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學設計)
引入:通過提供豐富的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置計算于現實的情境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
控究:探究算理、掌握算法這一環節中,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解決整十數除兩位數、整十數除三位數這兩個式子,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觀察情境中,讓學生產生知識沖突,把整十數除兩、三位數轉化成表內除法,明白為什么這么算,這么算的簡便之處,既理解算理。接著通過比較,找兩式的相同之處,加強聯系,形成方法。再通過一組乘除對比的練習,進一步形成口算方法。
轉化:用口算解決估算,在學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再通過情境信息的變換,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明白為什么要估算。對于估算方法的處理上,則重在轉化,把估算方法轉化到口算方法上來,體現了用口算算是作用。
總結、鞏固: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小結口算方法,體現一種成功感,再通過一定量、趣味性的練習,加強技能的訓練。
在設計時,盡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過程,內容是比較簡單的,教師則如何挖掘教材資源、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一種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方案,還有就是學生信息反饋的處理。在設計時,我一直困惑、思考兩個“轉化”:一、在算理的探究上,如何讓學生算理轉化的自然、明白;二、在口算、估算的含接上,如何轉化的緊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t:學校買了氣球來布置環境。請你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s: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
t:認真思考,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s:可以分給幾個班?
t:誰能夠把這些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s: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
t:怎樣解決“可以分給幾個班?”這個問題?
s:80÷20 [80÷20=4]
t:你是怎么想的?
s:
二、探究算理。
1、探討80÷20的算理。
t:如何計算80÷20呢? [80÷20=4你是怎么計算出這4的呢?]
把你的計算方法跟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交流。(留給學生一些思考、交流想法的時間。)
反饋。
t: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交流交流。(反饋算理,要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讓算式回到圖,使數與形結合起來,支撐學生算理的理解。)
⑴s:把80的0去掉,20的0去掉,8÷2=4,0和0相抵消。
t:“相抵消”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80是8個十,20是2個十呢?
8個十÷2個十=4 (結合80里面有幾個20)
s:
⑵s:20×( )=80,……
t:你的意思是不是說4個20是80。你是想乘做除的方法來計算的。
s:
⑶s:
(如果出現多種算法,則應對這幾種算法進行優化。)
t:要計算80÷20,我們可以用把它轉換成表內除法的方法,,還可以想乘做除,4個20是80來計算。最后,這兩種方法,我們都要用口訣來計算。
t:剛才我們用80÷20=4這個算式解決了“80個氣球可以分給幾個班”的問題。那如果是6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40個、120個、100個,那分別又可以分給幾個班呢?請你在數學本上試試。
學生小試練習。
反饋時重點討論:120÷20、100÷20是如何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