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
教學目標:1、學生利用已有的對平移的認識和經驗,通過自主嘗試和交流,掌握綜合應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比較和溝通,使學生在已有基礎上有新的收獲。
3、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并在學習過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獲得嘗試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綜合應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儀,方格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在生活中,很多的物體都在運動著,而它們的運動方式各有不同——平移和旋轉是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上節課,我們已經對平移做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今天,我們就要來進一步研究另一種常見的運動方式——圖形的旋轉。(揭題,板題)
2、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學生舉例。
二、探究互動。
1、認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的含義。
(1)出示公路收費站道口轉桿打開和閉合的情景圖。
(2)學生可以自己用兩支鉛筆演示這兩種運動方式,并回答:轉桿打開,旋轉了多少度?轉桿關閉呢?
(3)轉桿打開和關閉的方向相同嗎?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是相同的?
(4)指出: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
(5)同桌或小組同學一起體會順時針和逆時針。
2、學習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明確兩點:
①“饒a點旋轉”是指將“a點”固定不動。
②把三角形“旋轉90°”,既可以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也可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3)指導畫法:可以先分別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再連成相應的圖形。
(4)學生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圖。
(5)交流,鞏固畫法。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通過觀察、交流每幅圖中的“指針”分別要向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進一步感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按要求獨立畫出旋轉后的圖形,進一步掌握在方格紙上把圖形進行旋轉的方法。
對有困難的學生,要指導具體的畫法。
要使學生明白:確定旋轉后小旗位置,關鍵在確定旗桿的位置;確定旋轉后的長方形位置,關鍵在于確定一組相鄰的邊的位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討論每組圖形的特點: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根據設想使每組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旋轉方法。也可以用紙剪一剪,擺成如圖的位置后再進行旋轉。
四、總結質疑。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關于平移和旋轉的相關內容,你還想學習什么?
五、課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