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機資料
--1984年2月3日,“挑戰者”號再次發射,在7天的飛行任務中宇航員首次進行了不系帶的太空行走,此后宇航員“太空漫步”成為航天飛機任務中經常出現的畫面。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戰者”號,首次搭載了7名宇航員升空,其中女宇航員凱瑟琳·蘇利文成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從此航天飛機經常運送7名宇航員。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后,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此后美宇航局暫停了航天飛機發射任務。
--1988年9月28日,“發現”號在航天飛機任務中止32個月后升空,5名宇航員釋放了一顆衛星,并完成了幾項科學實驗,這標志著航天飛機項目再次走上正軌。
--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航天飛機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送上軌道,人類有了觀察遙遠宇宙的“火眼金睛”。
--1992年9月12日,“奮進”號升空,這架航天飛機成為宇航員馬克·李和簡·戴維斯的“婚禮特快”,這兩位宇航員是第一對在太空締結良緣的夫婦。
--1995年6月27日,“亞特蘭蒂斯”號發射,它實現了航天飛機和俄羅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首次對接,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在外太空互相“串門”,新聞評論說“冷戰”已在地球之外結束。
--1996年11月19日,“哥倫比亞”號發射,共飛423小時53分鐘,創造了航天飛機停留外太空時間最長的記錄。
--1998年10月29日,“發現”號搭載著77歲的參議員約翰·格倫起飛。格倫是曾搭乘“水星”飛船升空的美國首名宇航員,這次他又成為最高齡的“太空人”。
--1999年7月23日,“哥倫比亞”號發射,這次指揮它的是艾琳·柯林斯,標志著女性首次成為航天飛機的機長。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面過程中于空中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2005年8月9日,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安全降落,結束了長達14天的太空之旅。這是自“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后,美國航天飛機首次順利地重返太空,并且平安回家。
--2006年17日,發現號航天飛機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著陸。此次發現號順利完成國際空間站維修和建設任務,并為國際空間站送去一名宇航員。
航天飛機是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載人航天器,它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發射到太空,能在軌道上運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可部分重復使用的航天器。它的軌道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儲箱三大部分組成。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共兩枚,發射時它們與軌道器的三臺主發動機同時點火,當航天飛機上升到50千米高空時,兩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與軌道器分離,回收后經過修理可重復使用20次。外儲箱是個巨大殼體、內裝供軌道器主發動機用的推進劑,在航天飛機進入地球軌道之前主發動機熄火,外儲箱與軌道器分離,進入大氣層燒毀,外儲箱是航天飛機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飛機的軌道器是載人的部分,有寬大的機艙,并根據航天任務的需要分成若干個“房間”。有一個大的貨艙,可容納大型設備。軌道器中可乘載3名職業航天員(如指令長或機長、駕駛員、任務專家等)和4名其他乘員(非職業航天員)。其艙內大氣為氮氧混合氣體。航天飛機在太空軌道完成飛行任務后,軌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機那樣在預定跑道上水平著陸。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