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教學反思(通用2篇)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篇1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并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贊美了“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1、詩文并茂,領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蘊涵的意思。 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我緊扣本課教學目標,由古詩《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將軍,通過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對“飛將軍”李廣作簡單介紹,初步形成李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將軍形象。再將古詩與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結合,讓學生掌握文包詩的特殊寫作體裁和古詩所蘊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李廣將軍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在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如:在學習、理解李廣射虎的動作“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時,可采用了學生動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表演一下子就體會了李廣動作的熟練,從而掌握了重點。學生朗讀拖拉,應相機教會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題材的課文,在上學期學過《每逢佳節倍思親》,因此這種題材的文章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文包詩的課文如何有效教學,是我比較困惑的問題。之前教《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采取由詩及文,詩文對應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最后再回到詩。本篇課文由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并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全文由詩開始,詩是文頭,文是詩身。本節課教學,我從文入手,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2、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3、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
在教學開始,我讓生快速瀏覽全文,思考:“文中的李廣是個什么樣人?”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人。接著,我抓住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人物形象作為教學時的主線,讓生精讀課文三、四自然段,通過品讀文中的關鍵詞句,讓生展開想象,并結合文中詞句談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需求,學生說到哪就品哪。例如當生說到“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在此,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深深地”“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體會李廣的力大無窮,并讓生關注將士們的神情展開想象說話:當時將士們看到這樣的情景,會對李廣說些什么?并通過朗讀體會當時將士們對李廣的敬佩之情。但是,當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預設范圍內時,我的引導還不夠,以致于學生的朗讀也不到位。
當課文學完,回到古詩《塞下曲》時,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意思,此時我發現學生對“平明”的理解不是很準確。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本節課重文輕詩,先學文再學詩的教學效果并不好,文包
詩的課文還是應該文詩對照著學。
2.課堂上對學生的點撥、引導還不到位,學生的朗讀訓練還要加強。
3.課堂評價語過少,這是我課堂一直都存在的問題,今后要注意課堂評價與的運用。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李廣射虎到底射在哪里?
蘇教版第六冊第8課《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文章通過描繪盧綸的《塞下曲》一詩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詩的后兩句是“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課文對詩末句對應的描述是“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課文作者把“沒在石棱中”解釋為“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從表現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來說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如果要幫助學生理解原詩卻不妥當。“石棱”的“棱”在新華字典上有兩個解釋:一是物體上不同方向的兩個平面接連的部分;二是物體表面上的條狀突起:如瓦棱。詩中的“棱”字顯然應取第一種解釋,是石頭的面與面的相交處,國畫中有山石紋理一說,這里的石棱就相當于山石的紋理處。
當堂教學時,我直覺地感到文中的解釋不妥,因為一支靠人力射出的箭硬生生沒入頑石中且使訓練有素的將士也拔不出來,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描寫,不是流傳有緒的歷史故事。當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讀書一定要有敢于懷疑的精神,書上說箭深深地扎進石頭我覺得不妥,我們把它改成石縫吧(因為我怕學生不理解什么才是石頭面與面的相交處),學生很支持我,就按我的改法把句子重讀了一遍。
課后,我再細細一想,才感到我的改法比原文還差,如果是“石縫”則必然有大有小,且李廣即使射進很小的石縫也讓人感到少了幾分神力。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把課文的句子改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棱里”,然后老師再在黑板上畫一幅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何謂“石棱”,它與“石縫”有何不同。這樣既未改變詩句的原意,又讓學生多積累了一個很有用的詞--石棱,它簡潔而準確地表達出了石頭某一部分的位置,簡直找不出第二個同義詞了。
做語文老師的也許就要在這些小處著力,才能用智慧點燃智慧。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篇2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進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有關“飛將軍”的神奇故事,為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文包詩”的教學,自己一直認為應是以詩為主,文詩對照,循文悟詩,相得益彰。
這一設計,我個人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1、時間調控不夠適當。課堂中,對文中語句的品評時間花費多了,導致文詩對照理解的時間少了。老師的語言似乎嚕唆了一點。
2、教學中,實踐活動充分了,但學生的自主學習尚要強化。當孩子處于憤悱之際,應充分給予讀書時間,引導其深入思考,不必急于告訴。
