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二、精讀課文,認識蜻蜓之可愛 (一)句式訓練,愛蜻蜓本領高 1.孩子們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陶行知為什么要勸他們把它放了呢?默讀課文。 (1)指名用“因為……所以”回答,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2)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3)出示圖片,認識孑孓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詞義。 (4)一只蜻蜓可以吃多少蟲子呢? 2.指導讀第2-6自然段中的對話。 (1)在朗讀和表演中理解“七嘴八舌”。 (2)練習朗讀:“你們說蜻蜓是不是人類的朋友?” (3)訓練用不同的句式來回答問題: 蜻蜓真的是人類的朋友。 蜻蜓的確是人類的朋友。 3、小組合作探究: 以陶先生當時的身份,直接叫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為什么還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呢? (二)品詞析句,愛蜻蜓結構奇特 1.默讀課文,思考:陶行知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哪幾方面的知識? 2.小組輪讀,組織交流;抓住關鍵詞體會蜻蜓的可愛、有趣 。 眼睛奇特:一閃一閃 成千上萬 四面八方 尾巴神奇:一撅一撅`一節一節 又細又長 3.出示蜻蜓圖,學生仔細觀察,領悟課文準確生動的描寫方法。 4.理解“據說”。 (1)蜻蜓的尾巴在飛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書上卻說蜻蜓在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 (2)討論、交流。 (3“據說”能去掉嗎?為什么? (4)激發探究:蜻蜓餓極時,真的會吃掉自己的尾巴嗎?(體會陶行知用詞的準確和對科學的嚴謹態度) (三)研讀句子 揣摩表達方法 1.讀描寫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課件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2.默讀,比較描寫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兩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1)指名回答! (2)小結:兩個句子都是先寫樣子,再寫作用。 3.過渡:蜻蜓被稱為“除害飛行家”,這和它有神奇的翅膀是分不開的。課件出示蜻蜓: (1)引導觀察蜻蜓的翅膀,說它的樣子。 (2)老師或學生結合資料介紹蜻蜓翅膀的作用! (3)遷移練習:學習課文的寫法,介紹蜻蜓的翅膀。 4.陶行知只介紹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這兩方面的知識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還講了哪些關于蜻蜓的知識?用“先說樣子,后說作用”的方式介紹蜻蜓! 三、品讀語言,感知人物之崇高 (一)陶行知是怎樣勸說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呢?默讀課文劃出描寫陶行知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的句子,從中感受到了他的什么品質? (二)以說“( )的陶先生”為目標,分組研讀課文。 (三)交流研讀,指導朗讀。 1.知識豐富的陶行知; 2.愛護蜻蜓的陶行知; 3.慈愛和藹的陶行知;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問:…… (1)抓住“慈愛”“撫摸”感受人物的和藹可親。 (2)用“慈愛”造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 (3)加上動作朗讀,讀出他的和藹可親。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 (1)指導讀出“商量”的口吻。 (2)要小朋友放飛蜻蜓,可以用哪些語氣說?(生氣、嚴肅、命令、商量……) 他用( )的口吻說:“把蜻蜓放掉, ” (3)你喜歡哪種方式的勸說?為什么? 4.教育有方的陶行知。交流: (1)從哪里可以看出他育人方法巧妙?。 (2)學生用“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說如何教育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