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點到直線的距離(第3課時)
本節課還有一個不是新授的重點是畫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需要讓學生在動手畫垂線的過程中體會,(1)像這樣的垂線可以畫出無數條,(2)當一條垂線與一組平行線中的一條直線垂直,那么這條垂線與另一條直線也是垂直的,(3)通過測量發現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處處相等的。
教后反思:
第44頁例題從a點向一條已知直線畫出了一些線段,其中有一條線段與已知直線垂直,其他線段都不和已知直線垂直。讓學生量一量畫出的這些線段的長度,學生能發現垂直線段的長度最短,并體會到這個發現是合理的。教材適時告訴學生“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是點到已知直線的距離”,并通過第45頁第1題鞏固這個知識。第45頁第2題在兩條平行線中間,畫幾條與平行線都垂直的線段,并量量畫出的線段的長度。學生能從中發現,畫出的這些線段的長度都相等,從而進一步體會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為什么永遠不會相交,也為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第3題通過測量身高和測量跳遠成績的照片,學生能體會生活中確實存在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個知識的實例。第4題在人行橫道線上的a點畫出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
教后反思:
教學中發現學生垂線得畫法很成問題,沒有良好得學習習慣,總喜歡隨便畫畫,這方面需要通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互相學習,進一步練習畫垂線的方法,做到每個同學都能掌握方法。但有些學生比較馬虎,不那么嚴謹,畫的垂線總有些偏差,在老師的身旁畫,就畫得很好。點到直線的距離還是有學生畫出點外的,和垂線有混淆。
可能知識的空間感比較強一些,學生很難自己進行想象,組織一起探究學習,比老師講的效果明顯得多,教師進行適當得引導和指導,讓學生在這樣得探究范圍里,有各方面提高。
課后反思:
本課的新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課堂上學生們用畫垂線的方法求距離很是容易,關鍵在于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些學生馬虎了事:有漏標垂足的,有隨便用三角板一畫,不求精確的,與邵老師課堂碰到的情況比較類似。我常常要求學生當著老師的面的重新畫一條垂線,來糾正他們的態度,讓人郁悶的是很多時候學生都是單獨自己完成作業,作業的質量也比較差,看來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