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第二課時教案
師:偷鈴人想的有道理呀?他挺聰明的!哪笨呀?
生: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沒捂住別人的耳朵,所以被發覺了。
3、分析偷鈴人的做法及結果
①生匯報,師出示: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鈴鐺。
師:讀讀這句話,你從哪個詞體會出他笨?(“自己”變紅)
②師: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誰聽得見,誰聽不見?
出填空:捂住自己的耳朵( )不能聽見,( )能聽見。
③師:他這種行為就是(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欺欺人)積累意思相近的詞語。
師:正因為這樣,他的手剛碰到鈴鐺就被發覺了。
接著上句出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將剛和就變紅)
4、逆向思維 理解道理
①師:看來他確實很笨。那他怎么做就不被發現了,你幫他出出主意,其他同學聽聽他的主意行不行?(生生之間互相反駁,否定一個個“高招”)
讓學生感悟到:只要做壞事就一定會被發現。
師:這就是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你們真有本事,能把這個道理自己悟出來了!
②把這個故事再讀讀,體會故事中的道理。
四、學講故事,深化理解
1、讀熟課文,將寓言故事講清楚
師:這么一個小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偷鈴人的行為很可笑,還讓我們懂得了道理,我們將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道理。自己練一練吧!(學生練習講故事;找一個人講一講。)
2、觀看動畫,學習講故事的方法。
師:為了讓你們能講好,老師將《掩耳盜鈴》的原文做成了小動畫,原文中講的是盜鐘。看動畫時別光看熱鬧,看看偷鐘人的動作、神態、心理想法什么樣!將這些用到你的故事中。(播放動畫)
學生再練習講故事。(一人講一講,其他同學評評他哪講的好)
作業:1、回家將故事講給家長聽。
2、繼續收集寓言故事,為舉辦寓言故事會、成語比賽做準備。
板書設計: 26、寓言二則
掩耳盜鈴
可笑
做壞事就會被發現 愚蠢
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