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精選12篇)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1
3月10日,聆聽了譚洪偉老師執教的《菩薩兵》一課,譚老師的教學設計能重組教材,由藏胞對紅軍情不自禁地贊頌“幾時見國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一句話入手,提問學生藏胞一開始是不是這么說呢?藏胞一開始是怎樣對待紅軍的?抓住點題的中心句展開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設計也很合理,課件也做得不錯(譚老師的教學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只是整堂課從始至終學生都沒能深入地走進文本。(這當然與學生課文沒讀透有很大關系,譚老師上午剛教了這課的第一課時,學生課文還沒能讀流利)我個人覺得:有這樣幾個教學環節還有待商榷:
其一:在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反動軍隊是怎樣對待藏胞時,有學生回答說搶糧食呀;把地里的種子都挖出來帶走啦,教師補充說燒殺搶掠,不少學生嬉笑一片。的確,課文講述的內容離學生所處的時代太遠,學生很難感同身受,但教師在這兒如果能很好地創設氛圍(如播放一段燒殺搶掠的視頻或出示幾張圖片的話),那就能比較輕松地把學生領進文本,也為后來教學“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以及與紅軍盡心盡力地幫助藏民作了很好的鋪墊。
其二:在教學朱總司令說的“這也怨不得他們……”這句時,教師沒能引導學生感悟出朱總司令不僅沒有責怪藏胞,而且還表現出深深的體諒。而是還指導學生讀出“著急”的語氣。
其三:在學習“……像種自己的地一樣……要讓紅軍的種子~結果……”這句時,教師沒能引導學生想象紅軍是怎樣盡心盡力地幫藏民種地的,進行說話訓練,而是要求學生用“盡心盡力”造句(學生造出的句子內容肯定離文本遠啦),結果把學生引出了文本。另外,在引導學生理解“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的含義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而不是一帶而過(這句是教學難點)。要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去理解:紅軍是怎樣幫助藏民的?藏民看到紅軍這樣幫助他們又會怎么想?讓學生先同桌說,再全班交流。
最后,從解讀文本考慮,一定要告訴學生藏民都篤信佛教,而菩薩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藏民們把紅軍比作他們所崇敬的菩薩,這是對紅軍們最高的評價。
譚老師最后的拓展設計相當好,把“我們共產黨人好比是種子……”這段文字出示出來,如果能配上一首歌頌黨的藏族民歌,那學生的情感就會被充分調動出來了。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是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3、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學習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一、自學探究
a級目標:
1.自由輕聲認真讀課文,把生字音節標注在生字上,邊畫邊讀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讀,不讀破句。
2、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號。
3、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并說說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組內交流)
(1)我會讀:
藏民 春耕 動員 平平展展
同胞 糊涂 感激 盡心盡力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將生字描紅一遍)
(3)將詞語寫在小字本上。
(4)我會辨字組詞。
抱( ) 湖( ) 涂( ) 繞( )
胞( ) 糊( ) 途( ) 饒( )
4、初步理解字詞,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查字典、查資料等)理解下列詞語。
菩薩: 藏族:
糟蹋: 長征:
盡心盡力:
翻譯:
5、你讀了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組內說一說)
b級目標
細讀課文,思考:
1、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自由讀第2~5自然段,思考:這部分講了什么?
3、“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道出了總司令的一“急”:長期呆在山里,吃住條件惡劣,擔心藏胞受不了。“這么”、“還在”、“怎么……呢”體現了朱總司令的 。
4、“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呀!”進一步表現朱總司令對藏胞的 。
5、當翻譯回來報告說“唉!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見我們就跑,真糊涂哇!”“烏云遮住了眼睛”說明以前藏胞受 ,就像烏云遮住了眼睛,看不清真像。而朱總司令對他們這樣的做法表現出深深的體諒:“
”
6、“現在已經是春耕了,節氣不饒人,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道出了朱總司令的二“急”:節氣不饒人,拍耽誤藏胞的春耕,來年就要挨餓了!從而體現總司令 。
7、“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這句話的含義是:這句話表面上講春耕,實質上是要讓 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紅軍是 的。
8、用“盡心盡力”造句。
9、“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表達了藏族同胞對紅軍的 與 。
教師小結:本文記敘了長征途中,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們從中體會到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二、小組學習與交流展示
1、小組匯報交流
我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需要幫助。
2、全班展示質疑
(1)各小組展示收獲。
(2)朗讀課文。
c級目標
1、復述課文。
3、收集有關朱總司令的資料,了解他的事跡。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3
佚名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軍愛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似的心腸為藏民著想、替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
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并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著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詳略得當。
學情分析:
估計學生能通過課前預習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朱德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品質,課上要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復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并學會在習作中通過語言表達心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學會18個生字,理解詞語。
3、能用“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讀講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簡述紅軍長征背景。
2、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及不認識、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出示:
菩薩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動 朱德 翻譯 糊涂
不饒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餓 播種 干干凈凈
2、檢查詞語及課文朗讀情況。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讀講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說說對“長征”、“藏族”的理解。
3、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讀講課文,理解藏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體會紅軍對少數民族同胞的赤誠愛心,領悟軍愛民的優良作風與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
二、講讀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課文講了什么?
