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實錄(精選12篇)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1
【設計理念】
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打開學生的思路,自主學習。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只有興趣盎然,才能在學習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教學設計必須別出心裁,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讓學生自已去經歷探究的過程,并充分表達自已的觀點,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由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成的特點,從而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 “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個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圖片、生字卡片。
2、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學習網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起立)上課語:
小語文,語文課,大家一起來上課。
語文課,小語文,快樂語文伴隨我。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新奇的東西,老師這里也有,看前面的圖畫,誰能告訴我她是誰?她和誰在一起?準備做什么呢?(出示課件)
生:嫦娥,還有玉兔。
師:那她們準備做什么呢?要去哪呢?
生:月宮。
師:那月宮是哪啊?
生:月亮。
師:她們去月亮上干什么去啊?
生:那是她們的家。
師:那你們知道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嗎?
生:有月宮殿,房子等等。
師:那還有什么呢?你們知道上面到底有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月球之謎》這篇課文,看看月亮這個神秘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好不好啊?
生:好。
(出示課件題目 月球之謎 執教者 劉愛萍)
師:(齊讀題目 出示板書)那你們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呢?
啟發學生,月亮上有生物嗎?有人嗎?外星人?
生:有軍人,有看守別人的人。有天兵天將,有嫦娥和玉兔在月宮中住著。
師:還有嗎?我們用腦子想象出來的?你認為月亮上有什么就有什么?憑空想象出來的。
生:有一只很大的青蛙,它是月球的領袖,帶著王冠,特別威武。還有就是月球上有飛碟,還有外星人,和地球一樣有國家,有人統治,還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在那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的好啊。那我們剛才的這種活動呢,就叫做遐想,是憑空的用腦子思索、想象的一種活動,讓我們在思考的同時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出示板書:遐想)不光我們這些同學對月亮有這樣的遐想,古代的很多人對月亮也有遐想。尤其是詩人在寫作的時候,經常用月亮作為題材的。那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寫月亮的詩句都有哪些呢?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供共此時。
師:非常好。還有別的嗎?
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師:很好很不錯啊,同學們真聰明。那我們課后還有幾句描寫月亮的詩句,我們下課以后把它們都背下來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遐想月球的。
。ǔ鍪緢D片:1、童話王國;2、丁丁歷險;3、月球纜車。)
生:真好玩,真漂亮。
師:
1、童話王國中小朋友想月亮上有一座很漂亮的水晶的宮殿,里面很華麗。
2、丁丁想以后我們不去爬珠穆朗瑪峰了,我們去爬月球上最高的雪山。
3、月球纜車上小朋友把我們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只要有個纜車,三兩分鐘就能到了,以后我們坐上這樣的纜車就可以到達月球了,你們想坐嗎?
生:想。
師:老師也很想?赐赀@些圖片后,突然想起古代一個詩人叫蘇軾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明月幾時有?》,他就問了,月亮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克卸啻髿q數了?那你們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那就和老師一起來看看課文吧。大家一起來讀課文,思考我們剛才提的關于月球的知識的問題?
生:自讀課文。
師:(教師巡視)。讀完了沒有?
生:讀完了。
師:我們想了解月球就要先怎么樣?
生:探索月球。
師:我們想探索月球,就要等上月球。可是當我們想要等上月球的時候,被星球聯合會知道了,不讓我們去,就把月球包圍了起來。為了解救月球我們要展開一次救援活動,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參加呢?
生:想。
師:那好。我們看這里。(裝扮有化的星球圍住月球,反面是本課的生字)這后面是本課的生字,我們要把月球解救出來,就要成為勇敢的英雄哦?凑l來?(用語言鼓勵學生成為打敗其它星球的英雄)如果誰打敗其中任何一個星球,我就代表月亮送它一朵,美麗的星際花。誰愿意來?要求讀出這個字的字音,還要組一個詞語。
生:例如:懸 懸掛 等等。
。ㄗ执诉^程中,讓孩子當小老師在前面領讀,讀對后送出星際花)
師:我們的同學太棒了。還剩下最后一個字,我們全般同學一起來讀它好不好?
生:好。
師:登,登上。
生:齊讀,登,登上 。
師:真棒。我代表月亮謝謝大家,把這朵最漂亮的星際花送給你們,你們是最棒的。真是太好了,我們終于把月球解救出來了。我們一起把這些星球上的字讀一下好不好?
生:(好。齊讀)懸,懸掛等。
師:月球被解救出來了。那老師就還有個問題,你們在書上都知道了哪些關于月球的知識呢?用書中的話回答。誰先告訴老師我們在哪能找到答案呢?
生: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
師:那我們來找找看吧。
生:月球是一片沙漠,沒有空氣,月球比地球小,都是塵土……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師:同學們非常的棒,找的非常的準。為了表揚你們學習認真,努力,老師決定獎勵你們,帶你們去做月球夢幻火箭,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那好。(帶上帽子變裝)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夢幻火箭的乘務員,請大家坐好,我們要起飛了,在倒數5秒后我們就會到達我們向往的月球了,F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倒數5秒,開始。
生:5、4、3、2、1、0。
師:出示課件。
。▓D畫加配音)
師:我們看這些圖片知道我們離地球很遠很遠。月球也很小,只有地球的四分只一大小,地球的天是藍色的,而月亮的天空是黑色的等等。那我們在讀一下這兩個自然段。一、二。
生:齊讀。
師:(指黑板)人們出現這些遐想之后,還是很不甘心的。那他們還繼續怎么樣呢?
