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3篇)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1
……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讀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
師:讀了幾遍(2、3遍)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得同學認真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生1: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從學生的評價糾正了:幾縷、血紅、絳紫、五彩斑斕等讀音)
師:誰愿意再正確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呢?
生:讀第二自然段。(2人)
師:大家讀得很投入,通過我們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詞都讀正確了,接下來還要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自由朗讀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聆聽。
生1: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寫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光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會有幾縷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變成了好多種顏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生3:我認為寫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麗。
師:這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說法各不相同,請你再仔細聽聽老師的問題辨別一下,哪一位同學說得格外好呢?老師問的是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4:我覺得生2說得好,特別完整。
師:哦,那把整段說下來不是更完整嗎?你們覺得呢?
生5:我覺得生3說得好,說得很清楚,也不羅嗦。
師:你們覺得說得有道理嗎?(有)對,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就要說得清楚,又要說得簡潔。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圖畫)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試著用文中的詞句來說明。你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生:自由閱讀、圈劃,然后大堂交流。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美“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師:你覺得它寫得美在哪兒呢?
生2: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顏色有很多種,一道銀灰,一道橘黃……,所以我覺得很美。
師:(指圖)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銀子一樣的灰色,像橘子一樣的黃色,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會有哪些像什么一樣的顏色呢?
生1:像草一樣的綠色。
師:那叫……生:草綠
生2:還有粉紅。(金黃、葡萄紫、梨黃、玫瑰紅、天藍、雪白等)
師: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3: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五彩斑斕等)
師:天空中有這么多色彩,你們覺得美嗎?(美)那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生4:讀。
師:請你再讀讀這句話,除了寫色彩多,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流云是五彩斑斕的,還像錦緞很美。
師:在作者眼中那些美麗的流云像錦緞,那在你眼中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圖)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師:說得真好,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
生2:這些流云的顏色變化很快的,原來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轉眼就變出了許多顏色。
師:作者還寫了四個“一道”,(看圖)這些顏色是不是像五顏六色毛線混雜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亂的。
師:很有層次感的對嗎?你們覺得是混成一團美,還是這樣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師:剛剛有同學說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對的。孔雀的羽毛顏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師:大家討論得很認真,透過簡單的語言文字,我們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將感受到的讀出來,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感受。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1:配樂朗讀。
師:現在提高點要求,請你來當當北大荒的小主人,將家鄉的天空介紹給我們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先自己準備一下吧!
生:準備,說給同桌聽,指名說。
……
[解讀]:
這是我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課堂教學實錄。聽課的老師如是說:“思路清晰,教學流程順暢。”這“順暢”一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著實不易。為了做到教學流程的順暢,防止旁生枝節,傳統的教學中常常是教師“滿堂灌”。隨著課堂教學改革中“將課堂還給學生”理念的提出,“滿堂灌”的現象已不復存在,課堂中呈現出的是一種活潑、自主、和諧的氛圍,要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達成教學目標,而且不能有教師生拉硬套的痕跡,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因為不少教師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法,為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怕學生的回答過散,不敢放讓學生暴露矛盾。其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學目標的達成兩者并不矛盾,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科學的語言去引導,使整個教學流程渾然天成,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質。教學語言的優劣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如何利用優秀、科學的教學語言將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達成有效地統一起來呢?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利于學生大膽地“放”。“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的本質應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習熱情會越來越淡薄,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與其有我們老師去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不如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充分去讀,放手讓學生去說,教師別急著去肯定或否定,讓學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確的認識,獲得學習的技能。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要求學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時,根據多位學生的回答,請學生來判定哪位學生說得好,教師再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建構出概括段意的要點。教學實踐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練的機會,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帶著自己學習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落實。也就是“變先教為先學”。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扶”在目標地達成上。“扶”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學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點之處,“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學生細細品味作者寫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處時,教師在學生自品感受不深時,運用范讀、舉例、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層次美、變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詞語的方法,也可以是讀懂課文的方法等。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引導學生結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后,總結出“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美”的學習方法等。總之,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自身的規律,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讓學生學會,會學。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的教學語言成了一門學問,我們要力求做到言不煩、少而精,讓每一句話都落到實處,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能真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地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 新課
1、指名讀課文。
2、簡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過去那里是一片荒蕪,解放后,經過建設者的開墾,荒地已變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能概括課文的
絳紫透明波紋燃燒山嶺
蕩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見底幾縷
自由讀。
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紫是平舌音,燒、澈是翹舌音,嶺、縷是邊音,紋是前鼻音,嶺是后鼻音,荒、絳是三拼音)
指名讀,齊讀。
2、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指名讀,齊讀。
3、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讀。
師生共同評議。
4、回答問題。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文中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四、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
五、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組詞: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嶺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3.提問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陸云是什么樣兒?