2、討論、交流(講朱總司令想辦法動員藏胞回來)。
3、出示“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5、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對藏胞的一片愛心。
6、分角色朗讀。
三、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讀。
2、畫出朱德同志對藏胞春耕工作關心、重視的詞語。
3、交流所畫詞語。
4、出示“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引導理解含義:表面講春耕,實質是要讓紅軍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們知道,紅軍是一心為民的。
5、說說這兩段講了什么。
四、讀講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讀。
2、默讀思考:藏胞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淚水?為什么會說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3、感情朗讀。
五、總結全文。
1、自由朗讀全文。
2、說說藏胞們為什么把紅軍稱為“菩薩兵”?
3、小結:本文記敘了長征途中,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從中體會到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六、布置作業 。
1、朗讀全文。
2、寫話: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熱火朝天”、“干干凈凈”。
板書: 10、菩薩兵
朱德 急壞了 怎么受得了 盡心盡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淚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4
《長征》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不管從哪個角度說,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不能讓學生忘記那段歷史。現在,也有好多歷史家研究長征,更客觀地評估長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筆,重新寫起長征。長征對于中國人來說,早已經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了。從我們讀書時,課本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這一素材。寫這一思考,我用“紅軍+長征”在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條信息,這足以說明長征是一門課程,是一門中國人要學的課程。蘇教版在三年級下冊首次將“長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領學生讀長征,研究著長征。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長征”的事,按我們的一般認識來看學生們并不陌生,因為這方面的電視劇、電影、書等還是非常多的。但現在孩子因為喜歡游戲,喜歡卡通,喜歡動畫[題外話:中國還沒有創造出一部動畫式長征大劇],因為“長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許沒有更多的信息走進孩子的大腦,了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能把這篇文章的本質呈現與學生了。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薩兵”這篇長征小故事,給予學生的是什么?一是讓學生知道朱德(我問過三年級的老師,一個班38人,有37個人不知道朱德,1個人說的也是所問非所答);二是引領學生知道那時的藏民是如何生活的(課文寫的不是很詳細,學生閱讀后也能夠粗略地知道一點)(那時的藏民還是農奴制);三是軍民魚水情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四是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為題,“菩薩”一詞要讓學生理解,我們不要把菩薩一詞理解成迷信,引導學生明白這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著“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這同樣也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另外還有“兵”這個詞的理解。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落腳點只放在朱總司令上,這篇文章不是單單歌頌朱總司令的,而是歌頌朱總司令這支隊伍的。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征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群體的事。最后一個自然段:“他們說:‘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雖然意思有多層,但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明白,這個團隊的力量改變了藏族同胞的認識。
為什么要開動員會呢?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思考著。在研究長征史上,人們不會忘記許多會議的,每一種會議都有著一定的目的。為次動員會為什么開?一是紅軍戰士不理解藏族同胞,說明這個會議要開;二是藏族同胞不理解紅軍,這個會議要開;三是行動起來才能讓藏族同胞理解;四是并不是所有軍人都能夠統一的,開動員會是統一認識;五是春耕時候,不搶種不行,這是硬任務,也是一次命令性的大會……所以,在思考這個動員會時,我感覺到,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這次動員會,因為這個會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沒有這個會,熱火朝天地干是難以出現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說,這里的未知數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么抽象了!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5
教材分析:
題解:菩薩,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而朱總司令帶領士兵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所以藏胞們贊頌紅軍是菩薩兵。
課文記敘了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的事。全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層次清楚,語言生動。篇末點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留有余味的作用。文章善于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怎么受得了呢?”使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躍然紙上。“這也怨不得他們”反映出朱德對藏胞深深的理解。
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并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著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詳略得當。
學情分析:
估計學生能通過課前預習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朱德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品質,課上要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復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并學會在習作中通過語言表達心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學會18個生字,理解詞語。
3、能用“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簡述紅軍長征背景。
2.板書課題后提問:什么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呢?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藏族翻譯糊涂糟蹋熱火朝天節氣菩薩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2)指名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3)齊讀詞語。
(4)指名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糟蹋:本課指侮辱。
翻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本課指做翻譯工作的人。
糊涂:不明事理,對事物的認識模糊或混亂。
熱火朝天:比喻群眾性運動或工作達到熱烈、高漲的境界。
3.各自輕聲讀課文一遍。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試讀課文,讀后學習評議。
三.講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說說對“長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說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四. 作業
1.熟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
3.完成課文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了解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懸念: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贊紅軍?紅軍究竟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復習第一自然段
1、自己輕聲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藏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害怕紅軍躲進了深山,朱德很著急。)
2、紅軍長征歷經了兩萬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嶺,還要與敵人周旋,十分的疲累,當他們來到這里想休整一段時間,卻被當地的藏族同胞誤解,以為他們與反動軍隊一樣,藏民們都躲進了深山,這可怎么辦呢?
