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三、引導發現,書寫生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1)用歸類法,觀察生字的結構、筆畫。 (2)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2、老師范寫“衡”的字: “衡”:左右窄,中間寬,中間好像一個魚字,下面是大字,最后一筆由捺變為點,注意三部分的寬窄配搭。 3.學生寫認為難寫的字。 4.評議:自評、互評,展評。 四、重組語境,鞏固生字詞 出示:陶行知看見孩子們在池塘邊捉蜻蜓,他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頭,跟他們講蜻蜓吃蒼蠅、蚊子和孑孓,是我們的好朋友。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調整飛行方向,眼睛結構很復雜,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1.自讀; 2.指名讀; 3.齊讀。 六、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默讀思考,提出問題。 2.全班交流,引導問題歸類。 (1)關于蜻蜓; (2)關于陶行知; (3)關于孩子們。 3.生課后解疑。 畫面能激發學生對蜻蜓的喜歡,讓學生帶著愉悅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階段的學習。 隨文分散識字,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能有效地提高識字質量。 以讀為主線,只有讀通,才能讀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運用詞語重組語境,鞏固生字詞;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為深入學習、領悟課文奠定基礎。 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在收集相關資料中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復習詞語,回顧文本 慈 愛 撫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飛 結構復雜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1、指名讀、齊讀。 2、讀后,你發現了什么? (二)簡單說說課文講了陶行知的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