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認識容量和升 第2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制量器的過程中嘎巴手并進一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2、讓學生練習估計一些常見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對自己的估計作適當解釋,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讓學生練習用自制的量器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情景中提取的數學問題加以解釋說明。
4、培養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并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1升有多少,培養學生對容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紙杯等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了解了容器的含義、認識了升;還知道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形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字母符號來表示?(l)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升?
二、自主探究,實踐求知
1、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概念,并學習了升這個容量的單位,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出示課題:認識升)
2、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瓶子。我們將用這個瓶子來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師用量杯給每個小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現在,每個小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請小組的同學在瓶子上貼上一張紙,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記號。
4、接下來,請小組里的同學把紙條1升處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別做上記號。現在,我們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量器,感覺一下1升, 1/2升,1/4升, 3/4升各是多少。
5、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紙杯,試試你們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滿幾個紙杯?(小組活動)
6、各小組匯報結果(結果不同可提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7、請同學們再拿出另一個容器,小組里先估計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還是比1升少。再用你們的量器量一量,大約有多少升。
8、小組里如果還有不同的容器,讓學生多做幾次。
三、運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題
1、師拿出6種不同的容器,分發給6個小組,并將一升水分別倒入幾個容器中。(生可下面觀察其他小組)
2、請同學們觀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計出它們的容量是多少嗎?說說你的理由。
4、請同學們將它裝滿水之后再量一量。
四、解決問題,升華提高。
“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讀題后生獨立完成。
2、師公布答案后了解學生完成情況。
“想想做做”第3題 (課前布置完成)
課前讓同學們在家里稱一稱1升的水有多重,誰來匯報一下。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這節課同學們能積極動腦筋,與同伴合作一定收獲不小吧。誰能談談有什么收獲?
2、同學們回到家里再找一找一些容器,先估計一下能盛多少水,在實際量一量,并向家長匯報。
課前思考: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1升的容器,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想信學生一定熱情高漲。
2、當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后,對1升的認識由理性再回到感性時,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也印證了美國一個圖書館中的一條格言:聽過了,忘記了;看過了,記住了;做過了,掌握了。
3、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及時評價學生探究效果,隨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估計的容量和實際值差不多時,教師進行及時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會非常強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