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繼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建立月球相關網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揭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月球之謎。
(生齊讀課題。)
2、復習,背誦月球相關的古詩詞: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勾起了人們多少遐想,引來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贊美和牽掛,誰來吟誦?
(生吟誦相關古詩人)
二、了解月球,引入新知
1、師: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出示課件1,即人類登上月球的影象資料。
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拧‘攲W生答到宇航員行走很松時,出示課件2,即書上資料袋的第1段。學生齊讀,明白其中的奧秘。
、啤‘攲W生答到月面上的情景時,引導學生讀課文第2段:
、佟≈笇W生朗讀,讀出月球上奇異的景象。
② 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會提出:產生奇異景象的原因;了解“環形山”。
出示課件3,即環形山圖片及文字資料,即書上資料袋第2段。
2、學生齊讀。
3、想知道,人類第一次登月活動的詳細情況嗎?
出示課件4,即阿波羅11號登月情景簡介。
4、看完之后,你想說什么嗎?
三、朗讀感悟,引導探究
1、導入:
正是由于科學家們的勇于探索和實踐,人類才了解了許多月球信息,課文就收集了其中幾條。
請自由讀第3、4、5、6自然段,思考:人類了解哪些信息?這些信息里藏著什么謎?并與小組成員討論,用“_____”劃出文中介紹的月球信息,用“ ~~~~”劃出文中提出的不解之謎。
2、學生匯報:
匯報時相機引導學生補充第二個信息中隱藏的謎。
(如:一樣是植物,都生長有月球塵土里,為何它們的生長情況不同呢?)
3、合作讀第3、4、5、6自然段:
生讀信息,師讀問題,包括自己補充的。(讀出月球的神秘)
4、讀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引導學生感受到,月球太神秘了)
5、你還能從文中哪些句子里,體會到月球的神秘:
生答,相機出示課件5,(這一連串實驗……這又是一個謎)
指導讀好感嘆句,強化月球的神秘。
6、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齊讀第3、4、5、6自然段。
四、閱讀拓展,讀寫結合
1、導入: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更讓人感受到了月球的神秘莫測,月球之謎僅此而已嗎?
學生可能會從兩方面回答:
我在課外也收集到了有關月球之謎的資料,此時,引導學生交流資料。
我從文中第7自然段的省略號知道,省略號說明還有許多月球之謎沒有列舉出來。
2、同學們想了解更多的月球未解之謎嗎?讓我們走進校園網,進入“神奇的月球”網頁,你會了解更多的月球知識。
3、學生瀏覽網頁,教師巡視指導。
4、你從網上了解了哪些信息?(學生匯報)
5、仿寫課文段落:
、拧⌒〗Y:
從同學們的發言,看出你們對了解月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在了解的同時,我們更應思考。你能根據已有的信息,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學著課文的樣子,在留言板上共同編寫一段話并完成遞交。
、啤W生編寫作品;
⑶ 師生共同評議:
師:大部分組已經完成了作品,開始瀏覽其他組的作品了,你覺得誰的寫得好?為什么?誰的還有不足?為什么?
。▽W生評議)
五、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1、學習第8段:
師:你們的評價很有水平。同學們,這堂課即將結束,然而,對神秘的月球,你們會停下探索的腳步嗎?(生:不會)
2、出示課件6:
男生讀、女生讀、齊讀最后一段。
3、小結:
師:老師相信,解開月球之謎,就在不遠的將來,因為你們已經懂得: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附課件流程〗
1、人類登上月球的影像資料。
2、課本后資料袋中的第一段。
3、環形山圖片及課本后資料袋中的第二段。
4、阿波羅11號登月情景簡介。
5、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6、句子:
這又是一個謎。
7、網頁:
奇妙的月球。
8、課文最后一段。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月球之迷的興趣。
【板書】
奇 異
月球之謎 〈 〉 探 索
費 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觀看月亮的圖片:
1、教師描述浩月當空的美境。
2、提問:
望著它,你會想到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傳說,或者有關月亮知識呢?
3、學生自由說。
。ㄔu價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的提示和課后資料袋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
二、導入第二自然段學習,感受月球景色奇異
1、教師描述:
月球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和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嗎?人們總想揭開它的神秘面紗。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
2、播放課件圖片:阿波羅號登月。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當我們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4、激發想象,交流:
理解“荒漠、奇異”。
、拧W生自由回答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啤√釂枺菏裁礃拥牡胤娇梢苑Q荒漠?
。◤娬{課文中荒漠指沒有水,沒有生命的月球。)
、恰≌堃晃缓⒆悠饋頌槲覀冏x一讀這句話,其他孩子靜靜地聽,體會體會月球上的“荒漠”。
、取√釂枺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了哪個詞語,概括出了月球上景色的特點?
。ò鍟浩娈悾
、伞√釂枺
月球上的景色,讓你覺得最奇、最異的是什么?
學法提示:
如果我們能向剛才那位孩子,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帶著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再仔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獲。讀書時,可以在詞語下打上圓點,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
、省W生再次自瀆課文第二自然段,交流讀書感受。
。ń柚窃聢D片引導學生體會月球天空和表面景色的奇異)
⑺ 指導朗讀,師述:
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時能感受陽光,還能感受到那里沒有一點生機。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異”。ㄖ钢鍟龑W生說)你能把這種感受送入朗讀中,用聲音表達出來嗎?有感情的讀一讀,練一練吧。
、獭〔シ旁虑蚓吧恼n件,師述:
你們想親眼看看月球上奇異的景色嗎?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⑼ 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
三、學習3~6自然段,探索月球未解之謎,理解“費解”
1、過度:多美的讀書聲!月球真神秘!更多的神秘還在后邊,不信你默默地,靜靜地讀讀課文3、4、5、6自然段,看看你又會發現哪些月球之謎?(在板書“謎”下打點)
2、師提要求:
然后,畫出課文中的問句,待會起來讀一讀。
3、學生自讀,勾畫。
4、交流課文中的月球之謎,出示三個問句,指導朗讀。
5、提問:
這些“月球之謎”科學家解決了嗎,弄明白了嗎?是啊,這一連串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說:多么令人“費解”啊!)(板書:費解)
6、教師講述:
在書上找到這個句子了嗎?捧起書,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指導:
讀好感嘆句,引導學生認識一句話獨立成段起強調作用。
7、提問:
令人“費解”是什么意思?
指導: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8、提問指導學法:
這些實驗哪些地方令人費解?請孩子們再讀課文3~6自然段,勾畫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學生默讀勾畫,交流學習收獲。
9、體驗感悟:
如果你就是做實驗的科學家,當你做完實驗后,你會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進行德育教育。
四、激發興趣,填補課文空白
1、師:月球上的謎僅僅只有這些嗎?可以從課文中的哪個標點符號看出來?
(板書:探索)
2、引導猜想,師:孩子們,看看還有哪些“月球之謎”需要去解開?選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謎”進行大膽猜想,和伙伴說說。
五、課外延伸
1、教師給學生讀報:
講述:孩子們,現在你們雖然知識有限,可你們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科學家的研究都是從猜想開始。在你們剛才的發言中,還運用到了許多課外知識,老師這里也給大家介紹一個關于人類探索月球之謎的最新消息(出示報紙)這就是4月12日的《重慶時報》登載的消息,它告訴我們:人類的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可能存在“水”了。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在課外找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最后一段:
教師講述:多么神秘的月球。∪祟惖奶剿鬟將繼續下去,請捧起書,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總結,布置課后作業:
講述:老師更相信,你們對月球探索的興趣也將繼續下去。建議在課外可以看看相關書籍、收集關于月球的知識,或者把今天在課堂上的猜想用幾句話、幾段話寫下來,作為習作小練筆。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材:《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課文。作者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著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著列舉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設計意圖: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性學習,大體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與魅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并整理的有關月球奧秘的資料以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等。
教學時間:3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今天能來給我們三(2)班的同學上課,老師感到非常榮欣,為了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老師有一樣禮物要送給大家,請看大屏幕。(出示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一起朗讀。
導入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們來學習《月球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請同學們自由的輕聲朗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1、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時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學生匯報:
2、過渡:是啊,當我們的宇航員坐上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都被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問。
三、學習月球的不解之謎,鼓勵質疑,引導想象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讓你的同桌來讀課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員又發現了哪些不解之謎?并用筆畫出來。
學生匯報交流:
2、學生體會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號的作用。
資料交流:同學們,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為了揭開月球上的奧秘,就讓我們來開一次“科學發布會”,請同學們趕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交流完后,提問: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做些什么?