指名讀第二句。
"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色彩真多呀!課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斕的錦緞)
"五彩斑斕"什么意思?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練習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繪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靜靜地躺在。一全小魚游過去,水面上頓時漾起了( ).
理解"清澈"。
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指名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寫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麗。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默讀第四自然段,數一數一共有幾句話,那一句話能概括這一段的意思,用"-----"劃出來。
指名回答。(原野熱鬧非凡)
"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熱鬧,超出一般)
那幾句具體寫"熱鬧非凡" ?
" 大豆、高梁"當作什么來寫了?(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熱鬧的景象?
讀這句話時,要把農民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讀出來。
練習朗讀,指名讀。
練習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練讀第5自然段。
小結: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厚。
5、齊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齊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3.照樣子,寫詞語。
4.背誦全文。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3
之一
常州市新北區孝都小學 言愛菊
教學目標 :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映照 燃燒 頓時 一碧如洗 贊美 臉龐 挺拔 熱鬧非凡
2、聽寫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學習課文
1、圍繞聽寫的句子提問: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
2、聽錄音朗讀2—5自然段,在你認為美的地方作上記號。
3、組織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詞語“一碧如洗”、“流云”等。
(2)讀“銀灰”、“橘黃”、“血紅”等詞,照樣子換個詞語讀一讀。
(3)讀長句,進行換詞換句練習。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見底”,找出與“清澈”相關的詞語。
(2)結合所找詞語讀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語氣,自讀“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熱鬧非凡”,說說生活中哪些場景也可以用這個詞。
(2)原野上是怎樣熱鬧非凡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體會寫法。
(3)找一找:生活在這里的人是用哪句話來贊美遍地金黃的九月的?認識“大豆搖鈴千里金”。
(4)想想說說: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什么寶物來?
4、小結:跟著作者的文字,我們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這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三、拓展閱讀
1、小黑板出示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協報》上的《“北大倉”可能變成“北大荒”》的資料。
2、讀一讀,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課后作業
選一選,寫一寫:
1、課間的操場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節日的大街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4
[走進荒原]
這里是冰雪故鄉,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里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里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使這里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平均海拔僅54 米,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變幻莫測,于是有“鬼沼”的神奇傳說。
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這里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參、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
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幾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后代遺下了可以憑吊的印跡。
[歷史回眸]
