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作者:張艷紅
教學要求:
學習課文,了解北大荒的美麗、富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放音樂《秋日的私語》,教師讀第一小節帶入情境。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北大荒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美)
3、美在哪里?(天空、小河、原野、物產)
二、精讀感悟
1、把你喜歡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讀完后同桌說說
2、交流
第二節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指名讀讀
。2)教師出示畫好的藍天,理解“一碧如洗”。
(3)老師要變魔術啦!畫上各種顏色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教師在電腦畫圖板中演示畫上各種顏色。)
。4)這么多的流云,會讓你想到什么?讀好“就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5)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齊讀。
。6)指導背誦。
第三節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
讀所出示的句子,再讀書上的內容,你更喜歡書上的還是老師出示的?說說好在哪里?
。2)鼓勵學生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在快樂中朗讀。
。3)看看圖,讀讀文,說說自己的體會
。ㄈ纾核,真清啊,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我真想跳進去痛快的游個泳。。
(1)如果你是那條小魚,你怎么讀這句話。帶著你的想象一起來讀吧!
。2)指導背誦。
第四節
。1)你喜歡這一節嗎?
。2)讀了,你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樣?(熱鬧非凡)
。3)為什么會熱鬧非凡呢?大豆、高粱、榛樹都做了些什么?(電腦出示大豆、高粱、榛樹圖片,讓學生看看,了解這些事物)
(4)第一組表演“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第二組表演“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的動作,另兩組學生表演“榛樹葉子全都紅了……”。(各四人小組先研究課文,再想動作,最后一起表演)
(5)學生質疑,理解大豆、高粱為什么要笑?人們的心為什么會燃燒起來?
。6)指導朗讀: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齊讀中心句,男、女生分讀分句(再交換讀);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
第五節
。1)這一節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滿地是寶)
。2)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3)在這一小節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人民的勤勞)
。4)齊讀
第六節
。1)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美麗富饒的北大荒,齊讀。
。2)看板書總結: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產:
3、齊讀全文,再次體會課文內容。
三、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學習課文,了解北大荒的美麗、富饒
一、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說說北大荒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二、新授
1、把你喜歡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讀完后同桌說說
2、交流
△第一節
。1)指名讀
(2)喜歡第一節的都起立讀
。3)北大荒的秋天真的來了。
△第二節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指名讀讀
。2)出示各種流云的圖片(銀灰、橘黃、血紅、絳紫)
(3)這么多的流云,會讓你想到什么?讀好“就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4)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齊讀
△第三節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
讀所出示的句子,在讀書上的內容,你更喜歡哪一節?把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2)交流:看看圖,讀讀文,說說自己的體會(如:水,真清啊,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我真想跳進去痛快的游個泳啊!
。3)帶著你的想象一起來讀吧
△第四節
。1)你喜歡這一節嗎?
。2)這一節寫了什么?相機出示圖片(大豆、高粱、榛樹)
(3)齊讀,你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樣?(熱鬧非凡)作者怎么樣把它寫具體的呢?(指名讀)
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齊讀中心句,男、女生分讀分句(再交換讀);表演朗讀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
△第五節
。1)這一節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滿地是寶)
。2)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3)在這一小節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人民的勤勞)
。4)齊讀
△第六節
。1)齊讀
。2)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產:
三、齊讀全文
四、試背誦第四自然段
板書設計: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
物產美: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3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以極其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大荒無比的熱愛之情,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教材。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以朗讀的形式來感受這片景,體會這份情,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了以下兩點嘗試。
一、 以畫促讀
課文第三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我很希望讓學生將這段話讀好?墒牵乙贿B請了幾位學生,發現他們不是讀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毫無美感。這時,我想起某一專家說過的話:“能根據句意就能繪出畫面的句子,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來感受美!庇谑,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作畫的興趣很濃。當我再次請他們朗讀的時候,我感覺到同學們已來到了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邊,正津津有味地欣賞美景呢?
二、 以演促讀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為了讓學生在朗讀中表現這份熱鬧,我事先采用了表演這一形式。我請兩組學生表演“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和“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等動作,另兩組學生表演“榛樹葉子全都紅了……”。學生們發揮想象,做出了合理的動作,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們的教室,使我們的課堂也熱鬧非凡。之后的分角色朗讀同學們熱情高漲,聲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看來,在朗讀之前,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境與情感,這無疑是為有感情朗讀添加了幾滴“潤滑油”。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3.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展示,對課文的誦讀感悟,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2、能用學過構詞方法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難點
1、體會文中比喻的貼切、形象,理解 “熱鬧”一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1、出示:傍晚 幾縷 映照 轉眼間 樂呵呵
銀灰 橘黃 絳紫 藍綢子 沉甸甸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斕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指名讀。
2、出示圖片,從北大荒的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秋天慢慢的向北大荒走來,指名讀,再齊朗讀第一小節。
課文的結尾作者這樣贊嘆道: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指名讀)
二.精讀課文,抓住要領
1、對于作者這樣的贊美,你同意嗎?
請同學們自己到文中游覽一番,想象一番,感受一番,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不是真的很美?默讀課文,自己去發現。用筆來畫一畫你很喜歡的詞語,句子。
2、交流,你同意嗎?那些地方很美?
