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說課(通用4篇)
她是我的朋友說課 篇1
一、說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設置懸念,先在讀者頭腦中埋下一個謎,以引起強烈的期待和追索,繼而謎底揭開,真相大白,使讀者從中獲得驚喜和教益。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學習這篇課文,要繼續訓練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恒無私奉獻的品格。2、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心情。
二、說教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本課分三步進行:(1)披文入情,整體感知;(2)精讀品味,體會感情;(3)指導朗讀,陶冶情感。
2、扣題法。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說說“她”是誰?“我”是誰?為什么要用人物的語言作課題?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恒的情況,用二三句話說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訓練學生審題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談話法。本課教學,多處采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時,為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通過談話營造緊張、危急的氣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自學、討論后,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使學生對所理解的內容得到及時反饋,在談話中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發揮主動性。
三、說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問題;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體會感情;最后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
2、思維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領會語言文字的內在意蘊。如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時,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詞,再辨析這些詞語的細微差別,討論:阮恒當時的心態怎樣?使學生明白:阮恒從啜泣到嗚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恒在輸血過程中痛苦、緊張、恐懼的心態,可他沒有中斷輸血,而是在不斷地掩蓋自己,這正是他舍己為人,無私奉獻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
3、遷移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后,引導學生結合思考練習2的要求小結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辦法學習第九、十自然段。四、說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時,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課文中的“輸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喚起學生對小姑娘安危的關注之情。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進故事情節,撥動學生的心弦。
3、默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中自悟,與作者產生共鳴。
4、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二)精讀品味,體會情感
;1、抓關鍵詞,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詞,質疑、釋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
2、品詞析句,感受悲壯。(1)決心獻血。以課后思考練習2為例,讓學生找出其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斗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2)獻血時的表情、動作。采用以上的方法來學習,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哭”的詞,引導學生比較“啜泣”、“嗚咽”、“抽泣”這幾個詞的意思,提出問題:阮恒為什么會這樣?他當時的心情怎樣?再劃出他不斷地掩蓋自己痛苦的動作,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討論,明白:他是在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害怕和恐懼,再大的痛苦也改變不了他救人的決心,他那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為朋友犧牲時的痛苦的高尚靈魂也越來越鮮亮感人。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真切地感受這悲壯的氣概。(3)解除“死亡”警報。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沒事似的,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領會雖然輸血不會死,是虛驚,但他那純潔無瑕、愿為朋友獻出一切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三)指導朗讀,陶治情感
;1、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的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
2、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為表現孩子的思想斗爭,“沉默”要讀得緩慢、輕聲;為強調精神緊張,讀“顫抖”的聲音稍帶發顫;“舉——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后“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品味人物的心聲。
3、圖文對照情景交融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朗讀課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再圖文對照讀,強調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體味其情感變化,使阮恒的心靈美自然而然滲入學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她是我的朋友說課 篇2
說教學內容
本課是新課改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獻血。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致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說教學重、難點:結合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
說教法、學法:
1、利用文字投影片和課文插圖直觀展示語句,展開充分想象,了解阮恒當時復雜的內心活動。
2、通過抽血和輸血的知識,幫助學生解開阮恒復雜內心活動之謎。
說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她是我的朋友》
2、檢查預習:“她”是誰?“我”是誰?簡單介紹這兩個人的情況。
【意圖:由課題入手,揭示人物之間的關系,直入課文主要內容——輸血。】
二、研讀獻血過程,深入體會人物情感
1、開火車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哪幾段寫阮恒給小女孩輸血的過程?
2、自讀5-11自然段,思考:
(1)、阮恒在為朋友輸血的過程中,內心發生了幾次變化?
(2)、作者是怎樣把阮恒內心的變化表現出來的?
(3)、你怎樣理解阮恒的這些變化?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a、回答(1),追問(2),舉例說明。(板書:為了朋友)
b、深入分析阮恒內心變化:(要求:按順序說明)
①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動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阮恒沉默時是在思考,在猶豫;“顫抖”、“放下去”是因為對獻血、對死亡很害怕;“又舉起來”是雖然很害怕,但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堅持獻血。
問;他為什么猶豫?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一陣沉默之后,阮恒顫抖動舉起手來,他想:( )。可是一想到( ),他又忽然把手放下去,但是阮恒又想到( ),于是他又舉起手來。
(板書:猶豫 又舉起來)
②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阮恒在獻血時因特別害怕而緊張,但他強忍著不表現出來。
問:他為什么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板書:堅定 一動不動)
③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隨著抽血的進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盡了,自己也快要死了,痛苦得哭了起來,越想越害怕,但為了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飾。
問:哪些詞寫他害怕了?
哪些詞能說明他不愿放棄?不放棄的理由是什么?
(板書:害怕 掩蓋痛苦)
④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了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他仍然十分恐懼,但他還是在竭力抑制自己。
問:哪些詞寫出了他此時產生了恐懼?
他此時為什么哭?找一找描寫他哭的詞語。
說說你對這幾個詞的理解。
為什么不大聲哭?他想到什么?
他還可以放棄,哪些詞寫他沒有放棄?理由是什么?
(板書:恐懼 竭力制止)
拓展:了解獻血知識
想象,練習說話:醫生會說些什么?
