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通用14篇)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
《狼和鹿》教學案例
妙橋小學 王紅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課文的第一幅圖,按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的順序,說說:
圖上的凱巴伯森林是什么樣兒的,天空是什么樣的,林間的草地是什么樣的,鹿兒是什么樣的?在干什么?
學生先練習說話,然后指名說。
生:遠眺,凱巴伯森林里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生:綠色的樹木連成一片,就像是綠色的海洋。
生:天空是藍湛湛的。金色的陽光穿過樹梢,照射在林間的草地上。
生:鋪滿新綠的草地上,盛開著野花,黃的,白的,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生:小池就像鏡子一樣,水面上的波紋一閃一閃的。
生:活潑美麗的鹿在林間的草地上嬉戲。
師:是啊!這么美的森林,這么可愛的鹿,附近的居民非常喜愛它們。當鹿群遭遇狼的襲擊,居民們就組成了狩獵隊,決心保護鹿。可是,當狼被不斷地捕殺,這時候的凱巴伯森林和鹿群又是怎么樣的呢?
生: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逐漸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生:鹿群大量繁殖,把森林里的綠色植物都吃光了,可還是有不少鹿吃不飽,在挨餓。
生:鹿群中的傳染病流行,使鹿群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最后剩下的幾千只鹿也都是病鹿。
生:鹿群面臨著滅頂之災。
師:原來美麗的森林和可愛的鹿兒,如今沒有了狼的暗算,怎么卻成了如今的模樣?
生:因為沒有了狼的暗算,鹿群大量繁殖,使凱巴伯森林里的綠色植物滿足不了鹿群的生存了。
生:狼在暗算鹿的時候,往往是把病鹿吃掉了,使得傳染病不會流行,其它的鹿也就不會被感染,就不會得病死去。
師:是啊!狼是凱巴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鹿群卻成了危害森林和毀滅自己的“禍首”。
師:你從凱巴伯森林和鹿群前后不同的表現(xiàn),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不能隨便殺害狼。
生: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們存在的作用,不能隨便去捕殺或滅除它們,不然會造成可怕的后果。
生:我們要保持生態(tài)平衡,不能隨便破壞。
師:大家學習了這一課,知道了很多知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會做到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
【評點】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引導學生依照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想象。另外,教師抓住了凱巴伯森林和鹿群這兩者在有狼和沒狼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完全不同的情況,讓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人們本來想保護鹿,可好心反而做了壞事,害了鹿群,還把蔥綠的森林給毀滅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xiàn)象,使學生明白了狼為什么會成為“功臣”?而鹿又為什么卻成了“禍首”?使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升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重點突出,教法靈活,氣氛活躍,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對課文內容理解更為充分。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2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有時,也要遵從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guī)律,要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tài)平衡。
重難點
明白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tài)平衡。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逐個出示狼和鹿的圖片,在生活中,狼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狼,出示:兇惡、兇殘;)出示:鹿圖,這是什么?在生活中,鹿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鹿,出示:溫馴、美麗、活潑;)(板書:和 齊讀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9、狼和鹿 )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課文告訴我們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生:“禍首”)
3、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禍首”,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對比,提出問題
(一)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100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著圖,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森林嗎?
①準備交流(同桌說給同桌聽聽,)②指名交流
2、學生介紹森林。
師:是啊,森林郁郁蔥蔥,小河靜靜地流淌,鳥語花香,多么美麗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寫到凱巴森林的句子,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描寫森林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回答,師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誰能將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點評,齊讀,伴樂朗讀)
(二)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可事隔25年,這座森林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二十年森林變化的圖)
1、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描寫二十后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指名回答)
2、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出示動漫,理解“蔓延”、 “消退”)
3、師引讀:二十年過去了,整個森林……綠色在……枯黃在……(范紅再讀句子,指名讀,點評,齊讀。)
3、出示:兩種不同森林的圖及句子。伴樂朗讀。
師: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女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凱巴伯森林(男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
(三)同學們,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郁郁蔥蔥,25年后卻是一片枯黃,看著兩幅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問什么?(學生質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第二、第三小節(jié)。(交流:是什么原因使森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指名回答)
師(小結):使森林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板書:人捕殺狼)
2、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是因為美麗而活潑的鹿群后面,(出示句子: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里大約有四千只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師:這里有個多音字,我們一起來讀準它【提防dī】,還有另一個讀音【提高tí】
3、狼總是吃可愛的鹿(板書:狼吃鹿),為了保護鹿(板書:保護),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還特意頒布了一條“剿殺狼”令。
4、有了法令,人們就肆無忌憚地大量捕殺狼。(出示槍殺狼圖)
5、師引讀:同學們,可愛的、美麗的鹿要被狼吃光了,當?shù)鼐用瘢ê尥噶死牵┯谑侨藗兇罅康氐夭稓⒗牵ㄋ麄兘M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人們大量地捕殺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再齊讀。
6、引讀: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
師:二十多年殺掉了六千多只 ,算一算,平均一年殺死了多少只鹿?(大約300只)
7、使森林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三、探究誰是森林的禍首
1、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被殺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課本):引讀: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shù)就超過了十萬只。殺狼前,鹿的數(shù)量是(四千只),殺狼后,鹿的數(shù)量(超過了十萬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將近五千只)
2、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到處密密麻麻的鹿呀,讓我們看看這個景象吧!(出示圖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出示句子(老師請兩位同學來讀句子,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樹木的嫩枝、綠葉、樹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哪位同學來告訴大家,鹿大量的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這樣慘。引讀: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八千只病鹿;同學們,超過十萬只的鹿,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過九萬多只)
過渡:多么驚人的數(shù)據(jù)呀!為什么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還會死這么多呢?)
