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實錄及評析
生3:有時月亮還像一條彎彎的小船,在天空中飄蕩,有時像一個大圓盤,懸掛在天空。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月亮就悄悄地探出頭來,四處張望。
師:我們對太陽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我們對它的真實情況知道得還很少,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它的奧秘。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答案,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網上查詢,有的問題現在還是一個謎,要等同學們長大后去探索。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刻苦學習,將來一定能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太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教者言說○
在本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自我解讀,自我感悟,尊重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欣賞他們的奇思妙想,讓學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于探索的精神。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合作學習,重視個體差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的重點,開展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一次是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的特點自行組成4人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自己的認識;另一次是出示兩道選擇題,題中詞語涵蓋了課文內容的關鍵點,讓學生組成5人學習小組,選擇其中一題用圖示形式說明太陽與自然氣候的關系。學生先在小組內分工完成活動,獲得真切的體驗,再與全班同學交流。練習內容形象而切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中,我注重小組討論前的個人思考,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因此使這節課中小組學習有序有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采用擬人手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教學中,設計了三次擬人手法,一次是太陽升起的動畫,我讓學生邊看畫面邊思考太陽公公的問話:“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第二次是出示太陽公公委屈的臉,最后一次是出示太陽公公的笑臉。太陽公公與我們的三次對話,使學生在對話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現自我。設置這樣的情境,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營造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對文本的理解更透徹。
3.適當延時評價,體現人文關懷。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評價,既要有激勵性的表揚,又要有委婉的引導,還要有恰當的延時評價。在兩位學生用關聯詞語說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時,我不是輕易評價“對”與“不對”,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寬容地對待學生的理解,恰當延遲了評價,把學生暫時性的錯誤理解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大家議一議,應該怎樣說,讓他們發現兩位同學關聯詞運用不完整,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人文關懷。
4.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課改以來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多元理解和課堂生成,我們應該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對語言規律和表達方法的有益探索,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節課,當學生文,勾畫出說明太陽某一特點的關鍵詞句,或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歸納出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基本方法,這就把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內容,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