三.理解課文,感悟意境。
預設一:發現自然之美。
。ㄒ唬┍贝蠡牡奶炜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天空美在哪?用自己的話說說。(色彩豐富,富有變化)
2.天空的顏色不斷發生著變化,讀讀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顏色的詞。
(1)“一碧如洗”
一碧如洗看字面來理解就是天空像洗過一樣干凈。
你見過一碧如洗的天空嗎?你能不能聯系生活這本無字詞典說說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流云什么樣的云?流云有哪些顏色?出示:“銀灰、橘黃、血紅”讀著詞你就聯想到什么?找找這三個詞的共同特征,(前一個字代表什么東西,后一個字表示顏色),你還能幫他們找到小伙伴嗎?(湖藍,金黃)
3.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顏色,而且還有深有淺,你能用哪個詞來概括?(五彩繽紛等)這還不夠形象,這么豐富的色彩,而且還在不停的變化,誰能有辦法把流云的樣子說得再清楚些?誰能用上一個比喻幫助我們想象出流云的樣子?(板書:比喻)出示:這些流云就像 (就像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瓶、就想一位魔術師在表演變幻顏色的魔術、像畫家五彩斑斕的畫布、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4、作者看到流云,產生的是怎樣美好的想象呢?
出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個句子挺長的,誰能讀好?
課件幫助斷句出示,天空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斷變化的色彩才顯得更加迷人,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變化快,有次序的美。)指名兩人讀。
5、 出示圖片天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一齊讀,在文字中想象這樣美的景象。
板書:天空,齊說——北大荒的天空真美呀!
過渡:在北大荒抬頭看看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萬變的流云,讓我們低頭看看小河,它是怎樣的呢?
(二)北大荒的小河
1、小河的樣子,誰已經想象出來了?練習讀兩遍。爭取用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小河邊去,
2、指名讀,問:大家看到小河了嗎?(看是看到了一點,但不是很清晰。 )
師:怎樣才能讓大家看的清楚呢?(讀慢一些,輕一些,強調清澈見底、透明的藍綢子)
再請一生讀。
3、師問同學:是不是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河?
。ㄇ宄阂姷 、小河的水比較深,可是水底的水草、小魚、和美麗的鵝卵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我覺得河水很美,像透明的藍綢子,河水還很靜,像明鏡。)
“漾”字什么意思?(聯系練習2第一題選擇字義)怎樣讀出河水“漾”的過程?
4、師:看到這么美的小河,你想做什么?
。ㄎ蚁朊幻{綢子。 我想喝一口清澈的河水。 我想撿一些河底的鵝卵石。 我想和水里的小魚一起戲水。 )
5、出示畫面,段落。提示比喻句,為了讓我們感受到小河的美,作者用了——?你覺得這個比喻怎樣?你喜歡這個比喻嗎?你來讀一讀。
6、指導讀:河水靜,魚兒動。多么動人的畫面。讓我們盡情讀出我們心底的向往。
小結,板書,學生齊說——啊!北大荒的小河真美呀!
過渡: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真是太美了。聽說北大荒的原野別有一番景象,我們去看看吧。
預設二:感受原野之美
1、讀,交流:原野是怎樣的景象?(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理解“熱鬧非凡”。什么樣的場面能稱為熱鬧非凡呢?(聯系生活實際)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熱鬧非凡”?(默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思考)
聽聽都有些什么聲音?
3、農作物都載歌載舞樂呵呵的歡迎我們來了,誰能把他們的熱情讀出來。
生比賽朗讀。一個比一個精彩。
4、真是太熱情了。(做從沉醉中醒來的舉動)不對呀,大豆、高粱它們不會笑也不會唱呀?哦,我明白了,這是把它們當成人來寫,這就是擬人的手法。(板書:擬人。)真是生動、形象。讓所有的作物活起來,把原野的熱鬧呈現出來。師生分部分讀。
5、出示這段,你發現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呢?
你能給這幾句話找個小隊長嗎?點紅“原野熱鬧非凡。 ”
為什么是這句呢?(熱鬧非凡,下面從大豆、高粱、榛樹來具體寫原野怎樣熱鬧的)他就是小隊長,其他的句子都聽他的指揮呢!
出示練習:
。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像一只只白鴿在天空中飛翔;有的馬上就要開放了,看起來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外面包著一層青綠色的外衣,已經含苞待放了。(玉蘭花)
6、過渡: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北大荒的原野也是美的,
你看,大豆笑,高粱唱,榛樹葉子抱著跳?粗吧线@片豐收的景象,相信在北大荒付出勞動的人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還要激動,你從課文里發現了嗎?
生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師:燃燒起來說明人們‑-------(-特別高興,特別興奮。)是什么把人們的心給燃燒起來的?
。ㄩ粯淙~子。 還有是大豆、高粱, 原野里所有的莊稼。它們全都成熟了,所以人們特別高興、喜悅。 還有水產品。 )
7、師小結:是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田野、山嶺、江河,還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家快聽,北大荒的人們在齊聲贊美這兒的秋天呢!
