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6篇)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一、復習導入
1、繼續學習第10課,齊讀課題。
2、這位大作家是誰?(簡介)
這位小姑娘是誰?用課文中的語句向大家介紹。指導朗讀
二、讀文體悟
(一)、這位小姑娘可給蕭伯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請你:
1、默讀課文,想想:在蕭伯納心中,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 。
2、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請用波浪線畫下來。
(二)、學生自己讀書、勾畫,指名匯報。
1、是朋友。 讀相關句子,板書
2、是老師。 讀相關句子,板書
(1)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寫蕭伯納受到教育的過程?(2~4)
請你:a、小聲讀讀第2、3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旁邊。
b、哪些詞語讓你感受特別深?請標出來,再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2)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分角色朗讀
(5)齊讀第4自然段
3、再讀第5自然段,有什么新的理解嗎?談談對“她是我的老師。”這句話的理解。
三、超越文本
1、你覺得蕭伯納是個什么樣的人?
2、再讀課題,“大”僅僅指他寫了幾部偉大的作品、名氣大嗎?
四、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關于蕭伯納的故事,進一步了解他。
板書設計:
10、大作家的小老師
小姑娘 天真無邪
大作家 知錯就改
教學反思:
今天是借班上課,因為課前準備不足,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后,專家和領導們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梳理如下:
1、備課時沒有深入、細致的研讀文本,總認為這篇課文貼近學生生活,不會有什么問題。結果,連我自己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都偏離了,更別談指導學生了。
特別是本文的核心問題:大作家為什么稱小姑娘是他的小老師?不是因為大作家知錯能改,而是體現了蕭伯納的謙遜自律、善于反思。小姑娘的話也許只是無心之語,并不是蘊涵深意的,是因為蕭伯納善于反思才會有所觸動,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受到啟發,這正是蕭伯納的人格高大之處。而我之前僅僅把他定位在“知錯就改”上,就顯得太過于膚淺了。
課堂上,因為我自己之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當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小姑娘在教訓蕭伯納時,我完全不知所措。
2、指導朗讀不是僅僅只是字音讀準就行了。比如,在讀寫小姑娘娜塔莎的句子時,還應該引導孩子們注意到人物外貌描寫的技巧。文中只一句話就勾勒出了小姑娘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樣子,是因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點。這樣的寫作技巧應該向孩子們滲透。
3、關于“扎辮子”的讀音,雖然課堂上我也提醒了,但當后面的孩子還是接二連三地讀錯時,應該帶領全班孩子把這個詞多讀幾遍加以強化。很顯然,當時是游離了,沒有真正關注學情。
4、結課時還應該回歸板書,再次帶領學生梳理脈絡、升華認識,感受到大作家不僅僅是年齡大、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高大。
總之,這次的教學設計和文本解讀都存在很多問題,還要沉下心來認真修改。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齊讀課題,讀出趣味來。
2、通過上節課的讀文,你知道這位大作家是誰嗎?(生介紹。板書“著名”,學生換詞)
3、你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
(1)用文中語句說,板書“可愛”。
(2)好好讀,你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小姑娘?
(3)點撥寫法:抓住人物特點描寫
3、本節課,我們要讀懂文字后面藏著的東西。
二、學問體悟
1、看圖,出示“思考一”
2、你把四個字讀成了一幅生動溫馨的場面。真棒!
這樣讀書就把文章讀得更豐富了。
3、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非常快。臨近分別了,總該給自己的朋友一句臨別贈言啊。出示“思考二”
(1)自由讀、畫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讀(同桌→全班)
4、“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姑娘的話像一面鏡子,讓他看到了自己驕傲的樣子。(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5、“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震撼了蕭伯納的心,讓他為之一震?