5、聯(lián)系課外常識,說說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組討論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殺,鹿死得更多,是因為……”來回答鹿的死因。
6、饑荒帶來的是一個寸草不生,荒涼不堪的森林,饑荒也導致了大批的鹿被餓死。鹿死的原因還有嗎?
四、明理
1、美麗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黃,活潑可愛的鹿也正陸續(xù)地死去,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此時此刻人們才剛剛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麗、活潑的鹿卻成了“禍首”。(板書:“功臣”、“禍首” 齊讀第四自然段)
2、狼為什么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聯(lián)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這樣就切斷了傳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會怎樣?鹿在逃的過程中,鹿的身體就會怎樣? “生命在于運動”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樣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所以,狼間接地保護森林。(板書)
3、美麗、活潑的鹿為什么成了“禍首”?( 聯(lián)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師: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板書:破壞)
4、鹿是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難道鹿真的是“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人)
5、人們殺狼護鹿原本是讓鹿過上幸福的生活,現(xiàn)在居然讓鹿過上了?(對著板書,讓學生說說,人、狼、鹿三者的關系)這個悲慘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么?
6、森林被破壞了,最終危害到誰?(人,描紅)
7、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得怎樣的啟示?
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所以我們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板書:保護生態(tài)平衡)。
如果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能做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那么大自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
8、穿過時光隧道,來到那個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環(huán)保者或者是羅斯福總統(tǒng)的助理,又或者……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交流,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人
捕殺 保護
危 狼 鹿
害 吃
保護 破壞
森林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3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并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以及喜歡的理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導入新課。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鹿數(shù)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反倒成了禍首”這三個對比中完成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和感悟。最后通過學生談感受和老師的小結,強化課文的思想內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復述課文的方式,使課堂內容能以延伸,為繼續(xù)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整節(jié)課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將不再扮演居高臨下的傳授者和管理者,面對學習中問題,教師不是把現(xiàn)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他們,或重述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學生思考,而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獲得結論。因此,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認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對比鮮明的事例中積極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借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遺憾的是在整節(jié)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閱讀量。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有時,也要遵從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guī)律,要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tài)平衡。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圖片看著這三張圖片,你會想到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
那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哪些事呢?趕快來讀讀課文吧。板書:狼和鹿
二、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文,解決生字。
2、采用開火車讀詞語等各種游戲來認字讀詞語。
3、師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詞語。
三、理解課文
1、字詞我們都認識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段朗讀。
2、指定小組分段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讀完互評。
3、通過讀課文,你們知道狼、鹿、人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4、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國功臣罪魁禍首三個詞語,它們是什么意思呀?
6、你們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對它們三個詞都加了引號,聯(lián)系課文,再說說你們的理解好嗎?
7、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之后班內交流。
8、還有讀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我們通過解決。教師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
9、帶著你們對課文的理解,再來品讀一下這篇課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師這里還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聽嗎?但聽完了,可是要談談自己的想法呀!師讀材料。
2、結合課文狼和鹿和剛才的材料,你們有什么啟示?談一談吧。學生自由談感受。
3、小結:大自然的奧秘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多讀些好書,你會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5
目標在我心: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我能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聽配套光盤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2、教師示范朗讀或領讀難讀的段落,幫助學生感知。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小組內開火車按段落輪流讀課文,其他成員幫助糾錯。每讀通一段,小組內齊讀一段。
(2)男女分段讀課文,繼續(xù)糾錯。
(3)組內抽查朗讀課文,做到人人讀通順,人人有感情。
三、課文內容
1、課文的哪些語句給你的印象很深刻?為什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要求每人說印象最深的一處)
2、課文主要將了什么故事?同桌說一說,組內說一說。
3、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展示交流
五、達標檢測
1、教師隨機抽查各小組朗讀情況
2、課文內容填空: 起初,人們認為狼是( )的動物,經常對( )的鹿下毒手,所以人們開始( )狼。狼群漸漸( )了,鹿?jié)u漸( ),森林里鬧起了( ),饑餓、疾病像妖魔的影子在鹿群中游蕩,鹿群又漸漸( )了。人們沒有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 ),鹿反倒成了破會森林,毀滅自己的( )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領會課文內容。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明白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助學預案:
1、指導通過看報,查資料,社會調查,上網查詢等方式,獲得“生物圈”、“生物鏈”、“動物相關相克”、“動物適者生存”等知識,讓學生初步感悟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道理。
2、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破環(huán)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起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學習新課打下基礎。
3、課堂上,通過讓學生讀懂人們?yōu)榱吮Wo鹿而消滅狼,反而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使小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道理,從而梳理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4、課后組織學生召開“保護生物鏈”的主題班會,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到郊外為鳥巢搭窩,植樹等活動,把維護生態(tài)平衡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在社區(qū)內進行“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宣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認讀
蔥綠 消退 保護 生機勃勃 功臣
枯黃 蔓延 捕殺 災難降臨 禍首
2、用這些詞語說說課文的內容。
3、你們能用最后一組詞語說一句話嗎?