生:探索月球。
師:板書:探索。那在探索的過程中也不是非常順利的,發現了很多的問題,那你們能告訴老師都有什么樣的問題嗎?我們來分成小組,互相的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好嗎?(開始)
生:討論。(教師下去巡視)
師:我們選取組中的一個人總結一下你知道的人們到月球發現的一些問題,一些謎。
生:
1、土壤是否有殺菌作用;
2、月亮到底有多大?
3、為什么月球的土壤上生長的東西更綠?等等。
師:這些都是科學家到達月球后發現的什么?
生:謎。
師:板書 謎。這些謎很多科學家都沒有研究出來。我們來看看圖片,看看這些人發現的這些謎是怎么樣的?
。ǔ鰣D1、細菌移植到月球帶回的土壤中;2、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噴發;3、地球與月球比年齡)
除了書上舉的這些例子,還有別的謎嗎?誰能說說?
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人嗎?月球上有沒有外星人呢?
師:那作者用什么表示的他沒有寫出來的、舉出來的例子呢?
生:省略號。
師:那我們就知道了省略號是用來表示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揭開的謎。板書:省略號──謎
師:其實人類是很渺小的,為了揭開這些謎團,各個國家都試圖把人類送上太空去,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找到這些謎的答案。我們國家也在做這項工作。師:人類很偉大,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們剛剛發現的這些謎的探索和研究,我相信有一天你們加上這些科學家們一定會揭開這些謎的謎底的。對不對?
生:對。
師:在去年,我們國家終于發射成功了載人航天飛船,把中國人第一次帶到了月球上。我們來看圖片(演示課件)這個人是誰呢?
生:楊利偉。
師:對,他就是代表中國第一次等上月球的人。那同學們想不想象他一樣呢?
生:想。
師:同學們都很有志氣啊。老師也想,但是老師去不了。等你們長大以后給老師也發明一個不用那么麻煩就可以輕松來回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東西,我就可以去了,行嗎?
生:行。
師:希望大家說話要算話,以后發明出來以后要告訴老師,我一定會去的。要當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就要努力學習啊。好嗎?
生:好。
師:有一位宇航員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都生活在搖籃里,人類怎樣才能在月球上生活,如果有外星人在月球,那我們又怎么和它們相處呢?那你們對這樣的月球感興趣嗎?
生:感興趣。
師:假設你們三十年后可以開發建設月球你們會怎么做呢?又怎么和外星人溝通呢?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課后要小組討論的內容了。
師:我們對月球之謎的短暫探索和研究就到這里了,但是我們語文課的探索還在繼續。我們下節課再見。
下課語:我們是最棒的,yeah !
〖板書〗
月球之謎
遐想──探索──發現──謎(很多)
省略號──謎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2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起立)上課語:
小語文,語文課,大家一起來上課。
語文課,小語文,快樂語文伴隨我。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新奇的東西,老師這里也有,看前面的圖畫,誰能告訴我她是誰?她和誰在一起?準備做什么呢?(出示課件)
生:嫦娥,還有玉兔。
師:那她們準備做什么呢?要去哪呢?
生:月宮。
師:那月宮是哪?
生:月亮。
師:她們去月亮上干什么去啊?
生:那是她們的家。
師:那你們知道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嗎?
生:有月宮殿,房子等等。
師:那還有什么呢?你們知道上面到底有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月球之謎》這篇課文,看看月亮這個神秘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好不好啊?
生:好。(出示課件題目 月球之謎 執教者 劉愛萍)
師:(齊讀題目 出示板書)那你們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呢?(啟發學生,月亮上有生物嗎?有人嗎?外星人?)
生:有軍人,有看守別人的人。有天兵天將,有嫦娥和玉兔在月宮中住著。
師:還有嗎?我們用腦子想象出來的?你認為月亮上有什么就有什么?憑空想象出來的。
生:有一只很大的青蛙,它是月球的領袖,帶著王冠,特別威武。還有就是月球上有飛碟,還有外星人,和地球一樣有國家,有人統治,還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在那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的好啊。那我們剛才的這種活動呢,就叫做遐想,是憑空的用腦子思索、想象的一種活動,讓我們在思考的同時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出示板書 遐想)不光我們這些同學對月亮有這樣的遐想,古代的很多人對月亮也有遐想。尤其是詩人在寫作的時候,經常用月亮作為題材的。那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寫月亮的詩句都有哪些呢?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供共此時。
師:非常好。還有別的嗎?
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師:很好很不錯啊,同學們真聰明。那我們課后還有幾句描寫月亮的詩句,我們下課以后把它們都背下來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遐想月球的。(出示圖片 1.童話王國2.丁丁歷險3.月球纜車)
生:真好玩,真漂亮。
師:1.童話王國中小朋友想月亮上有一座很漂亮的水晶的宮殿,里面很華麗。2.丁丁想以后我們不去爬珠穆朗瑪峰了,我們去爬月球上最高的雪山。 3.月球纜車上小朋友把我們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只要有個纜車,三兩分鐘就能到了,以后我們坐上這樣的纜車就可以到達月球了,你們想坐嗎?