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從1958年6月開始,先后有5.5萬名山東支邊青年和移民,高舉墾荒的旗幟來到北大荒,為墾區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墾區職工隊伍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1968年6月18日,以“屯墾戍邊”為主要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這一來就有3萬多城市知青成為“兵團戰士”。從1968年至1976圻,共有54萬城市知識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前后十幾年時間里,幾十萬人潮水般涌來,他們留給這塊土地的是最寶貴的財富——青春。北大荒創業者以獨特的方式為墾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直到目前,仍有2萬多知青工作在墾區各條戰線的崗位上,為北大荒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生。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今天,絕大多數知青已成為共和國各條戰線上的中堅。從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聶衛平、張德英、姜昆、趙炎、何新、梁曉聲、張抗抗、李曉華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棋圣、世界冠軍、藝術家、作家、企業家。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知青生活無悔于青春,無悔于時代。因為正是在那里,艱苦卓絕的墾荒生活鑄造了他們剛毅頑強、百折不撓的北大荒人性格;培養了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氣質;練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北大荒人品格。他們說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們,沒有北大荒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荒火燃起來了,炊煙升起來了,三江平原地圖上那大片的空白處,出現了顆顆閃亮的小紅星。
[經典存盤]
最美的北大荒(節選)
一種真切天然樸實無華的美,常常在夢中、在沉思中,將我完完全全地籠罩包容,并與我的身心融為一體。
是的,我至今最難忘的仍是北大荒的美……
夏天原野上的鮮花應有盡有。田邊地頭、甸子里坡崗上。野玫瑰、雛菊、風鈴草、金針菜,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花兒,那么大,那么艷,那么誘人,爛漫無邊鋪展到天的盡頭任人采摘……
北大荒的美是無處不在的、無時不在的。當春天甸子里的銀柳爆滿毛茸茸的嫩芽、當秋天的屋檐下掛滿金燦燦的玉米、當冬天的冰凌花在窗玻璃上勾勒出一座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我總是懷著由衷的欣喜,并為之深深感動。
我至今仍記得,自己端著臉盆去夏天的小河邊洗衣服,久久癡迷地望著晚霞變幻的奇妙云彩而忘乎一切,讓蚊子咬叮得滿身紅腫;一個深夜里加班裝運磚瓦,眼睜睜就看著黑暗的田野上彌漫起一片濃濃的白霧,那霧緩緩地涌過來,終于把我溫柔地裹住,雖然凍得瑟瑟發抖,卻猶如親臨瓊樓玉宇,恨不得輕歌曼舞起來……
(張抗抗)
[美文欣賞]
秋的原野
窗外飄來一片梧桐的落葉。我對它凝視了一會兒,恍然領悟到:那是大自然給人們的訊號,秋天已經來臨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蕩,享受著徐徐吹來的涼風,感到渾身有說不出的舒暢。我貪婪地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輕快的小調。
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它已經給秋風抹試得非常潔凈而明亮。村外的那個小塘,也睜著碧澄澄的眼睛,凝望這美好的天色。那塘邊開滿白花的蘆葦叢里,忽然鉆出一對白鵝,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著;它倆顯得天真爛漫,或許嫌這兒過于寂寞吧,于是伸長頸項,有節奏地叫著,把水面蕩漾起一圈圈的波紋,也為大自然的面畫平添了不少生氣。
山谷里楓樹的葉子,或許是喝了過量的酒,或許是為了向秋天表示他們無限的熱情,不然,它們為什么紅得像一團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豐收的稻田,好似一片金黃色的大海。一陣微風吹過,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處,不時傳來一陣陣農民們的歡笑聲。
當七彩的晚霞在天邊編成瑰麗的織錦時,村里屋頂煙囪上也升起了縷縷的炊煙,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們,唱著抒情的歌謠,歌聲在晚風里飄得很遠,很遠……
[描寫集錦]
棉田的秋色真美麗。沉甸甸的棉桃把果枝都給壓彎了。一個個大桃似的銅鈴,好像正叮當作響。棉葉濕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還有一些小水珠,晶瑩透亮。離開棉田來到玉米地,這兒更熱鬧,你看吧!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一尺來長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壯的莖稈上,棒子露出黃金一樣的牙齒,誰見了不生愛慕之心。地頭上,一株株紅高梁,高高地舉著紅紅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兒。一陣風吹來,高梁東搖西擺,好像剛會走路的孩子一樣,高梁葉子互相碰撞,發出一陣沙沙聲,真是熱鬧極了。快瞧瞧,那邊的豆地里,豆稈手挽手地連接成片,輕輕地搖著頭。啊!一串串毛茸茸的大豆莢,一串連一串,真逗人喜愛。
漫步,在郊野,在初秋的夕陽里。冷風陣陣拂面,扯落片片黃葉。天空與大地共同烘托一個火紅的主題。秋天閃入我的眼。秋天澄黃的柿子在枝頭躍動著向我招手;秋天釀熟的葡萄烏亮誘人;秋天燒紅的花椒顆顆粒粒爆得令人心顫!……我看見秋哄出農人滿顏的歡喜;我看見秋縱得詩人豪情奔涌;我看見秋在商人的貨架上神采飛揚……我看秋滿世界瘋跑,蕩入春天,闖進冬天……