生齊讀第五節。
師:同學們,沉甸甸的寶物會有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還有玉米、水稻、蓮藕、魚蝦…… )
8、出示豐收圖畫。
9、小結板書: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錦、小河動靜相宜、原野熱鬧非凡,其實美還不僅僅局限于此,更美在豐收帶給人們的欣喜。
10、北大荒是塊荒地嗎?(不荒)有人給它換了個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北大倉)
過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蕪,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人煙稀少。但是解放后,經過建設者們的開墾,荒地已變成了良田,F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是我國東北的大糧倉。
板書“景色,豐收”,你覺得北大荒哪一方面的美更重要一些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出示最后一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拓展延伸
總結:處處皆風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勞作,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用他們的雙眼發現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變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美麗又富饒,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也讓北大荒的秋天成為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朗讀全文
六、練習
1、練習朗讀課文,關注課文描寫的順序和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
2、練習背誦全文。
3、遷移練習:圍繞下列中心句寫一寫。
超市里熱鬧非凡。
板書設計:
景色美 天空 流云似錦
小河 清澈見底
北大荒的秋天 原野 熱鬧非凡
。ㄕ婷溃
豐收美 “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學情分析:同學們對北大荒的情況并不了解,無論是對北大荒過去的開墾,還是如今的繁華都了解甚少。教學前可讓學生查找交流有關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設計理念:根據課文特點,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通過充分地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情感,并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情感,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在自讀中與文本對話,在生生互動中與同學對話,培養初步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一、關注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這節課開頭通過談話導入,喚發學生對秋天的記憶,激發學生的思維,為積極學習作準備。再通過展示昔日的荒涼的圖片讓學生對昔日北大荒的蒼涼有所了解,通過今昔的對比激發了學生讀書、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這就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想老師提出什么問題的環節,并且讓學生來解決部分疑問。這看是一個較隨意的環節,確實培養學生讀書能力的有效舉措。古人云:學貴有疑。讓學生在讀書時思考是提高讀書效益的前提。一部分疑問在學生自己與文本的對話中解決,一部分在生生互動中解決,還有一部分在下節課時由老師點撥解決。保證了學生能思考的自己解決,教師解決的是學生有困難的部分,免得會了重復講,保證了課堂的高效。當然,學生提問題本身就是能力的培養,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與其自身的知識基礎、人生感受有關,與其性格特點有時也有關系。
二、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
學生有效參與是課堂高效的保證。本節課,讓學生充分地看,讓學生充分地說,讓學生充分地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讓學生有效參與的環節。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興趣盎然。
教學過程:(見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法、學法:
直觀演示法、引讀法、音樂陶冶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板書:秋天)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是在建國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的秋天曾經是一片荒蕪,人們稱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2)齊讀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過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2. 初讀課文。
(1)將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讀讀,注意它們的音和形。
(2)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生字的字音。
3. 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分節讀課文。
4.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課文第一段告訴我們北大荒秋天到來的時間。9月,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樣?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內容。
。2)出示燈片:指導觀察看圖說說,課文那些語句寫了圖的內容?理解“一碧如洗”。(板書)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綺麗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邊的天上會有什么?讀——
《2》這些流云是怎樣變化的?讀——
《3》(看燈片)這樣美的景色,課文怎樣用文字來描述的?指名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來寫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現在我們來欣賞這些優美的語句,小聲跟配樂錄音讀,注意邊讀邊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達出來。
5.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時什么樣兒呢?(小河)
(1)聽老師讀,看有幾句話,每句講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給你什么印象?讀——
(板書:清澈見底)查字典理解“澈”。
(3)印示燈片,指導看圖后提問:為什么把他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用“因為------所以------”說話。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指名讀——
(5)男女生分讀后齊讀本自然段。
6.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此時,那兒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節,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動筆畫出有那些景物,有幾句話。
。2)齊讀第一句:什么地方熱鬧非凡?(板書)
這句話具體嗎?再讀一讀課文,找找哪幾句是用來寫原野熱鬧的?
。3)學習第二、三句內容。
《1》投影片覆蓋出豆莢圖片:課文文中是怎樣描寫豆莢的?指名讀——
大豆真的會笑嗎?齊讀本句。
《2》覆蓋出高粱圖片:“黑紅”的高粱說明他們怎么樣了?高粱會演唱嗎?為什么這樣寫?指名讀,齊讀。
《3》火紅的榛樹葉子出現在哪兒?紅的怎樣?讀——
《4》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那兒的人們把過去荒蕪的草地開辟成了豐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決心,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富強。
(4)齊讀本自然段。你們讀了以后,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樣?(板書:熱鬧非凡)作者怎樣把他寫具體?(指名讀)
《1》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
《2》齊讀概括句,男、女生分讀具體描寫的句子(交換讀)。
。5)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請在課后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的秋天。
7. 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讀出喜愛之情。
8. 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詞語。
。2)分析字型,指導描紅。
荒:上中下結構,“亡”不能帶點,與“流”比較區別。
紫:上中下結構,與“緊”比較區別。
。3)作業:按筆順在習字車上描紅。
9. 課外作業。
片段練習:家鄉的秋天真美呀!