五、課后作業
1、課文后也列舉了一些詩句,請同學們再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2、請把你學到有關月球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塵土是否殺菌?
22、月球之謎 水藻為何青綠?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同學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打開同學的思路,自主學習。語文教學要充沛發揮每個同學的潛能,培養同學獨立考慮、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學只有興趣盎然,才干在學習中迸發出發明的火花。公開課教案必需依樣畫葫蘆,以問題為載體,以同學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讓同學自已去經歷探究的過程,并充沛表達自已的觀點,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由同學的學習行為生成的特點,從而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自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同學探索的愿望。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規范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同學通過對這個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同學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圖片、生字卡片。
2、同學準備:
概念圖作品、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起立)上課語:
小語文,語文課,大家一起來上課。
語文課,小語文,快樂語文隨同俺。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新奇的東西,老師這里也有,看前面的圖畫,誰能告訴俺她是誰?她和誰在一起?準備做什么呢?(出示課件)
生:嫦娥,還有玉兔。
師:那她們準備做什么呢?要去哪呢?
生:月宮。
師:那月宮是哪?
生:月亮。
師:她們去月亮上干什么去。
生:那是她們的家。
師:那你們知道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嗎?
生:有月宮殿,房子等等。
師:那還有什么呢?你們知道上面到底有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那俺們今天就來學習《月球之謎》這篇課文,看看月亮這個神秘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好不好。
生:好。
。ǔ鍪菊n件題目 月球之謎 執教者 劉愛萍)
師:(齊讀題目 出示板書)那你們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呢?
啟發同學,月亮上有生物嗎?有人嗎?外星人?
生:有軍人,有看守他人的人。有天兵天將,有嫦娥和玉兔在月宮中住著。
師:還有嗎?俺們用腦子想象出來的?你認為月亮上有什么就有什么?憑空想象出來的。
生:有一只很大的青蛙,它是月球的領袖,帶著王冠,特別威武。還有就是月球上有飛碟,還有外星人,和地球一樣有國家,有人統治,還有和俺們一樣的小朋友在那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的好啊。那俺們剛才的這種活動呢,就叫做遐想,是憑空的用腦子思索、想象的一種活動,讓俺們在考慮的同時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出示板書:遐想)不光俺們這些同學對月亮有這樣的遐想,古代的很多人對月亮也有遐想。尤其是詩人在寫作的時候,經常用月亮作為題材的。那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寫月亮的詩句都有哪些呢?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供共此時。
師:非常好。還有別的嗎?
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師:很好很不錯啊,同學們真聰明。那俺們課后還有幾句描寫月亮的詩句,俺們下課以后把它們都背下來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俺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遐想月球的。
。ǔ鍪緢D片:1、童話王國;2、丁丁歷險;3、月球纜車。)
生:真好玩,真漂亮。
師:
1、童話王國中小朋友想月亮上有一座很漂亮的水晶的宮殿,里面很華麗。
2、丁丁想以后俺們不去爬珠穆朗瑪峰了,俺們去爬月球上最高的雪山。
3、月球纜車上小朋友把俺們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只要有個纜車,三兩分鐘就能到了,以后俺們坐上這樣的纜車就可以到達月球了,你們想坐嗎?
生:想。
師:老師也很想?赐赀@些圖片后,突然想起古代一個詩人叫蘇軾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明月幾時有?》,他就問了,月亮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它有多大歲數了?那你們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那就和老師一起來看看課文吧。大家一起來讀課文,考慮俺們剛才提的關于月球的知識的問題?
生:自讀課文。
師:(教師巡視)。讀完了沒有?
生:讀完了。
師:俺們想了解月球就要先怎么樣?
生:探索月球。
師:俺們想探索月球,就要等上月球。可是當俺們想要等上月球的時候,被星球聯合會知道了,不讓俺們去,就把月球包圍了起來。為了解救月球俺們要展開一次救援活動,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參與呢?
生:想。
師:那好。俺們看這里。(裝扮有化的星球圍住月球,反面是本課的生字)這后面是本課的生字,俺們要把月球解救出來,就要成為勇敢的英雄哦。看誰來?(用語言鼓勵同學成為打敗其它星球的英雄)假如誰打敗其中任何一個星球,俺就代表月亮送它一朵,美麗的星際花。誰愿意來?要求讀出這個字的字音,還要組一個詞語。
生:例如:懸 懸掛 等等。
(字此過程中,讓小朋友當小老師在前面領讀,讀對后送出星際花)
師:俺們的同學太棒了。還剩下最后一個字,俺們全般同學一起來讀它好不好?
生:好。
師:登,登上。
生:齊讀,登,登上 。
師:真棒。俺代表月亮謝謝大家,把這朵最漂亮的星際花送給你們,你們是最棒的。真是太好了,俺們終于把月球解救出來了。俺們一起把這些星球上的字讀一下好不好?
生:(好。齊讀)懸,懸掛等。
師:月球被解救出來了。那老師就還有個問題,你們在書上都知道了哪些關于月球的知識呢?用書中的話回答。誰先告訴老師俺們在哪能找到答案呢?
生: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
師:那俺們來找找看吧。
生:月球是一片沙漠,沒有空氣,月球比地球小,都是塵土……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那俺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師:同學們非常的棒,找的非常的準。為了褒揚你們學習認真,努力,老師決定獎勵你們,帶你們去做月球夢幻火箭,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那好。(帶上帽子變裝)小朋友,你們好,俺是夢幻火箭的乘務員,請大家坐好,俺們要起飛了,在倒數5秒后俺們就會到達俺們向往的月球了,F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倒數5秒,開始。
生:5、4、3、2、1、0。
師:出示課件。
(圖畫加配音)
師:俺們看這些圖片知道俺們離地球很遠很遠。月球也很小,只有地球的四分只一大小,地球的天是藍色的,而月亮的天空是黑色的等等。那俺們在讀一下這兩個自然段。一、二。
生:齊讀。
師:(指黑板)人們出現這些遐想之后,還是很不甘心的。那他們還繼續怎么樣呢?
生:探索月球。
師:板書:探索。那在探索的過程中也不是非常順利的,發現了很多的問題,那你們能告訴老師都有什么樣的問題嗎?俺們來分成小組,互相的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好嗎?(開始)
生:討論。(教師下去巡視)
師:俺們選取組中的一個人總結一下你知道的人們到月球發現的一些問題,一些謎。
生:
1、土壤是否有殺菌作用;
2、月亮到底有多大?
3、為什么月球的土壤上生長的東西更綠?等等。
師:這些都是科學家到達月球后發現的什么。
生:謎。
師:板書 謎。這些謎很多科學家都沒有研究出來。俺們來看看圖片,看看這些人發現的這些謎是怎么樣的?
。ǔ鰣D1、細菌移植到月球帶回的土壤中;2、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噴發;3、地球與月球比年齡)
除了書上舉的這些例子,還有別的謎嗎?誰能說說?
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人嗎?月球上有沒有外星人呢?
師:那作者用什么表示的他沒有寫出來的、舉出來的例子呢?
