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有多大(精選11篇)
一億有多大 篇1
甲:你會不會數數?
乙:數數?讀學前班的時候就會了。
甲:你能從1開始,一個數一個數地數,一直數到一億?
乙:小意思!我現在就數:1、2、3、4、5、6、7、8、9、10、11、12……
甲:慢!我可沒有那么多時間陪著你,先看看你一分鐘能數多少個數。
乙:什么意思?
甲:過一會兒你就知道了。現在請你用最快的速度數數(看手表)。開始!
乙:(快速地)1、2、3、4、5、6……
甲:停!
乙:怎么這么快就1分鐘了嗎?
甲:數了不到300個數,就算平均每分鐘數250個數吧。
乙:做什么?
甲:算一算你要數多長時間才能數到1億?
乙:總不要數一整天吧。
甲:請別急著下結論。
乙:那要我怎么做?
甲:按每分鐘數250個數來計算,1天你能數多少個數?
乙:250×60×24,可以數360000個數。
甲:300天呢?
乙:360000×300,可以數108000000個數。
甲:數1億個數,要數將近300天。并且,要白天數,夜里數,不吃不喝,一刻也不能停。
乙:哎呀,一億真大!
一億有多大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6~10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于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
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
教具準備
天平、秒表、練習本、白紙、計算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學平臺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介紹名畫,激疑導趣
談話:同學們,濱湖現在可真漂亮,合肥現在準備用一億元人民幣再修一條公路。
一億元有多少呢,它放在錢包里放得下嗎?那放在口袋里呢?
2、揭示問題,導入課題
揭題:一億元到底有多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億有多大》。(板書:一億有多大)
二、實踐探索,體驗一億
(一)從高矮的角度體會一億有多大
如果把一億元全換成一元一元的,能換多少張?(板書:一億張)把這一億張鈔票全疊起來能疊多厚呢?(板書:有多厚)誰愿意猜一猜的?板書:猜測(學生自由地猜)
1、與樓層比。
我們的樓房每層高約3米,這一億元疊起來跟這旗桿比,會不會有樓層這么高呢?(繼續指名猜)到底能疊多高?是誰猜測的最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尋找正確的答案吧。
我們今天就用這些白紙來代替鈔票。這一張就是一元。要想知道這一億張疊起來有多高,一般我們必須知道幾張紙的厚度?(一張的厚度)可是這一張紙厚不厚?(很薄)一張的厚度我們能量出來嗎?(不能)那么大家想想,我們至少量多少張紙的厚度比較好呢?(100張)
教學過程
師生合作量出100張紙的厚度。(1厘米)那按這樣計算,1000張呢?10000師生合作量出100張紙的厚度。(1厘米)那按這樣計算,1000張呢?10000張呢?……唉,真奇怪,這么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測量嗎?這樣繼續推算下去,一億張紙疊在一起的高度就是1000000厘米,相當于多少米呢?(板書:10000米)。這一億張紙的高度相當于多少層的高度呢?(學生用計算器算)也就是說,一億元如果全用一元一元的疊起來,就相當于3333層樓房那么高!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2、與身邊物體比
你們還想把這一億張紙的高度和什么去比一比?
同學們,在剛才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把一億張紙的疊起來的高度和大家比較熟悉的東西進行了對比。經過這么一比,大家就體會到一億張紙的高度了。
(二)從時間的角度體會一億有多大
過渡:同學們,其實世界上還有比畢加索名畫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時間。如果不注意珍惜,時間就會一秒一秒地悄悄地流失。那數一億要多少時間呢?
老師這里有一些練習本,現在這樣一本一本地數1、2、3、4、5、6、7、8、9、10……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簿,大約要多長時間呢?(板書:數一億本)誰先來猜測一下?(指黑板上的猜測)
1、現在就請同學們討論設計一下,我們怎樣動手實踐來推算呢?(學生討論,指名說說)數多少本比較合適呢?(100本)
2、各組一個同學負責記時,其他同學一起數,看看數100本要大約要多長時間?(90秒)各組推算一下,數一億本大約要多少時間?(90000000秒)90000000秒有多長時間啊?(指名任意猜猜)相當于多少年呢?你能不能用計算器算一算?那怎么算呢?