3、當孩子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準確時,教師應隨機啟發、引導,及時予于糾正,并捕捉這一生成點,使其成為課堂的亮點。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探究、摸索。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常熟市周行學校小學部 祁 靜
2008年4月8日,我參加了學校輔導組舉行的課改展示研討活動,并承擔了語文課文包詩《李廣射虎》的教學展示任務。經過精心的準備,終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針對這節課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我作如下反思:
(一) 圍繞教學的目標,設計課堂完整的方案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1、詩文并茂,領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蘊涵的意思。 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我緊扣本課教學目標,由古詩《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將軍,通過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對“飛將軍”李廣作簡單介紹,初步形成李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將軍形象。再將古詩與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結合,讓學生掌握文包詩的特殊寫作體裁和古詩所蘊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李廣將軍產生敬佩之情。后通過《出塞》的延伸,加深學生對李廣將軍的進一步認識。最后,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回家作業。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完整緊湊,始終圍繞課堂預先設置的目標展開教學。
(二) 根據教材的特點,安排文字扎實的訓練
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本課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實際特點,安排了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安排了學生進行想象、表演、質疑、體會、贊美、背誦、設計等方面的針對性訓練,安排了“( ),任( )怎么( )也( )。”的句式訓練。這樣的教學既完成了本課教學確定的目標,也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重視方法的滲透,體現語文閱讀的價值
本堂課中,我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看錄象、聽風聲、想畫面、圈動詞、演動作、贊將軍、誦古詩、學提問、說句子……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到位的讀、專注的聽、正確的思、嚴謹的問……并合理選擇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機智地采取靈活應變的策略,及時進行課堂調控,讓收獲閱讀教學的快樂和進步。
(四)借助有效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課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努力通過豐富的評價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愿說,敢說,會說。
當學生表現積極時,我的評價注重激勵性,如:“你的聲音真響亮!”“感謝你的朗讀,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加油,老師相信你能行!”“真不錯,你已經養成了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你的確很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關心,很有思想和個性!”……當學生出現障礙時,我的評價注重引導性,如“李將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仔細閱讀這段文字,老師相信你能找到答案。”“邊讀邊練習李將軍射虎的動作,老師相信你能表演得很出色的。”“假如你把這些動詞讀得再流利一點,緊湊一點,那么李將軍的動作一定會更連貫更迅速”……當學生學習到關鍵處時,我的評價注重針對性,如“你的想象很豐富,但注意一定要聯系課文的實際來說,不要脫離學習的主題。”“我們不僅要學會積極的提問,還要學會像某某某一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李將軍看到的這只猛虎,就像是我們學習上遇到的難題,我們不能害怕,要向李將軍學習,勇敢去克服它。”……這樣的激勵,學生會情緒高漲,個性也會隨之得到張揚,最終實現學生知識與思想精神的同步提升。
(五)創造施展的舞臺,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平臺,更是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聽“疾風”的聲音后學生描畫緊張可怕的故事情境,讀圈出的動詞后學生表演射虎的精彩,訪表演的學生后知堅持訓練的不易,找重要的標點、詞語后學生讀出人意料的結果,配悠揚的伴奏后學生深情誦古詩……課堂,就會時時是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處處是學生展現能力的舞臺。
(六)運用現代的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
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用生動的情境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激發他們走近文的愿望,誘發他們接觸文本的渴望,會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本課教學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借助錄象、錄音、音樂、圖片、文字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努力創設出李廣射虎這個故事的背景,給學生帶來形象真實的課堂情境,為課堂增色不少。
(七)注重課堂的延伸,開闊學生有限的視野
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實際,適當補充了對“飛將軍”李廣的介紹資料,補充了王昌齡的《出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讓開闊知識的視野,引導學生不拘泥于課本所學,開辟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對語文作品的閱讀產生出更加濃厚的閱讀興趣。
(八)塑造個性的課堂,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中,我虛心吸收他人的成功之處、優秀之處(好的課件、好的思路、好的訓練……),但我始終堅持這樣的信念:自己的課堂,不能完全拘泥于傳統的枷鎖,要堅持自我創新,要尋求自我突破。我在與孩子的對話中,爭取運用富有個性的話語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爭取提出獨特鮮活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讓孩子喜歡我的課,讓我成為孩子心目中一位有個性的語文老師。
深刻的反思后,我也拾取著許多的遺憾:個別詞語(影影綽綽、沒、不是……而是……)的理解不到位,李廣將軍在將士們心目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及其他存在的時代意義的引申,板書設計的不夠精益求精,等等等等,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研究,尋求教學上的不斷攀登。
讓反思伴隨我實踐,讓遺憾激勵我完善,如葉老師所期望的:讓自己的教學風格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