課文中就有這樣的評價,打開課文找一找,找到后,把它畫下來。
生讀文,找句子。師巡視指導。
誰愿意把找到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讀了這話,你有疑問嗎?(是呀,在我們的印象中,狼貪婪而兇殘,是應該消滅的大壞蛋,而鹿活潑而美麗,是我們應該保護的對象。可是,課文中卻這樣評價狼和鹿。)
4、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讓我們打開課文,找一找,鹿是怎樣破壞森林,禍害自己的?(生讀書思考)
二、森林前后對比,理解鹿是破壞森林的禍首的原因
1、我們一起來看看,鹿破壞后的森林是怎么樣的?(交流)
2、出示圖片、“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消退”、“蔓延”等詞語的意思,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嗎?
生練讀——指名讀
3、森林之所以為變成這樣,都是因為——
4、那以前的森林是怎么樣的,讀課文找一找。
(出示蔥綠的森林圖)理解“蔥綠”、“生機勃勃”
指導讀。指名讀。齊讀。體會森林的美好。
5、曾經的森林是生機勃勃,可現(xiàn)在的森林呢?讀:灌木……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鹿是破壞森林的禍首。
三、鹿群數(shù)據(jù)對比,理解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的原因
1、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比較句子):
(1)疾病在鹿群中傳播。
(2)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2、請用筆在文中劃出鹿發(fā)展變化的數(shù)字。
面對這一組懸殊的數(shù)字,老師心情沉重,你們有何感受或者想問什么?
3、鹿為什么會相繼死去?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同桌討論。
4、指導讀。鹿的慘狀你能讀出來嗎?
5、現(xiàn)在你說說鹿是( )的禍首?
四、反思真正的禍首
1、曾經活潑的鹿,怎么就成為禍首呢?和小伙伴商量一下。
作為幸存下來的鹿,看到自己的親人,朋友,不是餓死,就是病死,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真正的禍首是誰?是人的什么行為?
2、小組合作學習第2段。
要求:讀——交流讀懂了什么——再讀
3、學生交流。
4、想一想,如果狼會說話……
五、回歸整體,明白道理。
1、是啊,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啊!讀:“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
是啊,這是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狼居然是森林的功臣,板書:“功臣”“禍首”
你還能從這句話的哪兒可以看出人們想不到?
2、齊讀第4段。理解狼是功臣的原因。
3、師:學到這里我們把書合上,如果現(xiàn)在就是凱巴伯森林里的僅存的狼、或者是鹿,或者是當?shù)氐木用瘳F(xiàn)在你想說什么呢?出示:
假如我是一只鹿
假如我是一只狼
假如我是凱巴伯森林的居民
4、森林中不能沒有鹿,也不能沒有狼。這就好比是一架天平,天平的這一端是狼,另一端是鹿,狼鹿共存,使天平保持平衡,這個平衡我們把它叫做生態(tài)平衡。六、總結升華,拓展閱讀
1、當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明白這一點時,為時已晚,他們多想讓凱巴伯森林恢復當年的生機勃勃呀,你來給他們出出主意,好嗎?
2、讀一讀美國政府的方案。“引狼入室” (從1995年開始,美國從加拿大引進一些野狼,分批投放到凱巴伯森林中,讓競爭來促進鹿群的生存,讓生物之間的互相制約給凱巴伯森林注入新的生機。)
3、狼和鹿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僅僅根據(jù)我們人類的好惡去判定動物的善惡,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課后老師推薦大家讀這樣的兩篇小短文:《蛇與莊稼》、《鲇魚和沙丁魚》
七、板書設計
狼 和 鹿
“功臣” “禍首”
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全文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真正的愛是尊重,尊重自然生態(tài),尊重一切的規(guī)律。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教學設計以質疑啟發(fā)學生閱讀,在文本資源的整合和多層次的閱讀過程中感悟形象,明晰道理,繼而鼓勵學生深思文本深層的意蘊。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
今天上午我終于上完了學校的優(yōu)質評選課。說真的心里并不很輕松。因為到底會評上什么樣,不知道,其實我關心的不是名次,而是我的課比以前有沒有進步,哪怕一點進步,我都會很欣慰。
我上了《狼和鹿》這課。這是一課有關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凱巴伯森林地區(qū)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了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卻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只剩下八千只病鹿,森林最后變得枯黃。最后人們才意識到狼原來是保護森林的功臣,而人們費了千辛萬苦保護的鹿大量繁殖卻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
上這課,我通過課件演示,看圖片、放狼怎樣吃鹿的錄象,渲染了氣憤,讓學生也沉浸在課堂氣氛中,他們和居民一樣恨透了狼,讓他們的感情在恨狼這段達到一個高潮,結果狼死了,森林卻一片蕭條,慘淡,鹿卻減少成了病鹿。他們的心情這時和狠狼有了一個極大的反差,從而啟發(fā)他們要保護大自然,不能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聽課的老師有人說挺好,有人說一般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我自己認為有滿意的地方,當然也有感到遺憾的。對于別人的意見我要取其精華,但不可能否定,因為他們提的當然是有他們自己的道理。但我也希望別人也能發(fā)現(xiàn)我的閃光的地方,因為我的教學如同剛學說話的幼兒那樣稚嫩,還需要別人的鼓勵,扶持,這樣我
才會有進步。
我堅信,通過我的努力和老教師的指導,我會健壯的的!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8
這是一篇讀來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的文章。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森林里,看起來溫順活潑的鹿卻是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而看似貪婪兇殘的狼卻是維護森林的功臣。這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導致位置的互換呢?教學中,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幾份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zhèn)游戲。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接下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森林!鹿)
現(xiàn)在增加難度,老師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可恨的——可憐的——貪婪的——美麗的——智慧的——)
學生反應靈敏,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接著我這樣引導:看來狼和鹿在你們心中的形象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人們總是對鹿喜愛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壞蛋的代名詞,其實,你們的看法和凱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樣,可后來,他們對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學習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這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從內容和體裁看,它們都是記敘文,文體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強。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課文是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但不僅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
2、教材內容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平衡—失衡—啟迪。具體來說,課文介紹了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鹿在林間嬉戲,而狼卻跟在后面,準備下毒手,正因為如此,當?shù)鼐用窈尥噶死牵X得要去保護弱小者,紛紛去捕殺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敵,沒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們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壞,鹿也逐漸消失,狼和鹿之間的關系介紹得較清楚,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時在狼與鹿之間的關系背后,也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如:
(1)、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guī)律,人們去殺狼從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看消滅更殘忍的動物本因是正確的,但從現(xiàn)狀來看,他們原本正確的行為卻恰恰是錯誤的,真正這種“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誰呢?就是我們人類;