生:想。
師:老師也很想?赐赀@些圖片后,突然想起古代一個詩人叫蘇軾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明月幾時有?》,他就問了,月亮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啊?它有多大歲數了?那你們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那就和老師一起來看看課文吧。大家一起來讀課文,思考我們剛才提的關于月球的知識的問題?
生:自讀課文。
師:(教師巡視)。讀完了沒有?
生:讀完了。
師:我們想了解月球就要先怎么樣?
生:探索月球。
師:我們想探索月球,就要等上月球?墒钱斘覀兿胍壬显虑虻臅r候,被星球聯合會知道了,不讓我們去,就把月球包圍了起來。為了解救月球我們要展開一次救援活動,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參加呢?
生:想。
師:那好。我們看這里。(裝扮有化的星球圍住月球,反面是本課的生字)這后面是本課的生字,我們要把月球解救出來,就要成為勇敢的英雄哦?凑l來?(用語言鼓勵學生成為打敗其它星球的英雄)如果誰打敗其中任何一個星球,我就代表月亮送它一朵,美麗的星際花。誰愿意來?要求讀出這個字的字音,還要組一個詞語。
生:例如:懸 懸掛 等等。(字此過程中,讓孩子當小老師在前面領讀,讀對后送出星際花)
師:我們的同學太棒了。還剩下最后一個字,我們全般同學一起來讀它好不好?
生:好。
師:登 登上
生:齊讀,登 登上 。
師:真棒。我代表月亮謝謝大家,把這朵最漂亮的星際花送給你們,你們是最棒的。真是太好了,我們終于把月球解救出來了。我們一起把這些星球上的字讀一下好不好?
生:(好。齊讀)懸 懸掛 等。
師:月球被解救出來了。那老師就還有個問題,你們在書上都知道了哪些關于月球的知識呢?用書中的話回答。誰先告訴老師我們在哪能找到答案呢?
生: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
師:那我們來找找看吧。
生:月球是一片沙漠,沒有空氣,月球比地球小,都是塵土……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師:同學們非常的棒,找的非常的準。為了表揚你們學習認真,努力,老師決定獎勵你們,帶你們去做月球夢幻火箭,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那好。(帶上帽子變裝)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夢幻火箭的乘務員,請大家坐好,我們要起飛了,在倒數5秒后我們就會到達我們向往的月球了。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倒數5秒,開始。
生:5、4、3、2、1、0。
師:出示課件。(圖畫加配音)師:我們看這些圖片知道我們離地球很遠很遠。月球也很小,只有地球的四分只一大小,地球的天是藍色的,而月亮的天空是黑色的等等。那我們在讀一下這兩個自然段。一、二。
生:齊讀。
師:(指黑板)人們出現這些遐想之后,還是很不甘心的。那他們還繼續怎么樣呢?
生:探索月球。
師:板書 探索。那在探索的過程中也不是非常順利的,發現了很多的問題,那你們能告訴老師都有什么樣的問題嗎?我們來分成小組,互相的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好嗎?(開始)
生:討論。(教師下去巡視)
師:我們選取組中的一個人總結一下你知道的人們到月球發現的一些問題,一些謎。
生:1.土壤是否有殺菌作用 2.月亮到底有多大? 3.為什么月球的土壤上生長的東西更綠?等等。
師:這些都是科學家到達月球后發現的什么?
生:謎。
師:板書 謎。這些謎很多科學家都沒有研究出來。我們來看看圖片,看看這些人發現的這些謎是怎么樣的?(出圖1.細菌移植到月球帶回的土壤中 2.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噴發 3.地球與月球比年齡)
除了書上舉的這些例子,還有別的謎嗎?誰能說說?
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人嗎?月球上有沒有外星人呢?
師:那作者用什么表示的他沒有寫出來的、舉出來的例子呢?
生:省略號。
師:那我們就知道了省略號是用來表示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揭開的謎。板書 省略號-----------謎
師:其實人類是很渺小的,為了揭開這些謎團,各個國家都試圖把人類送上太空去,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找到這些謎的答案。我們國家也在做這項工作。師:人類很偉大,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們剛剛發現的這些謎的探索和研究,我相信有一天你們加上這些科學家們一定會揭開這些謎的謎底的。對不對?
生:對。
師:在去年,我們國家終于發射成功了載人航天飛船,把中國人第一次帶到了月球上。我們來看圖片(演示課件)這個人是誰呢?
生:楊利偉。
師:對,他就是代表中國第一次等上月球的人。那同學們想不想象他一樣呢?
生:想。
師:同學們都很有志氣啊。老師也想,但是老師去不了。等你們長大以后給老師也發明一個不用那么麻煩就可以輕松來回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東西,我就可以去了,行嗎?
生:行。
師:希望大家說話要算話,以后發明出來以后要告訴老師,我一定會去的。要當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就要努力學習啊。好嗎?
生:好。
師:有一位宇航員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都生活在搖籃里,人類怎樣才能在月球上生活,如果有外星人在月球,那我們又怎么和它們相處呢?那你們對這樣的月球感興趣嗎?
生:感興趣。
師:假設你們三十年后可以開發建設月球你們會怎么做呢?又怎么和外星人溝通呢?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課后要小組討論的內容了。
師:我們對月球之謎的短暫探索和研究就到這里了,但是我們語文課的探索還在繼續。我們下節課再見。
下課語:我們是最棒的,yeah !