[自然風情]
秋天來到我家院子里
我家的院子里種著各種花草樹林,中間有一條石徑,通向我家的住房。院子外面有一幢幢房屋,遠處聳立著高大挺拔的樹木。
秋季里的一天,我和林林在樹下做完功課,沿著石徑走到院子里。迎面吹來一陣秋風,使人覺得氣爽神怡。再往前幾步,一簇簇的菊花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們爭艷斗麗,有白的、紅的、墨綠的,大大小小,色彩斑斕。我俯下身子,湊近花叢聞了聞,一股清香頓時沁入我的心脾。菊花旁邊是一排冬青樹,經過幾陣秋雨的洗濯,越發顯示出它們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樹葉綠得發亮,真是名副其實的“冬青”。右邊的柿子樹上綴滿了沉甸甸的柿子。這些紅得透亮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紅燈籠,在繁密而又茂翠的冬青樹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可愛。秋風吹過,一個個“小紅燈籠”輕輕地搖曳起來,閃爍著紅光。同時,那一片片梧桐樹的枯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下來,好像滿院都是飛舞的彩蝶。
我偶爾抬頭,啊,天空多么高,多么藍!一片片薄紗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動著,好像留戀著人間美麗的秋色,不愿離去。這時,林林對我說:“你看,那兒的松樹多好看啊!”我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著圍墻邊的幾棵青松,在陽光下更加郁郁蔥蔥,生氣勃勃。我還看見在青松旁邊的幾棵紅楓呢!那經霜的楓葉火紅火紅的,好似天邊飄蕩下來的一片紅霞。
秋色多濃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心醉!
[名家名篇]
北大荒
七月的北大荒,天氣清明,微風徐來,襲人衣襟。茂密的草叢上,厚厚的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氣,粉紅色的波斯菊,鮮紅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針花,正如絲絨錦銹,裝飾著這無邊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閃著五彩繽紛的翅膀飛翔;野雞、野鴨、鷺鷥、水鳥,在低濕的水沼處歡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竄。原來北大荒的主人們,那些黑熊、野豬、狼、狐……不甘退處邊遠地帶,留戀著這蔚蔚群山,莽莽草原,還經常偷跑到莊稼地里尋找食物,侵襲主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寧靜的沃野,一切生物都在這里為著自己的生長和生存戰斗。
被包圍在這美麗的天地之間的農場景色,就更為壯觀,玉米綠了,麥子黃了,油漆的鮮紅鮮紅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宛如艦艇,馳騁在金黃色的海洋里,劈開麥浪、滾滾前進。它們走過一線,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太陽照射在上面,閃著耀眼的金光。
丁玲《杜晚香》
[同齡佳作]
我愛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了,天涼了。
高高的天上飄浮的白云,像一朵朵綻開的花。藍天下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字。遠處有一條小河,河水嘩嘩地流著,像一條玉帶在緩緩地流動。一群鴨子在水上嬉戲。河岸兩邊有楓樹和松樹。楓樹葉紅了,遠遠望去,像一片紅云,松樹還是那么綠。近處有一片金黃色的稻田。稻子笑彎了腰,玉米漲紅了臉,連紅高梁也垂下了頭。秋風吹來,田里翻滾著金色的波浪,不時送來一陣陣清香。這是收獲的季節,人們正愉快地忙碌著。
稻田旁邊有一片果園,果園里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紫得發亮的葡萄像一粒粒的寶珠掛在葡萄架上,金黃的柿子掛滿了枝頭。
我愛這秋天的美麗的田野。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5
1
作者:江蘇江都宜陵小學 潘湘云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1
《北大荒的秋天》聽課感受
劉春蘭主任“一人一課”
一、這篇課文劉主任的教學突現在: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遼闊的大地,秋天披著金燦燦的紗裙,捧闐累累的果實來了。這樣的景色無不令人為之贊嘆。劉主任創設“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學生產生移效應,情不自禁地關注、向往、投入。
2、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動能力。一方面,劉主任在課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傍晚時晚霞的顏色形狀變化,以及田野一 切景物,讓學生體驗自然界的美。另一方面,劉主任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情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介紹北大荒的風土人情、豐富的物產,以及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的圖片等。
3、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劉主任通過讓學生自主體驗,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積壓、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聯系生活中見過的天空作對比,想象天空的凈美。又如對“熱鬧非凡”的詞語理解,讓學生說明現實生活中熱鬧非凡的情景,感受熱鬧氣氛,然后通過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嘩啦啦的笑聲”、“樂呵呵地演唱”等句子,強化個性體驗。