三、教學2~5自然段
自讀課文2~5自然段,找一找朱德總司令和翻譯的幾次對話,劃一劃,讀一讀,你能從朱德總司令和翻譯的對話中感受到什么?
1、“這么多天了,藏胞們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換個說法怎么說?哪種說法效果更好,更能表達出這是朱總司令著急的心情?
誰會讀?
長時間呆在深山,吃住條件都十分惡劣,朱德同志擔心藏胞們受不了。說這句話時,朱總司令帶著什么樣的感情?(著急、擔心、關切)
我們讀的時候也要帶著這樣的感情。
你能試著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標點符號所表達的意思嗎?
2、聽了這樣的話,翻譯帶著幾個紅軍戰士進山去找藏民們,過了大半天才回來。他對朱總司令說了什么?指名讀
翻譯為什么要嘆氣?(沒有成功勸他們回來)為什么會說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紅軍跟反動軍隊不一樣)
“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對紅軍的到來非常害怕,躲進了深山,當紅軍到來時他們又誤認為是反動軍隊又回來,藏民對紅軍不了解。
3、當翻譯回來報告說,藏胞一見紅軍就跑,埋怨他們糊涂時,朱總司令有沒有責怪的意思(沒有)朱總司令不僅沒有責怪藏胞,而且還表現出深深的體諒。他是怎么說的?
4、這些話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總司令很理解他們?(這也怨不得他們……)指導朗讀。
5、這一次朱總司令沒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覺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幫藏胞把地……(引讀)
6、前一次急得是擔心藏民們在深山受苦,這一次急的是什么?(節氣不饒人,怕耽誤了藏胞的“春耕”,來年就要挨餓了!)
可見總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關心藏胞的疾苦。
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2~5自然段
四、教學6~7自然段
我們的紅軍和欺壓百姓的反動軍隊是不一樣的,為了讓藏民們能回來,為了能改變藏民們對紅軍的認識,朱德總司令動員紅軍戰士們為藏民們進行春耕。在春耕動員會上,朱德同志說了這么一番話:
指名讀
1、自己讀一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并且說出你的理由
a、“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么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
“盡心盡力”表現了一種什么態度?(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把這些詞去掉能體現出這種感情嗎?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更要把感情投入進去。
b、“要讓紅軍的種子~結果……”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僅僅是指春耕,還指什么?
通過自己的行動是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持和擁護紅軍,使紅軍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這里用上省略號有什么意義?(永遠長存,不會消失)
2、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引讀)
“熱火朝天”是一種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這個詞說句話嗎?
五、教學8、9自然段
這些種子終于發芽了,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烏云也被紅軍的真誠所驅散了。
1、齊讀8、9自然段
2、當他們看到紅軍所做的一切,終于留下了感激的淚水。
他們為什么會這樣?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會想什么?
3、引讀:他們說:……
廟里的菩薩是什么樣的?(善良、慈祥)
藏民們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薩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
藏民們把紅軍比作他們所崇敬的菩薩,這是對紅軍最高的評價,藏民說這句話時肯定是非常激動,這是他們由衷的話語,讓我們好好的疤這句話再讀一讀,體會軍民之間的魚水情。
六、總結課文
藏族同胞之所以稱紅軍是“菩薩兵”,是因為他們發祥紅軍與反動軍隊有著本質的區別,紅軍為他們耕種土地、打掃院子,對他們像親人一樣,所以他們發自內心地感激紅軍,稱紅軍是“菩薩兵”!
