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少年王勃(教案)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 “讓我來試試吧!””(在人才濟濟的宴會上,自信滿滿的少年王勃和不敢開口的眾人對比顯得多么醒目呀!難怪,都督要為他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寫作過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節。)齊讀。
“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1)學習“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找字形規律:第三個字都有個“如”,“如”的意思?(好像)這兩個詞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釋時先說字面意,再說引伸義。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樣不斷冒出來,形容寫作文時很順暢。)
(筆走如飛:筆像飛起來一樣,形容寫作速度很快,一氣呵成。)
(2)這兩個詞都說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結: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個高遠的意境;飽學之士不敢出聲,小小的少年卻能胸有成竹的應戰;創作時700多字的《滕王閣序》一揮而就,自信從容。難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 (目不轉睛地看)注重觀察。
(2)“邊看邊想”,善于想象。
(3)也離不開平時深厚的積累。所以寫作時才做到了“胸有成竹”。這是個成語,預習時查字典了嗎?(比喻做事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再讀一讀第四小節你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讀,其余學生畫句子。
(正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寫作前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的說——(生讀) 才能胸有成竹的做——
3、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也因此不朽。齊讀最后一段。
課堂作業:背誦第3小節,指導:
七、作業:
1、照樣子,寫詞語。
例: 筆走如飛: ( ) ( ) ( )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體的表現。
3、背誦3、4兩小節。
板書設計
9 少年王勃
奇才! 神情
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