(2)在狼和鹿之間的關系背后,顯現(xiàn)出人類的傲慢和無知,當然這一點就三年級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因此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1)、理解狼和鹿之間的`關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必然規(guī)律;
(2)、理解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懂得破壞生態(tài)平衡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3)、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壞事的事情發(fā)生。
4、教學重難點:
(1)、理解狼為什么會成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為什么成為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guī)律,人們原本“善良”的行為使森林遭到破壞、鹿群減少,從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
5、教學安排: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想采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脈落。細讀課文,深入探究,體會內涵;
第二課時:復述課文,拓展延伸,綜合實踐,提升情感。
二、說學法、教法:
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讓學生能學會自讀自悟法、討論探究法,使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說、讀、思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升華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觀。
教法:
對比法——這篇課文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對比的方法:(1)、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
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2)、鹿群要死的前后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形成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變化的景色,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說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通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后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為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探究為什么說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法——抓住課文中的三處對比的描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前后的變化,一喜一悲,人們后悔莫及的心情,促進內化,深深地體會出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程序
根據(jù)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圖文結合,溝通聯(lián)系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讀中反思,升華明理
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 設疑:狼和鹿是我們在動物園里常見到的,你喜歡誰呢?為什么?
2、
師小結:對呀,在字典里凡是與狼相關的都不是什么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還有故事《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們將學習《狼和鹿》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你們將對狼產生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設奇引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帶著好奇心去朗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 出示投影,檢查自學效果
3、 分段指名朗讀,讀中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一件事?
設計意圖: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個體自學,使學生個個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三、 圖文結合,溝通聯(lián)系
討論過去
1、 出示畫面:欣賞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的畫面,發(fā)揮想象,描述這美麗的景色,森林怎樣,鹿怎樣,狼又在干什么?
2、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3、 指導感情朗讀,抓住蔥綠、鳴叫、嬉戲等詞讀出森林之美、鹿的可愛、對狼的討厭以及動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談談現(xiàn)在
1、出示課件 :蕭條的凱巴伯森林
2、發(fā)揮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荒涼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樣子。
3讀課文,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你認為又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4、 質疑 為什么凱巴伯森林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了狼,鹿開始生活得怎么樣?現(xiàn)在又怎么會這樣呢?。
5、 引導想象,合作討論,深入探究。
6、理清關系,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間的內在關系,(不僅要說出,沒有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是怎樣的,還要說出有了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前后畫面的對比,明晰狼與鹿之間的關系,引發(fā)情感,展開想象,充分挖掘課文的外延,巧妙地進行填補,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狼與鹿的關系,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觀。這種教學不僅充實了課文的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發(fā)展。
四、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1、 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出示課件,為什么人們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稱為“功臣”,而溫順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
3、 小組討論探究:抓住一些具體數(shù)字,狼大量地捕殺后,鹿和森林的前后變化,反復閱讀理解。
4、 匯報交流
5、 繼續(xù)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因。
6、 抓住“做夢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禍首”等詞,體會狼與鹿之間的辨證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據(jù)文設問,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以問導議,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的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求解
五、 讀中反思,升華明理
1、 質疑,那么成為“禍首”的到底是誰?
2、 引導反思,人們當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們這樣做錯在哪里?
3、想象,兩年后當他們看到這一現(xiàn)象時,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后,他們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在教師的行領下進行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本教學過程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yǎng)學生那種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六、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1、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3、搜集資料,除了狼和鹿之間的失衡會造成禍患,還有哪些事物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使整個教學片段成為一個整體,將聽、說、讀、寫、思,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0
一、課文主要內容及思路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現(xiàn)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lián)系呢?