板書: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見底 美
原野 熱鬧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7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我們組見證了李敏老師一課三議的艱辛,也見證了李老師的快速成長。她的這三課,花了很多心血。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講課、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李老師采用的以讀為經、以悟為緯的教學方法,十分適合本篇課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上,老師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語、句子,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接著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學生接受。
二、課堂結構清晰,條理分明,層層遞進,以一條主線“作者介紹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哪里最美?”貫穿課堂,重點突出,脫繁就簡。
三、課堂上,老師十分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及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如“無字詞典”在本節課的運用,以及對“熱鬧非凡”一詞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課標“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寫“原野“一段的課文時,老師的引導多了一些情感體驗,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較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老師,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提出來,僅供參考:
教師的問題頗為多了一點,在理解第小河、天空時,問題針對性不強,引導有些牽強,學生說不出時可以由老師過度過去,不用老是在問“你還感受到什么”。課上讀得還是比較少,沒有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豐富內涵,可讓學生由表及里,聯系體會人們的心情,穿透兩層,以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8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8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采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課文起筆交代了時間和地點,只一句話,干凈利落。接著從三個方面寫了北大荒的景色:先寫天空,寫天空的云;次寫小河,寫小河的清澈;再寫原野,寫原野的熱鬧。然后用一句俗語“大豆搖鈴千里金”輕描淡寫北大荒的物產豐富。最后呼應開頭,贊美北大荒的秋天。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現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讀之令人神往。
神往之一:北大荒的絢麗色彩
在文中作者了運用大量色彩的詞,仿佛一位畫家,用五彩的顏色在描畫北大荒的秋景圖。瞧!天空是“一碧如洗”的,這是北大荒秋景圖干凈明亮的背景。在這明凈的背景上,抹上“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的流云,給畫面增添了無限生機,無限絢爛。天空下是“藍綢子”一樣的小河,這“藍綢子”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它的顏色,還仿佛是可以讓我們觸摸到的,閉上眼感覺一下,柔柔的、涼涼的、滑滑的,無比舒服。河邊的原野上有“黑紅黑紅”的高粱,“紅得像一團團火”的榛樹葉子,這里的“紅”與上文的“血紅”,同樣是寫紅,但其中的深淺濃淡卻有極細微的差別,這樣的差別就顯出了這位“畫家”用色的精到絕妙了。這樣的一簇簇黑紅,一叢叢火紅,一道道血紅點綴在北大荒“金黃”的九月里,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令人沉醉于北大荒迷人絢麗的世界里。
神往之二:北大荒的寧靜與歡快
北大荒很寧靜,廣袤的大地,一條“透明的藍綢子”一樣的小河,“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靜得那樣安詳,靜得那樣神秘,連小魚的游動都只能漾起“一道道波紋”,而沒能激起一朵朵水花,也許這波紋,很快也就歸于平靜了。這樣的靜,讓人的心霎時也沉靜起來。
北大荒又是歡快的。聽,原野上大豆“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地里挺拔的高粱正在“樂呵呵地演唱”。它們在笑什么唱什么呢?是因今秋自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而欣慰地笑?是為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人民的勤勞而自豪地唱?看,榛子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這“火”跳躍在山坡上,跳躍在大路口,跳躍在村子口,也跳躍在北大荒的人們的心上。這嘩啦啦的笑,這樂呵呵的臉龐,這跳躍的“火”,就像在舉行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在北大荒的原野上熱鬧著、歡騰著……
神往之三:北大荒的富饒
北大荒“大豆搖鈴千里金”的九月,該是怎樣一幅富饒景象呢?“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又將會“用雙手捧出”怎樣“沉甸甸的寶物”呢?紅彤彤的高粱?綠油油的大豆?金燦燦的麥穗?名貴的人參、鹿茸?還是河塘里的小魚、草甸子里的野雞?就留待親愛的讀者們去尋寶吧。
這一幅絢麗的畫,這一場盛大的晚會,這一片富饒的土地,藏在這一些美麗的詞,這一些歡快的句中,該賞的賞,該品的品,該讀的讀,該議的議,該搜尋的去搜尋,一切皆由教者把握了。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9
我所執教的是語文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教時。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表達了熱愛的真摯情感。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姿。基于課堂認知發展的和諧其核心,鑒于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我主要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方法,并且恰當地利用網絡,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情趣,使學生在語言文字、實物美景、描摹聯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內涵,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理解、感悟的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在課堂中情感的和諧。從以下方面具體說一說:
一、借景賞讀,品味色彩美。
這篇課文在第3-4節中,出現了許多表示色彩的詞語。如:“一碧如洗”、“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黑紅”等等。這些顏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這些紛繁的色彩,學生有一定的障礙。因此,首先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有輕輕的集體讀,有富有感情的個人讀,有自由的大聲朗讀等。通過讓學生朗讀,把自己認識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其次,要使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 “學”要達到和諧,即實現“教”與 “學”同步,我們就要善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其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資源,如在課堂中我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流云色彩的認識, “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顏色嗎”,學生會說“銀灰色的轎車”“橘黃色的發圈”“鮮艷的紅領巾是血紅的”“熟透的葡萄是絳紫色的”;另外,我又通過網絡,將學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實的場景之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屏幕上顯示的是“五彩斑斕”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等畫面。這樣,將色彩與景物和諧地融為一體,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使它承載了豐富的情態內涵。學生在認識、領悟色彩美的過程中,不只是盯著色彩,而是關注其所處的整個環境,無論是語言的,還是畫面的。學生面對這多姿多彩的景物,對各種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勝收了。
二、擬人入情,感悟富饒美。
在讓學生感知第4小節中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時,我不但讓學生反復地朗讀,在讀中感知,而且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就是大豆,發出“嘩啦啦”的笑聲;就是高粱,進行“樂呵呵”地演唱?學生模擬著“嘩啦啦”地笑、“樂呵呵”地唱。這一笑、一唱,使學生情趣盎然,好像自己完全來到了北大荒的原野,入景入情,情緣景生,景隨情發,情景交融。北大荒豐收在望的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就像一幅美侖美奐的動感圖,在學生心中活起來了。接下來啟發學生想象一下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哪些寶物呢?學生馬上就說出了豐富的物產:大豆、高粱、稻子、南瓜、野果子還有河中的魚蝦、螃蟹等等,這時,學生感悟北大荒的美麗而富饒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知識 ,情感升華
