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設計(特級教師:駱玲芳)
3、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
下個星期,二(1)要搞個活動。他們準備買一些水果,駱老師調查了一些同學,每人說出一種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調查結果駱老師已經裝在這個信封里。現在我們四個人一組把調查結果表示出來,貼的圖要讓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歡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從這些統計圖中,能一眼看出喜歡哪種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評價,發現同一種水果應該排在一起,排隊要排直,應該一一對應,比多少時,應該起點對齊。
(3)交流評價
從這張統計圖中,我們能一眼看出喜歡吃草莓的人最多,你還能發現什么?(如共調查了20 名同學,喜歡吃草莓的人數最多,喜歡吃西瓜的人數最少,買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請你幫我們班去買水果,你準備買什么?為什么?你認為誰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這一環節通過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調查、統計,通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歡吃的水果”統計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趣味貼圖,完成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理材料后,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推斷,交流評價中體會統計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你還能發現什么是一個發散性問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多提問題,這對于理解統計的意義很有好處。這一環節中教師應注意貼圖指導]
4、小結
(1)板書課題:統計]
(2)反思:從剛才的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師點撥:從剛才的活動中,我們知道了可以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還知道了可以用統計表和統計圖分類記錄。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小結在一節課中應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回顧這節課的內容、方法。這不僅是數學內化的需要,也是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獲得數學學習經驗、思想、方法的需要。認識自己、控制自己、調整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形成主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是學習能力的具體表現。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可能說不到點子上、說不完整,而剝奪學生的權利。因此,重視這一環節的設計,致力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主體性的發展。]
5、綜合訓練
(1)學生獨立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師:你能不能把這份四月份天氣情況表也記錄在統計表和統計圖里呢?這里每一格代表幾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請試一試。
(2)反饋交流統計表及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中,你能知道些什么?(這個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們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樣的天氣?是什么天氣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這一情景活動意在引導學生多觀察,選取有意義的事例,通過對原始數據調查、收集進行歸類整理、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相關的問題,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情趣,并自然滲透統計教學思想,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數據統計打下基礎。]
二、設計理念
1、重新認識統計教學的目標
傳統的統計教學,我們關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標,學生是否學會制作統計表、統計圖,忽視統計觀念的培養。我們說統計和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幫助人們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所以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為此,我們應該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重新認識統計教學的目標。綜合四個方面,對這節課我制定了這樣幾個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認識統計表、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完成相應的圖表,使學生體驗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知識與技能目標)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體會統計的意義。(解決問題目標)
數學思考目標: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突出體現在開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體到半抽象的過渡)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貫穿于整節課)
解決問題目標: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看圖你能發現什么)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第一部分、整理數據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圖、統計表、統計圖),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反饋評價、小結)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情感與態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激勵和尊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我們知道,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的、統一的、固定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設想整個學習活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能積極參加討論,激發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的獨立運用數學知識思考與創造的意識,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他們自己的思維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力求讓學生明確表達想法,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建構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