板書:
月球之謎
遐想-------------探索-------------發現-----------謎(很多)
省略號 ------ 謎
設計理念: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打開學生的思路,自主學習。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只有興趣盎然,才能在學習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教學設計必須別出心裁,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讓學生自已去經歷探究的過程,并充分表達自已的觀點,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由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成的特點,從而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個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圖片 生字卡片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學習網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40分鐘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3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計劃用一課時上完。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在簡單地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之后,我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節課的課題《月球之謎》,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本,并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然后我讓學生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們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接著,我再用“你還有哪些感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后,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秘的經過。
課后覺得這并不是學生的想象力、思維不夠開闊,反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干癟,沒有生成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月球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類未知的東西正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在本堂課中,神秘的月球成了干癟的幾行文字,無數的疑問本可以串成一串長長的智慧珍寶,卻在此簡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幾個不解之謎。鉆研教材必須深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經過一番思考與準備我決定再利用一課時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將功補過。這一次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視頻,學生很感興趣。好多同學都羨慕地說想到月球上去,接著我又給他們補充介紹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這回學生的興趣濃多了,問題也是一個又一個,我盡量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或者讓他們進行大膽地猜想,或者鼓勵他們課后繼續查找有關月球的資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們還開展了一個有關月亮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背寫月亮的詩,說帶月亮的成語,談人們對月亮的別稱,一整節課學生興致盎然。我想這一堂課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無論是態度還是情感,學生都比第一節課的收獲要多得多。
這是一篇科普文,課堂中我同時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是前提。這節課,我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4
《月球之謎》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
2、樂曲《春江花月夜》;
3、學生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及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圖片)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看到這幅場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關古詩、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發言)
CAI 出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么美好的遐想。
師:同學們,你們也被這皎潔的月光勾起了無限的遐想了嗎?(是的)那么我們來美美的讀一讀這句話,好嗎?
(學生朗讀 CAI 出示的這句話。)
師: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相機點擊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
師: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CAI 出示自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出示的自讀要求,自由的讀一讀課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讀要求?請一個同學來大聲地讀出來。(指生讀)
1、劃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2、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課余搜集的資料,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
的猜想:
(老師相機發表,學生填寫表格)
我最感興趣的謎
我的猜想
三、組內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都頗有興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月球之謎,接下來請你和組內同學交流交流你劃出的月球之謎,把你感興趣的謎先讀給同學聽,再說說你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說得真起勁兒,想不想讓全班同學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現在就給你機會,誰來說說你在課文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指名答)
1、師:誰能按順序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
(指生答)
(CAI相機點擊出示:月球是從哪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的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早?)
2、師:作者在課文中提出了對月球的疑問,那你有沒有什么不同的問題呢?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些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型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師:老師這有幾塊牌子,上面分別寫了不同的月球之謎,你對哪一項謎感興趣,就請你到哪一組來!大家共同來猜想謎底。同學們可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展開討論,組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開始行動吧!(學生們紛紛自由活動)
我們感興趣的月球之謎:
我們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師: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咱們校園里要舉行一次月球奧秘發布會,(CAI 出示“月球奧秘發布會”)愿意參加嗎?(愿意)那可要通過嚴格的選拔哦!對自己有信心嗎?(有)那我們馬上進入第一關!
1、第一關:
請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你們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
(指生讀)
2、第二關:
請小組的中心發言人有條理的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3、第三關:
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學生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已通過了層層選拔,恭喜大家,歡迎你們一同去參加校園月球奧秘發布會,高興嗎?
(高興)
六、實踐拓展
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沒全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同學們想通過什么方式來進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書籍……)那同學們趕緊行動起來,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奧秘吧!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5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計劃用一課時上完。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在簡單地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之后,我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節課的課題《月球之謎》,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本,并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然后我讓學生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們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接著,我再用“你還有哪些感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后,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秘的經過。
