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說課(精選2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說課 篇1
今天我抽到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一、說教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我”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網絡的用處,反映了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這是本課的選編意圖,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本課,應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的選編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體驗、感悟。因此,我通過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手段的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動、共學,使學生解決疑難達到自我領悟。
二、說教學目標:
我將教學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
3、繼續增強學生將網絡成為自己學習伙伴的意識。
認知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理解關鍵性詞語的意思,如 “信息、信息高 速路、便 捷、網上購物、拍賣、五州四海、電子郵件、羨慕”等詞。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能力目標:
1、能自學或是與同伴一起合作學習,提高自己網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網絡資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什么?進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進行網上交流與學習。
三、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四點:
。ㄒ唬┩ㄟ^聲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因此在課前,那么本課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故事嗎?學生肯定會興趣盎然。隨后我就播放錄像并說:“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樣,對網絡充滿了好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網上時大開眼界時神奇經歷。(揭示課題)”
(二)通過聲像介入,激活學生情感:
在揭示完課題之后,我就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下面,就讓我們小朋友邊看動畫、邊聽課文錄音,待會兒請你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時,我就向學生播放課文錄音和動畫。這樣一來,通過媒體的介入,通過網絡聲像效果的作用,使原本靜態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學生在感官刺激下,激活了內在的情感。而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對本文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為我下面的深入教學做了一個鋪墊。
。ㄈ┚W上協作學習,解決學生疑難。
由于,我班學生差異性較大,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在課堂上經常會感覺“吃不飽”;而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經常會感到“不宜消化”;在教學中,我也往往會感到顧此失彼。那么如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呢?網上合作、互動學習就為我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深入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下面就請各個學習小組根據自學建議自學課文的小節。自學建議:1、輕聲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學習字詞。2、想一想:為什么說,通過找關鍵字、關鍵句來闡明你的觀點,并在bbs上發布。這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讀課文,抓關鍵詞句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信息能力強的同學就可以直接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和感受發布在bbs上;信息能力差的學生則允許他走出座位,與他人共同合作、研究、學習。這樣一來,強者帶動弱者,尊重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而網上發布,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小組討論中,只有能說會道的學生出盡風頭,搶著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一些膽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永遠縮在后面,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隨后,我就讓學生到大組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就對學生交流的內容及時進行點撥、歸納、評價。并對學生找到的詞句指導朗讀。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因此,在大組交流之后,學生理解了,我就讓學生再去讀讀課文,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時,學生可以戴上耳機再一次傾聽老師的示范讀或跟著讀;可以邀請伙伴合作讀或比賽讀;也可以點擊音樂配樂讀或點擊錄象配音讀;還可以邀請老師挑戰讀。這樣一來,通過多種手段的朗讀,使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四)課后拓展訓練,開拓學生視野。
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語言文字的大千世界,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的空白處,精心選取訓練點,同時還要注意練習答案的多樣化,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的廣闊空間。在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課前,我們小朋友,還查到了網絡的許多作用,那黃老師將你們的資料進行了簡單的歸納整理,你們想看嗎?
這時,通過網上信息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而在瀏覽過程中,學生也會注意到老師將自己找到的資料分類歸納在哪里。教師就通過自己的示范,潛意識地培養了學生要逐步學會歸納整理資料的意識。這樣一來,整個教學就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和短暫的課堂時間局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說課 篇2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是一篇四年級第二學期的教材,它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文章結構清晰,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電腦網絡,領略網絡的神奇,真正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本節課的設計把握語文內涵,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為目的,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其中。
我設計了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
認知目標:
1、能讀、寫11個生字,了解組成的新詞所表達的含義。
2、能知道信息高速路就是網絡,了解到網絡為人類的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都帶來了便捷。
情感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到網絡的神奇之處。
2、通過深入地學習課文,以及自己的實踐操作,感受到網絡是現代人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徑,激發他們對網絡產生濃厚的興趣。
能力目標:
1、能自己上網瀏覽,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培養他們搜索信息的能力。
2、能把找到的資料在班里進行交流,培養他們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網絡給人們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便捷。
教學難點:
使他們對網絡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從小就運用網絡的本領。
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為什么稱網絡為信息高速路?
2、網絡能為我們的實際生活提供什么幫助?
一、釋題導入,把握“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17課“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我們知道汽車能在高速路上行駛,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課題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板書網絡)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網絡嗎?
我這樣的設計一是想檢驗學生們預習的效果如何,也起到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效果,讓學生們一目了然:明確信息高速路指的就是網絡。其次讓學生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網絡,這就是看看學生們對網絡的了解情況,有意識地了解學生的目前狀況,為我以后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直觀媒體,激發興趣。
我是從神洲五號上天的激動場面引入信息高速公路,對他們說:“同學們,我們國家最近發生了什么震驚世界的事情?”“想不想再次目睹飛天英雄的風采”然后我就播放了神州五號上天的媒體,并告訴他們這就是信息高速路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便捷,使我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這樣做是激發學生們的對網絡的濃厚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興趣被你吸引了,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提高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產生想看,想知,想學的愿望。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字詞教學,合作共學。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生字新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是放手讓學生們在組內自學,我先在媒體上讓他們點擊自學的要求,請他們根據要求來自學。也可以運用工具書來幫助學習。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充分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考慮到了個體的差異。一個組內,有好的同學能帶動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共同進步,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至少能夠成為知識的接受者,跟上其他同學的節奏。
四、范讀感染,興趣選讀。
為了是帶動學生們的情緒,我是自己先范讀,然后再請學生們找自己喜歡的一節來朗讀,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自己有一個示范的作用,通過我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他們選擇朗讀,是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讀喜歡讀的更加會感情投入,印象深刻。
五、提綱挈領,放手自學。
在學習課文段落是,我是先請學生們朗讀第一自然段,然后請大家討論,爸爸的話里概括出了網絡有哪些用途?幫助他們歸納出了網絡的大致用途分為三類:
1、網絡能使我們快速地查閱信息。
2、網絡能與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建立聯系。
3、能上網購物、拍賣等。
這樣是幫助他們理清一個思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點撥的作用。
接著,我是讓學生自己點擊進入2——4節,請他們在組內合作共學。步驟是:朗讀2——4節,運用“網絡能使我 ”來說說話。
我提醒學生們可以運用書上的語言,用復制句子的方法把要用的句子粘貼下來,還可以在里面加上自己的句子,使句子更加完整,流暢。
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我通過這樣的手段既使學生們深入地閱讀了課文內容,每個人都參與到了讀文章,找句子的過程中,還使他們能夠運用語言來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從而也解決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問題:2、網絡能為我們的實際生活提供什么幫助?
六、深入研究,比較,明確網絡的實效性。
在學完了課文后,請學生們再次討論:為什么稱網絡為信息高速路?
使學生們把網絡和其他途徑,例如:電話,上圖書館,通信,購物等等進行比較,突出了網絡是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信息量日已萬計的時代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使他們對網絡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他們從小樹立運用網絡的決心。
七、能力培養。
請問學生,你感興趣的是什么?讓學生們在教師提供的網站里,自己上網查查資料,并在規定的時間里,請他們反饋,哪些小朋友是查到了他們所要找的資料。培養他們的搜索信息的能力。
請他們把找到的資料在班里進行交流,培養他們交流信息的能力。
八、拓展課文,再次感悟。
出示課文第五節,問學生們爸爸說的網絡的用處還有很多很多呢!請你把他的話補充完整,你還知道網絡的什么功能呢?
這樣做是把課內的知識進行了延伸,培養了他們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