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有多大 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6~10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于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
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
教具準備
天平、秒表、練習本、白紙、計算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學平臺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介紹名畫,激疑導趣
談話:同學們,濱湖現在可真漂亮,合肥現在準備用一億元人民幣再修一條公路。
一億元有多少呢,它放在錢包里放得下嗎?那放在口袋里呢?
2、揭示問題,導入課題
揭題:一億元到底有多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億有多大》。(板書:一億有多大)
二、實踐探索,體驗一億
(一)從高矮的角度體會一億有多大
如果把一億元全換成一元一元的,能換多少張?(板書:一億張)把這一億張鈔票全疊起來能疊多厚呢?(板書:有多厚)誰愿意猜一猜的?板書:猜測(學生自由地猜)
1、與樓層比。
我們的樓房每層高約3米,這一億元疊起來跟這旗桿比,會不會有樓層這么高呢?(繼續指名猜)到底能疊多高?是誰猜測的最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尋找正確的答案吧。
我們今天就用這些白紙來代替鈔票。這一張就是一元。要想知道這一億張疊起來有多高,一般我們必須知道幾張紙的厚度?(一張的厚度)可是這一張紙厚不厚?(很薄)一張的厚度我們能量出來嗎?(不能)那么大家想想,我們至少量多少張紙的厚度比較好呢?(100張)
教學過程
師生合作量出100張紙的厚度。(1厘米)那按這樣計算,1000張呢?10000師生合作量出100張紙的厚度。(1厘米)那按這樣計算,1000張呢?10000張呢?……唉,真奇怪,這么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測量嗎?這樣繼續推算下去,一億張紙疊在一起的高度就是1000000厘米,相當于多少米呢?(板書:10000米)。這一億張紙的高度相當于多少層的高度呢?(學生用計算器算)也就是說,一億元如果全用一元一元的疊起來,就相當于3333層樓房那么高!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2、與身邊物體比
你們還想把這一億張紙的高度和什么去比一比?
同學們,在剛才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把一億張紙的疊起來的高度和大家比較熟悉的東西進行了對比。經過這么一比,大家就體會到一億張紙的高度了。
(二)從時間的角度體會一億有多大
過渡:同學們,其實世界上還有比畢加索名畫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時間。如果不注意珍惜,時間就會一秒一秒地悄悄地流失。那數一億要多少時間呢?
老師這里有一些練習本,現在這樣一本一本地數1、2、3、4、5、6、7、8、9、10……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簿,大約要多長時間呢?(板書:數一億本)誰先來猜測一下?(指黑板上的猜測)
1、現在就請同學們討論設計一下,我們怎樣動手實踐來推算呢?(學生討論,指名說說)數多少本比較合適呢?(100本)
2、各組一個同學負責記時,其他同學一起數,看看數100本要大約要多長時間?(90秒)各組推算一下,數一億本大約要多少時間?(90000000秒)90000000秒有多長時間啊?(指名任意猜猜)相當于多少年呢?你能不能用計算器算一算?那怎么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