課后覺得這并不是學生的想象力、思維不夠開闊,反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干癟,沒有生成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月球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類未知的東西正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在本堂課中,神秘的月球成了干癟的幾行文字,無數的疑問本可以串成一串長長的智慧珍寶,卻在此簡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幾個不解之謎。鉆研教材必須深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經過一番思考與準備我決定再利用一課時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將功補過。這一次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視頻,學生很感興趣。好多同學都羨慕地說想到月球上去,接著我又給他們補充介紹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這回學生的興趣濃多了,問題也是一個又一個,我盡量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或者讓他們進行大膽地猜想,或者鼓勵他們課后繼續查找有關月球的資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們還開展了一個有關月亮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背寫月亮的詩,說帶月亮的成語,談人們對月亮的別稱,一整節課學生興致盎然。我想這一堂課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無論是態度還是情感,學生都比第一節課的收獲要多得多。
這是一篇科普文,課堂中我同時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是前提。這節課,我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6
22、月球之謎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夜空、懸掛、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經、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學準備:1、讓學生搜集有關月球的資料。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1、欣賞音樂,說一說有關月亮的詩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優美樂曲,再來吟誦有關月亮的詩句。好嗎?(出示書后的詩句)
你在課外還收集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
是啊,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
2、出示課題
。ǔ鍪驹铝恋膱D片,并出示句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啊。ɡ斫“遐想”的意思)
人們會有哪些遐想呢?(指名學生回答:嫦娥奔月、吳剛砍樹、潔白的玉兔,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月球,去美麗的月球探險,去探索她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讀課題:月球之謎)
二、再讀課文,揭開月球之謎
1、聽說,國家宇航中心正在召集小小宇航員呢,大家想不想參加啊?首要條件就是:能夠正確地讀詞語,讀通課文。請大家作好準備,我們開始測試了!(出示相關詞語)
2、月球離我們有38.4千萬公里,路途遙遠,所以我們得用四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月球。去月球探險的第二個條件是:談一談你收集了哪些有關月球的資料。請大家說一說,共同了解月球的特點。
3、相機出示有關月球的資料
。1)月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東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躥起很高,如果在那兒跳遠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績。
。2)月球表面布滿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一些杰出的科學家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大的環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他們是石申、張衡、祖沖之、郭守敬。
(3)因為沒有空氣,月球上溫度變化非常大。長夜里,溫度下降到-180℃;白晝時,溫度又上升到120℃。
(4)因為沒有空氣,宇航員來到月球后,感到自己好像成了“聾子”。兩個人即使面對面大聲喊叫,也聽不到一言半語。這是因為聲音要在空氣中才能傳播,沒有空氣的傳播作用,怎么能聽到聲音呢?所以,月球上是一個萬籟俱寂的世界。
5、現在我們乘座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安全抵達月球,請大家用心觀察,告訴地球上的朋友,你們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在課文的哪個地方?哪位宇航員給我們地球人匯報匯報。(學生自學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6、出示句子:
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你具體地說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呢?(板書:十分奇異)并把“黑沉沉、燦爛的陽光”等詞標上著重號。
7、深入了解月球的美麗,相機指導朗讀
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為什么覺得奇異嗎?
師引導: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灑滿了燦爛的陽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
8、請同學們看書中的插圖,找到了地球了嗎?我們地球美嗎?(讓學生談地球的美)月球上又有些什么呢?(出示人類第一次登月的照片)
三、細讀課文,探究月球之謎
1、宇航員們,別光顧著看景色啊,我們還要探究月球之謎。空埻瑢W們自學課文3-7自然段,看看有哪些月球之謎?
2、交流匯報(相機出示)
。1)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2)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
。3)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
……
師: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ㄗx讀句子,理解“費解”的意思。)
3、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不適合我們久留,所以我們只能依依不舍與它告別。(出示:再見了,美麗的月球!再見了,奇妙的月球。
4、結合文本談收獲
同學們歡迎你們的歸來,我是“天文報”的記者,今天很榮幸有機會進行獨家采訪。誰愿意第一個接受我的采訪,說說這次月球之旅的收獲,也可以說說你還有什么未解之謎。
(老師扮演記者采訪學生,匯報剛才合作學習的成果。)
四、總結升華,激發探索宇宙的興趣
1、這次太空之旅,你們的收獲真不小啊,相信你們還有很多的疑惑,希望你們能夠去查閱更多的資料,讓大家對月球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好嗎?
2、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學家齊奧爾可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課件出示)這一張是未來月球的圖片,請大家遐想一下,假如你到30年后的月球去探險,你會做些什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22、月球之謎
十分奇異
荒漠 探索
……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
2、樂曲《春江花月夜》;
3、學生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及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圖片)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看到這幅場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關古詩、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W生發言)
CAI 出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么美好的遐想。
師:同學們,你們也被這皎潔的月光勾起了無限的遐想了嗎?(是的)那么我們來美美的讀一讀這句話,好嗎?
。▽W生朗讀 CAI 出示的這句話。)
師: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相機點擊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
師: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CAI 出示自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出示的自讀要求,自由的讀一讀課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讀要求?請一個同學來大聲地讀出來。(指生讀)
1、劃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2、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課余搜集的資料,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8
教學設想: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
關于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閱讀的過程,這才是語文課語文味的體現。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運用想象、交流等方法,加深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重點難點:了解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引導學生感受月球的神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課前準備:月球表面照片;收集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古詩詞。
第 一 課 時
一、字詞學習
反饋預習效果,展示預習時學生預錯或易錯的生字,引導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二、導入課題
1、(出示圖片)導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想象皓月當空的景象,小組內交流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月球之迷。(板書課題)。
三、自讀感悟
。ㄒ唬⿲W習第二段
1、出示課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景色?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把它劃下來,并讀一讀。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
。ǘ⿲W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1.四大組輪讀課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推測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月球之謎的謎底。
3、小結、朗讀。
四、課外延伸
1、課文的第7自然段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它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2、請同學們課后再閱讀和月球之謎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月亮相關的詩句等,我們下節課交流。
第 二 課 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聽寫詞語
三、感悟月亮文化
1、播放《春江花月夜》讓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關于月亮的名句寫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反復吟誦幾遍,再抄寫下來。
四、拓展練筆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準備去做什么?