6、學了課文,我們對課題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來讀讀課題。
三、感悟升華
1、大作家從一件小事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么你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
2、出示相關的名人名言
3、生活中的老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你細心去 、去發現,一定會從各種老師身上學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你也必將成為生活中的一位優秀的“小老師”。
四、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關于蕭伯納的故事,進一步了解他。
板書: 10 大作家 的 小老師
謙虛 可愛
平等相待 天真無邪
課后反思:
經過專家的指導,這節課的授課思路更清晰了。學生學得很投入,學習效果良好。
整堂課關于“讀書”能體現不同層次的讀書要求:初讀時讀懂、讀通;熟讀時有所理解;精讀時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步驟比較清晰。特別是加大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力度,讓孩子們對于到蕭伯納和娜塔莎的一見如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他們國籍不同、年齡差距大,但他們彼此都非常喜歡,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非常愉快,已經成為朋友了。從而,為后面課文的理解和對于蕭伯納善于反思、謙遜自律的偉大人格的認識奠定了情感基礎。
不足的是對于“以讀為本”我仍然理解不夠,對于“讀中理解”的妙處仍然沒有體會透。在處理第一次上課時出現的關鍵癥結:關于小姑娘的那句“請你也會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時,孩子們再次重復了上節課的場面——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小姑娘是在教訓蕭伯納,是想幫助蕭伯納認識到自己太驕傲了。
課堂上,我再次急出了一身汗,沒想到經過這么多的朗讀指導和情感醞釀之后,他們還是不約而同地走入了同一條歧路。無奈之下,我只好親自講解,兜了一大圈,甚至還舉了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如果你學著他的樣子說話,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最終,終于有兩個聰明的孩子先明白了,說到了“跟他開玩笑、逗著玩”,我才長舒了一口氣。
一下課,專家和領導簡單評說了整節課之后,就談到了這個老問題。我說,按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事,他們都有生活體驗,為什么他們總朝同一個方向去想呢?我真的無法理解,也真不知道改怎么引導。任校長說:“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讀。”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恍然大悟:對啊,兜什么圈子呢?哪需要那樣硬生生的講解呢?只要再讓他們讀讀第一自然段、品品“學著他的樣子”,孩子們自然就會明白了。讀透了“學著他的樣子說”,就會讀懂小姑娘的天真、俏皮,自然就不會把她讀成一個城府很深、一本正經的“小老師”了,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真是給我上了極其深刻的一次“讀書”課!原來讀書有如此神妙的功用,真可謂是“四兩撥千斤”了!
后記:后來,我再次反復思考課堂上的“異口同聲”現象時,我在想,是不是這篇課文的課題“大作家的小老師”也給了孩子們一些誤導呢?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3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我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著,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外,我的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后,我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么?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我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并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4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在教學時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但是,我發現自己這一環節的教學有些節奏感不強,主要是讓學生評價的太多了,有時候朗讀不出人物語氣的時候加上動作就可以把人物的語氣表達的淋漓盡致了。這是我的一個不足之處,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更輕松的學習。
還有要注意的是,我的語言不夠生動,不夠吸引孩子們。對于課堂上一些同學的精彩發言也不能夠作出及時,準確的引導。我想,今后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5
《大作家的小老師》以清晰、干練的筆觸,寫出了文豪蕭伯納“拜”一位小姑娘為師的事,讀來很受啟發。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無意識地關注別人的點點滴滴,然后不經意地學習、模仿自認為優秀的地方,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許多的老師,只是我們不曾留意而已。剛開始讓學生從周圍的的人中尋找自己的“老師”,并尋找“老師”的閃光點時,學生的視線不夠遠,只是在平時老師經常褒獎的所謂優秀學生身上打轉,比如:董文泰是我班的“讀書明星”,王煒漢因為寫字又快又好,無愧于“書法家”和“快手王”的美稱……大部分完全可以成為“老師”的同學就被無情地拋棄了,這樣,文章內涵學生是無法真正地體會的。意識到這一點,我加強了對學生的點撥與引領,我就以班上一位成績很差,經常被老師批評,也不為同學所喜歡的一個所謂差生的男孩為例,讓學生從他身上尋找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經過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后,我們大家對他的長處終于有了一個共識:他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是班上無人能比的,他,是所有同學的“勞動老師”。受到這個啟發,大家都更為努力地去發現并放大其他人的閃光點了,于是,我印象當中那個默默不語的男生成了“笑星”,他的絕招是給別人講笑話,從來都是逗得別人滾到課桌底下,自己卻冷若冰霜;那個大大咧咧,在班里笑料百出的女生是班里的朗讀高手,成為了所有學生學習的榜樣;那個瘦巴巴,好說謊的小個子男孩拉丁舞跳得極棒,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拉丁舞王”;而那個皮膚白凈、眼睛小小,整日在媽媽庇護下嬌滴滴的男生歌竟唱得特別棒,也成為了同學們仰慕的對象……就這樣,學生們就輕而易舉而又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蘊。這樣的引導,不只讓學生認識到了謙虛、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要全面衡量和評價別人的可貴。后來,我又引領學生發現文本當中的另一個細節,文中的蕭伯納不僅“拜”了老師,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讓學生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不足,學生們做到了和別人對照、比較,然后結合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缺點。我鼓勵他們,有了錯誤并不可怕,蕭伯納這個大文豪都能屈駕“認錯”,并能勇于改正錯誤,我們也可以的。這節課,每個人都積極地表揚別人和自我批判,場面熱烈而溫馨。
