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臺就是陣地(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優秀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運用已掌握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養成主動識字,理解詞語的習慣。
4、能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
難點:能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陣地”
師:誰能告訴我陣地是什么意思?課題說什么地方是陣地?
生:手術臺。
師:(板書“手術臺就是”)手術臺應該是誰的陣地?
生: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
師:你還能說說哪些地方是誰的陣地呢?
師:說了這么多的陣地,仔細想想這句話好像還有更深的含義:手術臺怎么會成為陣地呢?難道說是讓醫生都拿手術刀上陣和敵人拚刺刀嗎?
2、設疑:同學們別急著告訴我,等這堂課快結束的時候,我請一位同學來告訴同學們。我要找一找誰是八十四班最會學習最會聽課的孩子。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
2、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3、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的詞語,如“當頭一棒”“仍然”“敏捷”“陸續”“繼續”“連續”等。
4、區別理解這三個詞語。
(課件展示一組練習)選擇正確的詞語填空:
上課鈴一響,同學們( )走進教室,安靜地坐在教室里等新來的老師上課。不一會兒,趙老師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教室,笑著說:“同學好,我們今天( )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把課文( )讀三遍,然后再停下來。”
5、默讀課文,然后默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判斷正誤,錯誤的請改過來。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1939年夏天,齊會戰斗打響了,中國共產黨員白求恩大夫在戰斗中,把手術臺當作陣地,不顧個人安危,謝絕師長的勸說,堅持給傷員做手術,連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時。
6、談談對白求恩大夫的初步印象。
二、感受人物形象
師:這篇課文主要的主要人物是白求恩大夫。閱讀課文如果能在內心里感受人物的形象,從課文的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對課文中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閱讀課文的最高境界。我們一起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動作
師:找一找,課文里哪些地方體現了白求恩大夫的動作,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1、白求恩仍然鎮定地站在手術臺旁。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敏捷地從傷員的腹腔里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里。
理解“鎮定”,既可以說明白求恩大夫的醫術高超,又能體現臨危不懼的性格。
讀一讀,用不慌不忙的語氣來讀。
2、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
理解“爭分奪秒”一詞,這一詞表示做手術速度快,既能體現白求恩大夫技術嫻熟,業務過硬,又能體現他對戰士們的熱忱與關懷。
語言
師:找一找,課文哪里對白求恩大夫進行了語言的刻畫,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重點學習課文的第3自然段。
1、聽了師衛生部長的話,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他在想些什么呢?
(注意要求學生從白求恩大夫的三個身份入手:戰士、醫生、客人)
2、理解白求恩大夫說的話,重點理解“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