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過觀察認識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結構。
2、通過嘗試、交流等方法使學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確地使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體會數學知識產生于生活實際的需要。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量角器
學具準備:練習紙、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動角、各種卡紙圖形、多個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幻燈片,讓學生說說今天的學習內容。
讀課題,想想今天我們可能會學習哪些數學知識?
(角的度量單位、工具,怎么度量等等)
2、比較大小
(1)小組活動:
請同學利用教師課前給學生的學具(活動角、多個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圓),自由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請小組同學匯報并演示兩個角的比較過程。
①利用活動角
說一說怎樣運用活動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難。(活動角易改變大小)
②利用多個相同的小角
說一說怎樣運用,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擺。缺點是什么。(小角拼的時候易活動)
③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圓
a說一說這個工具是怎么形成的。(18個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組成的)
b指出這些小角共同的頂點。(在這個半圓的“中心”)
指出每個小角的兩條邊,指出兩(三、四)個小角組成的大角的兩條邊。
c說一說怎么運用這個半圓。(中心對頂點,看這個角里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2)比較3種方法那種最好,為什么。
(3)運用這個工具再量幾個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認識量角器
1、呈現“原始”狀態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紹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頂點)、“刻度線”、“0刻度線”(角的一條邊)、“刻度”、“1°”(指出角的兩條邊)。
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兩條邊)
運用這個量角器量一個反方向的角,引出“內外圈刻度”。
呈現改進后的量角器(現有的量角器),-----------。
2、介紹量角器的基本結構。幻燈片演示。
(1)中心點
(2)認識零刻度線、90刻度線,注意零刻度線兩頭各有兩個零。一個0在內圈,一個在外圈。
(3)認識內外圈刻度,讀一讀,引導學生觀察內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量角器里的各個部分。
4、認識1度角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記作1°1小格是1度,幾小格就是幾度。
(2)認識平角=180°,周角=360°
(3)讀度數。幻燈片出示40°,41°(內圈)79°,101°(外圈),指名讀數。
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認識了量角器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單位是度。下面請同學看作業紙中第1題,先估計一下這個角是幾度,再試著用量角器量出中這個角的度數。(學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
2、小組交流,得出最恰當的度量方法。
3、小組匯報演示。邊匯報,邊幻燈幻燈片片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3)從與邊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