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森林王國》教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第二課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練習略讀,了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及后果,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樹立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
2、認字11個,寫字8個。
3、理解“富饒、囑咐、危害、勸阻、混濁不堪、洗劫、悲慘、聯合、席卷、逼近”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積累“安居樂業、妖魔鬼怪、置若罔聞、萎靡不振、躍躍欲試”等成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積累成語;在對比朗讀中想象森林被砍前后的不同景象,體會森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新國王“把樹木全砍掉”的命令得以實施的原因。
設計理念:
詞語教學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課程標準就指出:“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本文詞匯量大,生詞中有很多重點詞語,其中還有大量的成語可以隨文理解和積累。因此,結合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將詞語教學與課文的朗讀感悟融為一體,重視語言文字訓練,以詞語的理解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又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詞語、內化詞語、積累成語,做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切實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教學流程與解讀:
一、研讀詞語,交流發現,鋪墊情感。
1、出示兩組詞語,自由讀詞語,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問問同桌或查字典,多讀幾遍。
第一組: 鳥語花香 綠樹濃蔭 美麗富饒 安居樂業
第二組:妖魔鬼怪 混濁不堪 天昏地暗 背井離鄉
2、對比研讀,觀察發現:想一想每個詞語的意思,你能發現兩組詞語有什么不同?
3、交流自己的發現。
第一組詞語描寫的是美好景象,第二組詞語描寫的是悲慘景象。
【解讀: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兩個意圖,一是確定了以詞語教學為抓手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從重點詞語中獲得情感的初步體驗,為進一步理解感悟做好情感鋪墊;二是將生字的識記融于具體的詞句學習中,提高自主識字、獨立識字的效率。】
二、導入課文,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1、談話:上述兩組詞語,在我們的眼前勾勒了兩幅截然不同的景象。第一組讓我們看見了人間天堂,而第二組卻讓我們看見了一座人間地獄。這兩組詞語都選自同一篇課文——《失蹤的森林王國》。(板書課題)
2、讀一讀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梳理問題,明確讀書方向: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了?
【解讀:緣題質疑,激發讀書興趣,并相機引導學生梳理問題,共同明確讀書方向,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閱讀狀態,確保了閱讀效率的提高。】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積累成語。
1、略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略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編上序號。
(2)課文寫了森林王國的幾個國王?
2、默讀思考,想想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了,同時將課文中的成語畫出來。
3、用自己的話說說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盡量用上課文中的成語,如:置若罔聞、接二連三、鋪天蓋地、無影無蹤。
4、聯系課文內容完成練習。
(1)填空,讀一讀。
手( )足蹈 躍躍欲( ) ( )二連三
隱隱( )( ) 無( )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