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認識整億數”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教材編排特點1、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能正確讀、寫萬以內數的基礎上,教學認識億以內的數。通過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認識億以內的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和整萬、整億的數,感受這些大數的實際意義。了解十進制記數法,會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接著認識近似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運用認識的數進行簡單的交流。
2、編排特點: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逐步開展認數活動。教材的知識結構既要符合數學知識的本身的邏輯性,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因此教材在編排例題的時候,在學 生已經學會“萬和億”這兩個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開始教學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者億作單位的數。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用萬和億來表示數,因此學生對這個 例題不會感到困難,既加深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先后為學生提供了涉及我國工業、農業、教育等部門以及歷史、地理、自然等領域的多個具體數據。這些真實的數據一方 面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大數目能準確表達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廣泛應用;另一方面能增強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使學生的學習內容 更加豐富、活潑。
(3)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
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所積累的各種學習經驗,可以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教材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如在例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究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4)重視估計,發展學生的數感。
第93頁“想想做做”第5題通過有趣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估計和推算1億枚1元硬幣的重量,幫助學生產生對大數的直覺。
(5)注意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
在認數的過程中,教材搜集了大量的社會、自然、科學知識中的數量信息。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認識大數目,感受大數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從這些信息中,拓展知識視野,培養對社會、自然、科學以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例如在教學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安排了一則“你知道嗎”,向學生介紹了“二進制計數法”的知識,并引導學生利用上網或查閱書本等方法,進一步了解有關知識與信息。這樣既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又較好的把數學學習從課內引向課外,為學生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幫助。
二、教學建議
1.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
教學中要提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實際意義的例子。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收集一些數,以使課堂學習更加豐富生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數據使學生感受到大數目的存在,體會大數目的價值。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把認識整億的數和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結合起來,穿插介紹十進制記數法。教學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讓學生加深對“萬”和“億”這兩個記數單位的認識。教學這部分內容,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自己用兩種不同方法寫出960萬和13億;二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哪種寫法簡便,體會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的必要;三是掌握改寫的方法,先找到“萬”位或“億”位,把后面的0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