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輪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齊讀課題,讀出趣味來。
2、通過上節課的讀文,你知道這位大作家是誰嗎?(生介紹。板書“著名”,學生換詞)
3、你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
(1)用文中語句說,板書“可愛”。
(2)好好讀,你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小姑娘?
(3)點撥寫法:抓住人物特點描寫
3、本節課,我們要讀懂文字后面藏著的東西。
二、學問體悟
1、看圖,出示“思考一”
2、你把四個字讀成了一幅生動溫馨的場面。真棒!
這樣讀書就把文章讀得更豐富了。
3、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非常快。臨近分別了,總該給自己的朋友一句臨別贈言啊。出示“思考二”
(1)自由讀、畫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讀(同桌→全班)
4、“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姑娘的話像一面鏡子,讓他看到了自己驕傲的樣子。(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5、“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震撼了蕭伯納的心,讓他為之一震?
6、學了課文,我們對課題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來讀讀課題。
三、感悟升華
1、大作家從一件小事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么你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
2、出示相關的名人名言
3、生活中的老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你細心去 、去發現,一定會從各種老師身上學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你也必將成為生活中的一位優秀的“小老師”。
四、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關于蕭伯納的故事,進一步了解他。
板書: 10 大作家 的 小老師
謙虛 可愛
平等相待 天真無邪
課后反思:
經過專家的指導,這節課的授課思路更清晰了。學生學得很投入,學習效果良好。
整堂課關于“讀書”能體現不同層次的讀書要求:初讀時讀懂、讀通;熟讀時有所理解;精讀時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步驟比較清晰。特別是加大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力度,讓孩子們對于到蕭伯納和娜塔莎的一見如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他們國籍不同、年齡差距大,但他們彼此都非常喜歡,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非常愉快,已經成為朋友了。從而,為后面課文的理解和對于蕭伯納善于反思、謙遜自律的偉大人格的認識奠定了情感基礎。
不足的是對于“以讀為本”我仍然理解不夠,對于“讀中理解”的妙處仍然沒有體會透。在處理第一次上課時出現的關鍵癥結:關于小姑娘的那句“請你也會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時,孩子們再次重復了上節課的場面——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小姑娘是在教訓蕭伯納,是想幫助蕭伯納認識到自己太驕傲了。
課堂上,我再次急出了一身汗,沒想到經過這么多的朗讀指導和情感醞釀之后,他們還是不約而同地走入了同一條歧路。無奈之下,我只好親自講解,兜了一大圈,甚至還舉了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如果你學著他的樣子說話,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最終,終于有兩個聰明的孩子先明白了,說到了“跟他開玩笑、逗著玩”,我才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