為了從如今的北大荒景色優美與物產豐富和過去的北大荒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相對比,體會北大荒建設者的艱苦創業精神。我在課件中安排了組圖“昔日北大荒和今日北大荒”的景色對比中加上語言的描述,學生情不自禁地感嘆昔日北大荒“好荒涼呀”,今日的北大荒的新貌令學生不由得贊嘆,賦予它新的名字“北大倉”, 再問學生“此時你想對北大荒建設者”說些什么呢,學生紛紛贊揚他們的辛勞與偉大,此時情感自然得到升華。
四、尋找美景, 情感交融
面對北大荒的秋天這個美麗而又豐收的季節,作者由衷地發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的贊嘆,此時引導學生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我們家鄉的秋天也很美。課后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鄉的秋天美在哪兒?把它寫下來。我所執教的是語文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教時。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表達了熱愛的真摯情感。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姿。基于課堂認知發展的和諧其核心,鑒于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我主要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方法,并且恰當地利用網絡,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情趣,使學生在語言文字、實物美景、描摹聯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內涵,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理解、感悟的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在課堂中情感的和諧。從以下方面具體說一說:
一、借景賞讀,品味色彩美。
這篇課文在第3-4節中,出現了許多表示色彩的詞語。如:“一碧如洗”、“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黑紅”等等。這些顏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這些紛繁的色彩,學生有一定的障礙。因此,首先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有輕輕的集體讀,有富有感情的個人讀,有自由的大聲朗讀等。通過讓學生朗讀,把自己認識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其次,要使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 “學”要達到和諧,即實現“教”與 “學”同步,我們就要善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其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資源,如在課堂中我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流云色彩的認識, “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顏色嗎”,學生會說“銀灰色的轎車”“橘黃色的發圈”“鮮艷的紅領巾是血紅的”“熟透的葡萄是絳紫色的”;另外,我又通過網絡,將學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實的場景之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屏幕上顯示的是“五彩斑斕”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等畫面。這樣,將色彩與景物和諧地融為一體,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使它承載了豐富的情態內涵。學生在認識、領悟色彩美的過程中,不只是盯著色彩,而是關注其所處的整個環境,無論是語言的,還是畫面的。學生面對這多姿多彩的景物,對各種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勝收了。
二、擬人入情,感悟富饒美。
在讓學生感知第4小節中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時,我不但讓學生反復地朗讀,在讀中感知,而且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就是大豆,發出“嘩啦啦”的笑聲;就是高粱,進行“樂呵呵”地演唱?學生模擬著“嘩啦啦”地笑、“樂呵呵”地唱。這一笑、一唱,使學生情趣盎然,好像自己完全來到了北大荒的原野,入景入情,情緣景生,景隨情發,情景交融。北大荒豐收在望的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就像一幅美侖美奐的動感圖,在學生心中活起來了。接下來啟發學生想象一下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哪些寶物呢?學生馬上就說出了豐富的物產:大豆、高粱、稻子、南瓜、野果子還有河中的魚蝦、螃蟹等等,這時,學生感悟北大荒的美麗而富饒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知識 ,情感升華
為了從如今的北大荒景色優美與物產豐富和過去的北大荒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相對比,體會北大荒建設者的艱苦創業精神。我在課件中安排了組圖“昔日北大荒和今日北大荒”的景色對比中加上語言的描述,學生情不自禁地感嘆昔日北大荒“好荒涼呀”,今日的北大荒的新貌令學生不由得贊嘆,賦予它新的名字“北大倉”, 再問學生“此時你想對北大荒建設者”說些什么呢,學生紛紛贊揚他們的辛勞與偉大,此時情感自然得到升華。
四、尋找美景, 情感交融
面對北大荒的秋天這個美麗而又豐收的季節,作者由衷地發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的贊嘆,此時引導學生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我們家鄉的秋天也很美。課后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鄉的秋天美在哪兒?把它寫下來。我所執教的是語文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教時。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表達了熱愛的真摯情感。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姿。基于課堂認知發展的和諧其核心,鑒于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我主要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方法,并且恰當地利用網絡,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情趣,使學生在語言文字、實物美景、描摹聯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內涵,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理解、感悟的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在課堂中情感的和諧。從以下方面具體說一說:
一、借景賞讀,品味色彩美。
這篇課文在第3-4節中,出現了許多表示色彩的詞語。如:“一碧如洗”、“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黑紅”等等。這些顏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這些紛繁的色彩,學生有一定的障礙。因此,首先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有輕輕的集體讀,有富有感情的個人讀,有自由的大聲朗讀等。通過讓學生朗讀,把自己認識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其次,要使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 “學”要達到和諧,即實現“教”與 “學”同步,我們就要善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其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資源,如在課堂中我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流云色彩的認識, “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顏色嗎”,學生會說“銀灰色的轎車”“橘黃色的發圈”“鮮艷的紅領巾是血紅的”“熟透的葡萄是絳紫色的”;另外,我又通過網絡,將學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實的場景之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屏幕上顯示的是“五彩斑斕”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等畫面。這樣,將色彩與景物和諧地融為一體,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使它承載了豐富的情態內涵。學生在認識、領悟色彩美的過程中,不只是盯著色彩,而是關注其所處的整個環境,無論是語言的,還是畫面的。學生面對這多姿多彩的景物,對各種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勝收了。
二、擬人入情,感悟富饒美。