這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了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tǒng)一體。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課文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了鹿群的天敵;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破壞,鹿群在毀滅,生態(tài)平衡給人們帶來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第三段(第4自然段)寫人們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物總是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明理”的思路來結構全篇的。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tǒng)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tǒng)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兇狼,消滅鹿群的天敵;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態(tài)平衡至關重要的道理。課文選編于蘇教版語文第六冊中,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于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而課文以反映社會生活為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fā)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二、這篇課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我們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一、狼與鹿的對比。
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然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與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總的來說,凱巴伯森林充滿了活力。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生態(tài)失衡造成的惡果。”
三、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shù)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十五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tài)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讓我們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是多么重要。
三、教學目標: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教學思路以讀為主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shù)據(jù)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讀書比賽等多種形式,采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師:同學們,我們先玩?zhèn)游戲。我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記住自己的角色了嗎?好,下面聽好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鹿!森林!2、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現(xiàn)在我要增加難度,我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可恨的——可憐的——貪婪的——美麗的——智慧的——(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觀點站立)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請同學們把書本輕輕打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出你對狼、鹿、森林、人類的初步感受。(自讀后)我們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感受,能把你的感受概括起來用一個詞表達出來嗎?可以從書中選,也可以自己想。學生交流,師生互動
生1:我認為森林是蔥綠的、生機勃勃的。
師:你從哪兒感受到的?能把它讀好嗎?
生2:我認為森林是枯黃的,文中第3小節(jié)中寫到:“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生1:我從第1小節(jié)中感受到鹿是美麗活潑的。
生2:我認為鹿是可憐的。因為書中第3小節(jié)中寫到“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生3:鹿是饑餓的,鹿群瘋狂地繁衍,森林中一切可以吃的都吃光了,只能挨餓。
生4:我說的是狼,文中第1小節(jié)中寫它是那樣貪婪、兇殘,隨時都想吃掉可愛的鹿。
生5:我覺得人類是勇敢的,組成狩獵隊和兇殘的狼作斗爭。
生6: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人類是很愚蠢的,不應該捕殺狼。師:初讀課文,每個同學對狼、鹿、森林、人類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了解了發(fā)生在它們之間的故事,那么災難降臨的秘密又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秘密。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1、師:我們通過閱讀文章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道理,可當?shù)鼐用衩靼走@一點時,為時已晚,枯黃的森林在哭泣,八千只病鹿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地行走著。人們此時是多么懷念以前那片美好的森林啊!讓我們重新進入那片美麗的森林,靜靜地感受那逝去的森林,那久違的和平。(音樂起,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動物奔跑跳躍的錄像片段)2、自由讀第一節(jié),看看這一次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1:森林太美好了!狼鹿共存合理。
生2:我讀這一節(jié)時心里有些沉重,覺得美麗的森林已經消失了,多可惜呀!3、師:可那時當?shù)鼐用袷窃鯓訉Υ堑模空埻瑢W們默讀課文第2小節(jié)4、師:讓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你讀懂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悲涼、難受)
(出示①)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個跟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學生自由談感受。 5、師:是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狼,哀嚎著倒在血泊中,我們悲嘆著它的命運。那么,被當?shù)鼐用裉匾獗Wo的鹿,它的命運又是怎樣呢?請輕聲讀第3小節(jié),找出你感觸最深的語句,劃下來,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出示②)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師:你讀懂了什么?生:森林的荒涼。
師:哪兒對你觸動最大?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
(出示③)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眾中游蕩。
師:這句話你又讀懂了什么?生:鹿群的危險與無奈,無處可逃,無法躲避。
指導朗讀。6、師:自由讀讀這三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三句話是有聯(lián)系的,狼、鹿、森林是相互制約的。正因為狼被槍殺了,所以森林被糟蹋了,鹿自身也死于疾病。 7、師:是啊,缺少了狼的蹤跡,引讀②、③兩句,是人們的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引讀①句,所以,再引讀②、③兩句,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6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8、師:讀到這兒,相信你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課前,老師指定你們每組擔任不同角色,現(xiàn)在,你最想擔任哪個角色,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1:我想擔任狼,我想對人類說:“人類啊人類,你們是多么愚蠢,你們看到了我們吃鹿,就以為我們罪大惡極,其實,我們也能保護森林啊。”
生2:我想做鹿,對人類說:“人類啊人類,你們以為消滅了狼就可以保護我們,你們真傻呀!四、總結拓展,明白事理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1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懂得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目標分解依據(jù)】
1、基于課程標準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 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基于教材特點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學科知識與生動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向人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寫作特色主要是:由事及理,對比分明。
3、基于學生實際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復述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展開想象,體會災難的嚴重及造成災難的原因。
【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內容,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懂得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評價活動方案】
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用范讀、質疑、提問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深刻道理。
【教學活動預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板書:狼)說說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帶“狼”字的成語,能說幾個嗎?(板書:鹿)鹿又給你怎樣的印象?
