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減法的意義(精選16篇)

減法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3-01-24

減法的意義(精選16篇)

減法的意義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及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

  (二)使學生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進行驗算.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及其應用是教學的重點;對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的概念是理解的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引入問題情境

  前3年半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繼續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

  (板書課題:)

  全班口算(卡片):

  35+75= 150-80=

  110-75= 150-70=

  110-35= 80+70=

  (二)設置問題情境

  1.教學.

  (1)從直觀的線段圖引入,概括.

  按圖意列式:

  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說明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并指出各部分名稱.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獨立分析并列式解答.

  提問:這兩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隨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觀察、比較3個圖之間的關系.

  提問:

  ①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第2,3兩個圖與第1圖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3個圖中的數都一樣.第1圖是已知男、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圖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或女生人數)求女生人數(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

  ③第2,3圖中的被減數是第1圖中的什么數呢?減數與差各是第1圖中的什么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連線(補前面).

  (3)引導思考.

  從上面減法的算式看,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

  進而讓學生說出.

  教師歸納總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與差的概念.

  (4)看書,閱讀課本54頁.

  (5)引導學生研究加、減之間的關系.

  觀察、比較第2圖、第3圖與第1圖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弄清在加法中是己知的,在減法中是未知的;在加法中是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己知的.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

  另外從加、上看也是一種相反的運算,因此說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運算也就是相反的運算.

  大家回憶一下,過去用一道加法題改編成兩道減法題,就是利用了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

  練一練

  根據2468+575=3043,寫出下面2道減法題的得數.

  3043-575=( ) 3043-2468=( )

  (6)1和0在減法中的特性.

  在加法中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那么在減法中一個數減去0,得什么?

  啟發同學自己舉例說明,如8-0=8……從而學生自己總結出: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提問:如果被減數和減數相等,差是幾?

  啟發同學自己舉例,如:8-8=0……從而得出:被減數等于減數,差為0.

  教師強調在運算中要注意0和1的問題.

  2.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同學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能根據下面一組算式,看加法中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由此推出怎樣求一個加數?

  32+20=52 52-20=32 52-32=20.

  學生經過思考得出,加法中最基本的關系是:

  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另一加數

  (2)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看下面的算式:

  從150-70=80中,引導學生得出:

  80+70=150 150-80=70

  比較上面三個算式可以看出:

  這就是說: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閱讀課本第55頁.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應用.

  提問:過去學過哪些計算可以應用這些關系?

  在學生回答可以驗算后,引導學生系統整理加法的驗算方法.

  提問:

  (1)前面復習過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交換律)

  (2)現在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什么知識?(應用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

  引導學生復習整理減法的兩種驗算方法.

  例如:1234=987=247驗算:

  同學們自己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驗算.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驗算的.

  從而得出: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差,看是否等于減數.

  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4題.

  (三)鞏固反饋

  1.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減法算式.

  2.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題的得數.

  2999+428 3427-2999

  (四)課堂總結

  啟發性提問:

  1.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減法運算與加法運算有什么關系?

  2.加、減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3.怎樣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進行驗算?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1,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學生在這之前雖然也學會減法計算,也能解答一些減法應用題,但并不知道.往往認為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是多少就是減法,或者求兩數相差多少就是減法,這是把減法的應用當作了.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加以概括,進一步用定義形式說明.

  新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直觀的線段圖引入,概括.引導學生對3個線段圖的比較以及之間的聯系,經過思考,自己歸納出.再通過3個線段圖中已知條件和問題的變化以及加、上讓學生再看出加、減法是一相反的運算,也即互為逆運算.

  第二部分為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學過,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出加、減法的關系式.

  第三部分是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應用.通過學生回憶過去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引導學生整理加法的驗算方法,可以用加法交換律,用加法驗算,也可以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用減法驗算.再引導學生整理出減法的兩種驗算方法,應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本節課的練習采取邊講邊練的形式,及時反饋.為了鞏固驗算方法,對練習題要求驗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驗算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1.

  2.