先算九千萬秒相當于多少分?然后算相當于多少時?相當于多少天?相當于多少年?
數一億本練習簿的秒數大約相當于3年的時間。(板書:相當于3年)不過,人總得吃飯啊、睡覺了啊,一天24小時不能全部用來數本子啊,所以每天最多也只能有8、9個小時用來數,對不對?那樣,數完一億本就會要9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大家今年11歲,從現在就開始數,要數到二十歲才能把一億本練習本數完哪!
(三)從重量的角度體會一億有多大
在剛才的學習活動中,大家從大膽的猜測開始,經過認真的動手實踐,再到仔細的推算,最后通過對比感知對一億的大小進行了探究,而且都獲得了成功。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稱大米的活動來研究一億粒大米有多重?
1、現在來看看活動要求:
①先討論活動的步驟。②主動參與,認真推算。③認真填寫研究記錄表。
2、現在請大家來交流一下研究的結果。(一億粒大米大約重2500000克)
(1)、我們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 2500000×13=32500000(克)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32500000÷400=81250(天) 81250÷365≈223(年)
同學們,夠一個人吃上二百多年哪!全中國這么多人,每人節省一點,聚起來就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呀!在這個地球上一切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節約一粒米、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人文閱讀,加深體驗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要查閱一些資料、數據。現在請大家來讀閱下面資料,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1、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2、中國移動2004年6月底的財務公布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
3、新明日報2004年2月26日電,爆發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只。
4、地球是一個年輕的星球,她的年齡大約是46億歲。
5、神舟六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了約5天后重返地球,共飛行近34億米。
師:請同學們在組里說一說,一億有多大。
四、全課總結,互談收獲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數學的奧秘是無窮的。不過,只要我們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
一億有多大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的感受。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于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億有多大”
一億怎么寫?板書:100000000
什么時候經常聽到用億做單位的?(最常見的就是中國人口“13億”)
二、數一數:
1、如果一秒數一個數,從1一直數到100000000,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板書:100000000秒
秒是一個很小的時間單位,我們來算一算,是多少分?多少時?多少天?多少年呢?
100000000÷60≈1666667(分)指出: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數就可以了。
1666667÷60≈27778(時)
27778÷24≈1157(天)
1157÷365≈3(年)
算完之后,說說你對一億的想法。
2、學生完成書上的“數一數”,算完后再交流。
三、排一排:
10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會有多長呢?
指出:兩手間的距離和人的身高是差不多的,我們學生差不多140厘米,所以10個小朋友就差不多有14米
照這樣計算,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有多長呢?
填寫下表:
人數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長度(米) 140 1400
學生填寫的時候,要提醒他們注意數清楚0的個數
地球赤道全長40000000米,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繞赤道多少圈?你能用計算器算一算嗎?(3.5圈)
四、稱一稱:
數出100粒大米,稱稱大約重2.5克
照這樣計算,一億粒大米大約重多少克?
先填表,再用計算器算一算
粒數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質量(克) 2.5 25
(1)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省1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算完后,說說你想說什么?(節約糧食方面的話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等方法認識了1億有多大,現在你能談談你對一億的認識嗎?
你還很想了解哪些有關一億的知識呢?
五、補充:
1、一個人的壽命以80年來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約有25億秒
2、一分鐘如果是90次心跳,一億次心跳大約要有2年多
……
一億有多大 篇4
課題
“一億有多大”活動設計
課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收集信息、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的形成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重點
感知一億的大小
難點
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
紙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情境導入:
你們能想象1億有多大嗎?猜想一下,這節課上一節實踐課:“一億有多大”活動設計(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階段一:確立問題 設計方案
1、明確活動目的、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創設現實情境,結合具體素材描述
一億的大小,從中體會一億的大小。
2、確立研究的問題。
例:一億粒大米有多少?