生:省略號。
師:那俺們就知道了省略號是用來表示還有很多俺們沒有揭開的謎。板書:省略號──謎
師:其實人類是很渺小的,為了揭開這些謎團,各個國家都試圖把人類送上太空去,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找到這些謎的答案。俺們國家也在做這項工作。師:人類很偉大,從來沒有放棄對俺們剛剛發現的這些謎的探索和研究,俺相信有一天你們加上這些科學家們一定會揭開這些謎的謎底的。對不對?
生:對。
師:在去年,俺們國家終于發射勝利了載人航天飛船,把中國人第一次帶到了月球上。俺們來看圖片(演示課件)這個人是誰呢?
生:楊利偉。
師:對,他就是代表中國第一次等上月球的人。那同學們想不想象他一樣呢?
生:想。
師:同學們都很有志氣啊。老師也想,但是老師去不了。等你們長大以后給老師也發明一個不用那么麻煩就可以輕松來回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東西,俺就可以去了,行嗎?
生:行。
師:希望大家說話要算話,以后發明出來以后要告訴老師,俺一定會去的。要當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就要努力學習啊。好嗎?
生:好。
師:有一位宇航員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都生活在搖籃里,人類怎樣才干在月球上生活,假如有外星人在月球,那俺們又怎么和它們相處呢?那你們對這樣的月球感興趣嗎?
生:感興趣。
師:假設你們三十年后可以開發建設月球你們會怎么做呢?又怎么和外星人溝通呢?這個就是俺們今天課后要小組討論的內容了。
師:俺們對月球之謎的短暫探索和研究就到這里了,但是俺們語文課的探索還在繼續。俺們下節課再見。
下課語:俺們是最棒的,Yeah !
〖板書
月球之謎
遐想──探索──發現──謎(很多)
省略號──謎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仔細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課文列舉了幾個月球的不解之謎,想一想,你能找出來嗎?
二、根據課文內容判斷對錯。
1、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 。
2、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 。
3、月球表面全是水。( 。
4、研究結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現過火山活動。( 。
三、能力拓展
你還知道關于月球的其他知識嗎?收集一下,與同學互相交流。
四、你知道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文中還有哪些美稱嗎
如:玉弓玉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為了解開月球之謎,你打算從今天起怎么做呢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材說明:本文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趣味性強。
學生通過對單元活動的研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的生字,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科學的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主題網站
學生準備:閱讀月球的資料,背誦寫月球的詩歌。
時間安排: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欣賞視頻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觀看
2、師:“有什么想說的?”(生自由說)
老師:剛才我們看到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他隊友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時的一段錄影資料。正如的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說的為世人所傳誦的那句話:“對于一個人來說那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蔽蚁嘈,同學們一定也渴解這望了解離我們地球最近的鄰居。這節課咱們一起登上“白燕”號飛船,去探索那神秘的月球吧,好嗎?
讀課題,板書并解題質疑。
板書,讀題,質疑、存疑,
師生歸納出有價值的本課研究的重點問題。
。◣煟河幸痪湓捊凶鳌皩W貴在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什么意思呢?就是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能提出疑問,你有了一個小的疑問,通過讀書解決了,你就取得了小的進步,如果解決了一個大的疑問,把問號變成感嘆號,你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本節課的學習將圍繞這些問題來研究探討。)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指名分段接讀課文,邊聽邊注意聽讀得同學是否讀準字音,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 教師聽讀,鼓勵學生把課文讀通,糾正錯誤的發音,相機在黑板上板書讀錯的生字。
指名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交流時做到聲音響亮,語言通順。)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師:是的,這多么值得我們去仔細閱讀課文啊,讓我們認真地讀課文,看看月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教師課件出示問題。)
學習要求: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書上作好記號。
(學生學習,教師巡視。)
2、交流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
。牎洞航ㄔ乱埂罚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月球之迷》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為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著,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 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著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么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卡片、主題網站、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
5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為大家的聰明智慧所嘆服!
二、學習課文,解疑問答
1、自讀課文
現在就讓我們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個怎樣的世界!打開課本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
3、小組活動:寫出人類探索月球未解之謎。教師準備紅、黃、綠、藍、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別寫有1、2、3、4、5、6。由學生隨機抽取,按照數字相同的規律做在一組,每組發給1張白紙,然后按照順時針依次傳給其他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盡量多的問題,最后一名同學匯報,比賽哪個小組獲勝。
4、總結表達,讀懂了什么,講述疑惑,
三、網絡探究,自主學習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人類選擇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赡茉S多年后回首人類登月的歷史,我們會覺得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很微薄,但是對人類進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講:“雖然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登入主題網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特別關注人們探索月球之謎的歷程。
四、高智慧學習,小組討論
結合實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宇宙星空的'奧秘,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銀河系等等,為什么會出現哥倫比亞事件?為什么今年美國對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難的新聞牽動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那么科學進步的含義僅此而已嗎?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學進步=犧牲+探索+…+…+…+…啟發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填寫不等式。說出相應的理由
小組活動:按照形狀相同的規律劃分小組,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按照顏色分組到別的小組討論,了解別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組,修改本組的觀點,紅色留下負責解釋本組的想法,全班匯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系,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凸顯“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夜幕降臨、懸掛、奧秘、估計、探索、遐想、令人費解”等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幾種未解之謎。
2.能力目標:
能夠有聲有色的朗讀課文;
能夠根據掌握的材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積累一些與月亮相關的詩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意識。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幾種未解之謎。
教法學法:以讀導學。
教具學具:powerpoint簡易課件。資料卡(每小組1份)。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拼讀課后一、二類字,并能口頭組出文中詞語,分析自己認為難寫字的結構1遍。
3.朗讀“資料袋”內容和老師提供的資料卡各2遍。
4.搜集描寫月亮的詞語和詩句,每人至少3個(句),記在課本上。
課前交流: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現在,我給大家帶來了幾句古詩詞,請同學們讀一讀!咀约鹤x;指名讀(引導學生要讀出詩的特有的味道)。】
小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這些詩句中都描寫到了什么景物?那么你能說說月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嗎?【引生交流!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好,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月亮有關的課文,它的題目叫《月球之謎》(板書,請大家伸出食指,和我一起來書空“球”、“謎”,重點指導該字的筆順和第8筆名稱。)請大家齊讀課題。
引生質疑
讀貴有疑。讀課文時如果我們能夠讀出問題,就說明我們讀得有深度,會思考。那么,讀了這篇課文的題目,你產生了哪些思考呢?
引生交流,并適當板書(?樣子;?謎。)
初讀課文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讀書。讀書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同學們能做到這一點嗎?好,請大家先輕聲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讀文。
檢查讀書情況:大家能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下面我來檢查一下!酒潦驹~語,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屏示“夜幕降臨……美好的遐想!”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讀懂課文
大家能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這就做到了讀書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讀懂課文,也就是說要弄明白我們產生的疑問。要讀懂課文,最好的方法也是只有一個,那就是——再讀課文,不過這次讀課文最好是默讀,因為默讀更容易讓我們思考。好,接下來,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
生默讀課文!尽安粍庸P墨不讀書”。鼓勵同學們邊讀邊畫邊寫。】
引生匯報交流。
月球上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指名讀并屏示相關句段;這樣的景象如果不是宇航員親眼目睹,你會相信嗎?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景色,是什么詞?(奇異)如果當時你就是那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看到月球上的景象后,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說出這番話?引生練讀。想想看,在宇航員沒有看到月球真實的景象前,人們對月球是什么印象?(非常美好。)哪一句話表達了人們對月球的這種美好印象?屏示“夜”句,人們是想象月球的美好的,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引生練讀?墒,現在我們看到的月球卻是這樣的一種奇異而又荒涼的景象,那么你能帶著對月亮的重新認識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嗎?引生讀“這里的天空……”】
同學們,盡管月球上的實際景象和我們的想象有很大距離,但是,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一些物質和數據,卻發現了月球有許許多多我們人類無法解釋的謎。那么,課文都講了哪些謎呢?