2、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讓我們借助課文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 整體把握
1、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凱巴伯 蔥綠 消退 枯黃 蔓延
捕殺 提防 特意 居然 傳染
血泊 饑荒 妖魔 灌木 繁殖
威脅 禍首 貪婪 糟蹋 毀滅
2、默讀課文,理清脈絡,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課文 品味感悟
(一)緊扣“變”。
初讀了課文,我們心目中兇狠的狼成了“功臣”,而溫順的鹿卻變成“禍首”,究竟是為什么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1、自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殺前后有什么不同?然后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交流:
我們先來看看森林是怎樣的?
①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兩句話:
a、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你能說一說前后的森林有哪些不同嗎?理解:“提防”、“暗算”等詞語。
b、整個森林想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①作者用比喻句描述了變化后的森林,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②比較:
“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整個森林想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這兩句話,它們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要寫呢?有什么好處呢?
師小結:我們平時寫文章,也可以這樣,在一般敘述的基礎上,還可以再具體寫寫。
③指名讀這兩句話,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比前后的變化。
④出示幻燈,師述: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一幅美好和諧的畫面;而如今的凱巴伯森林卻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美麗可愛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比比誰讀得更投入。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我們再來看看,狼被捕殺前后,森林里的鹿發(fā)生的變化。
①老師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3個數(shù)字是描述生活在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數(shù)量的,你們找到了嗎?(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
②出示:_______的鹿在林間_______。
狼被捕殺后,怎樣的鹿在林間干什么呢?
③引導學生比較探究:狼的數(shù)量與鹿的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找根源。
1、質疑:同一座森林為什么會在25年間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人們?yōu)槭裁床稓⒗牵空埻瑢W們分組學習,找到原因。
2、分組學習,交流反饋。
在凱巴伯森林,貪婪而兇狠的狼總是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當?shù)鼐用窈尥噶死牵藗儗呛拗牍牵龑W生從有組織的捕殺狼、數(shù)量多、時間久幾方面可以表現(xiàn)出來。
這樣的捕殺確實解了人們的心頭之恨,怎樣讀好這段話?(指名有感情朗讀)
3、當?shù)鼐用褚詾椴稓⒗牵涂梢詣?chuàng)造安靜、祥和的森林環(huán)境,還以為自己是保護鹿群和森林的功臣呢,但事實并不如此。當?shù)鼐用褚恢痹趩枺惨恢迸幻靼住U埬銇懋斂茖W家,說一說其中的原因。
①交流原因
②在學生已有的情感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功臣”和“禍首”,為什么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以及引號的作用。
③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
三、復述課文,拓展深化
1、小結:是呀,其實森林就如同一架天平(師畫天平),一頭代表狼,另一頭代表鹿,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師畫箭頭和吃字)就控制鹿的總數(shù),這架天平也就保持平衡了,而如果人們捕殺了狼,就打破了這種平衡,鹿群沒有了狼的制約,就過度繁殖,使整個森林不堪重負,最終走向毀滅。
2、復述
出示詞語:
蔥綠 嬉戲 貪婪 提防
捕殺 哀號 血泊 饑荒
消退 傳染 繁殖 禍首
根據(jù)詞語復述課文。
3、升華主題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像凱巴伯森林的居民這樣,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規(guī)律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的人還有很多。多媒體映示:
馬里溫島的貓災
馬里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里,隨船來的幾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只。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群島,供人養(yǎng)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人們噴灑化學藥劑,連續(xù)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將它除凈。
……
(1)凱巴伯森林只是我們地球的一個縮影,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正在遭受著嚴重的破壞,一片片森林在消失,一種種生物在滅絕,鳥兒無處安家,魚兒大量死亡……(出示課件,解說)
(2)讀了這些故事,看了這些圖片,現(xiàn)在你最想對人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4、小練筆:現(xiàn)在凱巴伯森林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在森林入口處設置一個警示標語,你認為應該在上面寫些什么?(學生寫 寫后指名說 師生評議)(板書:保護生態(tài)平衡)
【作業(yè)設計】
把凱巴伯森林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朋友聽,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板書設計】
吃
狼 鹿
保護生態(tài)平衡
森林 生機勃勃 荒涼
鹿 四千 十萬 六萬 八千
【目標達成檢測樣題】
1、聽寫生字新詞。
2、開展復述課文比賽活動。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閱讀課文,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懂得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為什么狼少了,鹿卻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
教學難點:由狼和鹿之間的聯(lián)系知道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及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預習課文
一、讀課文
二、查字典、詞典,處理生字詞
1、指導朗讀
捕殺 蔥綠 特意 消退 提防 傳染 居然 血泊
嬉戲 貪婪 狩獵 兇殘 哀嚎 繁殖 饑荒 蔓延
妖魔 游蕩 糟蹋 威脅 功臣 禍首 青煙裊裊 災難降臨
2、指導多音字
提防
血泊
注意“捕殺”和“居然”的讀音。
3、給詞語分類
三、再讀課文,弄清課文大意
四、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寫會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文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狼和鹿》。
2、出示狼和鹿的圖片。說說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么?說說你讀過的童話故事中狼和鹿的形象。
(狼:貪婪、兇殘、自私、冷酷、殘忍、狡猾、*詐、殘暴)
(鹿:活潑、美麗、溫順、善良、優(yōu)雅、可愛、漂亮、乖巧)
3、小結:看來,人們總是喜愛鹿,對狼卻非常痛恨。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凱巴伯森林的居民們也和你們一樣的看法,可是經過了一場滅頂之災以后,他們對狼和鹿的認識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凱巴伯森林中究竟發(fā)生了一件怎樣的事情?人們最后又是怎樣評價狼和鹿的?