  3.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2+20=52 和=加數+加數

  52-20=32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2-32=20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50 - 70 =80 80-70=150

  被減數 減數 差 150-80=70

  比較:

  得出: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減法的意義 篇2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 篇3

  教學內容:課本第120頁例題一,第121頁例題二,120頁和122頁“做一做”, 練習二十六第1~2題教學目的: 一、初步理解小數加法及減法的意義; 二、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法則,會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三、對學生進行從小愛勞動的思想教育。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14+9        120+99        47-18          200-82        24-9    0.1+0.2     1.5+0.7      0.75-0.43     2.3+0.7          3.4-0.2 2、筆算    0.47+0.73                    0.82-0.43    3、填空:           3735克=(      )千克            4075克=(      )千克    4、準備題:      (1)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2)讓學生板演,并說說為什么要用加法?(根據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3)再讓學生說說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教師出示。      (4)改為減法應用題:        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7810克,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采集了多少克?      (5)板演,說說為什么用減法?(教師出示減法的意義)      (6)說說整數減法的計算法則,教師出示。 二、新授1、教學例1      (1)由準備題改為例1: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千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      (3)列式,說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3.735+4.075    (根據加法的意義)      (4)小數加法怎樣計算呢?怎樣列豎式?(一人板演)               3 . 7 3 5          +   4 . 0 7 5        注意:①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教師板書各數位)                ②從哪一位加起?(板演)                ③得數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為什么?(根據小數                    的基本性質能去掉)      (5)練習:第120頁“做一做”                21.6+5.4                    12.03+0.875      (6)討論: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數加法意義和整數一樣)2、教學例2     (1)你能將例1改為一道減法應用題嗎?(教師出示)     (2)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3)列式,為什么用減法?(根據減法的意義)     (4)小數減法怎樣計算呢?怎樣列豎式?(一人板演)                7 . 8 1           - 3 . 7 3 5        注意:把7.81改為7.810再減  (5)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6)交流:①從哪一位減起?                       ②遇到哪一位上不夠減怎么辦?  (7)討論: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數減法意義和整數一樣)  (8)討論: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  (9)小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的一樣            練習:122頁“做一做”            12.16+5.347                  0.4-0.125 三、鞏固練習:    4.63+0.27      12.54+0.7      15.31-2.815      20-9.54

減法的意義 篇4

  教學內容: -- 教材第111 -113頁例1 - 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六1 - 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少先隊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隊采集了986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讓學生先解答,再說一說整數加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筆算。

  4.67 + 2.5 =      6.03 + 8.47 =      8.41 - 0.75 =

  讓學生列豎式計算,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并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二、新課

  1.教學例1。

  (1)通過舊知識引出新課。

  教師再出示一次復習的第1題,把已知條件和問題稍作改動,變成例1。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比較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的意義。

  教師:“例1與復習中的第1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說出:從復習的第1題可以看出整數加法的意義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從例1可以看出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因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中草藥的千克數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3)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師板書橫式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寫豎式,并提問:“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把以千克作單位的小數改寫成以克作單位的整數,列出豎式,并提問:“整數加法應該怎樣算?”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

  教師接著再提問:“為什么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引導學生說出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教師告訴學生:小數加法也是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所以列豎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然后讓學生計算,算完后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能不能去掉?為什么能去掉?”引導學生說出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訴學生以后在計算小數加法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通常要把“0”去掉。

  2.讓學生做第111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是否把小數點對齊了,最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小數加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對齊。

  4.教學例2。

  (1)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小數減法的意義。

  教師:“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有什么變化?例2的數量關系是什么?”啟發學生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采集中藥材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可以看出小數減法也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所以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讓學生聯系小數加法小數點對齊的算理,說一說小數減法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然后教師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并列出豎式,提問:“個位上是幾減幾?”接著讓學生看小數減法豎式,提問:“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利用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理解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作“0”來計算,以后在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接著讓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小數點是否對齊,被減數千分位的處理是否正確,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

  5.比較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計算法則。

  讓學生討論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這和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的關系是一樣的。

  6.小結。

  教師:“通過學習上面的知識,小數加法和小數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都要從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師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完整地說一說。并讓學生看書上的法則,齊讀一遍。