讓我們也滿懷著感激把課文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課后遷移)
板書: 7、菩薩兵
朱德急壞了怎么受得了盡心盡力
藏民躲跑 返回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紅軍被成為菩薩的原因。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揭題導入
1.回憶《朱德的扁擔》,談談對朱德的認識
2.揭題
3.指名朗讀與課題相對應的課文段落
4.解題: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說的是誰?
5.再讀課題
二、探究體悟
(一)躲紅軍
1.反動軍隊對老百姓做了哪些壞事?
2.師穿插介紹紅軍
3.(ppt)理解“藏族同胞……誰也不露面。”
(1)抓住關鍵詞體會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導朗讀
4.朱德總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為他擔心——,他憂慮——,他不想看到——。
5.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著急嗎?
(二)找藏胞
1.(ppt)指名讀
2.加標點再讀,體會語氣
3.對比:要是反動軍隊會去找找藏胞嗎?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讀四至七段,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有菩薩般的心腸?
(三)搶春耕
1.匯報:“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結果……”
(1)指名讀并說原因
(2)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話就是怕藏胞挨餓。
(3)因為種自己的地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戰士用心耕種。
(4)指導朗讀
(5)理解第二句話并指導朗讀
(6)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7)對比:反動軍隊會這么做嗎?
2.匯報:“這也怨不得……搶種上。”
(1)擋住百姓眼睛的烏云是誰?
(2)朱總司令著急嗎?為什么而急?
(3)對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讀朱總司令的三段話
(四)夸紅軍
1.得知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園,也許他們在想什么?
2.看到紅軍不僅不拿他們的一針一線,還打掃,整治,他們又會說什么呢?
(1)組內練說
(2)班內交流
3.他們以前傷心流淚是因為——,他們現在感動得流淚是因為——。
三、延伸內化
1.過渡:同學們,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解放軍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不僅把種子種在了藏胞的心間,也種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坎里。
2.看圖感受: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讀題)
板書設計:
7.菩薩兵
找藏胞 躲紅軍
搶春耕 夸紅軍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軍事斗爭,而是寫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故事生動感人。但本課內容距離學生年代較遠,缺乏認知體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悟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呢?
我決定抓住插圖,品嘗頭尾。以紅軍和反動軍隊的對比作為主線,重點研讀朱德司令的三段話。在導入環節,我采用逆入法教學,輕松地解決了疑問,學生很輕松地就答出文中所說的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紅軍和朱德司令。在接下來的精讀環節中,我帶領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中體會思想感情。先帶學生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通過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著急嗎?”“反動軍隊會去找藏胞嗎?”讓紅軍的形象在立即學生心中高大起來。在做了鋪墊之后,放手讓學生學習朱總司令另外兩段話,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其中,我不失時宜地穿插介紹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的艱難險阻,讓學生對紅軍產生敬仰之情。通過創設情境,想象練說,消除誤會,真正感受到紅軍和百姓之間親如一家的關系。最后,通過圖片賞析,將目光拉回今天,學生們深受感動,各抒己見,更有同學情不自禁說出“我長大后也要做個保衛祖國的解放軍”的宣言。
不足的是我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時候,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師語言的組織引導上,希望每個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緊湊,不露痕跡,殊不知,這樣的課堂看似一氣呵成,實際上教師的“牽”的痕跡反而顯得更重。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低段課堂,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應該放手充分地讓他們去讀,去悟,不要限制他們的思路,只讓他們說“半句話”。另外,在處理“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一句時,我還是挖掘得不夠深,課堂上只通過自己的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讓學生充分閱讀,體會,因此不夠透徹,若再處理得細膩深入些就更好了。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7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軍民之間的魚水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長征嗎?(教師簡單敘述紅軍長征背景)誰愿意給大家講一個有關長征的故事?