在讓學生感知第4小節中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時,我不但讓學生反復地朗讀,在讀中感知,而且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就是大豆,發出“嘩啦啦”的笑聲;就是高粱,進行“樂呵呵”地演唱?學生模擬著“嘩啦啦”地笑、“樂呵呵”地唱。這一笑、一唱,使學生情趣盎然,好像自己完全來到了北大荒的原野,入景入情,情緣景生,景隨情發,情景交融。北大荒豐收在望的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就像一幅美侖美奐的動感圖,在學生心中活起來了。接下來啟發學生想象一下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哪些寶物呢?學生馬上就說出了豐富的物產:大豆、高粱、稻子、南瓜、野果子還有河中的魚蝦、螃蟹等等,這時,學生感悟北大荒的美麗而富饒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知識 ,情感升華
為了從如今的北大荒景色優美與物產豐富和過去的北大荒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相對比,體會北大荒建設者的艱苦創業精神。我在課件中安排了組圖“昔日北大荒和今日北大荒”的景色對比中加上語言的描述,學生情不自禁地感嘆昔日北大荒“好荒涼呀”,今日的北大荒的新貌令學生不由得贊嘆,賦予它新的名字“北大倉”, 再問學生“此時你想對北大荒建設者”說些什么呢,學生紛紛贊揚他們的辛勞與偉大,此時情感自然得到升華。
四、尋找美景, 情感交融
面對北大荒的秋天這個美麗而又豐收的季節,作者由衷地發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的贊嘆,此時引導學生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我們家鄉的秋天也很美。課后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鄉的秋天美在哪兒?把它寫下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 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讀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2——6自然段
。ㄒ唬┳杂勺x2——4自然段,說說這幾段都寫了北大荒哪里的景色?
*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樣?(顯示天空圖片)
3、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我們抬頭看見一碧如洗的天空,低頭又看見什么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們看到了什么?(顯示小河圖片)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在這清澈見底的小河里,會做什么?心情怎么樣?
5、朗讀課文,再填空。
*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2、大豆會笑嗎?高粱會演唱嗎?這句話把“大豆”和“高粱”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更能表現出原野的熱鬧。指導讀。
3比較句子。(課件顯示)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五自然段
1、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獲呢?讀課文。
2、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
3、寶物圖片欣賞
第六自然段
指導朗讀,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總結全文
1、課文學完了,你們覺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嗎?哪兒最美?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讀給大家聽,美要大家一起來分享。
四、作業(顯示)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1
一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前提是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或預期的學生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有效教學目標的設定應依據課程標準對本年段學生的學習要求、教材所呈現的課程資源以及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水平來設定,因學定教。荊老師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時,遵循了“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組織教學,體現“感悟——積累——運用”的閱讀教學三層次。荊老師的課堂主要由四大環節組成: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感悟景美;練習鞏固,拓展延伸。其教學程序的設計遵循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符合教學內容特點,并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學習經驗,符合學生實際。
。ㄒ唬⿲胄抡n,揭示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眼中秋天的樣子,引出課題《北大荒的秋天》,緊接著由“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從字詞到課文的朗讀,最后是感知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生詞的認識到課文內容的初步了解,分層進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較好地完成了字詞認讀、課文朗讀的教學目標,并初步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 精讀課文,感悟景美
這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點“感受北大荒的美麗富饒,學會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并會運用。”的主要教學過程。教師以“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北大荒的天空美?畫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通過理解詞語來感悟景美,學會積累詞語,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在此基礎上,教師接著和學生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句感悟小河的美景這一方法。接著在感悟田野的美景時,重點學習了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通過課堂小練筆,滲透了習作的指導。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通過指導朗讀,感悟北大荒的富饒,發出贊嘆,實現感情的升華。
在這一環節中,荊老師的設計層層推進,把課文的重點一步步呈現出來,感覺很自然,比較遵循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識的規律。
。ㄋ模 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荊老師推薦學生讀《可愛的草塘》,將設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完成了開放式語文課堂的建構。
總的說來,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從學生的有效學習出發,設計精心,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課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的到來。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贊美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詞語,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設計理念
進行美的熏陶。展示圖片感知美,賞析詞語體會美,仿寫句子表達美。
教學過程
導言、揭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北大荒。(板書:北大荒)我們邊游覽邊學習課文。它在祖國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從合肥出發一直向東北方向走。(課件展示合肥至北大荒示意圖)看圖形象感知
。ㄕn件展示北大荒美景)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仔細游覽。請聽:這是北大荒什么季節的景色?你認為北大荒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ㄉ卮穑瑤煱鍟旱那锾 美)
初讀課文,感知美
是啊!北大荒真美啊!我們課文中的北大荒更美,它美在哪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生字多讀一遍。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2)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ò鍟禾炜 小河 原野 物產)
精讀課文,品析美
(一)學習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齊讀課文。
學習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最能表現天空美的句子。
(1)齊讀:(課件展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板書:色彩)
。2)指名讀表示顏色的詞。問:你讀了這些詞聯想到了什么?
