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
關于教材的簡要說明:(參見教師用書寫在前面的話)
剛剛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三年級上冊《語文》,中年級階段接觸到的嶄新教學內容:精讀與略讀的不同學習方式、閱讀鏈接的豐富內容;關于文學單元的編排特點,你可能已經了然于心了,作為上冊的姊妹篇,三年級下冊在基本延續相同結構的基礎上,各方面特色更加突出,更加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
一、本冊教材總體內容簡介
本冊由六個主題單元組成,后附生字表。前五個單元圍繞一個文化主題,由五篇課文,一個閱讀鏈接和一個綜合學習組成。五篇課文按精讀(兩篇)——略讀(一篇)——精讀(兩篇)的順序排列。其后是由簡短文字與圖片、繪畫組成的閱讀鏈接。最后設“安徒生和他的童話”文學單元。綜合學習由“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這樣四個基本形式組成,有的單元穿插安排了“漫步書林”或“我的好方法”等欄目。
二、各單元文化主題闡釋:
第一單元——走進春天
春風、春雨帶來春的消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奏響春天的序曲,枝頭吐出新綠,雛菊綻開笑靨,榆錢舞,柳笛飄,又是一年春來早,人們的臉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學習本單元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用心去體驗、感受春天帶給自然萬物的變化,春天給萬物帶來的勃勃生機;其次,更要用心研讀課文,透過作者觀察春天的視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學習作者觀察和表現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無論是古詩、現代詩歌、還是散文,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對生活真摯的熱愛與贊美,而這也構成了“走進春天”的主旋律。
第二單元——探索與發現
本單元數與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品質的文化主題。《大自然的語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動地揭示自然界的奧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過故事的敘述表現科學家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和態度;《礦礦的研究》向學生滲透種研究、發現的意識,……既有科學家的發現,又有同齡人的探索;既有科學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發現意識的培養;閱讀鏈接中通過采訪和書信交流的形式,既讓學生通過科學家平實的語言了解這些偉人、大家的內心世界,更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
學習本單元,一是要立足于教材,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把握本單元的精髓所在——科學現象的發現、科學家的實驗或同齡人的研究中滲透著哪些科學態度和精神;同時要打開學生的視野,從學生喜歡的科學家、科學事件入手,通過對科學事件的追蹤,對科學家的關注,引發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初步的科學意識和態度。
第三單元——“感受真情”
親情作為人類生活中亙古不絕的主題,必然成為學生通過文章的閱讀屢屢接觸、體驗、感受的主要內容之一。“理解與關愛”貫穿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一把傾斜的傘,讓我們感受到愛的傳遞與延續,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用心,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園盛開美麗的花朵,它讓遇險的獵狗最終獲得搭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