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shù)學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 >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通用8篇)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2-12-02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通用8篇)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

  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3-55頁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6題。

  (一)知識教學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理解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引導運用已有經(jīng)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識。

  1.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

  2,教學難點:理解“逆運算”。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zhuǎn)板)。

  (一)鐳蟄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73—50    23+50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1.導人:我們已學過了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

  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我們學習減法的意義。(板書:減法的意義)

  2.教學減法意義:

  (1)出示教材第54頁第(”題,啟發(fā)學生讀題,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

  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學生回答。

  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谝龑W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數(shù)加上加數(shù)等于和。

  教師在第(1)題右邊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出示教材第54頁第(2)題(轉(zhuǎn)板),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

  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

  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

  (3)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第(2)題是已知

  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

  生人數(shù)。

  教師再提問:    ·

  如果拋開題中講的具體事例,這些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啟發(fā)學生

  對照板書回答。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

  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板書:“和”、“加數(shù)”、“另一個

  加數(shù)”    ,

  問: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

  系,誰能說一說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

  的運算,啟發(fā)學生閱讀教材第54頁上的結(jié)束語,結(jié)合例子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

  意義。

  (4)教學各部分名稱。

  在減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

  數(shù)叫什么?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3頁最后一行到第54頁前兩行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

  明確:如在43—24:19算式中,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逆運算”就是

  相反地運算,也就是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

  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

  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5)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6)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我們學習加法意義時知道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誰能舉例說明?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引導同桌討

  論,然后舉例子,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5—0二5    5—5二0    0—0二0

  對照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看第一個算式:5—0;5,那么7—0等于多少?8—0呢?任意一個

  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概括說是:一個數(shù)減去零,還得原數(shù)。

  5—5二0    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本身都等于0。

  也就是說當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時,差是0。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0在減法運

  算中有幾種情況呢?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前面我們已學過加法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同學們回憶一下,加法

  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是: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

  (對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

  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為揭示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提供依據(jù),學生對所

  學的知識便于形成網(wǎng)絡。)

  (3)反饋練習: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

  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

  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進行加法計算時,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

  去一個加數(shù)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

  用減法驗算應怎樣做?請同學們計算出來(填書)(指2名學生板演):

  集體訂正,同時讓學生說出是根據(jù)什么來驗算的。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

  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算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

  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引導學生明確

  用加法計算,也可用減法計算。)

  學生自己計算。(填書)

  以上我們學的是教材第53-55頁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看書,有問題提出來。

  (三)鞏固發(fā)展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shù)的(

  減法。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shù)減0還得(    )。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    )。

  (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算式是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

  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四)全課小結(jié)

  引導學生總結(jié)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第56頁第3、4題。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1234    2079

  —+845,驗算—-845.或

  1234    247

  —-987,驗算—+987.或,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2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的內(nèi)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jié)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jié)的知識基礎,本小節(jié)是此內(nèi)容的延續(xù),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jié)教學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jié)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jié)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習題內(nèi)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zhuǎn)板).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ǘ┨角笮轮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jù)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fā)學生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谝龑W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出示第(2)題,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生人數(shù).

  啟發(fā)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xù)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diào)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shù)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p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jù)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diào):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shù)+加數(shù)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求減數(shù)是: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jù)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3)教師小結(jié):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差錯.

 。ㄈ╈柟贪l(fā)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shù)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shù)減0還得(    ).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    ).

  (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6-47-153=256-(□+□)

 。ㄋ模┤n小結(jié)

  是什么?

 。ㄎ澹⒉贾米鳂I(yè)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jù)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4—56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對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jīng)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習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多4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  24 + 19  =  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    │     │

  加數(shù)  加數(shù)    和

  (2)二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shù)   加數(shù)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  19 =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shù)   加數(shù)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shù)、“加  數(shù)”、“和”(如右上)。 

  接著讓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shù)和男生或女生人數(shù),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shù),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個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上的結(jié)語。然后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澳妗本褪窍喾吹囊馑,“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了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5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與一個加數(shù)(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所以用減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  7—7=0,  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  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數(shù)減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仍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問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如何求另一個加數(shù)?”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2.減法各部分問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減數(shù)?”

  “知道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被減數(shù)?”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jù)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  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上面這些關系,那么應用這些關系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說明應用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  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7”(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向?qū)W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i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  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  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 a+b表示兩個數(shù)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學生觀察:每組數(shù)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shù)變化了?加數(shù)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4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的內(nèi)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jié)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jié)的知識基礎,本小節(jié)是此內(nèi)容的延續(xù),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jié)教學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jié)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jié)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習題內(nèi)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zhuǎn)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ǘ┨角笮轮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jù)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fā)學生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谝龑W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出示第(2)題,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生人數(shù).

  啟發(fā)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xù)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diào)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shù)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p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jù)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diào):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shù)+加數(shù)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求減數(shù)是: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jù)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3)教師小結(jié):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差錯.

 。ㄈ╈柟贪l(fā)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shù)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shù)減0還得(    ).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    ).

  (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jié)

  是什么?

 。ㄎ澹、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jù)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5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的內(nèi)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jié)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jié)的知識基礎,本小節(jié)是此內(nèi)容的延續(xù),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那么,“學生在把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jié)教學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jié)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jié)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把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習題內(nèi)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把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把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預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zhuǎn)板).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ǘ┨角笮轮

  l.導入:小明碰到這樣一題,根據(jù)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fā)學生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出示第(2)題,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生人數(shù).