2、結合園地六中的習作,進行想象作文(進行課堂習作片段練習)
本文是一片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通過學習,孩子們已有了對于月球的大膽想象,如何在教學中為每一個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每一個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想象作文是一個既省時又能照顧全體的方法,同時也使教材整合,使教學的語文味更濃。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9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2課《月球之謎》。如何使學生學懂并學好這篇課文,把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傳遞到每位學生的心坎里呢?下面,我將從四大板塊進行具體的闡述。
第一板塊:我來說說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再寫“謎”。然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三寫“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學生通過對這么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所以,根據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和課文教學意圖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特點,預計本課分。其中第一課時主要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夜幕、降臨、懸掛”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月球的奇異想象。第二課時主要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復習鞏固生字和詞語,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月球的興趣。
下面我就第一課時進行具體闡述,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曾經”等詞語。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月球的奧秘。
3、積累有關月球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月球的奧秘,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是本節課學生理解,教師教學的難點所在。
第二板塊:我來說說教學策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多媒體情景法:因為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課文相關的月球圖片和資料,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
2、自主探究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蓖ㄟ^多種手段的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動、共學,使學生解決疑難達到自我領悟。讓學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搜集信息、摘錄匯報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第三板塊:我來說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我秉著“語言為主、讀書為本、基礎為重”的教學理念,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第一步:導入: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誰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然后,我們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這樣安排一是為了讓課一開始就有一個活躍、輕松、愉悅的氛圍;二是賦予了教材詩意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為了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第二步:板書揭示課題,生齊讀。反饋交流課前學生分小組展開對月球的探索的成果。隨機引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這種設計不僅能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又能為學習本文打下基礎,同時又擴大了語文的外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攻克字詞。
第一步: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引導學生碰到難讀的生字詞對照拼音多讀幾遍。接著進行同桌互認生字新詞,并及時糾正。(我鼓勵學生在自己合作探究學習中識字,引導他們交流識字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的識字能力一定會大有進步。)
第二步:我范讀,讓學生注意傾聽。然后指名分小節讀。在此過程中,注意正音,及時引導學生自我進行朗讀評價。(這一部分,重點解決,把課文讀通、讀順,盡量給孩子們多一些時間,多一些機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三步:檢查初讀情況,首先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開火車讀、齊讀。
第四步:學生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然后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安排不僅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交流的意識,又能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了解月球。
第一步:我這么引導: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課件出示——人類登月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說說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如果學生說到宇航員走路輕飄飄的時,課件出示資料袋的第一段,學生齊讀,明白其中的奧秘,如果學生說到地面上荒無人煙時,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探索奧秘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每個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我引導學生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去敞亮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
第二步: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表示月球是一個什么有的世界的有關句子。課件出示句子: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卻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然后結合課件圖片來理解。我引導學生對比“黑沉沉”和“陽光燦爛”。隨機板書這兩個詞組。通過抓住“滿是”理解,隨機板書:塵土、巖石和環形山。還幫助學生了解到月球上沒有水也沒有生命。并相機板書。通過朗讀評價,讓孩子們讀出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感受到它那奇異的景象。隨機板書荒漠、“奇異的景象!保▽W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環節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愛護每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第三步:質疑:為什么月球會產生奇異的想象?引導學生學習資料袋的第二段。課件播放環形山圖片和文字資料。然后引導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月球表面的想象的奇異感覺來。(通過多方面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一步:課件播放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上太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朋在太空生活的情景。然學生看完后,說說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這一環節是想讓學生通過引人入勝的課件來聯系生活實際,迅速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的情境中,引領孩子們感悟,同時對進一步重溫課文,回顧課文起到了更好地作用。)
第四板塊:我來說說我這一堂課的板書設計及教學評價: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這些。簡明扼要,形象直觀,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的說來,整堂課,我以文本為憑借,進而聯系生活展開個性化加開放性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10
《月球之迷》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本文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性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收筆!对虑蛑i》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貼近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我講解得很少,主要是讓學生朗讀課文,也展示有關月球的圖片,增強小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小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一、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撰寫《月球之謎》教學設計的時候,經過認真鉆研教材,仔細推敲每一句話,設計了非常優美且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入新課程,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一個神秘二獨特的未知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奧妙吧!優美且富有山洞里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之謎的欲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著,我展示了幾幅關于月球的美麗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比如:我用“千萬年來,月球那特有的美麗使人類折服,人們夢想著早日登上月球,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自然的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更加強烈了。在指導朗讀,學習第二自然段后,學生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異。
探索月球之謎的欲望吞沒了孩子們的心。他們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驚奇景色奇異、到產生疑問。我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秘,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里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游。
最后,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秘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后:“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秘。”“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秘!薄拔乙边@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這時,孩子們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秘的情感。
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神秘而又遙遠的月球,遠離人們的生活,孩子們很難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特別是“環形山、月!边@些概念十分抽象,現代化教育技術此時發揮了他的優勢。優美的月光圖片是那樣具有魅力,引起他們無限美好的遐想。借助環形山、月海等圖片,把學生帶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揭開了月球的面紗,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鞍⒉_”號探月車和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圖片,激發了孩子們繼續他所科學奧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通過討論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名句。
【學習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學習難點】利用資源交流,討論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課前準備】
1、帶生字的詞語卡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紀錄片。
3、學生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可以是有關月亮的故事、詩歌或知識。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月色圖,以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板題)
2、出示明月圖:
浩瀚夜空,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那朦朧的月光,仿佛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銀白色的晚禮服。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到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你知道哪些與月亮有關的詩詞嗎?
