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整億數 教案
(2)、9600000=960萬
1300000000=13億
你認為哪種寫法方便些?
為方便讀數、寫數,常常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千”或 “億”作單位的數。
提問:我們是怎樣改寫的?為什么可以用“=”表示。
(3)、讓我們來讀一組數據
目前全球仍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 8億人處于饑餓狀態,全世界有6億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環境中,11億人無法得到安全飲用水,26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條件。
讀后你們有什么感受?(方便)
六、練習
1、想想做做 1
(1)、先說出各有多少個億,再讀一讀。
(2)、匯報。
2、想想做做 2
(1)、你有什么好辦法一下子說出下面各數分別是幾位數?再寫一寫。
(2)、學生匯報。
(3)、說說你在寫數時有什么發現?讀數時又什么發現?
3、想想做做 3
(1)、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并改寫成用“千”或 “億”作單位的數。
(2)、說說你是怎樣改寫的?
4、想想做做 4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2)、你還知道哪些與人體有關的數據?
資料:
①人體1小時要呼吸1200次,每小時吸入空氣3705升,人的一生,大約要消耗150萬立方米的空氣;
②人的頭發數量各不相同,黑發人約有12萬根,紅發人有9萬根,金發者有達15萬根;
③人體的神經約有1000萬條,總的長度達30萬公里;
④人體肺臟的肺泡總數達705萬個。人體呼吸時,每晝夜進出肺泡的空氣約500公升,一晝夜呼出二氧化碳可滿足50平方米草坪的需要;
⑤人在咳嗽之前必須吸氣,所吸進的氣量是平時的5倍,肺里的壓力增加20倍,咳嗽時氣體沖出的速度為每小時160千米;
⑥人體里的大小血管如果連接起來,長度可達15萬千米,可繞地球赤道將近4周。
5、想想做做 5
(1)、學生小組討論試做。
(2)、匯報,你們是怎樣想的?
6、閱讀你知道嗎?
7、交流課前同學們收集有關億的數據信息,小組中讀一讀、寫一寫
七、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教學反思:
《認識整億數》這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讓本來很抽象的大數變得可以去感受了,并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發展。主要體現在: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認數。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鮮有接觸大數的機會,因此,缺乏對大數的感性認識是他們學習大數往往感到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彌補這點不足,教學中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系現實情境學習較大的數。
(2)、把讀數與寫數的教學同理解數的意義緊密結合起來。
讀數與寫數不是單純的方法與技能的教學,而是繼續理解數的意義的教學。讀、寫多位數歷來是教學難點,特別是中間有0的 數的讀、寫更為突出,教學中改變了多位數讀法與寫法以往的教學策略,突出分級讀寫,逐級讀寫的方法。教材沒有用文字形式總結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這并不是 不重視讀數與寫數的基本方法,而是為我們教師教學留出空間,由教師組織學生體驗方法、交流方法,學生總結的方法是自己真實的體會和經驗,讓學生主動獲得知 識的表現。
(3)、讓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十進制計數法是整數的計數方法,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對理解整數的意義有重要的作用。十進制計數法的主要內容有兩點: 一是計數單位間的關系——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二是計數法的位值原則——哪一個數位上的數是幾,就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體會位值原則,有助于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有利于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并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