2、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個在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軍愛民的感人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過渡:剛才同學們提出了“什么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等等問題,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課文當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遇到生字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打個“?”。
2、同學們,預習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文當中的生字詞。
(1)出示詞語。
藏族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譯 糊涂 怨不得 平平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薩 糟蹋 挨餓 地區 不饒人 盡心盡力
(2)指名讀,相機正音。提醒:“藏族”兩個均為平舌音;“菩薩”、“糟蹋”、“糊涂”第二個字均要念輕聲;“饒”聲母為r;多音字“挨”在“挨餓”中讀?span lang=en-us>i,并用另一個讀音組詞。
(3)開火車讀,齊讀。
(4)用“盡心盡力”造句。
3、理解詞意。
(1)本課的詞語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討論交流,相機介紹解決方法:查字典、向別人請教、聯系上下文、找近義詞……
三、理清脈絡
過渡:同學們,掃除了以上閱讀障礙,老師相信你們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指導朗讀長句。(師生評議)
2、指導分段。
全文一共有幾個大段?各段說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藏族同胞由于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對紅軍的到來非常害怕,躲進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講朱德總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請翻譯去動員藏族同胞回來,在未果的情況下,總司令怕耽誤了春耕的大好時機,決定幫助藏族同胞搶種。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講總司令在第二天召開了春耕動員會,會后與戰士們一起參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講春耕行動深深地感動了藏族同胞,他們贊頌朱總司令率領的紅軍是“菩薩兵”。
四、學習課文第1、9自然段
(一)學習課文第9自然段
過渡:通過朗讀,我們知道“菩薩兵”這個題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話,請同學們快速地找出來。
1、學生自由讀,劃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們說:“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1)“菩薩一樣的司令”是誰?“菩薩一樣的兵”是誰?
(2)是誰這樣稱呼他們的?
(3)指導朗讀:藏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注意讀出感激的語氣)
(二)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過渡:藏民們原來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誰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詞語體會藏民的害怕。
為什么害怕?想象反對軍隊是如何對待藏民的。
(2)朗讀體會。
3、教師小結:藏民們原來是如此害怕軍隊,可是后來又稱紅軍是菩薩兵,藏民們的態度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教學生字
1、同學們,讀完了課文,我們來寫一寫本課的生字吧!先把語文書打開,翻到課后第2題,拿出你的鋼筆描紅。寫字之前,請大家注意寫字姿勢要正確,要注意三個“一”,同桌相互提醒。準備好了嗎?現在開始寫字。
2、同學們,字寫完了,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個生字,看哪些字你原來就會寫的,哪些字的結構比較復雜,你就重點記一記,可以在座位上書空。
3、下面請同學們抄寫生字詞,把這些生字詞牢牢地記憶在自己的大腦中。
板書設計
民:躲 回 流淚
7.菩薩兵 ↓ ↑ ↑ 魚水情
軍:急 找 春耕
教材簡解
《菩薩兵》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與感激。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是訓練學生朗讀,激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設計思路
本課的課題很值得關注,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菩薩兵”一詞平日又少見,也許師生均是第一次接觸。因此,讀懂課文應從讀懂課題開始,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題目是“菩薩兵”,而這個題目源于課文最后藏族同胞的一句話,我們不妨從這一句話入手,進入教學過程。
本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軍事斗爭,而是寫的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雖然情節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卻生動感人。所以,教學設計擬抓住一個“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介紹相關背景材料,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感情。
2、反復朗讀課文,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中體會感情。
3、積極展開討論,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菩薩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復述課文.
2,學會9/1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
投影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看投影,了解紅軍長征的背景.
2,板書課題,問:什么是菩薩兵 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
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習生字詞,不懂的詞語用線畫出來.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
(2)齊讀詞語.
(3)說說不懂的詞語的意思.
糟蹋:侮辱.
熱火朝天:比喻群眾性運動或工作達到熱烈,高漲的境界.
3,分段指名讀課文.想每段告訴我們什么
4,用一句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第一段
1,自由讀.
2,指名說你知道了什么
3,指導讀出感情.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
3,完成書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復述課文.
3,理解藏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體會紅軍對少數民族同胞的赤誠愛心,領悟軍愛民的優良作風與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描寫一個活動場面.
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默讀全文,想: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
畫出有關的語句.
(三),繼續精讀課文2-5自然段
1,指名讀.
2,第二段體現了朱德的什么心情 怎樣讀
3,第五段朱德對藏族同胞的一片愛心的句子是(指名讀),該如何讀.
4,分角色朗讀2-5段.
(四),精讀6,7自然段
1,自由讀.
2,畫出朱德同志對藏胞春耕工作關心,重視的詞語.
3,指名說說所畫的詞語.