二、不足之處。
生字教學時,不知怎樣更有效地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以及激發學生識生字的興趣。
江蘇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學 潘湘云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6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我們組見證了李敏老師一課三議的艱辛,也見證了李老師的快速成長。她的這三課,花了很多心血。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講課、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李老師采用的以讀為經、以悟為緯的教學方法,十分適合本篇課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上,老師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語、句子,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接著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學生接受。
二、課堂結構清晰,條理分明,層層遞進,以一條主線“作者介紹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哪里最美?”貫穿課堂,重點突出,脫繁就簡。
三、課堂上,老師十分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及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如“無字詞典”在本節課的運用,以及對“熱鬧非凡”一詞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課標“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寫“原野“一段的課文時,老師的引導多了一些情感體驗,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較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老師,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提出來,僅供參考:
教師的問題頗為多了一點,在理解第小河、天空時,問題針對性不強,引導有些牽強,學生說不出時可以由老師過度過去,不用老是在問“你還感受到什么”。課上讀得還是比較少,沒有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豐富內涵,可讓學生由表及里,聯系體會人們的心情,穿透兩層,以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要求】學習課文,了解北大荒的美麗、富饒
一、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說說北大荒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二、新授
1、把你喜歡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讀完后同桌說說
2、交流
△第一節
(1)指名讀
(2)喜歡第一節的都起立讀
(3)北大荒的秋天真的來了。
△第二節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指名讀讀
(2)出示各種流云的圖片(銀灰、橘黃、血紅、絳紫)
(3)這么多的流云,會讓你想到什么?讀好“就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4)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齊讀
△第三節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
讀所出示的句子,在讀書上的內容,你更喜歡哪一節?把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2)交流:看看圖,讀讀文,說說自己的體會(如:水,真清啊,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我真想跳進去痛快的游個泳啊!
(3)帶著你的想象一起來讀吧
△第四節
(1)你喜歡這一節嗎?
(2)這一節寫了什么?相機出示圖片(大豆、高粱、榛樹)
(3)齊讀,你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樣?(熱鬧非凡)作者怎么樣把它寫具體的呢?(指名讀)
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齊讀中心句,男、女生分讀分句(再交換讀);表演朗讀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
△第五節
(1)這一節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滿地是寶)
(2)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3)在這一小節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人民的勤勞)
(4)齊讀
△第六節
(1)齊讀
(2)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產:
三、齊讀全文
四、試背誦第四自然段
板書設計: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
物產美: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 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讀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2——6自然段
(一)自由讀2——4自然段,說說這幾段都寫了北大荒哪里的景色?
