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詩二首(敕勒歌 飲湖上初晴后雨)
2.讀通詩句,理解詩意。
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敕勒川,陰山下。”這一句寫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陰山的腳下。
引導學生讀注釋,了解“穹廬”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氈帳,就是現在的蒙古包。“見”(同“現”),露出的意思。
學生質疑,討論詩意。
蒼蒼、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指名說說怎樣理解這首詩。
教師有感情地描述詩境:“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吹拂著豐茂的草原。時而在這里,時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在詩中,我們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壯闊,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們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引導學生體悟詩情,感受草原風光的遼闊壯美,激發學生對于敕勒川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4.感情誦讀古詩。
這首古詩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呢!據說,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軍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們應該怎樣朗誦這首詩。學生先自己反復練習朗讀,再指名朗讀,集體評議是否讀出詩中宏大的氣勢。
齊讀這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背誦《敕勒歌》。
2.指名說說詩意,引入第二首詩的學習。
二、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1.板書詩題,介紹背景,解題。
這首詩是蘇軾與友人在西湖邊飲酒遇到“初晴后雨”時所寫。詩把西湖寫得美麗動人,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西湖也因此詩贏得了“西子湖”的美稱。
2.西湖的美景跟敕勒川相比,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
討論交流。
讀注釋了解“瀲滟”“空濛”“西子”的意思。方好:正好。亦奇:也很奇妙。淡妝濃抹:或者淡雅或者濃艷地打扮。
根據詩句想象詩中的畫面: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以美麗而著名的西施姑娘,不管什么時候都那么美。
3.畫一畫,體會詩境。
請同學們任選自己喜歡的一句,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