引生讀“謎”。并適當激趣。同學們,雖然這些謎我們人類現在還不能解答,但正是由于這些謎的存在,就更增添了月球的一種什么色彩?神秘的色彩。引發我們對月球的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憧憬和向往。請大家帶著現在的理解再讀一讀這一句話。屏示“……遐想!”引生齊讀。
同學們,除了課文中所講的這些月球之謎外,我們人類還有解不開的關于月球的謎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解不開的月球之謎嗎?引生交流。老師從網上搜集了另外幾個我們人類無法破解的月球之謎,請大家來讀一讀。屏示后指名讀。同學們,這么多的謎,還有那神話故事中美麗的嫦娥、頑皮的玉兔,真的讓月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最后讓我們再來讀這一句話。引生讀。
這么多的謎到現在為止,人類還無法破解。那同學們長大了想去解開它們嗎?我們都期盼著那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布置作業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一、讀拼音,寫詞語。
sa luo gu ji xuan gua ceng jing deng shan
( ) ( ) ( ) ( ) ( )
shui zao ao mi nu li ye mu jiang lin
( ) ( ) ( ) ( )
二、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夜空 ( )的遐想 ( )的努力
奇異的( ) 燦爛的( ) 神秘的( )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
2、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
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夏日的清晨,我來到野外散步。在萬道霞光下,一個美妙的,嶄新的世界便呈現在我眼前?矗∧菬o邊的綠葉上,閃動著無數顆晶瑩的露珠,一顆,兩顆,十顆,百顆……。∠褚箍罩需驳姆毙,像碧波上撒滿了寶石,又像千百萬閃光的眼睛。。÷吨!這就是極普通又為人們所喜愛的露珠。
1、從短文中選擇恰當的詞填空:
( )的露珠 ( )的世界 ( )的眼睛
2、用”~~~~~~”畫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3、短文中運用了 個比喻句,依次把 比作 , 。
五、實踐探索
1.搜集一下月球資料,看看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月亮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景象,寫寫你搜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二、學習生字:
1、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注意懸不要讀成xiànxián;
遐不要讀成jiǎ;
努不要讀成lǔ;
藻不要讀成zhǎo。
2、在寫字指導中,幕字下邊不要寫成土,還要注意與慕區別字形;
臨左邊不要寫成豎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豎;
奧上半部不封口。
三、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學生讀句子,想象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景象。
2、利用泡泡進行學習:人們都會有哪些遐想呢?
美麗的月亮是多么迷人呀!誰愿意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語氣要輕柔舒緩,讀出皓月當空的優美景象。
(二)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月球的荒涼
1、請同學們讀讀第2自然段,讀后想想:為什么說月球的景色十分奇異?
2、讓學生感受月球是一片荒漠。有語氣地朗讀本段。
(三)學習36自然段,了解三種難解之謎。
默讀36自然段,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這個謎有什么地方讓人難以理解?
謎之一:
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謎之二:
再看看用植物做實驗的結果: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墒,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謎之三:
一項研究結果說,月球上曾經有過火山活動。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
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這又是一個謎。
(四)學習第7自然段,進行資料交流。
師: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啊,我們來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資料,看看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五)小結: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數不清的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書后面描寫月亮的詩句。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與《太陽》、《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果園機器人》 課文共同給成科普文學習單元。本文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謎”,當然,有的謎已解,有的則沒有得到答案,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教學實錄:一、課前讀詩,誦詩引入師:初次見面,老師送大家一個禮物,這是一首古詩中的前四句,給你們一分鐘,看你能背下其中幾句?開始。出示《古朗月行》學生背詩句,老師巡視。師:誰愿意展示?生: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師:真不簡單。請同學們仔細看一下這些詩句,想想它們都是描寫什么的?生:月師:何以見得?生:第一句有個月字,瑤臺鏡也是比喻月亮的。師:你有一雙慧眼,找到了那幾個相同的關鍵字眼,那就是月,(板書:月)也就是現在我們叫的月球,這些詩句都是古代詩人們看明月時產生的多姿多彩的遐想。評: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與文本內容緊密相聯的詩句背誦環節,語文味濃,操作性強,過渡效果佳。二、解題初讀,整體感知(一)單元解題,初讀思考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題目叫《月球之謎》(板書:之謎)讀題生:月球之謎師: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前兩篇分別介紹太陽與月球兩個天體,后兩篇分別介紹互聯網與機器人兩種現代科技產品。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那輪皎潔的明月。讀題。 評:這種解析充分注重單元整體結構性,引導以一種更大的視野來看待一篇文章的價值與地位,在增強學習知識的系統性的同時發展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整體觀。生:月球之謎師:如果說我們也對月球之謎感興趣,那趕緊讓我們到課文中去了解它吧!自由地大聲讀一遍課文。請問,看著提示,說說有幾個要求?生:自由地讀師:自由讀就是怎么讀?生:自己讀,不和大家一起讀。師:不錯,除了這個要求還有嗎?看仔細哦!生:大聲地讀一遍。師:對極了!大聲讀,自由讀,讀一遍,明白了嗎?生:明白了。師:開始!學生讀文,教師巡視。評:凡事預則立。這里的預指的是一種預見能力。很多課堂,老師在說開始讀,學生齊刷刷地讀起來,與老師的要求相去甚遠,造成要求不能落實的原因往往就是對要求的漠視。讓學生學會審視要求,養成圍繞目標學習的習慣(二)生字正音,讀通課文師:這是一篇有趣的科學小品文。文章不長,但有些詞句比較難念,比如這句: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懸掛、皎潔、遐想”這些有生字的詞呈現紅色,降臨的“臨”呈藍色,表示此字要求書寫)生: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師:這句話生字非常集中,你念得不錯。請大家跟他一起讀一遍。生: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師:要讀好這句話,我們還要理解一個詞的意思,誰知道“遐想”是什么意思?生:應該是想家的意思吧?師:你是猜的吧?老師查過字典,字典里關于“遐”的解釋有兩種,請你選擇一個正確的解釋。生:我認為是“遠”的意思。師:那“遐想”就是想得——生:很遠很遠師:你知道人們曾經對月亮產生過哪些遐想呢?生:人們想象月亮里有桂花樹,吳剛在里面拿著斧頭砍樹呢!師:吳剛伐佳,一個美麗的傳說,還有嗎?生:《嫦娥奔月》的故事,說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仙藥,升到了月亮上。師:圍繞著月亮,人們的遐想無限。讓我們再一起讀好這句充滿浪漫色彩的句子。生: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煟赫埧催@個藍色的字,如果要寫好這個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學注意什么?生:兩豎一短一長。師:右下角不是個四字,一定要注意,看老師寫一遍。教師板書,學生觀察師:請大家在書上也寫一個。生:臨字書寫師:這篇課文中,還有哪句話你覺得難念的,敢挑戰嗎?生: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師:句子雖長,讀得卻不錯!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字正腔圓。好!評:這一環節把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結合訓練的方式落實得相當到位,對從“遐想”的音形義三層作了深入細致地解讀,在這個解讀過程中,又能對字典這個工具書進行使用,開發生活經驗,激發生活情感,正如《新課標》提出: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字的意義。(三)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師:有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關于月球的那些謎吧!比比誰的動作最快?學生讀文劃句師:沙沙的劃句聲真是好聽。有收獲嗎?生: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師:繼續生: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師:還有生: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師:繼續生: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師:很不錯!請仔細看這些句子的尾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一個——生:問號師:這些問句雖然都有問號,是不是每一句的讀法都一樣的呢?