*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樣?(顯示天空圖片)
3、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我們抬頭看見一碧如洗的天空,低頭又看見什么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們看到了什么?(顯示小河圖片)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在這清澈見底的小河里,會做什么?心情怎么樣?
5、朗讀課文,再填空。
*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2、大豆會笑嗎?高粱會演唱嗎?這句話把“大豆”和“高粱”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更能表現出原野的熱鬧。指導讀。
3比較句子。(課件顯示)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五自然段
1、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獲呢?讀課文。
2、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
3、寶物圖片欣賞
第六自然段
指導朗讀,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總結全文
1、課文學完了,你們覺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嗎?哪兒最美?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讀給大家聽,美要大家一起來分享。
四、作業(顯示)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9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讀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
師:讀了幾遍(2、3遍)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得同學認真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生1: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從學生的評價糾正了:幾縷、血紅、絳紫、五彩斑斕等讀音)
師:誰愿意再正確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呢?
生:讀第二自然段。(2人)
師:大家讀得很投入,通過我們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詞都讀正確了,接下來還要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自由朗讀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聆聽。
生1: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寫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光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會有幾縷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變成了好多種顏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生3:我認為寫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麗。
師:這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說法各不相同,請你再仔細聽聽老師的問題辨別一下,哪一位同學說得格外好呢?老師問的是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4:我覺得生2說得好,特別完整。
師:哦,那把整段說下來不是更完整嗎?你們覺得呢?
生5:我覺得生3說得好,說得很清楚,也不羅嗦。
師:你們覺得說得有道理嗎?(有)對,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就要說得清楚,又要說得簡潔。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圖畫)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試著用文中的詞句來說明。你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生:自由閱讀、圈劃,然后大堂交流。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美“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師:你覺得它寫得美在哪兒呢?
生2: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顏色有很多種,一道銀灰,一道橘黃……,所以我覺得很美。
師:(指圖)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銀子一樣的灰色,像橘子一樣的黃色,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會有哪些像什么一樣的顏色呢?
生1:像草一樣的綠色。
師:那叫……生:草綠
生2:還有粉紅。(金黃、葡萄紫、梨黃、玫瑰紅、天藍、雪白等)
師: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3: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五彩斑斕等)
師:天空中有這么多色彩,你們覺得美嗎?(美)那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生4:讀。
師:請你再讀讀這句話,除了寫色彩多,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流云是五彩斑斕的,還像錦緞很美。
師:在作者眼中那些美麗的流云像錦緞,那在你眼中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圖)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師:說得真好,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
生2:這些流云的顏色變化很快的,原來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轉眼就變出了許多顏色。
師:作者還寫了四個“一道”,(看圖)這些顏色是不是像五顏六色毛線混雜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亂的。
師:很有層次感的對嗎?你們覺得是混成一團美,還是這樣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師:剛剛有同學說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對的。孔雀的羽毛顏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師:大家討論得很認真,透過簡單的語言文字,我們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將感受到的讀出來,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感受。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1:配樂朗讀。
師:現在提高點要求,請你來當當北大荒的小主人,將家鄉的天空介紹給我們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先自己準備一下吧!