4,你能通過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
指導朗讀.
(五),精讀8,9自然段
1,自由讀.
2,默讀思考:藏胞為什么全都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為什么會說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
3,交流上面的問題.
4,指名讀第8自然段,引讀第9自然段.
(六),總結全文
1,自由朗讀全文.
2,說說藏胞們為什么把紅軍稱為菩薩兵.
(七),作業
寫一段話,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
板書:
7,菩薩兵
朱德:急壞了 怎么受得了 盡心盡力
藏民:躲跑 返回 流淚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9
今天教學《菩薩兵》第二課時,在導入新課后,我就組織學生圍繞“藏民為何稱朱德為‘菩薩一樣的司令’,稱紅軍戰士為‘菩薩一樣兵’”?這一話題學習課文。本課按照“先自讀自悟,再劃一劃做批注,然后小組討論,最后集體交流補充”這一程序進行教學,力爭在活動中讓學生時時有事做,人人有話說。在交流過程中,師生相互補充,最后真切感受到紅軍戰士對藏民的愛護及關心。下面就對本課作一個簡要的回顧。
一、自讀自悟
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學生在接受了任務后,有的大聲讀課文,有的默讀,形式不限。我想這時的統一形式是多余的。
二、劃一劃做批注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邊讀邊做批注的習慣還未形成,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引領,不斷強化。我立即提醒學生讀書要帶筆,不是常說“不動筆墨不讀”嗎?學生都拿起筆,有的還拿起尺子做記號。
我在課桌間巡視,發現有些學生只找到了一兩句,看來讀得還不夠深入。于是,我讓學生小組討論。
三、小組討論
在這一環節,我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小組組長要進行分工,安排要有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小組成員對別人的見解可以補充,但對同句子的理解不要重復。最好與別人說得不一樣。這樣就免得有些學生浪費時間,效率才會提高。
四、交流
(一)第五小組張繆凱同學首先抓住“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來匯報:“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朱德總司令不想讓藏胞來年挨餓,所以他很急。”這時,我引導他們理解“這也怨不得他們,他們是讓反動軍隊糟蹋怕了。”這句話。姜蔣琪補充:“說明朱德總司令善解人意。”“為何這么說呢?”姜蔣琪抓住“怨不得”一詞來說明。我引導學生說出朱德總司令心地善良,心胸寬廣,能體諒老百姓。
(二)第一小組繆鵬飛抓住“第二天的春耕動員會上,朱德同志對大家說:‘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體會到:朱德總司令不想讓藏胞來年挨餓,想盡快讓他們出來。這一句話是重點句,也是一句雙關句,是教學的難點。這更深層的意思學生難以理解,但也不易講明白。我讓學生先質疑。這時學生沒有疑問,看來學生還沒有真正思考。
于是,我引導學生理解了“盡心盡力”一詞并造句。
“這件事,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幫助你。”(我太感謝你了,這句話讓我心里暖暖的。)
“老師讓我盡心盡力地把字寫好。”(不錯,那你的字進步了嗎?學生答:沒有。師:沒有要繼續努力。)
“我們要盡心盡力地做事,不要半途而廢。”(真不錯。做事就應該盡心盡力)
接下來,我讓學生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討論后,徐惠玉發言:“紅軍要讓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會像種子一樣播撒在藏胞的心里。”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理解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好人,善良的人,愛幫助老百姓、不搶老百姓的糧食的人,尊敬老百姓的人……”最后,我作了總結:這是我們紅軍的優良傳統,朱德總司令是要讓這一傳統在這里發揚光大并傳播下去。(師生齊讀)
(三)第二小組由丁凱華匯報:“從‘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這句話我感受到藏胞在山里沒有吃的,山里還很涼,還有蛇等,他們不安全。”我引導他們理解到:朱總司令對他們很關心,心里很著急。
接下來指導讀,讀出朱總司令心里的急。我先讓丁凱華讀,讀得很不錯。我讓其他學生說說丁凱華同學注意了哪些詞,在我的幫助下找出“這么、還在、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呀”讓學生做上記號。最后一起讀,再次感受朱總司令心里的急。
總結:到這里為止,一共講了朱總司令心里的“兩急”,表明朱德是“菩薩一樣的司令。”
接下來,我再讓學生思考,哪些句子說明朱德帶領的兵是“菩薩一樣的兵”呢?