⑤男孩立刻停止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當男孩知道獻血沒有生命危險,他非常坦然、平靜,還可能為剛才的表現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板書:平靜 停止哭泣)
【意圖: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阮恒復雜的內心活動。聯系下文理解阮恒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利用獻血知識為阮恒解疑。】
三、回顧故事起因,更顯人物品質
設疑:醫生和護士都是大人,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小男孩痛苦地獻血,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真讓我氣憤。你們是不是也深有同感?
拓展:血型和輸血知識
【意圖:設疑引法學生回顧,引導學生了解輸血時必須血型相同。使學生體會到阮恒的無私與堅持到底的責任感。】
四、感情的升華
1、看了阮恒獻血的整個過程,你想對阮恒說些什么?
2、阮恒為了朋友,獻出了什么?
3、師生合作朗讀5-11自然段。
4、給這個故事重新起個題目?
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話當題目?
5、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對待朋友?
【意圖:從獻血過程透視阮恒的品質,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推薦:自讀課文《七色花》
五、板書
18、她是我的朋友
猶豫 又舉起來
堅定 一動不動
害怕 為了朋友 掩蓋痛苦
恐懼 竭力制止
平靜 停止哭泣
【意圖:將課文的重點部分阮恒內心的五次變化,以及為救朋友而付諸的行動,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悟人物高尚的品質。】
她是我的朋友說課 篇3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急需輸血;接著具體寫了阮恒獻血的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恒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真切地反應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復雜心情,同時設下了懸念;最后點明阮恒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因此,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理解他當時復雜的內心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我是按照以下幾點進行教學設計的。
一、遵循先學后教原則,給足學習時間,調動主體自主發展。學習課文前,重視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以如“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等探究、詢問式的提問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給足思考的時間,絕不走過場,搭“花架”。充分鼓勵學生該畫的在書上畫下來,該寫的在紙上寫下來,該說的自己要主動地說出來。
二、展現學習“心理歷程”,追求自主發展,著眼學生終身學習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學習主體的自我感悟、選擇、重建、組合、交融、評價、小結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學習者知識得到不斷地積累,能力有了不斷地增強,久而久之,才能夠形成綜合素質。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由感悟,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我就把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快抓住文章的主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讀讀課文的5-11自然段,讓我們走進阮恒的內心,去找一找那些令你感動的句子,并把它劃出來。”讓學生讀讀劃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深入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感受阮恒這種行為的感動之處。然后就圍繞“感動”展開交流,體會、感悟阮恒的痛苦和堅強,讓學生把內心的觸動通過感情朗讀宣泄出來,深化理解和感悟。在學生情感激發的基礎上,我及時小結,并強化主題“她是我的朋友”,提升情感。然后通過“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假如你是在場的醫生、孤兒,或是那蘇醒過來的小女孩,你想對阮恒說什么呢?以后你在生活中會怎樣對待朋友,會為朋友做些什么呢?” 讓學生在根據對課文的理解上求“活”,學生在思考中、在集體的生活中,在相互的交流中,精神財富共享。最后我出示一首小詩與學生共勉,通過師生感情朗誦,把“朋友”這一主題再次升華。在整個教學中,我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才能有所收獲。
她是我的朋友說課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誤以為獻血會死,但是為了搶救車重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自己的獻血,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是,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細致表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從而樹立正確的友誼。
2、教學目標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能初步養車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的能力。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真摯的友情,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大意,體會阮恒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心情
難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體會阮恒對小女孩真摯的友情,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二、說學情
本班共有56名學生,其中中間段學生比較集中,優秀學生較少,這就決定了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自學能力不強,很多時候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經過這學期不斷的運用四段式進行教學,我認為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較以前有很大提高,特別是在進行合作學習這一塊,有很大進步。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科,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和運用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評價的能力。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先學后教”的四段式教學法,即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老師的引導為輔,具體來說包括:創設情境,以朗讀感悟情境;利用文中的插圖,多媒體課件等,是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學法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以讀促悟,注重學生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1分鐘)
談話導入,直接引入課題
齊讀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2分鐘)
學習目標的制定從學生的角度制定,告訴他們,你們要學習什么,而不是老師讓你們學什么
3、自學指導一(6分鐘)
出示自學指導一的內容
學生自學,老師相機進行指導
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
自學指導一的制定是為了完成“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目標,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4、自學指導二(12分鐘)
出示自學指導二的內容
學生自學
檢測
自學指導二是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點,采用了自學,老師引導,以讀促悟等方式來突出本課時的重點。
5、自學指導三
出示自學指導二的內容
學生自學
檢測
自學指導三主要是為了完成學習目標三的任務,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6、當堂訓練
我設計了口語交際訓練,我和我的朋友,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進行感情上的教育。
五、說教學效果
今天講了《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我認真反思:
1、自學指導二的設計是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時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二的任務,另一方面也是想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得朗讀課文,以讀促悟,在讀中感悟。感悟后在讀,從二也完成學習目標一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這一方面并沒有做好,老師在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塊,沒有做好,朗讀訓練。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讀沒有做好。
2、當堂訓練這個環節也值得我認真的反思。當堂訓練設計的口語訓練:我和我的朋友,本意是想對本課的學習進行擴展、延伸,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情上的教育。最后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時間不夠,另一方面,也由于題目太大,學生的生活經歷太少,沒有談的很深入,對本課思想上的挖掘不夠深入。
3、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從教教材在用教材來教,我認為自己做的還非常不夠,今后在這個方面,我還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