師也要提供有關感性的資料才能讓學生加深對主題的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并積累“栩栩如生、琳瑯滿目 、構思新奇、愛不釋手”等四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繼而讓學生感受愛是相互的,正因為中國人對非洲人的愛,所以讓非洲少年把我們當朋友。
[教學重難點]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關于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國在70年代援贊的圖片及《醫療隊員到坦贊》、《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
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讀〈〈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來了解課文的背景。
[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賣、售”2個生字。理解并積累“栩栩如生、琳瑯滿目 、構思新奇、愛不釋手”等四字詞語,從而體會“我”的遺憾。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寬達1800米,在非洲贊比亞與津巴布韋的接壤處,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所以,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思是說“雷霆翻滾的云霧”。
(課件投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聲音)
2、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這里景色壯觀,游人如織。這里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3、教學“賣” 。揭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