請你自己先自由地讀一遍。師:請你來讀一讀,我們聽聽,五句話,他怎樣讀?生:讀五句疑問句。師:為什么第一句讀得輕輕的?生:因為這是第一個謎。師:為什么最后一句要如此強烈?生:因為這個謎很難被解答,所以好奇心更強了。師:現在你知道課文寫了什么?生:課文寫了很多關于月球的謎。生:人類對于月球之謎的探索。師:請把這兩層意思合成一句話。生:課文寫了很多關于月球的迷,以及人類對月球之迷的探索。四、深度對話,語言實踐(一)讀文激情,初步感受探索精神師:說得真不錯!這么多的謎,難怪作者要覺得月球那么神秘,所以,他這樣寫道,讀。生: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師:不知道其他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繼續”這個詞,既然是“繼續”,說明在這之前人們已經有過探索。你能在課文中找到寫人們以前探索月球奧秘的句子嗎?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哪個詞最能說明這種探索早就已開始的?生:古往今來。師:這個詞很特別,有兩對反義詞藏著呢?你能找出來嗎?生:古與今。生:往與來。師:這是一個由兩對反義詞組成的成語,漢語中有很多像這樣的詞,老師找了一些,同學們讀一遍,記一遍你來我往 大同小異 有去無回 喜新厭舊師:我們合作一下,我說一個詞,你說它的反義詞,從屏幕上的開始。(反義詞的對應訓練)師:讓我們回到剛才那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讀讀兩句相關的句子,說說你體會到了人類對于探索月球有著一種怎樣的精神?生:人類對于探索月球之謎的歷史源遠流長。師:“源遠流長”,說得多好!而且這種探索還將繼續,讀!生: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師:你們愿意繼續嗎?生:愿意評:這個訓練的學段性特點非常明顯。三年級的孩子在經歷了學字積詞的低段學習后,詞語依然是他們理解內容賴以持續的落腳點。體會關鍵詞句對于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的這個過程應該是在語言實踐中完成的。詞型的訓練與人類探索精神緊密結合,很好地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二)深研語言,品味謎之已解師:就等你們這句話。我們繼續研讀這些謎團。請聯系課文,想想:哪幾個謎是已解之謎?(板書:已解之謎)請在課文中劃出描寫謎底的句子。師:你劃出了哪句話?讀出來。生: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師:知道環形山嗎?請看投影與資料袋。環形山其實就是一些圓形坑洞,這些洞里或洞外除了土就是石,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所以,作者做了結論。他說——生:月球是一片荒漠。師:“荒漠”就是這樣的。讀:生: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師:真不錯,有些詞,不用查字典,只要我們聯系上下文,我們就能讀懂它的意思,真是省心省力,要再試試嗎?奇異,你覺得哪句話寫出了奇異的具體現象?請讀出來。生: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師: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分句拆開來看,你還會有奇異之感嗎?生:沒有,這樣的天空我們都見過。生:燦爛的陽光我們也見怪不怪了。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中的原句。生: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師:如何?生:感覺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象同時出現,不可思議。師:“對比”讓這種不可思議油然而生。請把這種不可思議的驚訝讀出來。生: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師:你們都強調了“卻”字。是啊,這個“卻”字飽含了景象的奇異與我們的驚訝。評:這個環節沒有煩瑣的內容分析,只有簡單實在的語言實踐,體現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載體。“荒漠”與“奇異”二詞的教學,完全成為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教學的平臺,特別是“奇異”一詞的教學,老師的指引“對比讓這種不可思議油然而生”一字千鈞,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很好地扎根于言語實踐。(三)深研語言,品味謎之未解師:由于科學的發展,古人的遐想已經不再是遐想,因為這些謎已解。但有些謎卻依然未解。課文中這樣寫道: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誰來讀出到底有多費解?生: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師:感覺還不夠,繼續深入。一連串實驗結果說明實驗不止一個,第一個實驗是哪一段,誰讀出來?生: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師:這句話中哪一個詞特別令你感到驚奇的?生:一下子師:如果我們把”一下子”去掉,請你來讀一讀。生: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師:感覺怎樣?生:”一下子”能說明殺菌速度很快,我們的疑惑才會強烈。去掉就沒了。師:說清楚”沒了什么”?生:沒有高強的殺菌本領。師:所以,你的好奇心也大大減輕了,是嗎?生:是的。師:所以,科學家也深深疑惑——生: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師:既然是一連串,必然有第二個實驗,讀出來,生: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墒牵逡坏┓胚M月球塵土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師:又是對比,這一段的對比比比皆是,你能說說都是什么跟什么做對比嗎?生:兩個實驗做對比。生:玉米與水藻作對比。生:地球的塵土與月球的塵土做對比。師:不管是哪種對比,留給人類的,都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讀:生: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評:說明性文章的教學,有一個老師們很頭疼的問題:說明方法的教學到底應該如何呈現?呈現到什么程度?如何與語言實踐有機融合?此外教學,范例性很強。首先為說明方法找到著眼點,“費解”一詞是未解之謎特點的著眼點,如何利用對比說明方法建構費解的感覺?這個環節告訴我們:在讀中建構,把抽象的分析化為形象的語言與真切的情感。師:有了一連串的實驗,才可能有對比,才那么令人費解。如果說這里作者是通過對比寫出謎的,那么這段文字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寫出謎的呢?生: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師:這句話有點像數學課的知識,你能根據這個句子列個算式嗎?生:46-40=6(億年)師:這種說明方法叫作列數字說明。數字講究精確,但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作者用了一個“估計”這樣的詞,顯得極不精確,,請同學讀想想這個詞能不能不用?生:不可以。師:為什么?生:沒有估計,讀的人就是認為月球的年齡就是46億年,其實可能是46億年又多幾年。師:當然也可能沒有46億年是不是?生:是的。師:不精確但真實。真實,這就是科學精神。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希望同學們平時也要注意這種問題。讓我們把這種科學精神讀進句子里去。讀:生: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評:把列數字說明方法與科學研究的精神融為一體進行教學,效果顯著。引領學生對語言敏感起來,這就是語感培養的必經之路。師:正是這種求真的精神,推動著人類這樣執著地探索那些未解之謎。(板書:未解之謎)讓我們回過頭來輕輕地讀讀這兩句話,說說讀懂了什么?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你來讀這句話。師: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努力”到底有多大呢?人類歷時千百年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全球為之歡呼。但是,你們知道嗎?在這歡呼的背后,有多少人為這種探索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播放課件,描述人類探索月球的艱辛歷程。)師:月球的奧秘,是人類用什么換來的?生:是生命。生:是鮮血。生:是智慧。師:讓我們帶著對那些生命與智慧的敬畏之情,讀讀這句話。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正是人類的求真的執著,所以,作者這樣寫道:生: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師:有人說,當我們了解了更多, 我們便會不懂更多。所以文章中有一個很特別的自然段,這個自然段沒有文字,只有一個——生:省略號師:這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人類對月球一個又一個的謎。生:省略了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故事。生:省略了作者沒有寫出來的疑惑。生:省略了人類更多的為探索付出的生命。……五、總結延伸,引發未知之謎師:老師布置一項課后的思考,請同學們繼續去了解月球。也許,你會找到更多的謎團呢。ò鍟何粗i)師:記住,結果可以省略,但,探索的過程是無法省略的。下課評:沿著三維目標所構架的設想,課堂到這里給學生的不僅是奇異的驚訝,費解的驚奇,更多的是對探索精神的認同與崇敬。這種情感的習得,是通過“巨大”這個詞而展開的,是通過省略號這個符號而伸展的,語言訓練與情感激發水乳交融。 教學反思:語文味的源泉——言語當語文作為一種課程出現時,它就應該以學科性質為存在價值。“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葉老的語文課程思想是一針見血的。無論是課程即科目還是課程即經驗的論調,亦或課程即目標,課程即計劃,課程即文本的廣義理解,都說明課程是一種著眼于學習者知性結構的東西,所以,知性承載也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承載物。其它的,是伴生,也必是伴生的;是滲透,也必是滲透的;是生成,也必生成的。 “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搞好。”(張志公語)既然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語言能力,那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訓練中構建新的語言體系。一、根據文本特點,盡量挖掘言語元素《月球之謎》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按照言語訓練的要求,我認真地與文本對話,從文本中尋找言語訓練的契機,并從言語訓練的形式上列出了可行性清單:
訓練類型 具體題型 字詞訓練 抄寫、臨寫、聽寫、多音字辯析、部首查字法訓練、義項選擇、類型詞積累、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如:識字指導。“懸”、“遐”、“努”、“藻”的正音。“幕”字與“慕”區別字形;“臨”的部首;“奧”上半部不封口。 句子訓練 幾個疑問句的朗讀訓練;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如:同是疑問語氣,第一段中的幾個疑問句因為寫的是遐想,可以讀得稍顯輕柔,甚至可以讀出自言自語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問句表達的都是對一些現象的不解,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重些。讀背以下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段落訓練 課前應布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材料,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后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寫作訓練 寫一寫還會有哪些月球之謎;把省略號擴寫成一個自然段;說明方法的認識與學習;對比手法的體會與運用…… 其它訓練 課外閱讀相關文章,續寫月球之謎;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了解關于月亮的不同稱呼……
2、 關照年段標準,認真甄別言語元素課程標準是我們設計教學方案,執行課堂操作的依據與基礎。標準是分年段提出各具體目標的。《月球之謎》作為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閱讀文本,我就應該緊緊扣牢《全日制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修訂稿)中此階段的要求進行語言訓練的元素的篩選與取舍。
課標中對此階段語言發展的要求 整合后的語言訓練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遐”的意思理解。 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理解“荒原、奇異”等生詞。閱讀理解重點句和中心句。讀背四聯古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會說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名稱,了解說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多次進行默讀與思考結合的語言訓練。 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表達省略號中省略的是什么的語言補白訓練。 寫寫自己發現的新的月球之謎。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對“估計”一詞的比較閱讀訓練; 對“古往今來、繼續”兩詞的對照性理解訓練; 對“未解”與“費解”兩詞的關聯性理解訓練。 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臨”字的書寫指點。
三、針對課堂需要,精心整合言語元素。(一)基于語言規律進行整合語言規律告訴我們,語言的學習效率在于舉一反三式的理解與應用。所以,如何在語言載體中尋找可以舉一反三的訓練點,有效地促進語言積累與語言發展,成為我整合言語訓練的第一要素!对虑蛑i》這篇課文中這樣的語言著眼點有很多,如“費解”與“未解”兩詞的遷移理解;如何讀好幾個不同的問句?如何有效地積累詞語?我選擇了兩個表示時間的詞進行切入,從認識詞型到理解意義,從同類拓展到回歸體驗,讓情感體驗在言語訓練中漸生漸濃。(二)基于文本體裁進行整合這既然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么說明方法的運用就應該作為文本體裁的特色菜單三年級的孩子初次接觸這種寫作方式,更應該為他們正確理解說明方法與以后運用說明方法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于是,我保留了有關與說明方法學習的語言訓練項目。(三)基于文本情感進行整合當然,語言實踐的過程不應當也不可能不含有情感波動。只是,我們要選取與主題有直接聯系的情感加以整合,讓教材編寫與情感培養更為自然與科學。這篇文章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層面要求我們培養孩子們對探索的好奇心與興趣,所以,我選擇讓孩子們樹立對曾經為探索而奮斗的人的崇敬作為情感生發的基點。語言理解也有一個“看山是山三階段”的發展變化過程,無論哪個階段,都需要為孩子們打造語言涵詠的平臺,制造語言品味的花樣,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巧更精,所以,語文教學,在言與意的轉換活動中,何妨來點“花言巧語”? 總評析:這堂課讓我又想起崔巒老師在全國閱讀教學觀摩比賽中說的:“我們走在前進的路上,語文正處在從課改的亢奮到回歸語文本體的調整中。”這堂精讀課簡約、大氣、扎實的教學藝術,為三年級的學生開啟了閱讀思維空間,辯析已解之謎,剖析未解之謎,引發未知之謎,一個看似簡單的“謎”字,在老師的精妙引領下,如謎似幻,引人入勝。我想用三個古文小片斷來評價這堂課。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之所以用鄭燮的《竹石》這首詩,因為在這堂課中看到了這樣的特點:語文的根扎得很深,語文的味做得很濃。這樣的科普說明文沒有上成說明方法講解課,能呈現出一種原汁原味的語文味實屬不易。原因有三,其一、以讀為本。課前就讀詩,帶著濃濃的語文味走進課堂,然后是讀題讀文,特別是讀遐想句時,查字典解字后讀句,聯系生活經驗解詞后讀,朗讀后再默讀思考,讀劃,通過讀句來讀懂詞,通過讀詞來讀透句意。更為巧妙的是,連說明方法的體會與理解也是在讀中完成的,為什么對比中才有“奇異”?到底“費解”到什么程度?無一不是透過讀的練習完成解構與建構的全過程的。這堂課,讀悟的方式方法很多,有數學列式的,有影像資料展現的,有借助工具書的,但目標指向無一不是語言。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無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眾里尋芳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閱讀教學,從讀通到讀懂進而讀活的整個歷程,與從感受到體驗進而頓悟的王國維的治學三境論不謀而合。“讀題讀文再讀句”,這堂課首先讓學生讀通文本,掃除語言障礙,進而去整體感知語言,月球的形象在似花非花的朦朧中漸生,不確定,不清晰,此時,讀正確是第一要素,讓學生讀了還想讀是教學第一宗旨。“找謎說謎再品謎”,在品味中讀出體驗,已解之謎與未解之謎在心理探索欲望上當然是不一樣的,體驗已解與未解情感上的差異與引導朗讀表達上的差異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是謎,所以費解;因為是謎,所以探索,又因為代表著未知謎的省略號,引發更多個性化謎的猜想與解讀,那更是學生自我的,獨特的。在一遍遍的讀書中,實現了學習主體與形象的融合,這是一個不悔的共憔悴同歡喜的過程。語文的智慧就在于對所讀的感悟,一個“恨”字能具化為杜甫的恨別鳥驚心,能形象化為怒火中燒,能外化為怒目圓瞪,更能感悟到字背后的故事與內涵。就如同一個遐想帶給學生們多少浪漫的啟迪與情感一樣的,這堂課,步步為營,層層遞進,讀得有量更有質。三、“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我認為這堂課的文本解讀創意有梯度,有溫度,有深度。猶如《庖丁解!分械慕馀L幚,干凈利落,牽一發而動全身。已解之謎、未解之謎、未知之謎三層解讀概括性很強,線索性強。如果說課堂中的每個訓練點就像一顆顆閃光的珍珠,線的色彩、牢度、材質等因素直接決定這串珍珠的價值,那么,課堂整體解讀策略就像那根串起珍珠的線,這條“線”的內涵、深度、視域等因素直接決定這堂課的價值。表面上看,這三層謎團概括的是五個問句內容,但我們細細品味,會發現這概括的內容非常寬廣,小到五個問句,大到人類的探索領域及認知思想,理所當然地,它涵蓋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月球之謎這個總概念像剝洋蔥一樣地層層開解,不管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這個過程充滿了探究了樂趣。同時,這條線也把人的探索情感的發展形象地展開了:從迷茫到迷惑,從迷惑到迷戀,從迷戀到執著,圍繞著這條線,我們所能感知的是那樣豐厚,這條線在品味中會不斷地向周邊擴張,形成一個個語言欣賞的面。十二個字,言簡意駭,但字字珠磯,在輕松解構文本中完成了對文本的理解與超越。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這節課每個環節的過渡語,都經過我仔細地推敲,反復的琢磨, 使得整節課我的語言都是那樣的優美,具有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如:指導學生朗讀理解第一段后,我又用"千萬年來,月球用它特有的美麗折服著人類,人們夢想著能登上月球,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自然的過渡到第三自然的學習,學生讀書的欲望更加強烈了.在指導朗讀,學習第二自然段后,學生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異.這時,天真可愛的孩子們迷茫了,這么美麗有魅力的月球,在他們的心中是何等的美麗.可是事實卻與想象截然不同,孩子們全都驚奇了.探索月球秘密的欲望吞沒了孩子們的心.他們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驚奇景色奇異,到產生疑問.我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秘,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 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 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里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游.最后,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秘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 "孩子們爭先恐后:"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秘.""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這時,孩子們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秘的情感.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能夠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培養一些與月亮相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茫茫宇宙,有著數不清的星球。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課件,板書:月球)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詩人們多少感慨與遐想!你們都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ㄉ该f)
2、(課件)回想著這樣的美景,你來讀一讀這句話好嗎?