2、指名概括課文內容
和諧相處
狼遭捕殺
鹿遇災難
誰是禍首
最后,狼成了“功臣”,而鹿卻成了“禍首”。
3、理解“功臣”和“禍首”
功臣:舊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現(xiàn)指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禍首:引起禍患的主要人物。
三、探究原因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查個究竟吧!
(一)探究狼的變化
1、凱巴伯森林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先遭到不幸的是什么?
狼
2、是啊,當時凱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們一樣恨透了狼。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恨透了狼?
狩獵隊 捕殺 槍聲打破了森林的寧靜
描寫狼的詞句:哀嚎 倒在血泊中 25年,六千多只
3、感情朗讀(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說說你的感想
讀了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齊讀課文,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二)探究鹿和森林的變化
1、探究鹿的變化: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的鹿生活得怎樣?
(1)讀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鹿的詞語。
狀態(tài):活潑 美麗 嬉戲 提防
數(shù)量:四千只
(2)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那時的鹿怎樣?
快樂中存在著危險,嬉戲時也要時刻提防(警惕、防備)。
(3)時刻提防,說明了那時的鹿怎樣?
聰明,健康,機警,反應敏捷。
(4)后來鹿群又發(fā)生什么變化?
①課文哪一自然段描寫了鹿的變化?
②同桌討論,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很快,鹿的總數(shù)就超過了十萬只。
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
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5)練習:
①“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這句話說明了什么?感悟和體會打比方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練習:用上“像”說一句話。
像 一樣, 。
(什么像什么一樣,怎么樣。)
②“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這句話換成“兩個冬天,鹿死去了六萬只。”行不行?體會“僅僅……就……”的作用。(表示在短時間內鹿的太多,死去的速度極快。)
用“僅僅……就……”說一句話。
(6)朗讀上面的句子,想象此時凱巴伯森林里的景象。
此時的凱巴伯森林荒涼蕭條,死氣沉沉,病鹿奄奄一息,到處都是鹿的尸體。小動物無家可歸。
(7)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悲傷,難過。
帶著這種悲傷、難過的心情齊讀這一段。
2、探究森林的變化
狼遭到捕殺,鹿災難降臨,那么森林怎樣呢?
也遭受了災難。
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樣的?后來的森林又是怎樣的?
(1)自由朗讀第一、三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開始:“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后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2)讀了這些語句,你的眼前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開始:生機勃勃、茂盛、美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鳥語花香……
后來:“綠色在消退”:花草都被鹿吃光了;灌木沒有了,樹葉、樹皮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綠色的植物越來越少……
“枯黃在蔓延”:地上光禿禿的,森林里很荒涼,枯黃的范圍越來越廣;森林已毫無生機了……
(3)小結:這樣下去,凱巴伯森林將不再適宜動物生存,將會變成一片荒涼的世界。
四、探究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1、自學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交流。
課文里的“功臣”和“禍首”分別是誰,為什么?為什么加引號?
2、小組討論,真正的“禍首”是誰?
全班交流。如有歧異,當堂辯論。
2、根據(jù)出示的提綱,試著復述課文
五、小結
1、學生交流:從狼與鹿關系變化和密切聯(lián)系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保持生態(tài)平衡)
2、教師小結。在這堂課上,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這樣才能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3、這件事情發(fā)生以后,美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拯救措施。如果你也參與到這次拯救行動中,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討論,交流。
六、拓展性作業(yè)
1、講述故事:《打開豹籠》
紅崖羊、豹和動物學家的故事。
在一片密密的原始森林里,生活著一群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崖羊。可就在附近,卻生活著一只豹子,它專門捕捉紅崖羊,嚴格控制著羊群的數(shù)量(66只),紅崖羊每天生活在驚恐之中。動物學家為了保護紅崖羊,捉住了豹子,紅崖羊一陣狂歡,異常興奮,從此生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隨著紅崖羊數(shù)量的猛增,它們開始爭奪王位,不斷發(fā)生流血廝殺,整個羊群陷入毀滅的邊緣。最后,紅崖羊懇求動物學家打開了豹籠。有了豹這個天敵,紅崖羊又恢復先前的生活狀態(tài),它們和豹生活在一起,雖然時時驚恐不安,卻始終保持著和諧安寧的秩序。
2、《打開豹籠》就是《狼妻》中的一個故事。推薦閱讀《狼妻》
3、把《狼和鹿》的故事,講給家長聽一聽。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
作者(來源):董滿女
今天下午,錢庫學區(qū)城鎮(zhèn)組的優(yōu)質課選拔在我校舉行,我們三年級的兩個班均被抽到上課。中午,我匆匆來到教室,把學生帶到指定的上課地點,還做了簡單的思想工作。
這次參賽的是來自錢庫一小的兩位老師,他們分別執(zhí)教了《狼和鹿》這篇課文。她們教學風格迥異,教學藝術各有千秋,并且能真正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氣氛非常民主,學生思維也相當活躍。讓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是陳群英老師的那節(jié)課。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這篇課文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于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本身就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引發(fā)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陳老師巧妙的導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她首先讓學生說說對狼和鹿的態(tài)度怎樣?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喜愛鹿,厭惡狼,對狼進行了大量的“捕殺”,對鹿進行“保護”。隨之她用簡練的過渡語導入第三段,使他們的態(tài)度與“功臣”、“禍首”形成反差,造成懸念。陳老師在此又設一問:面對這樣的變化你有什么想問的呢?學生心中的疑問自然萌生了,最后她因勢利導,利用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原因。
緊接著,陳老師抓住文中的幾處對比,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1、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
陳老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學生觀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因的熱情。
一片蔥綠,生機勃勃的森林到后來變得奄奄一息,并且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學生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和惋惜。
