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二、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搜集和網絡有關的資料,如果有條件,還可布置學生上網,親身感受網絡。
2、課文內容有趣,角度新穎。名為講述上網經歷,實為介紹網絡知識,中間穿插“我”爸爸媽媽的講解,使得深奧專業的網絡知識介紹變得淺近且富趣味。文中主要講了兩個問題:網絡是什么和網絡有什么用處。第一個問題是借爸爸的口說出來的,這個問題比較抽象,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由討論,根據課文的描述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嘗試回答,然后老師作適度引導。讓學生根據各種具體的事例和感受來形成對網絡的印象。網絡的作用其實和網絡的特點有內在聯系,因為“互聯”,網絡上的信息才這么豐富,因為“互聯”,網絡中的聯系才非常便捷。文中是通過“我”的上網體驗來介紹網絡的好處的,其中兩句話相當重要:“有了網絡,五湖四海的人隨時可以交流,咱們的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小村莊。”“我感到地球一下子變小了,知識的大門向我敞開了。”教學時要重視文中泡泡,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到網絡的作用,可讓學生結合課文描寫、自己搜集的信息,甚至自己上網的親身體驗理解。
3、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面的影響,課文講了三點:一是電腦網絡可以查閱信息,迅速而便捷地了解周圍的世界;二是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人隨時進行交流,并建立聯系;三是可以參加網絡購物、拍賣等活動。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要求上過網的同學,說說自己上網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然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網絡對“我”來說也是新生事物,在和網絡的接觸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有明顯的不同。可以引導學生留意相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情不自禁”“歡呼”“迫不及待”“目不轉睛”“贊嘆”等詞語不單能看出“我”當時的內心狀態,使文章更加生動可感,而且還折射出網絡的魅力以及“我”對網絡的喜愛之情。
5、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各自上網的收獲可以強化學生對網絡的興趣。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或是自己對網絡的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在電腦上種蔬菜》,以完成課后的選做題。
24果園機器人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中的機器人服務于豐收的果園中,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箱,運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這些機器人只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電,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水果豐收,果農忙不過來了,于是需要機器人幫忙;果園很大,機器人不好拖著電線工作,用電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讓果園機器人“吃”園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電。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學生讀后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了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二、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搜集與機器人有關的資料,可以是文字類,也可以是圖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