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實錄及評析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也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一篇說明文。張老師在教學時緊緊抓住說明文的特點,不僅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更著力于課文表達方式的探討,并把在課文中習得的表達方式遷移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讀與寫的結合是按以下層次逐漸落實的。
1.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張老師在這一節課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開課,教師就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同時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整體,即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在教學太陽的特點時,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太陽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這樣的引導,為進一步領會課文的說明方法作了很好的鋪墊。
2.合作學習,深入探究。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然而實施新課程以來,許多教師組織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少實效。張老師在這節課中組織的兩次小組合作學習都非常實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太陽的特點時,教師讓學生按“遠”、“大”和“熱”的特點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進行學習。通過小組討論,深入探究課文是怎樣把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清楚的。在合作中,合作的任務明確具體,難易適中,小組成員討論充分而熱烈,并有明確分工,討論后都形成了小組共同的意見并進行了匯報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實效明顯,在合作中學生真正有所發現和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張老師在小組匯報交流時,對學生的表達進行了積極的評價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點撥引導,整體把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時適度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整體把握、感受課文內容和作者的表達方式。在這一節課中,張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了恰當的點撥引導,使學生深刻理解、整體把握了太陽的特點、太陽與人類的關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在學習太陽的特點時,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匯報交流后,教師是這樣點撥引導的——師:“課文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你是怎樣知道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有多大、有多熱的?”生:“我們看到了一些具體的數字……”師:“對,課文為了說清楚太陽的遠、大、熱,列出了一些具體的數字……由此我們知道了在介紹某一事物時,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除了列數字的方法外,課文還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生:“作比較、舉事例、打比方……”這樣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對太陽的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式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整體的把握。
4.拓展延伸,遷移表達。讀寫結合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在這一節課中,張老師在結課前安排了拓展延伸,遷移表達的環節。教師給出了有關月球的一組數據,讓學生模仿課文的說明方法說一段話。這樣的安排,使學生把在閱讀課文時學到的表達方式及時遷移運用于寫作實踐,使讀和寫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在課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學生那充滿靈性的表達就展示了出來,使課堂充滿了精彩的動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