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北師大版三下教案)
4、指導朗讀第7自然段,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5、比一比,讀一讀,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現出男孩對妹妹的深情?
(1)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
(2)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對醫生說……
(引導學生對比兩次抽血表情的不同理解男孩的勇敢慷慨)
四、感悟評價,揭示主題
男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他為妹妹勇敢獻血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書:親情無價)
五、品讀賞讀,體會感情
1、讀出男孩說話時的心情(害怕→驚喜)。
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用心地讀一讀,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此處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民主性、開放性)
2、分角色朗誦全文。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課件五:作業超市)
1、在積累本上摘抄本課好詞。
2、“金鑰匙”指點:把最感動自己的句子,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來。
3、幫家長做家務,給家長洗腳。
板書設計:
男孩
↓
平分生命——親情無價
教學反思:
《平分生命》一文講的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小男孩在錯誤地認為輸血便會喪失生命的情況下依然同意為重病的妹妹輸血,當得知不會有生命危險后,毅然要獻出一半的血與妹妹平分自己的生命,贊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情。教學本課后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在教學本課時大膽嘗試,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以學定教。我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最好的老師,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借學習描寫親情的課文和學生套近乎,拉近師生感情,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老師,尤其是語 文 老師,應該激情似火。讓學生喜歡我,喜歡我的語文課;進而喜歡語文,喜歡閱;進而……上完本課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師對學生付出越多,回報就越是豐碩。我在欣慰自己收獲46顆心的同時也感覺到了做教師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做教師,辛苦,快樂,幸福。
三、本本分分教語文。語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通過本課教學,我感覺到,教學改革,改來改去,還是要落腳于教育孩子讀好書,寫好字,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老老實實教語文,少一些花哨的東西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