。ㄖ该x)
3、你們看到月亮,又會產生怎樣的遐想呢?
。ㄖ该涣鳎
4、(課件)請大家自己讀一讀這段話?誰愿意讀大家聽?
。ㄖ该x)
5、(課件)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帶著人類的無限夢想,首次登上月球,從此人類開始探索月球之謎。
。ò鍟n題)
6、今天我們也開展一次登月行動,其探索月球的奧秘。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本次登月行動分三步進行,登月成功后會有一個更大的驚喜等著你們:
請看第一步(課件:閱讀資料)指名讀。
課文就是我們的學習資料,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開始吧!(生自讀)手勢告訴大家有幾段。注意:省略號在這里占了一段的位置,算作一段,所以共有8段。
2、祝賀大家,向月球邁進了一大步,請看登月行動第二步(課件:欣賞圖片)指名讀。
這里有四幅圖,你了解哪幅圖給我們介紹一下:
、拧〉窃抡掌;
、啤…h形山;
、恰≡虑蛏系膸r石;
、取≡谠虑蛏狭粝碌哪_印。
3、同學們,加油呀!我們要邁開登月行動最關鍵的一步了,請看要求,指名讀(課件:找出謎團。)請大家默讀課文,課文告訴我們哪些謎團?其中哪些是已解之謎?哪些是未解之謎?請在旁邊做批注。
。ㄉx文思考)批注完成的同桌可以交流交流。
4、恭喜大家,你們順利完成了登月行動,踏上了神秘的月球,現在,驚喜出現了,我們要在月球上召開一次月球奧秘交流會,把課文中的月球奧秘告訴大家,你要先用一句話概括你交流哪方面的信息,再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具體介紹,你們認為可以用那些方式介紹?(讀文、用自己的話說)請大家準備一分鐘。
5、月球奧秘交流會正式開始,指名……
2~6段處理方法:交流后指導朗讀。
第2段:看到月球,你有一種怎樣的感覺?(荒涼、奇異)
美國宇航局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終于使人類和月球親密接觸了,我們也解開了心中的一個大謎團:月球上有什么?所以現在我們用1分鐘時間,就能用語言把月球世界介紹給大家,你想介紹給誰呢?(指名說)好,就用你的朗讀去介紹吧。ㄉ杂勺x第2段)
6、同學們,誰有新的奧秘要交流?指名讀文3—6段,指名分段讀,逐段指導朗讀:
對月球的了解引出了更多的謎團,月球真是太神秘了,自己再來讀讀這些難解之謎吧!(自讀)
7、探索月球奧秘的過程中,人們只發現了這些難解之謎嗎?你從哪知道的?
。ㄖ朗÷蕴柋硎玖信e沒有窮盡)
你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了解到哪些月球知識?和我們分享一下好嗎?聽了他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生提出自己的謎團)你們一人說現象,一人提問題,就像作者寫3~6段的寫法一樣,真棒,你們也續編了課文呢!
8、誰還有資料介紹嗎?請四人小組內交流并相互提出自己的疑問,資料和質疑都有價值的同學,請組長給他們一個獎勵。
9、小組交流中,同學們又了解了許多月球之時,并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請看這個課外閱讀(課件)自己讀一讀,下節課我們學習。
10、請同學們到作業超市里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
、拧∈占鑼懺铝恋脑娋,把喜歡的抄下來。
、啤±^續查找關于月球的資料。
⑶ 把你了解到的月球知識講給伙伴或父母。
第二課時
1、閱讀課后《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說說其中獲取的信息及課文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2、交流課前查到的關于月球的資料,豐富課外知識。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指導書寫:
“臨、登”作為重點指導。
4、抄寫課后詩句。
5、完成練習冊。
【課后反思】
本課進行了走班教學,所以感受頗深。從課的設計來看,把日常的教學活動設計得更加吸引學生,登月的三步行動深深牽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在期盼中認真地進行著學習。學習活動熱烈而有效。從走班情況來看,各班的學生都能認真預習,積極查找了許多月球的相關資料。只是有個別班級的學生沒有積累關于月亮的詩句,在第一課是中顯得被動。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一、出示月色圖片,欣賞導入
1、小朋友,聆聽著《春江花月夜》這優美的樂曲,靜靜地仰望著這輪皎潔的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關的詩句呢?詩人們望著月亮想象,留下了多少千古絕句。)
2、師范讀引入:你們看——
ppt出示: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拧∵@月夜美嗎?自由讀。
⑵ 誰愿意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
(評:你讀出了月夜的美。你讀得特別輕柔舒緩。聽了你的朗讀,讓人想得很多很多。)齊讀。
3、師: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相機點擊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
師: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故意寫錯:謎寫成迷
從課題,你知道課文是寫什么的嗎?(月亮的未解之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據老師的要求,自己來讀讀課文。
ppt出示要求:(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遇到難讀句子多讀幾次。
2、學生自讀。(老師巡視、傾聽)
3、剛才老師巡視了一下,同學們……真會讀書!現在老師看看這些詞語你們掌握得怎樣?
。1)ppt出示詞語(有拼音):自由讀,指名讀
。2)去掉拼音的: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形式自定)
4、讀通難讀的句子(有沒有特別難讀的句子)
5、找出你最想讀的段落來讀,可以邀請同桌,可以邀請好朋友,反正你請誰都行。
評價:
三、再讀課文。
1、課文讀通順了,現在請同學們用心地再一次去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課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謎?
2、隨交流出示:
月球是從哪兒來的? 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
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提示:這段有沒有疑問?可以怎么問?還可以怎么問? 例如還可以這樣問:難道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嗎?)
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四、板塊一:自主學習月球世界。
1、這六個謎中,哪個謎已經解決了?(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找出課文的句子讀一讀。
ppt出示: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異的景色: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行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2、自由讀,月球給你什么感覺?從哪里看出來?(奇異、沒有生命的世界、荒涼等。)
順便解決“荒漠”的意思?點擊荒漠圖。
3、簡單過渡:月球…… 我們來一場男女生的朗讀比賽,好不好?看誰能讀出月球帶給我們的感覺?
4、自己先來練習一下。誰先來。ㄗx)怎么樣?
5、再次仔細地看看這段話,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自由發言)
可能的問題:(荒漠的月球上,陽光是怎么來的?)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ppt出示“地球──月球──太陽”三個星球的關系。
6、月球給我們的感受是那樣奇異。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僅能靠幻想,所以有了許多神話故事,比如:嫦娥奔月,……。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到去年我國的神州六號升空,50年來,人類探索月球的行動從未止步。可以說:(ppt出示)齊讀: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板塊二:猜想未解之謎
1、雖然,人類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的塵土和巖石,但是在實驗與探索中又產生了這些未解之謎——ppt出示引讀: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
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2、你對哪一個未解之謎感興趣?
3、各小組自由朗讀,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4、交流:(看看誰能通過朗讀把這些“謎”讀出來)
。1)ppt: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謎,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ppt: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這又是一個謎。
(是呀,這又怎能不令人費解,這就是月球帶給人類的謎。誰還想讀?)