一億個學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積?
口算一億道口算題需要多少時間?
一億個硬幣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車、飛機行駛)一億米需要多少時間?
幾滴血中有一億個紅細胞?
一億滴水有多少?
一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一億張紙摞起來的高度
1、 定活動方案。
(1)活動步驟。
(2)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動步驟、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填寫在活動記錄表中。
階段二:動手實踐
各小組依據方案開展活動,并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 程補充記錄在記
猜想一億有多大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敘說所要研究的課題
學生研究一億張紙摞起來的高度。
分別測量100張紙和1000張紙的高度。
各小組交流實驗方案的環節
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通過收集信息、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
階段三:獲得結論
學生根據對信息、數據的分析,結合具體情境描述出一億的大小。
階段四:表達交流
1、各小組陳述整個活動過程。
1、 活動小結。
a 進一步想象一億有多大。
b 對小組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三、小節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寫一篇數學日記。
驗證猜想。推出一萬張紙和一億張紙的高度。
交流感受,進行評價
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感受,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感受,培養學生溝通交流的習慣。
一億有多大 篇5
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另外以往的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師者知識有限,學生將要被動接受的就是這有限的教學內容。殊不知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社會、生活中蘊涵的廣闊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數學最為重要的價值莫過于“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思考”。
一億有多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本單元通過“稱一稱”“數一數”“排一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一億有大,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片斷1:
通過剛才活動我們知道了1億粒米大約有2500000克重,而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省1粒米,那么全國一天下來大約能節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呢?知道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片斷2:
師: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我們全校同學一年會浪費多少張紙,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毀掉多大面積的森林?一年呢?
通過課堂的適度延伸,能夠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簡約、扎實、開放,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保證。數學課堂是預設的,也是生成的;數學課堂是“接受”的,也是“發現”的;數學課堂是嚴謹的,也是靈動的;希望我們的數學將以更加人文、生動的面貌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一億有多大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踐,通過操作活動并借助推算和計算器的計算,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2、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1.學生每人準備計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師準備:練習本,秒表五個,天平三臺,電子稱一臺、卷尺一把。
教學過程:
一、(1)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大約有多少人嗎?那么你知道一億有多大嗎?揭示課題:一億有多大。
在黑板上寫出100000000和1億。后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理解1億的大小:由1個億組成的、由10個千萬組成的、由100個百萬組成的、由1000個十萬組成的、由10000個萬組成……由100000000個一組成的。
(2)同學們請觀看以下信息,并說一說“一億有多大”?
中新網2003年1月17日電,美國電腦軟件巨頭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僅2002年第四季度的分紅就將近1億美元。
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將超過1億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部門就業。
2001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已經突破了1億部。
中國移動2004年6月底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中國移動已經達到了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
2005年中國的“網民”已超過1億人。
在中國有1億多聽力受損人群。
哈雷彗星的尾巴長達一億多公里。
我國的小麥產量近年來穩定在1億噸左右。
新明日報2004年2月26日電,聯合國糧農組織周三宣布,爆發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只。
學生閱讀相關信息,體會“一億有多大”,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結合生活實際描述“1億”的大小。
(3)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做、算一算一億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來開展幾項活動,在活動中讓同學們感受一下“一億有多大”。
二、開展活動。
1.宣布實踐操作活動的要求。
我們的活動工具有:天平、電子稱、秒表、卷尺、計算器等。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活動,選好活動的材料并確定好主題。組長根據活動主題和要求在組內將組員自由組合,再細分工后活動,要確保每一位組員都能參與活動。
請及時的記錄好活動中統計的數據,并在記錄單上完成相應的分析(分析中引導學生將最終數據與生活中常見數據作對比,加深理解。)
活動主題預設:
數1億本書要多少時間
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長
1億粒米有多重
1億個硬幣(數學書)疊在一起有多高
數1億個數字要多長時間
數1億本練習本要多長時間
1億個硬幣有多重
1億秒有多久
1億毫米有多長
1億步有多長
……
補充提供相應的數據:
固城中心校大約有1000人,固城鎮大約有40902人,高淳縣大約有400121人,南京市大約有613萬人,江蘇省大約有7433萬人。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大約是8848米。珠穆朗瑪峰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東經 86.9°,北緯27.9°。
長江自沱沱河開始,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一條名符其實的“長河”,為世界第三大河。
地球赤道全長約40000000米。
一個成人每天大約需要400克大米。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
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記錄單,并作簡要的說明和分析。
三、在活動中提升認識、升華情感。
1.出示以下信息,再次引導學生閱讀并結合情境說一說一億有多大。
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1億張紙疊在一起,約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
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于將1分米平均分成1億份,取其中的1份。
2.完成全課小結: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說一說:一億有多大,你有什么體會。
一億有多大 篇7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7冊p106-10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踐,通過操作活動并借助推算和計算器的計算,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2,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計算器.