、拧熒餐涣髅鑼懺铝恋墓旁娋洌
、佟⌒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凇≡聛頋M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堋∠纳蠲髟乱梗o碧云天。
同學們,這樣的情景你們一定沒少見。古往今來,那皎潔的月光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啤≈该麉R報。
、恰熓觯
我們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月球是個怎樣的星球?月球上又有什么奧秘?我們接著來學習課文。
、取∮^看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紀錄片,相機板書課題。
⑸ 默讀課文:
① 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課文寫了月球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省〗M內交流共同感興趣的月球之謎。
三、全班交流
1、在閱讀中,你發現了課文中哪些直接描述的月球之謎。
2、你能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
3、學生匯報,并指導朗讀。
4、課外你還查閱了哪些資料,知道有關月球的奧謎呢:
、拧W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啤≈该吓_交流!
四、在朗讀和網上資源的交流中共同探究
五、課外拓展
1、學生閱讀《月球的自述》:
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開夜幕,懸在藍色天空上,把銀輝灑向大地,我冰清玉潔的身影,給人以美的享受,無限的情思。人們給我許多好聽的名字,如“素月”“嬋娟”……幼兒園小朋友也親切地叫我月亮姐姐。
我一直是人們向往的仙境,人間流傳著嫦娥奔月、吳剛砍桂等神話故事。于是,我便蒙上一層又一層神秘面紗。
人們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終于實現了登月的愿望。首次乘著宇宙飛船來拜訪我的人,一定會感到驚奇。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麗的:有銀光閃閃的宮闕,有奇花異卉,到處是瓊枝玉樓。可是事實上,我僅有成片的環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沒有的元素。由于缺乏氧氣,動植物根本不能在這里安家落戶。
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靂舞、太空舞。因為我的引力相當于地球的1/6,即使是最糟糕的跳高運動員,只需輕輕一躍,就會創造出數倍于奧運會跳高紀錄的好成績。
你們看見懸掛在空中的我,只有一個圓盤大,其實我的直徑有3476公里,大約是地球直徑的1/4,在太陽系的所有衛星中,我是老五。只因我離你們38萬多公里,看上去才顯得那么小。
你們看見的月光,其實是我反射的太陽光。我是地球的衛星,環繞地球轉,地球又自轉,這中間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陽中間,太陽光正好被擋住不能射到我身上。不見我的影子,好像被吞蝕了,這種現象叫月蝕,也就是所說的“天狗吃月”。太陽光全部被擋住叫月全蝕,部分被擋住叫月偏蝕。還有,地球上的人終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見不到我的反面,為什么?那是因為我是地球的同步衛星,即我繞地球旋轉的周期和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
從1969年以來,人類已經六次實現了阿波羅載人宇宙飛船登月。聽說現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聽了真高興,因為我終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運動著,寂寞而孤獨。等到你們來了,就熱鬧了。
以十二萬分的熱忱盼望你們來做客,來定居。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指名匯報。
六、小練筆
【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分類型分版塊的進行幻燈片制作,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了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師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打開宇宙這個奧妙無窮的寶庫。
《月球之謎》教學實錄 篇12
一、聯系語境,體悟詞語意蘊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在浩瀚的宇宙中,有這樣一個星球,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鄰居,它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來,人們對它產生了無數美好的遐想,賦予了它許許多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今天,我們就走近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書:月球之謎)一起讀課題。
生:(讀)月球之謎。
師:月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哪些還沒有解開的謎呢?我們還要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請大家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把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
(生自由讀課文,師邊巡視邊讓學生把所畫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一個很好的習慣,當別的同學在黑板上寫詞語時,有的同學把這個詞也在自己的書上畫了下來,還有的同學直接把它寫在了練習本上,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后,可以先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決。(生板書詞語:皎潔遐想奧秘奇異費解)
師:這幾個詞語大多數同學都畫了,看來不太好理解。來,先讀一讀。(生讀)這些詞語中,有一個字很容易寫錯,特別容易和咱們廣東省的簡稱“粵”弄混,哪個字?
生:奧。
師:對!來,先看老師寫。(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先隨師書空,再在練習本上寫)
師:這些詞語我們不一定要說出它的意思,只要心里明白了就可以。比如“皎潔“這個詞,我們先來看一幅圖。(出示圖片)你看到的月光是什么樣的?
生:很明亮。
生:很純潔。
師:因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純潔。
生:很潔白。
師:你注意到了粵港的顏色。是的,像這樣明亮而潔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潔。所以,我們的祖先在造這個“皎“字的時候,特意用“白”做了偏旁,看到如此美麗而皎潔的月光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嗎?
師: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會有什么東西呢?
師: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還想到了月餅。(眾笑)
師:哦,形象的想象。其實,看到這皎潔的月光,不光我們會產生這樣的想象,古人看到月光時,也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想象,有詩為證。(依次出示四句與月亮有關的詩句,生讀)除了這四句,你還知道哪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生背誦其他詩句)
師:古人對月亮的想象不光通過詩句來表現,他們還給月亮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呢,誰知道?