(3)ppt: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墒,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4)ppt:一項研究結果說,月球上曾經有過火山活動。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他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的年齡還早?這又是一個謎?
5、這些難解之謎現在有答案了嗎?你無法確定,老師甚至是科學家也無法確定,真是令人費解啊!
6、月球上還有未解之謎嗎?從課文的哪里看出還有?(省略號)
這個省略號想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的疑問。
六、小結,提出下節課設想
1、面對著這奇異的景觀,面對這么多的未解之謎,你登上月球最想做什么事?
2、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沒全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同學們想通過什么方式來進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書籍……)
3、下節課我們就舉行一個探索月球奧秘發布會,小朋友們可以帶著這些謎團去查閱資料,當個解謎的科學家,也可以當個文學家,去搜集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詩詞歌賦。到時候,讓大伙兒盡情分享你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獲,好嗎?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6
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本課教學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以運用想象、資料交流、互相質疑等方法,引導學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基點,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不斷升華,以達到多維教育目標的有效整合。
一、想象是創新思維的翅膀
1、展開聯想,直奔主題
課件出示:在空靈的音樂聲中,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遠的天空,穿梭于云絮之間。在明月的照耀下,水光粼粼,異常神秘、美麗。
師: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感覺嗎?
生1:感覺很美麗。
師:很籠統,整體的感受。不錯。
生2:月亮圓圓的,很亮。我們仔細地看,就能看到上面好像有許多東西……
師:看清上面有些什么了嗎?
生3:模模糊糊的,可能是山吧。
師:嗯,看得仔細,而且善于想象。不簡單!
生4:我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5:我也想到了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境,飛在青云端。”
生6:我想到了月亮上面有一個月宮,里面住著嫦娥和玉兔。
師: 看到月亮,人們不禁產生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句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請學生讀句子。
教師: “遐想”可能會是什么意思?
生1:是“夢想”的意思。
生2:是“想開去”的意思。
師:了不起,馬上就學到了一個很好的詞。那么人們會有哪些遐想呢?
交流,并記錄:1月亮為什么會發光?2月亮上到底有沒有嫦娥和天宮?3月亮上有沒有人住在那里?4月亮上是不是和我們地球一樣的?5月球是從哪兒來的?6月球年齡有多大?……
教師:那么多迷,那么今天我們就通過課文來解開謎語。
語文到底是什么?它是人們表達和交往的工具。“月亮”是一個詞匯,也是一個概念,老師把它表現為一個生動的形象,一種詩的意境,讓學生融入這般詩情畫意中,感受月夜的寧靜與安詳,經歷情感的體驗。那么語文就化為感性的存在,美的存在。小學生不會拒絕直觀,更不會拒絕美。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有感而發,辭出真實,擴展了知識容量,豐富了詞匯積累。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積淀出發,開辟主題化的廣闊空間,去實施生成性的教學。課文的第一句語言非常優美,教師以第一句為思維訓練點,聯系上下文提出:“人們都會有哪些遐想呢?”引發學生把自己的認識與課本知識相碰撞,促使學生探究活動的進行。而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在對話文本的探究中繼而生成新的謎,以促使進一步的探究學習。學生得到了足夠的自主空間,展開合理想象,體現了無限的學習張力。這些生成的問題都是源于學生的需求由學生自己產生的,學生通過學習解決的是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盀樽约旱男枰鴮W習”,學習變得主動而富有現實的意義。這個環節教師只以一個問題就打開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發散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導入課文的主要內容作了極好的鋪墊。
2、比較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的第二個自然段是對月球表面奇異景象的描寫。教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觀察月球的圖片。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文本,展開聯想,通過比較地球與月球與的不同,來進一步感悟月球的荒涼。學生依賴已有的文化知識、科學知識、生活閱歷,在聯系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聯想想象的空間,運用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比較,設想月球上的情景。不少學生想象豐富,感悟深切:
生1:月球的天空黑沉沉的,地球白天的天空湛藍深遠,夜晚才是黑乎乎的。
生2:月球上死氣沉沉,地球上生機勃勃。
生3:月球上盡是環形山,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山,有光禿禿的山,有綠油油的山,還有奇形怪狀的石山。
生4:月球上沒有小動物,那是一個多么寂寞的地方!地球上萬物歡歌,又是一個多么熱鬧的地方。
生5:我喜歡神秘的月球,更喜歡我生活的地球。地球的天空是那么高遠湛藍,森林郁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空氣清新甜潤,萬物生機勃勃。地球是一個多么美麗的世界!
經過品讀、感悟,學生源于生活實際而又超脫于生活現實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并將知識內化成了自己的能力,閱讀教學也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這一教學環節是使學生通過比較,去發現月球與地球的不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讀懂課文的過程。因為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投入其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覺地運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和句子來進行描述,這樣就很輕松地達到了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的目的,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同時在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領略到了月球的神秘,并生發出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幸福感?梢哉f,此環節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進,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并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交流是創新思維的平臺
對于月球的來源說,學生搜集到了不同的資料。這時,教師就給學生創造一個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之后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讀、議等形式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發表自我見解,提高閱讀效果。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再根據搜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對月球來源的看法。學生討論后,各抒己見:“我相信同源說。有些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月球是46億年以前,與地球一樣是宇宙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薄耙灿锌茖W家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這是分裂說。”“我搜集的資料表明,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入,意外地進入了地球的軌道。這種學說叫俘獲說!睂W生在交流中產生真切的感受和領悟,通過自我理解與情感體驗,對作品進行自由、廣泛、深入的討論,最終形成更好的自我認識與解悟,其閱讀能力便上了一個層次。
無疑,交流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展現學習主體間視界的融合、情感的交流和理性的碰撞。學生的互動交流必然引發閱讀個體展開聯想和想象的雙翅再現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深刻的內涵。這一環節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整理成序,并運用自己內在的語言系統表達出來。在充分了解月球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月球的興趣。所謂“集思廣益”,交流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學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從而達到訓練思維深度、廣度的目的。)
三、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靈魂
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它表示文中的列舉沒有窮
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省略號使文章結尾具有了開放性,并給學生提供了質疑的廣闊空間。教師讓學生聯系課文所列舉的月球之謎,兼顧搜集的資料,展開質疑: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然后派代表匯報。學生的疑問層出不窮:“月球的起源有三種學說:俘獲說,同源說,分裂說。到底哪一種學說才是對的呢?”“月球與地球誰的年齡更大?”“當時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了四種土壤。做完實驗后發現,第三種土壤具有殺菌的本領,其他土壤與地球上的土壤沒有什么分別。為什么同樣是從月球上帶回的土壤,有的可以殺菌,有的卻不可以殺菌呢?”“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品中,含有純鐵粒子。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不生銹。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對于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予以充分肯定,對于不夠好的問題,也不否定,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品讀、討論、交流、聯想,積極質疑,對作品有了更深層的解讀與感悟。
應該說,讓學生學會質疑比學會回答更重要。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在質疑中,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這一教學環節的意圖正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啟發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超越教師。讓學生根據自我的求知需要來更新已有的知識信息量貯存,從而推動自身進一步的發展,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方法和規律,而不僅僅是讀完課文了事。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教師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整個課堂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參與學習。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適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實現了多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
2、樂曲《春江花月夜》;
3、學生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及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AI出示圖片)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看到這幅場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關古詩、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發言)
CAI 出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么美好的遐想。
師:同學們,你們也被這皎潔的月光勾起了無限的遐想了嗎?(是的)那么我們來美美的讀一讀這句話,好嗎?
。▽W生朗讀 CAI 出示的這句話。)
師: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相機點擊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
師: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CAI 出示自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出示的自讀要求,自由的讀一讀課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讀要求?請一個同學來大聲地讀出來。(指生讀)
1、劃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2、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課余搜集的資料,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