  啟發(fā)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xù)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下載

  教師強調(diào)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shù)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p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jù)2468 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diào):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shù)+加數(shù)(板書)

  教師:②假如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

  假如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求減數(shù)是: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板書)

  假如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jù)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 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重,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3)教師小結(jié):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差錯.

 。ㄈ╈柟贪l(fā)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shù)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shù)減0還得( ).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 ).

  (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定: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6-47-153=256-(□ □)

 。ㄋ模┤n小結(jié)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1)2999 428(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 4569(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游戲預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預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jù)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6

  [ 作者:云中漫步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41    更新時間:2004-8-20    文章錄入:云中漫步 ]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zhuǎn)板).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ǘ┨角笮轮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jù)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fā)學生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出示第(2)題,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生人數(shù).

  啟發(fā)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ò鍟骸昂汀、“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xù)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diào)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shù)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p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jù)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diào):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

  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shù)+加數(shù)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求減數(shù)是: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jù)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3)教師小結(jié):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差錯.

 。ㄈ╈柟贪l(fā)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shù)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shù)減0還得(    ).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    ).

  (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jié)

  是什么?

 。ㄎ澹、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jù)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7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jīng)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shù) + 加數(shù)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加數(shù)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  加數(shù)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shù)”、“加數(shù)”、“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shù)和男生或女生人數(shù),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shù),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jié)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shù)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末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澳妗本褪窍喾吹囊馑,“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與一個加數(shù)(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shù)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如何求另一個加數(shù)?”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減數(shù)?¡

  知道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被減數(shù)?¡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jù)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shù) =另一個加數(shù)。)

  向?qū)W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shù)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shù)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shù)變化了?加數(shù)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8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jīng)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shù) + 加數(shù)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加數(shù)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  加數(shù)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shù)”、“加數(shù)”、“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shù)和男生或女生人數(shù),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shù),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jié)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shù)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末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與一個加數(shù)(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shù)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如何求另一個加數(shù)?”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減數(shù)?¡

  知道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被減數(shù)?¡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jù)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shù) =另一個加數(shù)。)

  向?qū)W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shù)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shù)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shù)變化了?加數(shù)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通用8篇) 相關內(nèi)容:
  • 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精選3篇)

    教學內(nèi)容: -- 教材第111 -113頁例1 - 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六1 - 2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 減法的意義(精選16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理解及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二)使學生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進行驗算.(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的能力.(四)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加、減法...

  •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 數(shù)學 - 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目的:1. 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引標) 1.舊知鋪墊,誘發(fā)注意 A:填空:13+11表示( ) 13-11表示( ) 在列...

  • 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20頁例題一,第121頁例題二,120頁和122頁“做一做”, 練習二十六第1~2題教學目的:一、初步理解小數(shù)加法及減法的意義;二、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法則,會正確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三、對學生進行從小愛勞動的思想教...

  • 數(shù)學教案-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 減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理解及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二)使學生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進行驗算.(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的能力.(四)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加、減法...

  • 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nèi)容: -- 教材第111 -113頁例1 - 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六1 - 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 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11—112頁的例1和例2,第111頁、113頁上面“做一做”中的 題目和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

  • 5以內(nèi)數(shù)的口頭加減法(精選3篇)

    一、 活動目標 1. 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運算,并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 發(fā)展表象思維。 二、 重點與難點 1. 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 難點: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三、 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

  • 《8和9加減法》說課稿(通用2篇)

    說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6~57頁。說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8和9相關加減,掌握一圖四式的列式過程。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知道交換加數(shù)位置得數(shù)不變。說教學重點:掌握8和9的加減運算。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學生準備小棒。...

  • 數(shù)學上冊《8、9的加減法》教案(精選2篇)

    總課時數(shù):授課時間: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會計算8、9的加減法。2、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評價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 加、減法(精選16篇)

    【 單元分析 】本單元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nèi)加、減法,認識了1000以內(nèi)數(shù)以及掌握了1000以內(nèi)簡單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安排的。主要內(nèi)容有三個知識模塊:三位數(shù)加減法,加、減法驗算,加減混合運算。...

  • 《10加減法》教案(精選15篇)

    教材分析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比較熟練地掌握了10的組成,并且通過一圖四式的練習,初步認識了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習10的加減法作了知識上的鋪墊。...

  • 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精選13篇)

    教案示例課題: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口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和的靈活性.3.初步培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的算理.教學難點掌握口算...

  •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视频播放 | 日本很黄的吸乳A片 | 免费看日批视频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 你懂的在线国产 | 欧美激烈精交gif动态图 | 亚洲制服丝无码中文在线 | 性饥渴少妇AV无码毛片 | 古惑仔1人在江湖在线观看粤语高清 | 卡一卡2卡3卡4精品乱码免费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内自拍视频网站 | 蜜桃视频成人m3u8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限公司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 | 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永夜星河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红杏 |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高潮了听书 | 师兄啊师兄在线 | 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 国产人妻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免费 | 嫩草研究院在线观看 | 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7m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第55页 | 萍萍的性荡生活第二部 | 欧美熟videos肥婆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婷婷 |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 超碰老师 | 在线黄色av| 国产精品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九九九九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