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認識容量和升 第2課時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也容易掌握,但在教學中我有這樣的困惑:書上第2題的“下面的容器大約各能盛水多少升”,教材所給我們的數據似乎都與我們的是生活不大相符啊。例如塑料盆的容量我們測量的大小是6升左右,選升左右,選10升也就無所厚非了,可浴缸的容量似乎是比升也就無所厚非了,可浴缸的容量似乎是比40升大,比升大,比400升小啊。總之圖片的形式,對孩子的估測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覺得這一單元還是要多讓學生對實物進行估測。升小啊。總之圖片的形式,對孩子的估測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覺得這一單元還是要多讓學生對實物進行估測。
教后反思:
“繼續認識升”是在上節課初步認識容量和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制一個1升的量器,并標出升、 升和 升,再用這個量器量1升水倒入紙杯或碗里,通過親身經歷和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進一步感知1升有多少,并通過“想想做做”中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自制量器的過程中感受并進一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讓學生估計一些常見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對自己的估計作適當解釋,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讓學生練習用自制的量器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情境中提取的數學問題加以解釋和說明;培養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并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繼續認識感受升,通過動手操作、聯系生活,倒一倒、估一估、量一量體會1升實際有多少。
課堂上由于是上個星期布置的任務,班上好多學生都沒有帶上制作1升的容器,所以很多學生都在觀望,只是大概了解了制作的過程。這一部分非常欠缺。
在例題里、練習里出現了許多估一估然后再選一選、量一量的題目,由于書本上的圖片和實際生活中器皿存在著差異,器皿的規格大小也不一樣,老師也很難提供與書本上一模一樣的器具,所以課堂上學生的答案存在著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