(讀到“銀灰”,想到像銀子一樣的灰色,讀到“血紅”,想到像血一樣的紅色)
。3)請說出以上類型的詞。
。ㄑ┌、漆黑、桃紅、天藍、草綠、葡萄灰、檸檬黃、茄子紫)
。4)欣賞美景,練說句子。
課件展示天空美景。
你們看,天空中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
那邊還有一道什么?(一道玫瑰紅、一道金黃、橘紅……)這哪是天空啊!簡直是(一幅美麗的畫)。
。5)仿寫句子。(課件展示)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了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就像_______。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問:小河美在哪?
(2)劃出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讀讀,說說用了什么比什么?
(用“透明的藍綢子”比小河,用明鏡“來比水面。)
。3)哪些詞語寫出了小河的清澈”?
。ㄇ宄阂姷、如同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原野熱鬧非凡)
。3)這一段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劃出擬人句。
。ù蠖拱l出笑聲,高粱揚起臉龐演唱,榛樹葉子全都紅了)
(4)齊讀:(課件展示)
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歌唱。
(5)豆莢搖動的聲音在北大荒人聽來為什么是笑聲?
。ǹ吹竭@一派豐收景象,人們自己心里樂了,所以他們聽到這聲音知道又是一個豐收年,心情愉悅,把這聲音也想象成是笑聲。)
(6)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榛樹的葉子全都紅了,紅的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課件展示:落日、小河、原野圖片。
齊讀第2——4自然段。
學習第三段(第五自然段)。
秋天給北大荒帶來了美麗的景色也帶來了大豐收。
請默讀第五自然段。
從哪看出北大荒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
。ň旁,大豆成熟了,豆莢搖動起來,就像它在搖鈴。)
課件展示圖片。問:捧出了什么寶物來?
小組朗讀課文。
學習第四段(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ň懊溃禾炜找槐倘缦,流云像錦緞;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ò鍟壕懊 物豐)
看景,讀文欣賞美。
課件出示圖片。(回放)邊看圖,邊聽朗讀錄音。
齊讀全文。
指導背誦。
理清全文及各自然段的層次。
分步記憶,連貫成篇。
作業
讀一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背誦課文。
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
天空 流云斑斕
景美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豐 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3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讀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
師:讀了幾遍(2、3遍)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得同學認真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生1: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從學生的評價糾正了:幾縷、血紅、絳紫、五彩斑斕等讀音)
師:誰愿意再正確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呢?
生:讀第二自然段。(2人)
師:大家讀得很投入,通過我們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詞都讀正確了,接下來還要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自由朗讀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聆聽。
生1: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寫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光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會有幾縷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變成了好多種顏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生3:我認為寫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麗。
師:這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說法各不相同,請你再仔細聽聽老師的問題辨別一下,哪一位同學說得格外好呢?老師問的是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4:我覺得生2說得好,特別完整。
師:哦,那把整段說下來不是更完整嗎?你們覺得呢?
生5:我覺得生3說得好,說得很清楚,也不羅嗦。
師:你們覺得說得有道理嗎?(有)對,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就要說得清楚,又要說得簡潔。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圖畫)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試著用文中的詞句來說明。你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生:自由閱讀、圈劃,然后大堂交流。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美“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師:你覺得它寫得美在哪兒呢?
生2: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顏色有很多種,一道銀灰,一道橘黃……,所以我覺得很美。
師:(指圖)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銀子一樣的灰色,像橘子一樣的黃色,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會有哪些像什么一樣的顏色呢?
生1:像草一樣的綠色。
師:那叫……生:草綠
生2:還有粉紅。(金黃、葡萄紫、梨黃、玫瑰紅、天藍、雪白等)
師: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3: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五彩斑斕等)
師:天空中有這么多色彩,你們覺得美嗎?(美)那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生4:讀。
師:請你再讀讀這句話,除了寫色彩多,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流云是五彩斑斕的,還像錦緞很美。
師:在作者眼中那些美麗的流云像錦緞,那在你眼中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圖)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師:說得真好,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
生2:這些流云的顏色變化很快的,原來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轉眼就變出了許多顏色。
師:作者還寫了四個“一道”,(看圖)這些顏色是不是像五顏六色毛線混雜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亂的。
師:很有層次感的對嗎?你們覺得是混成一團美,還是這樣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師:剛剛有同學說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對的。孔雀的羽毛顏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師:大家討論得很認真,透過簡單的語言文字,我們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將感受到的讀出來,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感受。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1:配樂朗讀。
師:現在提高點要求,請你來當當北大荒的小主人,將家鄉的天空介紹給我們這些外地的游客?梢杂脮系恼Z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先自己準備一下吧!
