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設(shè)計
(2)圖片對比,感受“枯黃在蔓延” :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地上光禿禿的,小河干涸了,到處塵土飛揚,森林里很荒涼,枯黃的范圍越來越廣;森林已毫無生機了……)
2、朗讀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涼
出示句子: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師:小樹沒有了,嫩枝啃光了,樹皮、草根、這一切都沒了;
枯黃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開來,它吞噬著可愛的綠,令人痛心呀,用你的聲音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你此刻的心情吧!(指名讀,齊讀)
第二組:鹿群的變化
1、感受鹿數(shù)量的變化
森林中的鹿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出示: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shù)就超過了十萬只。
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
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指名抓住數(shù)字來談談感受)
兩個冬天死去六萬只,最后只剩八千只病鹿。這些數(shù)字真是觸目驚心!(朗讀體會)
2、感受鹿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
光是數(shù)量在變化嗎?生活狀況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1)引導學生想像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鹿群雖然要時刻提防著狼,但生活中沒有饑餓、沒有疾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鹿是怎樣生活的?(生說)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狼與鹿共存,狼要吃鹿,鹿時刻提防。這樣,一些生病的、弱小的鹿,就被狼吃了,而逃過狼的毒手,生存下來的鹿則十分健康。(讀句子)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比”這一過程與方法,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初步形象地感知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的原因,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2)引導學生想像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時,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時間一久,饑餓和疾病就纏上了鹿群。
(3)小結(jié):它們拖著虛弱的病體茍延殘喘,為一丁點食物同類相殘,無時無刻不忍受著病痛的折磨。(讀句子)
四、讀中練說,感悟道理
1、森林由生機勃勃到一片荒涼,鹿群由活潑美麗到疾病纏身,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凱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殺了狼。)
再次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為什么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呢?(自由讀第4小節(jié),練習說話。)
出示: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為
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因為 。
3、師小結(jié):同樣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比讀:女生讀第一自然段,男生讀第三自然段)
4、請再讀讀這兩句話,鹿是真正的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為什么?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人們因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規(guī)律,好心做了壞事,讓學生明白不應該破壞生態(tài)平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討論這一方法的運用下很好地進行了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