(四)繆鵬飛作匯報:“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為了理解“熱火朝天”,理解紅軍是一心為民的人民子弟兵。我組織學生想象紅軍熱火朝天干的場面。
雖然是農村的孩子,但平時對勞動的場面看得還比較少。在我的提示之下,學生想到了紅軍揮動釘耙使勁松土,揮動鋤頭除草。有一群人在喊著號子合力一起拉犁。他們都忙得大汗淋漓,甚至有人光著臂膀。他們不管有多累,有多苦,都一直干個不停。通過想象,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那熱鬧而又繁忙的景象,感受到紅軍與人民是真正的一家人。學生理解了“熱火朝天”一詞,也真正理解了“菩薩一樣的兵”的含義。
最后,引讀“當他們看到紅軍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時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那些藏胞能不感動嗎?我們能不感動嗎?到這里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講解也是多余的。我帶領學生又回到最后一節,回到題目:朱總司令和他的紅軍戰士像菩薩那樣善良,像菩薩那樣幫助了他們,像菩薩那樣大慈大悲。我在黑板上寫上“愛民如子,軍民一家親”作為本課的結束。
【反思】
本課作為簡約課堂的一次實踐,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在本課,我采用“先自讀自悟,再劃一劃做批注,然后小組討論,最后集體交流補充”這一程序進行教學。正體現了“先學后教,先生后師”的教學理念,解放了教師,也松綁了學生。教者需要做的是,對教材的熟悉,能了然于胸;對課堂的駕馭,調動各小組的積極性;對課堂的調控,過程井然有序。
小組學習的形式不是流于形式,不是為形式而形式。讓小組組長學會調控,學會組織。讓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內動力,從而讓課堂能在活躍的氣氛中推進。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敢于表達,樂于表達。
我還注意培養學生帶筆讀書的習慣,讓這一好的習慣能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幫助;還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結合身邊的生活,想象紅軍的勞動場面,為了解紅軍,理解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10
一、教材簡解:
課文記敘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生動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故事。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朱德總司令的話,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明白藏民們將紅軍稱為菩薩兵的原因。
難點: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課題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扣住課題,從整體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歸整體。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那么,課文中“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誰呢?
2、學生交流。
過渡:“菩薩兵”,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稱呼,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贊紅軍?紅軍究竟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這堂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細細地品讀。
[意圖]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滿含感情地讀課題和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讀課文,感悟軍民魚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仔細讀讀課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意圖]提出這樣一個能夠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體會像紅軍這樣的軍隊處處為老百姓著想,是當之無愧的菩薩兵。
2、讀讀這幾段話,看看你們能夠體會到什么,可以把你體會到的和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體出示:“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A、請你自己讀一讀,看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朱德擔心藏胞的身體,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E、師述: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已經感覺到了朱總司令的焦急和擔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過著饑寒交迫,提心吊膽的日子,就焦急萬分。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2)多媒體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A、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司令著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為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師述:朱總司令一想到藏胞來年可能忍饑挨餓,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D、這段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相機理解“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里的“烏云”指什么?為什么說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呢?)
E、指導朗讀。
師:這兩段話,一段是翻譯說的,一段是朱總司令說的,老師來當一當朱總司令,誰來做做翻譯。請你們用心聽一聽,看能從中聽出什么?(相機評價)
那你能通過朗讀將這份善解人意表現出來嗎?(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一位對藏胞滿懷體諒的朱總司令,還有誰愿意通過朗讀將這樣一位朱總司令帶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感受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內心的焦急擔心。
(3)多媒體出示:“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A、學生自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
B、學生討論:“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么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結合課文說說“盡心盡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C、那朱總司令如此盡心盡力是為了誰?
D、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的?
E、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更是指朱總司令所帶領的紅軍戰士通過自己的行動使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持和擁護紅軍,他們一心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圖] 根據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這一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畫出有關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探究句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F、指導朗讀:
a誰愿意當當朱總司令,開開這個春耕動員會?
b從剛才的朗讀,品味中,你覺得朱總司令是一位怎樣的司令呢?
c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將朱總司令對藏胞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表達出來。
在藏胞們躲進深山,久未露面時,朱總司令焦急地說:——
在翻譯抱怨藏胞糊涂時,朱總司令說:——
在春耕動員會上,朱總司令發出號召:——
[意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G、朱總司令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師引讀: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多媒體播放錄像)像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想到了哪個詞呢?是的,當許多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如大掃除,植樹時就可以用上“熱火朝天”。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
(三)前后對比,升華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么,你會怎么做呢?