生:蟾宮
生:廣寒宮
生:玉輪
生:玉盤、玉鉤。
師:嗬,知道得真不少。了不起,同學們,無論是古人還是我們,看到月亮都會產生這么多悠遠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這就叫——遐想。
師:“皎潔”和“遐想”這兩個詞理解了嗎?好,我們再把這兩個詞放回到課文中,看看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把大家帶入那美好的遐想之中。
生:(讀)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師:聲情并茂,還帶了點兒動作,不錯!再給你們提點兒建議,把“遐想”讀得再慢一點兒,長一點兒,才能把人帶入那種境界中,再試試。
生:遐想(讀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師:就這樣,全班一起讀這個詞。(生齊讀)帶著這種感覺,誰再來讀讀這句話?(生讀)太美了!真的“如聽仙樂耳在鳴”啊!這么美是朗讀要是再配上音樂肯定會更美》(生配樂讀)這美妙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那美好的遐想,自然會促使我們去探索它的——奧秘!皧W秘”這個詞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神秘。
生:很深奧。
生:“奧秘”是深奧的秘密,不是一般的秘密。
(屏幕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師:你從這句話中的哪幾個詞你知道“奧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生:我從“巨大”這個詞看出來的',說明月球的奧秘是很深奧的,人們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生:我還從“古往今來”知道,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們從古到今一直都沒有停過。
師:同學們,人類探索月球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艱辛的,帶著你自己的感覺,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吧!(生齊讀)
師:要想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首先要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了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種景象——
(屏幕依次出示“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
師:月球表面與我們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生: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藍色的,而在月球上看天空卻是黑沉沉的。
生:地球上游高樓大廈,月球上卻什么都沒有。
師:月球表面的景象跟我們熟悉的地球相差如此之大,這就是月球奇異的地方。能不能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月球表面景象的奇異呢?
(生讀)
師:想讀好這段話,必須學會制造神秘氣氛,(眾笑)聽老師讀。(范讀,全班鼓掌。)就這樣,你再試試。(生再讀)
評析:詞語教學仍然是三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這節課的詞語教學很有特點:1、只學習學生不理解的詞語;2、在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悟詞語的意蘊;3、理解詞語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4、重點詞語的理解,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理解了這些重點詞語,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謎”。
二、探究閱讀,激發創新與發現
師:月球就是這樣一個“奇異”的世界,而這僅僅是我們看到的。當我們真正去研究它時才發現,它居然還有許許多多非常奇妙的地方。課文的第3—— 6自然段就告訴了我們。誰來為大家讀一讀?他在讀的時候,其他同學也有任務,我們都來做小科學家。科學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請各位小科學家認真聽,聽她讀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讀)
生:為什么細菌在地球上可以存活,而撒在月球的塵土上就死了呢?難道這些塵土上含有什么特殊物質可以殺菌嗎?
(師板書:殺菌?)
生:為什么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呢?同樣是生長在地球上的植物,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師板書:植物生長?)
生:為什么在月球上采集到的巖石的年齡估計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嗎?
(師板書:年齡?)
師:尊敬的小科學家們,我從你們的表情上看出了困惑,從你們的眼中看出了茫然。這些問題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生:不知道)你們能回答嗎? (生:不能)是啊,這些問題如此讓人難以理解,這就叫“費解”。
師:月球還沒有解開的、令人費解的謎僅僅是書上所寫的這些嗎?你是從課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從課文最后一段話“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看出來的,說明月球還有很多謎人類沒有解開,還要繼續探索。
生:我從那個省略號看出來的,說明月球的謎還有很多很多。
評析:探究學習,需要精心選擇探究的“點”。“請各位小科學家認真聽,聽她讀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边@是一個非常精妙的探究學習的切入點,它激發學生主動閱讀、探究、發現、提出問題。
三、課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間
師:孩子們,你們太聰明了!為了獎勵你們,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一份“小禮物”。(分發月球資料卡片)這個禮物很貴重的,這可是我從上萬字的月球資料中篩選出來的。禮物不能白拿啊,下面請你們從這些月球的未解之謎中選擇一個,用上這樣的句式,以小記者的身份來采訪月球。
(屏幕出示:神秘的月球,請你告訴我,為什么?難道?)
(生根據手中的資料,填寫采訪詞)
生:神秘的月球,請你告訴我,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難道是古埃及人乘著飛船到過你那里?
生:神秘的月球,請你告訴我,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氣團,難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生:神秘的月球,請你告訴我,為什么你身上有五顏六色的光,難道你有很多珠寶和鉆石嗎?
生:神秘的月球,請你告訴我,為什么你身上有一個巨大的水氣團,難道是汶川的地震讓嫦娥姐姐流淚了?
(全場鼓掌)
師:同學們,關于月球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很多。多少年來,為了揭開月球神秘的面紗,人類探索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人類近代史上的探月之旅)
師:(屏幕出示:在未來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的身影。(生齊讀)這是劉老師,也是所有老師對你們的希望!
評析:最后一個環節是教者精心設計的一個語文活動,它連接閱讀和表達,連接觀實和想象。這是老師精心整合課程資源后的創造,富于情趣,富于思維的張力。
總評:《月球之謎》是一篇適合探究閱讀的課文。課文都介紹了一些關于月球的已解之謎,又羅列了許許多多關于月球的未解之謎,學生一讀課文,馬上就會被這些謎所吸引,從而激起探究的熱情和期望。
劉學金老師的《月球之謎》的教學則是一個自主探究式閱讀教學的典型案例。教者以“解謎”為中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詞語,感悟語言,經歷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探究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這堂課中,探究目標是學生自主確定的,探究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身經歷的,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得到自我獨特的體悟、感受和體會。盡管過程具有挑戰性,但學生的身心是愉悅的。
疑問,是探究閱讀的起點。在經歷釋疑、解疑的探究活動后,疑問又成為這堂課的終點,但不是學習的終點,相反,它又成為新一輪探究學習的起點,這也是這堂課的匠心獨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