生:準備,說給同桌聽,指名說。
……
[解讀]:
這是我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課堂教學實錄。聽課的老師如是說:“思路清晰,教學流程順暢。”這“順暢”一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著實不易。為了做到教學流程的順暢,防止旁生枝節,傳統的教學中常常是教師“滿堂灌”。隨著課堂教學改革中“將課堂還給學生”理念的提出,“滿堂灌”的現象已不復存在,課堂中呈現出的是一種活潑、自主、和諧的氛圍,要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達成教學目標,而且不能有教師生拉硬套的痕跡,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因為不少教師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法,為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怕學生的回答過散,不敢放讓學生暴露矛盾。其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學目標的達成兩者并不矛盾,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科學的語言去引導,使整個教學流程渾然天成,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質。教學語言的優劣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如何利用優秀、科學的教學語言將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達成有效地統一起來呢?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利于學生大膽地“放”。“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的本質應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習熱情會越來越淡薄,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與其有我們老師去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不如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充分去讀,放手讓學生去說,教師別急著去肯定或否定,讓學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確的認識,獲得學習的技能。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要求學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時,根據多位學生的回答,請學生來判定哪位學生說得好,教師再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建構出概括段意的要點。教學實踐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練的機會,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帶著自己學習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落實。也就是“變先教為先學”。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扶”在目標地達成上。“扶”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學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點之處,“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學生細細品味作者寫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處時,教師在學生自品感受不深時,運用范讀、舉例、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層次美、變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詞語的方法,也可以是讀懂課文的方法等。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引導學生結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后,總結出“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美”的學習方法等。總之,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自身的規律,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讓學生學會,會學。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的教學語言成了一門學問,我們要力求做到言不煩、少而精,讓每一句話都落到實處,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5
作者:費 文章來源:
依托文本進行語言實踐
《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一個顯著的教學目標就是對課文第4自然段總分寫法的感知,課后練習也明確提出,感知課文是如何寫出原野熱鬧非凡的。
以往的教學中,在學習了課文的第4自然段后,我以校園熱鬧非凡為中心組織孩子們進行說話。這樣做雖然也給孩子們語言實踐機會,可這樣已經脫離了文本,成了為語言實踐活動而實踐,并沒有依據文本。于是就借助第5自然段的一句話:“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都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以“江河熱鬧非凡”為中心組織孩子進行思維的拓展語言的實踐活動。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有的說:江河熱鬧非凡。有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聚集到一起做游戲了。
有的說:江河熱鬧非凡。一群小鳥在小河的上空飛來飛去,不時去喝一口那甜甜的河水。那水里的河草也伸長了身子,在跳舞了。
有的說:江河熱鬧非凡。四處的青蛙都趕過來,呱呱地叫起來,好像在為這美麗的秋天奏樂。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蘇教版第五冊第五課
設計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宜以誦讀為主,通過充分的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并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煉而又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1.布置預習:可要求學生自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較長較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查閱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個怎樣的地方。
2.教師準備有關地圖和北大荒秋天的圖片。
3.課前調查,選3名語文程度不一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作好摘記,以備教學中有的放矢,重點指導。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讀題審題:出示地圖,讓學生說說北大荒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地方。然后教師介紹北大荒;再讀題,說說“秋天”是個怎樣的季節,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
自讀課文,了解大意:讓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再讀課文,可讓全班學生齊讀,教師可從中了解學生是否讀正確讀流利,有沒有難讀的詞句;讀后思考討論: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為什么說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學習字詞,讀通長句:
1.朗讀帶有生字的詞語。
銀灰 絳紫 透明 波紋
燃燒 山嶺 幾縷 漾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讀音上重點注意:紫、燒、澈、紋、嶺。
詞義的理解上重點注意:絳紫、一碧如洗。
2.讀長句,注意合理的停頓。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3.討論解答學生尚不理解的詞、句。
逐段朗讀,理清課文脈絡:可以先指名讀,再齊讀各自然段,討論問題: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為什么北大荒的秋天來得比較早?還可補充詞語“一葉知秋”。哪幾個自然段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物產豐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復習生字,指導書寫:讓學生自行識記生字字形,重點指導寫好“碧、紫、燃”3個字。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讀課文,賞美景: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教師問:你最喜歡哪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喜歡,能讀給大家聽嗎?
