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取火》說課
一、說教材
《用冰取火》是北師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寫事的記敘文。本單元以“智慧”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分別是《田紀賽馬》、《撈鐵牛》和本課,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展現自己的才智。對比前兩篇文章,《用冰取火》為學生展示了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極世界。這篇課文講的是一支探險隊到南極去考察,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的大火器找不到了。探險隊員用冰做的“兵透鏡”點燃了火。故事表現了探險隊員頑強的意志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聰明和智慧。全文共八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反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到達南極-陷入絕境-冰透鏡拯救探險隊。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話點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怎樣取火,第八自然段結束在隊員們快樂的氣氛中。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從整個單元來看,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今中外的聰明與智慧故事是本段元的訓練重點。《用冰取火》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還應進一步落實這一訓練點。本可我計劃用兩課時上完,總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課文的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積累優美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過閱讀課文體會探險隊員的聰明和智慧,并結合實際談一談用知識和智慧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道理。
其中目標1、2、3均是重點,標2是難點。現就第二課時的教法、學法以及教案過程作一說明。
二、說教學過程
首先對第一課時學習的字詞進行檢查,看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其中“徘徊”、“一縷”、“束手無策”這三個較容易出錯的詞語進行強調,然后進入細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環節。
首先請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火的作用非常大,學生通過默讀總結出是第三自然段,“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沒有火就不能生活,沒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脅。”傾學生讀一讀這句話,聯系課文抓重點詞句,說說自己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學生練習上下文便可抓住“變化無常,寒冷和風暴”……“這團紅紅的火驅散了死的威脅,帶來了生的歡樂”……這些重點詞句,對第三自然段的這一句話進行理解。這時再通過指名讀、集體讀進一步體會火的重要性。之所以要設計者個問題,跳躍式的把第三自然段先拿出來是因為這篇課文“火”是比較核心的線索,由于在南極洲非常需要火---到沒有了火源----再到用冰取火都緊緊圍繞火字為線索,所以說設計這個問題對整篇文章來說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極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如果大火器找不到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緊接著讓學生讀一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繼續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探險隊員們此時的心情。
學生讀文可抓住“一籌莫展”,“陷入絕望”,“束手無策”的重點詞,其中“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需要學生聯系上下文解釋。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了隊員們此時的無助和絕望。帶著這種感受再讀四、五自然段就更能體會到火是多么重要。在這部分學習中,我還設計了一個問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的是“柔和的太陽”,為什么現在卻說是“慘白無力的太陽呢”?通過前后的對比,更加體現隊員們此時絕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