教師準備練習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臺,卷尺一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大約有多少人嗎 那么你知道一億有多大嗎 今天我們就來開展幾項活動,在活動中讓同學們感受一下"一億有多大".
二,開展活動.
數一數
⑴全班分兩大組,每組選幾人數100本練習本,并選兩人計時.
⑵各組匯報用的時間,然后計算出兩組數練習本所用時間的平均數(為計算方便取近似數90).
⑶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本大約用多少秒
⑷讓學生結合放大的表格邊計算,邊校對,邊填寫.
⑸討論:數一億本練習本的時間大約相當于多少年 請你們用計算器計算一下.讓學生邊計算邊填在書上,得出大約要3年才能數完一億本.讓學生在時間上實際感受"一億有多大".
排一排
⑴請出10個學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約長多少米.
⑵如果一億個學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有多長.
按實際量的米數修改表格,再計算填表,單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計算器計算這些學生站成一列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 (三圈半)
讓學生從長短上感受"億有多大".
稱一稱
⑴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仿照上面的活動完成這一內容,教師巡視指導.
⑵學生共同探討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題用什么去乘13
⑶通過計算要讓學生了解一億粒米大約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噸),在輕重上感受 "一億有多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三,活動總結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說一說:一億有多大,你有什么體會.
一億有多大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活動,進一步感受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2.會用生活周圍的具體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感受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感受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方法:談話法;聯系實際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數據,而且有的數據還很大,那么,你能真正體會到大數的實際意義嗎?
二、玩中學
1.引導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
如教室面積的大小,課桌面積的大小及學校操場跑道的長短等。
2.小組活動1。
a.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描述1萬平方米、20萬平方米的大小。
b.統計學校的學生數,明確“一萬”“十萬”的大小。
c.對于10萬人,20萬平方米,小組內還有什么其他方法進行描述嗎?
全班交流。
3.說一說。
介紹日常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以億為單位的數。
4.小組活動2。
a.不間斷地從1數到1億要多長時間?
b.1萬字的書占多少頁?1億字的書大約有多厚?