與文本對話,不能只關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更多的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與文本的對話,是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一個極為有意義的心靈旅程。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6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敘著名作家蕭伯 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 故事以人物間的對話為主,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 納的嚴于律己。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謙遜自 律,體會其寬廣胸懷。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自讀課文, 掌握生字新詞,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想一想題目 中“大作家”是誰?“小老師”是誰?為什么蕭伯納稱小姑娘是小老師?對于前面 兩個問題,大部分孩子聽完我的問題就躍躍欲試了,顯然文中只出現了兩位主 人公,非常容易判斷誰是“大作家”,誰是“小老師”。至于第三個問題,孩子們 好像有點猶豫,可能還不知道如何準確地表述。于是,我讓孩子們先別急著回 答,細細地讀課文,并抓住關鍵句的朗讀,體會蕭伯納為什么稱小姑娘為小老 師。(對于孩子們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我沒有因為怕延遲教學時間而直接采 取“填鴨式”的教學,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還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先復習第一課時所學 得內容,接著我讓孩子們邊讀課文,邊體會蕭伯納是一位怎樣的大作家,娜塔 莎又是一位怎樣的小姑娘。在朗讀的過程中,我要求孩子們圈圈畫畫相關的句 子,并在相應的地方寫上自己的體會。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讀得都 很認真,圈畫得也很仔細,他們還不忘及時地寫上自己的讀書心得。有一些孩 子雖然成績不太理想,但通過朗讀他們也非常認真地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寫在 了相應的句子旁邊。看著他們勾畫地那么用心,我想應該把發言的機會先留給 他們。于是,在交流時,我先讓這些孩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站起來的這些孩子 基本上都不夠自信,回答時聲音也不夠響亮,但都能表達自己的讀書后的感想, 這點讓我很是欣慰。針對孩子們不夠自信的表現,我給予了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孩子們變得大膽多了,有些孩子看到我很認同他們的想法時,一下子有了自信, 整堂課上小手便不停地舉了起來,看起來格外的興奮。
通過《大作家的小老師》的教學,使我意識到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朗讀時間, 即使基礎很差的孩子他也有獨特的見解,我們不能抹殺這些孩子的積極性,而 應該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恢復自信心,從而慢慢地適應課堂教學, 跟上其他孩子的成長步伐。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描寫蕭伯納遇到小姑娘后,炫耀自己的才華,卻得到了小女孩意想不到的回答,后來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著重抓住語言文字訓練的點,領會人物細膩的情感。
片段一
師:(投影)臨別時,蕭伯納( )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
生:我覺得是自豪。
師:你還可以填哪一個詞語?
生:我覺得填上得意洋洋。
師:(比較)哪你認為自豪好還是得意洋洋貼切,你可以聯系后面的語句想一想?
生:我認為是得意洋洋好。自豪沒有寫出驕傲的情緒,而得意洋洋寫出了他想對小姑娘炫耀一番自己的名氣。
師:我還覺得可以填神秘。他想悄悄地告訴小姑娘,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片段二:
教師延續文本,創設情境
師:他又寫了兩本著作獲得了國際大獎,他在路上再一次遇到了小姑娘,這次他會怎么對小姑娘說?
學生練習,同桌討論
兩位學生表演
蕭伯納:今日看到你,我格外驚喜,我要叫你一聲老師,上一次,從你的話語中,我認識到了自己時常炫耀自己,聽了你的話,我深受啟發,回家后,我就忘掉所有的榮譽,一切從頭開始,晚上發奮學習,我出版了兩本書,送給你,你真是我的老師呀!
小姑娘:你真是太謙虛了,你是世界大文豪,我哪敢當您的老師!
師生共評
師:大作家拜小姑娘為老師,您拜誰為老師呢?
生1我愿意拜許焱開同學為師,我要向他學習跑步的技巧。
生2我要向許婕學習,她在學習上能抓緊分分秒秒。
師:你身為班長,向普通同學學習,你真謙虛,以后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師:最后一節中,講到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取得成就,會有哪些成就呢?
生:可能我會考上北京大學,成為博士生。
生2:我也會成為作家,寫出很多作品。
生3:我會當上總統,但我會與老百姓友好相處。
師:你們以后會在生活中取得很大的進步,為人謙虛,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奮發前行,若居功自傲,就會在榮譽中走向毀滅。
出示兩句名言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課文通俗易懂,我于是抓住語言文字,創設問題情境,讓課堂顯得更豐滿,讓學生走進文本,在想象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在表演中體會文本所折射的人文光華。在創設的情景中,教師讓蕭伯納又一次遇到了小姑娘。在情境中,學生明白了謙虛能使人產生強大的動力,在寧靜中思考,在平和中追求。學生才能把文本所蘊涵的哲理內化為生活中的言行。我還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討論辨析,感受到蕭伯納的自夸,學生在教師不露痕跡的教學環節中逐步認識到了謙虛給自己帶來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