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0課《放飛蜻蜓》
作者:曹仁花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181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0課《放飛蜻蜓》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者:曹仁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tài)度,查找有關資料驗證蜻蜓到底會不會吃自己的尾巴。
教學重難點: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準備: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的設計與應用
一、 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展示蜻蜓圖片,師導入
欣賞
展示蜻蜓的圖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紅蜻蜓》,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2、師:同學們,這些小精靈是誰啊?(板書:蜻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可愛的,美麗的)你們喜歡嗎?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蜻蜓)
用一個詞形容蜻蜓
3、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結合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4、小伙伴們捉住了蜻蜓為什么又要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眼中,陶行知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打開書本
二、朗讀、交流、感悟
1、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為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自讀全文
朗讀、感悟
▲ 知識豐富的陶行知。從陶先生的問話和介紹中了解蜻蜓的知識。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的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蜻蜓是益蟲)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神奇的尾巴)
“指著它的尾巴說……”,“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你們還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書上說蜻蜓在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事實果真如此嗎?
讀好人物的對話
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
1、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課文相關文字:“它的尾巴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
”
2、組織學生欣賞圖片。
3、出示課文相關文字:“據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過,以后又會長出來。”
4、課件介紹蜻蜓“吃尾巴”其實是蜻蜓進行交配。
5、出示課文相關文字:“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6、網站介紹蜻蜓的復眼。
▲ 慈愛和藹的陶行知。抓住重點的詞、句,朗讀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問:……(談話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做一做動作,指導朗讀并體會)”
“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