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編者在最后提供了一個資料袋,不但介紹了月球上的引力,還介紹了月球上環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國科學家的名字給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與此同時,課后還收錄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賦予了教材詩意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二、教學建議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后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解開的謎。
初知課文大意之后,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想象、交流資料、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中“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是個很重要的句子,要充分利用這個句子及相關泡泡,引導學生展開更多的遐想,感受月球的魅力。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想象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體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的。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理清這些不解之謎提出的思路。比如:從把細菌灑在月球塵土上,細菌全死了的事實,提出了一個疑問:月球塵土是否有殺菌的本領?從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年齡的比較,提出了兩個星球年齡大小的疑問和對兩個星球火山活動的猜測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理解省略號的作用并充分利用這個省略號把交流資料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況,進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摘抄課文中寫得好的詞句。
課后提供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教學時讓學生熟讀詩句,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做到熟讀成誦。最后還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還要充分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醒學生在以后的閱讀實踐中要注意把自己覺得好的詩文摘抄下來。
本課還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通過讓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及用“沒有……沒有”說一句話等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完了本課讓學生課后把自己搜集的資料辦成一張月球專題小報。通過課后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積累資料及動手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良好地鍛煉及提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一、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寫了我上網的親身經歷,使人真切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文章按上網前、上網時、上網后的順序先寫了爸爸告訴我網絡的作用,再寫了我訪問了卡通網站以及和其它一些網站,以及我向國外的表姐發了一份電子郵件,最后寫了我盼望再次進入奇妙的網絡世界。課文內容有趣,角度新穎,名為講述上網經歷,實為介紹網絡知識,中間穿插爸媽的講解,敘述的過程中還滲透了人物的新奇、好奇、贊嘆、依戀等內心感受,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章語言親切自然,采用了比喻、設問等手法,這使得深奧、專業的網絡知識變得淺近、生動、有趣。可以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接觸這些語言現象,感悟語言,積累和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