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滾得遠(課題結題匯報課)
教學內容:國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實踐活動課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收集、記錄數據并計算,掌握有關數據,體會什么情況圓柱形物體能滾得比較遠。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3、在與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樂,動手實踐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問題的提出:
1、你會溜冰嗎?你喜歡在哪兒溜冰?我還要向你推薦一個溜冰的好去處。(展示從斜坡上 滑下的圖片)這是什么地方?這兒沒有金沙廣場那么寬大,到了晚上還有很多人,為什么要推薦這這呢?(有斜坡、溜得爽)
2、幼兒園小朋友最喜歡的一種玩具就是利用斜坡的,是什么?
3、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圓柱形物體在斜坡上會很快地向下滾動。(展示書上的例圖)你覺得怎樣的斜坡上物體滾得遠呢?
4、引導學生認識斜坡的角度。理解什么是斜坡的角度?這個角度應該在多少度和多少度之間?
5、請你猜一猜,斜坡與地面成多少度角時,物體滾得最遠?到底誰的猜測更接近事實呢?我們要怎么來驗證。(實驗)
二、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實驗:
1、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問題,更有科學性。那做這個實驗,需要用哪些器材呢?(學生先說,再介紹給學生提供的器材:斜面,三角尺一副,量角器,15度、25度的硬紙板角,皮尺,小車。)
2、有了器材,怎么做這個實驗呢?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調斜坡、放小車、量長度)
小結:你看,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了。科學家們在生活或研究中發現問題后,常常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研究,你們剛才的表現真象一位小小科學家。
3、試實驗。交流:你在實驗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怎么解決?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預設:(1)斜坡的搭法。
(2)放小車時要注意什么:放小車時不能用力,尾部要和板的上端對齊。注意不要有東西擋著小車滾動。
(3)量長度時要從板的底部開始量到小車的尾部。
(4)小組內要分工合作。
4、科學家們設計好了實驗之后,在實驗過程中還要根據情況不斷修改調整,你們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思考,不斷改進的態度與精神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所必須具備的。
5、下面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實驗了,我們選擇哪個角度先開始呢?在這個角度上做三次實驗,記錄下三次的數據。為什么不做一次就算?(實驗中有偶然性)
6、學生實驗。記錄數據。交流:三次量得的數據一樣嗎?說明每一次實驗都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取哪個數據比較合適呢?(取平均數,因為平均數代表了平均水平)。計算平均數,交流數據。
7、接下來搭多少度的斜坡呢?學生實驗,記錄數據,算平均數。交流數據。看著你們組的兩次實驗結果,你有什么想法嗎?(猜測:角度小滾得遠)
8、那么我們再用什么角度的斜坡來做實驗呢?根據實驗結果和學生的猜測選擇第四個角度進行實驗。
三、總結
總結:在這幾次實驗中,我們發現小車從30度角的斜坡上滾得比較遠。那么是不是還有哪個角度可以滾得更遠呢?我們還需要更多更精確的實驗來研究。我們現在所運用的許多定理性質,都是我們的前輩實驗了上千次,甚至上萬次才得出的結論。想到這兒,怎能不讓我們對前人的艱苦努力與堅韌精神感到由衷的崇敬呢!
其實,不僅斜坡的角度對滾動距離有影響,還有其它因素也會對它有影響,你估計還有什么會影響滾動距離呢?(在同樣的角度下,斜坡的長度也對滾動距離有影響。比如30度的角度不變,把斜面換一個長一點的,滾動距離會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