  7.做第113頁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學生做題之前,教師先提問:“整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整數加減法是怎樣驗算的?”從而說明小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及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一樣。再讓學生做題,檢查豎式的書寫及計算有沒有錯誤,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驗算的格式對不對。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并驗算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1.做第1題,教師先說明題意,要根據加法算式來寫減法算式的得數,不用再列式計算。學生做完之后,可以提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寫減得的差的?”使學生加深對小數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關系的認識。

  2.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做,可以要求學生驗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訂正時,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說一說。

減法的意義 篇5

  教學課題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課時

  1

  主備教師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2.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及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流程

  初備

  修改部分

  一、談話導入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四、總結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 + 加數 = 和 被減數 - 減數 = 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6.練習“做一做”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學

  后記

減法的意義 篇6

  [ 作者:云中漫步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41    更新時間:2004-8-20    文章錄入:云中漫步 ]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減法的意義 篇7

  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6題。

  (一)知識教學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理解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引導運用已有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識。

  1.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

  2,教學難點:理解“逆運算”。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一)鐳蟄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73—50    23+50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1.導人:我們已學過了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

  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我們學習減法的意義。(板書:減法的意義)

  2.教學減法意義:

  (1)出示教材第54頁第(”題,啟發學生讀題,自己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

  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學生回答。

  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上加數等于和。

  教師在第(1)題右邊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教材第54頁第(2)題(轉板),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

  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

  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第(2)題是已知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

  生人數。

  教師再提問:    ·

  如果拋開題中講的具體事例,這些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啟發學生

  對照板書回答。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

  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板書:“和”、“加數”、“另一個

  加數”    ,

  問: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

  系,誰能說一說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的運算,啟發學生閱讀教材第54頁上的結束語,結合例子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

  意義。

  (4)教學各部分名稱。

  在減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

  數叫什么?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3頁最后一行到第54頁前兩行內容,然后引導學生

  明確:如在43—24:19算式中,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逆運算”就是

  相反地運算,也就是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

  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

  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5)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6)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我們學習加法意義時知道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誰能舉例說明?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引導同桌討

  論,然后舉例子,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5—0二5    5—5二0    0—0二0

  對照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看第一個算式:5—0;5,那么7—0等于多少?8—0呢?任意一個

  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概括說是:一個數減去零,還得原數。

  5—5二0    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本身都等于0。

  也就是說當被減數等于減數時,差是0。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0在減法運

  算中有幾種情況呢?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前面我們已學過加法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同學們回憶一下,加法

  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和:加數+加數

  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是: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對基本數量關系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

  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為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供依據,學生對所

  學的知識便于形成網絡。)

  (3)反饋練習: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

  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

  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進行加法計算時,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

  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用減法驗算應怎樣做?請同學們計算出來(填書)(指2名學生板演):

  集體訂正,同時讓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來驗算的。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

  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算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

  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引導學生明確

  用加法計算,也可用減法計算。)

  學生自己計算。(填書)

  以上我們學的是教材第53-55頁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有問題提出來。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減法。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算式是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

  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第56頁第3、4題。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差:被減數—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1234    2079

  —+845,驗算—-845.或

  1234    247

  —-987,驗算—+987.或,

減法的意義 篇8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P2~3:例1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互逆關系。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2、筆算

  3、導入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4)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 + 加數 = 和 被減數 - 減數 = 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 加數+加數=和

  1956-1142=814 和-另一個加數=加數

  1956-814=1142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意義 篇9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 篇10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

  2.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結合上題的訂正進行提問)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千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1(變復習題第2題為例1).

  教師明確:復習題2題是以克為單位的數(板書:克數),現在把每小隊來集中草藥的克數改為千克數,求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變成了今天所要學習的例1.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4)小組討論:求什么?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例1與復習題中的2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3.735+4.075(板書

  (6) 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7)列豎式: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教師板書

  (8)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左式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數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右式是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板書: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9)學生試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為什么能去掉?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 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饋練習: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豎式和教材第111頁“一做”中的題目.(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2)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由整數加法類推學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學例2: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是求什么的?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觀察: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思考:例2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啟發學先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來集中草藥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啟發學生說明小數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不是相同?

  教師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板書:減)

  列出豎式:

  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5)教師提問:這個豎式怎樣計算?咱們先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板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7.81-3.735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7)反饋練習: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4.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同桌互相檢驗.

  (4)集體訂正.

  6.教學例5.