2、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進行第一組對比后,陳老師緊接著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這一切的變化都源于什么?”再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到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變化的導火索。最后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疑惑到解決疑惑,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此外,整堂課,耳畔時常回蕩著瑯瑯的讀書聲。陳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
在課堂即將接近尾聲時,陳老師帶領學生呼吁:人類要注意維持“生態(tài)平衡。”但介于學生對“生態(tài)平衡”這一專業(yè)術語的理解有難度,她搜集了三組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朗讀交流,比如“人們帶來野兔,由于沒有天敵,繁殖的越來越多,威脅人類生活”“人類大量養(yǎng)殖螃蟹,破壞莊稼,破壞生態(tài)平衡。”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fā)地去保護生態(tài)平衡,讓學生深刻明白“維持生態(tài)平衡我們都有責任。”
這堂課,教師精心地預設,學生巧妙的生成。語文課成了思想課,看到自己學生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我暗自驚喜。但是,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加強,因為個別朗讀打動人心甚少呀!發(fā)現(xiàn)問題了,就該努力去改變!
《狼和鹿》教學實錄案例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以及文本的感悟,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懂得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在品詞、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課文內容,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難點:讀中悟情,情中悟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先玩?zhèn)游戲。我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記住自己的角色了嗎?好,下面聽好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一比,哪組反映快!
2.現(xiàn)在,我要增加難度了,誰能說一說,你看到這些詞語,你分別想到了哪些詞語?
3.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永遠是壞蛋,是壞蛋就要殺之;鹿永遠是可愛的,因此我們人類一直在想方設法地保護著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狼、鹿、森林和人類的故事——第19課 《狼和鹿》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第一關:讀準每一個詞語。出示詞語:提防 血泊 威脅 狩獵 生機勃勃 青煙裊裊
你認為哪些詞語在朗讀時容易讀錯音?(學生交流。指名讀、齊讀、小老師帶讀)
(2)第二關:交流生詞理解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文本內容,結合課文內容理解)
(3)第三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長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讀,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
四、寫字練習: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交流哪些字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
2、范寫比較難寫的字。
3、指導學生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詞,同桌互相檢查地訂正并改錯。
2、談話:對于同一種動物,可能有的喜愛有的討厭,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鹿還是狼,雖然它們各有自己的品性,但它們都是生命,所以都應該得到尊重。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去了解狼和鹿的另一面。
二、研讀課文
(一)走進森林:
1、輕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2、指名讀:“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生機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機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3、這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可經過25年后,凱巴伯森林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再次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4、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讀著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二)感受狼與鹿的變化
狼的變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讀讀課文,找到原因。(自由讀,讀后交流)
2、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為什么要捕殺狼呢?誰能用書中的話回答?(指名說。)
3、當?shù)鼐用袷窃鯓硬稓⒗堑模空埻瑢W們放聲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從這段文字里,你能讀懂什么?(自由朗讀后交流:捕殺數(shù)量之多、情景殘忍。心情如何?重點指導朗讀。)
鹿的變化
1、鹿沒有了狼和其他天敵的威脅,凱巴伯森林一時間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了人們心中鹿的自由王國了嗎?
2、指名讀第三節(jié),思考:鹿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板書:四千、十萬、八千)
2、為什么在數(shù)量上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再放聲讀一讀想一想。(指名交流后齊讀感受鹿的變化。)
三、對照感悟
1、在人類的槍聲中,狼一只跟著一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xù)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慘淡。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劇!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讀后交流)
2、為什么可惡的狼反倒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怎么成了“禍首”了呢?(學生討論交流。指導理解引號的作用——說明狼功臣行為和鹿的禍首行為都不是人們事先的愿望,而是做夢也沒想到。)
3、昔日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凱巴伯大森林鬧的如此悲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呢?是狼?是鹿?
4、小結:生物間有一種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tài)平衡。(板畫天平,板書生態(tài)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地殺死,天平必將傾斜,甚至是倒塌,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警鐘!(板書:保護)
四.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間都存在著這種相克但又相關的聯(lián)系。你還了解哪些?(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恰當?shù)匾龑А#?/p>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材料,學生閱讀,交流感受
五、總結
大自然中那么多動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簡單破壞,不要好心干了壞事,為了讓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樣子,美國政府引狼入室――1995年從加拿大引入一批野狼,放回到凱巴伯森林中,慢慢地,森林又恢復到往日的生機勃勃。
板書設計
狼 和 鹿
“功臣” “禍首”
六千 四千、十萬
(天平) 保護生態(tài)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