c.估計自己1步的長度。
d.估計一億粒大米的有多重。 “億”的大小,鞏固建立的表象。
三、學中做
出示一組收集到的數據。
1.海洋里各種魚蝦的種類超過15億種,每年我們從海洋里捕撈約1億噸魚蝦。
2.我國冰川和永久性積雪的覆蓋面積約7億平方千米。
體會15億、1億、7億的多少,同時,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做中得
回家后收集一些較大數的相關信息,與同學交流,談感受。
單元反思:對于本單元的重點學生都掌握的很好,能根據數位順序表讀寫萬以內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到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他的近似數。并且認識了計算工具,學會應用了計算器計算。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都達到了熟練的程度。
一億有多大 篇9
《1億有多大》是第一單元學習結束后的一節綜合應用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有多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一、 重研究方法的訓練與研究能力的培養。
教師以“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為研究素材,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上。“怎樣才能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要想研究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啟發學生說出: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體是多少。這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這種思想,學生再遇到像“1億粒米有多重”、“一億枚硬幣摞起來有多高”這樣的問題,便可以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引導學生組織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本節課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一億有多大。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活動小組的結合,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切實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平臺和空間。
三、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教學中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教學思想方法。如一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測量一百張或一千張紙的高度,再推算一億張紙的高度;一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以測量,就以測量一本書的面積,在推算一億本書的面積,這樣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有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教學反思:這節活動課,我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經歷猜測、實驗、推理等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有多大,并獲得成功的體驗。一開始上課,我設計了猜想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 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有的學生說:“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個房間吧!有的學生說:“大米粒太小,能裝滿一個衣柜吧!”還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并未扼殺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1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1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測量,就測量一本書的面積,這樣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1億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學生準備了一定數量的稿紙、有的學生準備米粒、或一定數量的1元硬幣……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準備的東西自由結合成活動小組,各組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等,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事實說明,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很大的。
通過實驗他們推算出了:1億張紙有6000多米高;1億本數學書的面積約315公頃;1億粒大米約1噸重……。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些結果比較抽象,很難想象出來,我適時出示了課前學生搜集的資料,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學生不禁唏噓一片。一億張紙摞起來竟然有3個多王屋的天壇峰那么高;1億本數學書有74個珠穆朗瑪峰那么高,…學生直觀的感受了1億的大小。整節課,我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去探究,切實給了學生自主活動的平臺和空間。課中我有點遺憾:就是當有學生問用數學書整本數的頁數研究的問題,我卻說: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我如果再放手一點,讓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課應該更精彩,亮點也會更多的吧!就是確定研究方案、載體、方式這一環節沒能與學生深入討論,大膽讓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靈變,靈通些,課上得更好些。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億有多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億有多大 篇10
《一億有多大》探究型教案設計
情境 | 任務 | 成果 | 資源 | 評估
情境:
請同學們看屏幕,讀一讀屏幕上的這條信息。(電腦課件出示:據有關部門統計,由于我國城鎮供水網漏水嚴重,每年因此損失的自來水達到100億噸。)從這條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100億是多少個一億?有誰知道一億有多大呢?(10000個萬,10個千萬……)一億是個大數,它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去研究、感受它的大小。(板書:一億有多大)
任務: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實驗、推算、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培養學生數感,并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受到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計算器、作業紙、數學書;
教師準備: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張表格圖及下面的算式、課件。
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經歷估計——驗證的過程,借助時間體驗一億有多大。
師:這是作業本,老師數一數1、2、3、4、5、6、7、8……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作業本,你估計要多長時間?(學生估計3小時、5小時、24小時……,師板書)
師:同學們估計得怎么樣呢?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議一議:怎樣能夠得到數一億本作業本的時間呢?小組討論。(數100本、50本、20本……作業本的時間,再推算數一億本作業本的時間)
實驗:每組推選一名代表數本子,數50本,老師記時。數50本作業本大概是40~50秒,學生得出數100本作業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時間,從中取一個中間值大概90秒。
師: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推算一下數一億本作業本所需要的時間。(課件出示下表)
本數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0
時間(秒)
90
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上表。
師:通過推算我們知道了數一億本作業本的時間是90000000秒,這段時間長不長?這么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來表示,顯然不合適,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時間單位?(年)怎樣把9千萬秒換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換算成分,再換算成時,最后換算成年)出示書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時
( )÷24≈( )天
( )÷365≈( )年(學計算,并保留整數。)
師:看了這個結果你有什么想法?(學生交流)
小結:數一億本作業本,有的同學估計要……有的同學估計要……,而實際結果卻將近要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里,我們有沒有去掉吃飯時間,有沒有去掉睡覺時間,也就是說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數下去要3年哪,同學們,看了這個漫長的時間,你有什么感受?(一億實在是太大了、數一億本作業本的時間太長了……)
三、再次經歷估計——驗證的過程,借助長度體驗一億的大小。
師:課間老師經常發現同學們喜歡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會有多長呢?(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不必回答)
師:憑空想象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你們都去過頭道羊岔吧,從學校到頭道羊岔的公路長不長,老師告訴你,這條公路全長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有沒有從學校到頭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長呢?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這樣的長度?(學生估計2個、4個、3000個……師板書)
小組討論:怎樣能得到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呢?
