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課堂教學實錄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教師始終牢牢把握住語文學科獨有的工具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回家實踐的過程中并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樣具體的寫下來。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當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人時,心中一定滿懷美好,此時請他們將這份心靈的感悟訴諸于筆端,會有一吐為快之感,也能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能力協調發展的目的。
在本堂課中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