讀課文,悟情感,教師問:作者是那樣地熟悉北大荒,熱愛北大荒,你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這種情感來?把這樣的語句讀一讀。
重點研究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作者寫“天空”抓住色彩,寫“小河”抓住清澈,寫“原野”抓住什么來寫?默讀課文。
朗讀討論“原野熱鬧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熱鬧”原是形容什么?課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讀,討論寫“大豆”“高粱”“榛樹”的句子,體會“熱鬧非凡”,體會農民對于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小結,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原野熱鬧非凡”,然后通過寫“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具體描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表現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練習朗讀和背誦。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作者:張艷紅
教學要求:
學習課文,了解北大荒的美麗、富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放音樂《秋日的私語》,教師讀第一小節帶入情境。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北大荒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美)
3、美在哪里?(天空、小河、原野、物產)
二、精讀感悟
1、把你喜歡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讀完后同桌說說
2、交流
第二節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指名讀讀
(2)教師出示畫好的藍天,理解“一碧如洗”。
(3)老師要變魔術啦!畫上各種顏色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教師在電腦畫圖板中演示畫上各種顏色。)
(4)這么多的流云,會讓你想到什么?讀好“就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5)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齊讀。
(6)指導背誦。
第三節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
讀所出示的句子,再讀書上的內容,你更喜歡書上的還是老師出示的?說說好在哪里?
(2)鼓勵學生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在快樂中朗讀。
(3)看看圖,讀讀文,說說自己的體會
(如:水,真清啊,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我真想跳進去痛快的游個泳啊!)
(1)如果你是那條小魚,你怎么讀這句話。帶著你的想象一起來讀吧!
(2)指導背誦。
第四節
(1)你喜歡這一節嗎?
(2)讀了,你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樣?(熱鬧非凡)
(3)為什么會熱鬧非凡呢?大豆、高粱、榛樹都做了些什么?(電腦出示大豆、高粱、榛樹圖片,讓學生看看,了解這些事物)
(4)第一組表演“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第二組表演“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的動作,另兩組學生表演“榛樹葉子全都紅了……”。(各四人小組先研究課文,再想動作,最后一起表演)
(5)學生質疑,理解大豆、高粱為什么要笑?人們的心為什么會燃燒起來?
(6)指導朗讀: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齊讀中心句,男、女生分讀分句(再交換讀);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
第五節
(1)這一節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滿地是寶)
(2)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3)在這一小節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人民的勤勞)
(4)齊讀
第六節
(1)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美麗富饒的北大荒,齊讀。
(2)看板書總結: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產:
3、齊讀全文,再次體會課文內容。
三、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北大荒的秋天》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教材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學情分析:同學們對北大荒的情況并不了解,無論是對北大荒過去的開墾,還是如今的繁華都了解甚少。教學前可讓學生查找交流有關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設計理念:根據課文特點,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通過充分地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情感,并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情感,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在自讀中與文本對話,在生生互動中與同學對話,培養初步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一、關注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這節課開頭通過談話導入,喚發學生對秋天的記憶,激發學生的思維,為積極學習作準備。再通過展示昔日的荒涼的圖片讓學生對昔日北大荒的蒼涼有所了解,通過今昔的對比激發了學生讀書、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這就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想老師提出什么問題的環節,并且讓學生來解決部分疑問。這看是一個較隨意的環節,確實培養學生讀書能力的有效舉措。古人云:學貴有疑。讓學生在讀書時思考是提高讀書效益的前提。一部分疑問在學生自己與文本的對話中解決,一部分在生生互動中解決,還有一部分在下節課時由老師點撥解決。保證了學生能思考的自己解決,教師解決的是學生有困難的部分,免得會了重復講,保證了課堂的高效。當然,學生提問題本身就是能力的培養,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與其自身的知識基礎、人生感受有關,與其性格特點有時也有關系。
二、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
學生有效參與是課堂高效的保證。本節課,讓學生充分地看,讓學生充分地說,讓學生充分地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讓學生有效參與的環節。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興趣盎然。
教學過程:(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