(測量5個、10個、100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推算出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測量10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各組組長上來,每三個人一組負責測量,注意方法正確。其他同學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靜。(實驗收集數據。實驗時注意,從第一個同學的手指尖量到第10個同學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大概12米。)
師:剛才我們測量出10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們就可以進行推算了。(出示表格,師生一起推算)
人數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
100000000
長度(米)
12
120
再算一算,這個長度有幾個從學校到頭道羊岔的公路長?
出示算式,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1XX0000÷1000=1XX0 (個)
回過頭來比較學生估計的數據與實際數據,再次感受一億的大小。
四、總結方法,指導學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什么方法知道了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計再推算,最后比較,了解了一億有多大。)
師:你們會用這樣的方法再次體驗一億的大小嗎?
五、拓展研究大數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借助重量體驗一億的大小。
師:觀察一下你們的桌面,看一看我們還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來了解、感受一億的大小?(用天平稱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億粒大米的重量)
學生說說怎樣用上面學到的方法進行實驗。
分組實驗:學生用天平稱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組合作推算出一億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單位,與剛才的估計進行比較,進一步感受一億的大小。
課件出示:(1)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每天大約能節約多少克糧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約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學生逐一解答。
提問:看了這兩個計算結果,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不僅說一億的大小,還要說說應該節約糧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六、總結全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是用什么辦法來了解一億有多大的?你有什么收獲?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能幫我們了解一億的大小,課后希望每個同學都做有心人,留心去觀察去思考。
板書: 一億有多大
估計 推算
數一億本作業本 (?、?、?)小時 3年
量一億個小朋友
手拉手的長度 (?、?、?)個 1XX0個
稱一億粒大米 (?、?、?、)千克 2500千克
教學反思:
1、“一億”是個大數,憑空理解學生有一定的困難,本課借助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的方法,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例去體驗、感悟“一億”的大小,從而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數感,真正理解“一億”的大小;
2、本課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的宗旨,教育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指導學生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本課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一億有多大 篇11
第 3課 時教學內容一億有多大教 學目 標 1、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2、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于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教學重點及難 點 教學活動過程教學再設計一、引入談話:100000000大家認識它嗎?教師在100000000上面板書“一億”。談話:大家都會讀寫一億,但是這一億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億有多大”。二、實踐操作1、數一數。(1)小組活動,動手數一數。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拿出一些練習本,合在一起,以循環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數,數到100本告訴老師,老師立即告訴各小組所用的時間,組長記錄下來。完成后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0本練習本大約所用的時間。(2)小組合作,提出問題。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我們數一億練習本要用多少秒呢?(3)進一步探索問題。談話:9千萬秒,這段時間長不長?這么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來表示,顯然不合適,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時間單位?怎么把9千萬秒換算成多少年?2、排一排。(1)實際測量長度。請10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行,師生共同測量出長度。(2)列表進行推算。提問:照這樣計算,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長呢?出示表格,根據表格形式,各小組也依據剛才測量的數據列表填一填,并反饋推算結果。(3)從繞地球的圈數來進一步感知一億有多大。3、稱一稱。(1) 實際稱一稱。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稱一稱,稱出100粒大米的克數。(2) 列表進行推算,解決兩個問題。解決第一問題。13億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億?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第一個問題。解決第二個問題。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巡視指導。三、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