生:準備,說給同桌聽,指名說。
……
[解讀]:
這是我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課堂教學實錄。聽課的老師如是說:“思路清晰,教學流程順暢!边@“順暢”一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著實不易。為了做到教學流程的順暢,防止旁生枝節,傳統的教學中常常是教師“滿堂灌”。隨著課堂教學改革中“將課堂還給學生”理念的提出,“滿堂灌”的現象已不復存在,課堂中呈現出的是一種活潑、自主、和諧的氛圍,要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達成教學目標,而且不能有教師生拉硬套的痕跡,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因為不少教師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法,為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怕學生的回答過散,不敢放讓學生暴露矛盾。其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學目標的達成兩者并不矛盾,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科學的語言去引導,使整個教學流程渾然天成,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質。教學語言的優劣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如何利用優秀、科學的教學語言將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達成有效地統一起來呢?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利于學生大膽地“放”!胺拧本褪浅浞纸o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的本質應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習熱情會越來越淡薄,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與其有我們老師去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不如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充分去讀,放手讓學生去說,教師別急著去肯定或否定,讓學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確的認識,獲得學習的技能。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要求學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時,根據多位學生的回答,請學生來判定哪位學生說得好,教師再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建構出概括段意的要點。教學實踐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練的機會,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帶著自己學習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落實。也就是“變先教為先學”。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扶”在目標地達成上。“扶”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胺拧敝蟮摹胺觥辈攀怯嗅槍π缘,才是學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點之處,“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學生細細品味作者寫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處時,教師在學生自品感受不深時,運用范讀、舉例、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層次美、變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梢允抢斫庠~語的方法,也可以是讀懂課文的方法等。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引導學生結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后,總結出“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美”的學習方法等?傊,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自身的規律,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讓學生學會,會學。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的教學語言成了一門學問,我們要力求做到言不煩、少而精,讓每一句話都落到實處,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4
課題名稱 《北大荒的秋天》 科 目 語文 年級 三年級 教學時間 2課時(80分鐘) 學習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薄弱,在教學中,我把閱讀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幫助他們從網上搜集資料,結合圖片,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讀之中。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盡情地讀,讀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通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見底、“熱鬧非凡”等詞語。 2: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2: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資源 1.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2.電視機和電腦;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板書:秋天)誰來說說你眼中的秋天?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是在建國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的秋天曾經是一片荒蕪,人們稱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五課北大荒的秋天。學生齊讀課題! 2、簡介北大荒。 3、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通過認真讀課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領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 教學活動2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 教學活動3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提問檢查。通過初讀課文大家從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學生舉手回答) 2.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齊讀,開火車讀。教師及時正音。 3.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對新詞的理解。 4.指導讀長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教學活動4 四、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1、你最喜歡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還是豐收景象?自己先讀讀,再讀給4人小組的同學聽,讀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學給他評議評議。 2、生讀后交流,教學2-5節。
。1)自然風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請學生暢談觀賞到自然風光后的感受。
a、多媒體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資料,體會文章的用詞優美。 a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樣的?(一碧如洗)怎么理解這個詞語? b天空的流云是什么顏色的呢? 課前預習找到這些類似的詞語了嗎?你能說出其他表示顏色多的詞語嗎?交流。(雪白、烏黑、墨綠、金黃……)天空中這么多顏色,真可謂“五彩斑斕”。老師獎勵你——欣賞這些五彩斑斕的流云。 課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斕的錦緞)這是什么句子?把流云比作什么?體會一下,流云美在哪?(流云的顏色多、變化快) 如此豐富而生動的色彩不斷變化,讓人眼花繚亂,此時就像是(引讀)美麗的仙女…… c指導朗讀。 如果我們把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讀美了,那北大荒的天空也就美了。 d指導背誦。 天空如此明凈,流云如此絢麗,讓我們把這美景留在自己的記憶中,來,我們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背誦,就像過電影一樣,誰先來試試看。指名背、齊背 b、過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錯的。
借助多媒體,邊欣賞小河的美麗,邊朗讀第3自然段。
啟發學生想象:家鄉的小河,給你留下了什么?能說說嗎? 指導朗讀。
c、過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那么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景色又怎樣呢?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北大荒還美在? a、指名回答。 (板書:原野 熱鬧非凡)課件演示原野的景色。 b、理解“熱鬧非凡”。什么樣的場面能稱為熱鬧非凡呢?(聯系生活實際) c、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熱鬧非凡”?(檢查課前預習) 生:大豆、高粱、榛子樹。 這里把“大豆、高粱”當作什么來寫了?這樣寫讓你感覺怎樣?讓我們也捧起書, 帶著笑臉,懷著愉快的心情讀讀。 它們為什么開心?在演唱什么? d、大豆和高粱用聲音為北大荒的原野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榛子樹用什么來原野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想平時你們在哪里或者什么時候也見過用紅色來渲染熱鬧場面的?(春節、國慶……) 指名讀句子,你讀懂了什么?這是個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e、真是豐收在望哪!“人們的心情也燃燒起來,”可見秋天氣氛多么熱烈呀!能把農民的喜悅心情讀出來嗎?自由讀讀。 練習朗讀,指名讀、男生讀 評價 9、原野如此熱鬧,我們好好的感受一下。齊讀中心句,小組分別讀描寫大豆、高粱、榛子樹的句子,以暗示總分的構段方式。 圖文對照,把熱鬧、喜悅的景象讀出來。(齊讀第4自然段)
(2) 過渡:北大荒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表現在哪里呢?(出示第5自然段)!∧銖哪睦矬w會到北大荒的物產豐富? a、圖片欣賞: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
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豆成熟了,豐收在望,遍野金黃,滿地是寶) b、播放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 c、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d、在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 教學活動5 五、小結 1、小朋友剛剛我們細細欣賞了北大荒的秋天。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出示最后一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2讓我們捧起書本,再次去感受,去體會一下北大荒的美。學生齊讀課文。 教學活動6 六、課后延伸,知識拓展 學完課文以后,讓我們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夸一夸美麗的秋天吧:喜歡唱秋天的可以唱贊美秋天的歌;喜歡畫畫的可以畫北大荒的秋天或家鄉的秋天;喜歡朗誦的可以收集贊美秋天得詩;喜歡寫作的可以描寫一下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