  (1)教師提問: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3.2+0.5○0.5+3.2

  (4.7+2.6)+7.4○4.7+(2.6+7.4)

  (2)出示例5:計算0.6+7.91+3.4+0.09

  教師讓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做.

  教師提問:還有其它的算法嗎?指名板演.

  同桌討論:哪種算法簡便?為什么?

  教師補充說明: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應用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

  7.練習(教材第116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出各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

  (1)6.7+4.95+3.3=6.7+□+4.95

  (2)(1.38+1.75)+0.25=□+(□+□)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計算小數加、誠教,先把各放的( )對齊(也就是把( )對齊)再按照( )數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根線上的( )點上小數點.

  2.計算.

  3.改錯.

  4.練習二十六第2題的下邊一欄3個小題.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5.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116頁“做一做”第二小題)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板書: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

  1.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噸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賽中,張英跳過了1.1米,肖紅比張英跳的低0.05米,李強比肖紅跳的高0.25米.李強跳過多少米?

  板書設計

減法的意義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

  2.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結合上題的訂正進行提問)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4.075千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1(變復習題第2題為例1).

  教師明確:復習題2題是以克為單位的數(板書:克數),現在把每小隊來集中草藥的克數改為千克數,求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變成了今天所要學習的例1.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4)小組討論:求什么?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例1與復習題中的2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3.735+4.075(板書

  (6) 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7)列豎式: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教師板書

  (8)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左式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數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右式是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板書: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9)學生試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為什么能去掉?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 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饋練習: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豎式和教材第111頁“一做”中的題目.(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2)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由整數加法類推學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學例2: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是求什么的?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觀察: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思考:例2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啟發學先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來集中草藥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啟發學生說明小數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不是相同?

  教師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板書:減)

  列出豎式:

  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5)教師提問:這個豎式怎樣計算?咱們先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板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7.81-3.735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7)反饋練習: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4.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同桌互相檢驗.

  (4)集體訂正.

  6.教學例5.

  (1)教師提問: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3.2+0.5○0.5+3.2

  (4.7+2.6)+7.4○4.7+(2.6+7.4)

  (2)出示例5:計算0.6+7.91+3.4+0.09

  教師讓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做.

  教師提問:還有其它的算法嗎?指名板演.

  同桌討論:哪種算法簡便?為什么?

  教師補充說明: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應用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

  7.練習(教材第116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出各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

  (1)6.7+4.95+3.3=6.7+□+4.95

  (2)(1.38+1.75)+0.25=□+(□+□)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計算小數加、誠教,先把各放的( )對齊(也就是把( )對齊)再按照( )數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根線上的( )點上小數點.

  2.計算.

  3.改錯.

  4.練習二十六第2題的下邊一欄3個小題.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5.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116頁“做一做”第二小題)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板書: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

  1.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噸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賽中,張英跳過了1.1米,肖紅比張英跳的低0.05米,李強比肖紅跳的高0.25米.李強跳過多少米?

  板書設計

減法的意義 篇13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把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把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把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把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預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小明碰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 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板書)

  教師:②假如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假如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假如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 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重,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定: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

  (四)全課小結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 428(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 4569(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預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預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的意義 篇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56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對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習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多4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  24 + 19  =  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    │     │

  加數  加數    和

  (2)二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  19 =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  數”、“和”(如右上)。 

  接著讓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上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未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了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5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強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  7—7=0,  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  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等于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仍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問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2.減法各部分問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差=被減數-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  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上面這些關系,那么應用這些關系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說明應用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  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7”(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i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  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  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 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學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 篇1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的意義 篇1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112頁的例1和例2,第111頁、113頁上面“做一做”中的  題目和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少先隊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隊采集了986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讓學生先解答,再說一說整數加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筆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讓學生列豎式計算,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并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二、新課

  1.教學例l。

  (1)通過舊知識引出新課。

  教師再出示一次復習的第l題,把已知條件和問題稍作改動,變成例l。讓學生讀題, 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比較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的意義。

  教師:“例1與復習中的第1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 么要用加法算?”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說出:從復習的第1題可以看出整數加法的意義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從例1可以看出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因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中草藥的千克數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3)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師板書橫式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寫豎式,并提問:“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然 后把以千克作單位的小數改寫成以克作單位的整數,列出豎式,并提問:“整數加法應該怎樣算?”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