2、師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凈凈、土地平平展展。”他們看到這一切,會怎么感謝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呢?(多媒體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意圖] 讓學生借助圖片,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紅軍一心為民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豐滿.
3、師述: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齊讀)
這句話表達了藏民對紅軍怎樣的情感呢?(信任與感激)你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朗讀嗎。(指名學生朗讀)
小結:是呀,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們對紅軍的無比感激與熱情贊頌。
4、感情朗讀(讓我們帶著對紅軍的信任與感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5、這么好的司令,這么好的紅軍戰士,為什么剛開始一聽說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他們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
請學生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看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四)總結課文,延伸內化
1、小結: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們稱紅軍為——引讀課題《菩薩兵》。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把藏胞和紅軍間的這份魚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讀課題——《菩薩兵》。
2、一路長征,一路故事,在紅軍足跡到達的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的百姓建立濃濃的魚水之情。正因為如此,這群菩薩兵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幫助,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成功。
3、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薩兵》一樣反映軍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體出示解放軍戰士抗擊雪災的圖片,5.12抗震救災的圖片)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人——《菩薩兵》。(學生再次讀題)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這個故事。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糊涂”、“盡心盡力”等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3、能用“熱火朝天”、“盡心盡力”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真正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1、教師制作ppt課件。2、學生自學生字詞,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菩薩”?指名談談理解,教師補充說明。
那么,什么樣的兵能稱之為“菩薩兵”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讀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餓 露面 不饒人
熱火朝天 盡心盡力 干干凈凈 平平展展
1)自由讀。
2)指名讀,糾正強調“藏”,“挨餓”的“挨”多音字,“糊涂”的“涂”為輕聲。教師指導寫“藏”,學生描紅,仿寫。
3)齊讀詞語。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5)瀏覽課文,討論交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教師出示小黑板填空:
在________中,_________帶領____________幫助_________________,使藏族同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文感悟:
(一)探討:藏胞們躲進了深山,朱德總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1、朱德總司令很急(急壞了)。他急什么呢?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請你們自己讀讀第2、3、4、5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文后交流,圍繞以下問題朗讀、感悟
1)“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2)藏胞在山里為什么會受不了?
3)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4)了解“節氣”。
5)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為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6)指導朗讀第2到5自然段。
(二)探討:為什么開始時藏胞要躲進深山,后來又悄悄地返回家園呢?
1、為什么開始時藏胞要躲進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誰也不敢露面。
b、想象說話: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同學們,我們來回憶一下,從你看過的電視電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過反動軍隊的哪些苦頭?
2、后來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園呢?
學生想象說話。引出“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3、朗讀朱德同志在春耕動員會上的講話。
4、引導學生理解淺層次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5、想象說話: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6、引導學生讀好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三)探討:為什么稱朱德和紅軍為“菩薩兵”?
引導學生分兩層體會:
1、從朱德和紅軍戰士幫藏胞春耕及打掃院子、整治土地體會。
2、出示“長征途中,紅軍來到藏民居住地區,準備休整一段時間。”通過此句體會。
四、拓展寫話:同學們,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請你們代藏胞們給朱德和那些紅軍戰士寫封信。學生練寫,交流。
作業設計:
1、將《菩薩兵》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2、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跟同學交流。
3、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代他們寫信。
板書設計:
7、菩薩兵
朱德: 急壞了 怎么受得了 盡心盡力 關心愛護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淚 感動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軍愛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似的心腸為藏民著想、替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并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著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詳略得當。
《菩薩兵》公開教學聽后感 篇12
一、扣課題,知大意
1、“菩薩”是什么意思?
2、“菩薩兵”是什么樣的部隊?
3、“菩薩兵”指的是誰?
4、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呢?
(點評:閱讀能力的一個標志是能否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一環節就是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幾個問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概了解。)
二、抓句子,提認識
1、讀課文,在認為含有深意的句子下面做上記號,并思考句子包含著什么意思。
2、交流。
句1:“唉,一定是烏云遮住了眼睛,那些藏胞一見到我們就跑,真糊涂哇!”
句2:“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句3:“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點評:文章中有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深究句義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這個環節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找句子,看看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對句子的理解,提高語感能力。)
三、代寫信,悟感情
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代他們寫信。
(點評:這一環節把讀與寫結合起來,用寫信的形式體會感情,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軍民魚水之情。)
轉載自邑學教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