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課文配有二幅插圖: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動的場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節這一天,晉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場景。這二幅圖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設計理念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課設計將從問題入手。只有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并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復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老師板書課題。
2、誰愿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信息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么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后,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并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著、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借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么?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 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系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余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么?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系;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