  教師接著再提問:“為什么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引導學生說出相同計數單位上 的數才能相加。教師告訴學生:小數加法也是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所以列豎式 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然后讓學生計算,算完后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能不能去掉?為什么能去掉?”引導學生說出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訴學生以后在計 算小數加法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通常要把“0”去掉。

  2.讓學生做第111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是否把小數點對齊了,最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法和 整數加法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小數加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對齊:

  4.教學例2。

  (1)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小數減法的意義。

  教師:“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l比有什么變化?例2的數量關系是什么?”啟發學生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采集中藥材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  的千克數;可以看出小數減法也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所以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讓學生聯系小數加法小數點對齊的算理,說一說小數減法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然后教師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并列出豎式,提問:“個位上是幾減幾?”接著讓學生看小數減法豎式,提問:“被減數干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利用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理解被減數干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作“0”再計算,以后 在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接著讓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小數點是 否對齊,被減數千分位的處理是否正確,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

  5.比較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計算法則。

  讓學生討論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這和小數 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的關系是一樣的。

  6.小結。 

  教師:“通過學習上面的知識,小數加法和小數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說出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都要從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師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完整地說一說。并讓學生看書上的法 則,齊讀一遍。

  7.做第113頁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學生做題之前,教師先提問:“整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整數加減法是怎樣驗算的?”從而說明小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及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一樣。再讓學生做題.檢查豎式的書寫及計算有沒有錯誤,得數的小數點點得是否正確,驗算的格式 對不對。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并驗算的。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1.做第l題,教師先說明題意,要根據加法算式來寫減法算式的得數,不用再列式計算。學生做完之后,可以提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寫減得的差的?”使學生加深對小數減法的 意義和加減法關系的認識;

  2.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做,可以要求學生驗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訂正時, 針對學生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說一說。

減法的意義(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數學 -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目的:1. 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引標) 1.舊知鋪墊,誘發注意 A:填空:13+11表示( ) 13-11表示( ) 在列...

  •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容:課本第120頁例題一,第121頁例題二,120頁和122頁“做一做”, 練習二十六第1~2題教學目的:一、初步理解小數加法及減法的意義;二、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法則,會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三、對學生進行從小愛勞動的思想教...

  • 數學教案-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

  •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56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對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

  •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容: -- 教材第111 -113頁例1 - 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六1 - 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112頁的例1和例2,第111頁、113頁上面“做一做”中的 題目和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初步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 作者:云中漫步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41更新時間:2004-8-20文章錄入:云中漫步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

  • 《減法》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初步知道減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2、在具體到情景與活動中理解減法的含義,并能用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

  • 減 法(精選13篇)

    減 法總第10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計算法則,學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2、學會結合具體的試題進行估算。3、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說教材:1、教學內容。《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2—33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精選16篇)

    第一周 星期五 第三節 2003--.02--.21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頁的例題,第9~10頁“想想做做”的習題。教學目標:1、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2、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 《小鹿的減法》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篇)

    一、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浪讀課文。3、培養兒童在困難面前不退卻的堅強意志。二、教學時間兩課時三、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實物演示,激趣引入1.出示實物算盤讓學生觀察珠算的減法。2.導入新課。...

  • 減法說課稿范文(通用13篇)

    一、說教材《小鹿的減法》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做人的道理”為主題設置安排的。每篇課文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国产91皮裤在线播放 | 日韩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三级毛片子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爰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午夜激情三级 | 看欧美黄色大片 | 日韩精品一区av |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久国产视频 | 无码喷水一区二区浪潮av | 在线高清理伦片a | 99精品视频免费热播在线观看 | 午夜大胆裸体A级人体片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久网站 | 国产人与动牲交毛长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午夜激情四射影院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 |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久久WWW免费人成人片 | 本色视频aaaaaa一级网站 | 欧美多人片高潮野外做片黑人 | 中文字幕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伦孑沙发午休精品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精东 | 亚洲国产色一区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小毛片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a精品视频 | 极品美女高潮呻吟国产剧情91 |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 成人小视频在线看 | 四虎影院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