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精選16篇)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3-01-21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精選16篇)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二)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歸納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難點:判斷求減數或求被減數用哪個關系式。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數x。(要求說出關系式和口算過程。)

  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

  2.填空。

  ( )-10=15 85-( )=80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教學例4。

  (1)出示課本中的第一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有30米,用去18米,還剩多少米?)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算式?

  ③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2)出示課本中的第二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有30米,用去一些,還剩12米,用去多少米?)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同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減數=被減數-差

  (3)出示課本中第三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用去18米,還剩12米,這條繩子長多少米?)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同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減數=減數+差

  再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是不相同的。結合例4加以說明:

  被減數30米是總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從總數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也就是說,被減數包括兩部分,去掉減數就是差,去掉差就是減數。所以求減數要用減法。

  求被減數,就是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練一練

  課本練習八第2題: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應用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敘述:過去我們學過減法驗算,例如,432-78=354。怎樣驗算得數是否正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減數與差相加,如果等于被減數,說明計算正確。這實際上就是利用了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被減數的方法來驗算減法。今天我們又總結了求減數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減數的方法來驗算減法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

  應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驗算減法。

  如果用減數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就是減法做對了。

  練一練

  課本練習八第1題的第(1)題:計算8024-4728,用兩種方法驗算。

  4.教學例5:求未知數x。

  (1) x-48=35

  提問:

  ①x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板書:

  提問:

  ①書寫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②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135-x=98

  提問:

  ①x在減法算式里是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數x,并檢驗是否正確。

  練一練

  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體學生在本子上做,指名兩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饋訂正。

  5.引導學生小結。

  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3)驗算減法有哪兩種方法?

  (4) 求減法中的未知數首先要注意什么?

  6.課后作業 :

  練習八第1(第2小題),3,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基礎上,概括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從而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本節課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利用三幅線段圖,由學生分別列出算式,把第2題、第3題與第1題比較,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被減數與求減數的關系式,并利用整體與部分關系,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方法的不同。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個關系式的含義,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二層次,利用減法各部分間關系來驗算減法,幫助學生掌握用兩種方法驗算減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能加深對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理解。

  第三層次,利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求減法中未知數x。由于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學中特別強調了首先要觀察x在減法中是被減數還是減數,用什么方法求出,再進行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本節課的最后,仍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抓住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重點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 求未知數x

  (1)x-48=35

  x=48+35

  x=83

  被減數-減數=差

  差=被減數-減數

  (2)135-x=98

  x=135-98

  x=37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1.教學例4(演示課件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1.教學例4(演示課件)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1.教學例4(演示課件)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二)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歸納。

  難點:判斷求減數或求被減數用哪個關系式。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數x。(要求說出關系式和口算過程。)

  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

  2.填空。

  ( )-10=15 85-( )=80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2.教學例4。

  (1)出示課本中的第一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有30米,用去18米,還剩多少米?)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算式?

  ③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2)出示課本中的第二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有30米,用去一些,還剩12米,用去多少米?)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同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減數=被減數-差

  (3)出示課本中第三幅線段圖。

  提問:

  ①這幅圖什么意思?

  (一條繩子,用去18米,還剩12米,這條繩子長多少米?)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同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減數=減數+差

  再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是不相同的。結合例4加以說明:

  被減數30米是總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從總數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也就是說,被減數包括兩部分,去掉減數就是差,去掉差就是減數。所以求減數要用減法。

  求被減數,就是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練一練

  課本練習八第2題: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應用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敘述:過去我們學過減法驗算,例如,432-78=354。怎樣驗算得數是否正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減數與差相加,如果等于被減數,說明計算正確。這實際上就是利用了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被減數的方法來驗算減法。今天我們又總結了求減數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減數的方法來驗算減法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

  應用,可以驗算減法。

  如果用減數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就是減法做對了。

  練一練

  課本練習八第1題的第(1)題:計算8024-4728,用兩種方法驗算。

  4.教學例5:求未知數x。

  (1) x-48=35

  提問:

  ①x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板書:

  提問:

  ①書寫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②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135-x=98

  提問:

  ①x在減法算式里是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數x,并檢驗是否正確。

  練一練

  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體學生在本子上做,指名兩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饋訂正。

  5.引導學生小結。

  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3)驗算減法有哪兩種方法?

  (4) 求減法中的未知數首先要注意什么?

  6.課后作業 :

  練習八第1(第2小題),3,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基礎上,概括,從而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本節課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利用三幅線段圖,由學生分別列出算式,把第2題、第3題與第1題比較,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被減數與求減數的關系式,并利用整體與部分關系,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方法的不同。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個關系式的含義,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二層次,利用減法各部分間關系來驗算減法,幫助學生掌握用兩種方法驗算減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能加深對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理解。

  第三層次,利用,求減法中未知數x。由于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學中特別強調了首先要觀察x在減法中是被減數還是減數,用什么方法求出,再進行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本節課的最后,仍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抓住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重點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板書設計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 求未知數x

  (1)x-48=35

  x=48+35

  x=83

  被減數-減數=差

  差=被減數-減數

  (2)135-x=98

  x=135-98

  x=37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1.教學例4(演示課件)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1.教學例4(演示課件)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8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9

  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6題。

  (一)知識教學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理解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引導運用已有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識。

  1.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

  2,教學難點:理解“逆運算”。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一)鐳蟄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73—50    23+50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1.導人:我們已學過了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

  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我們學習減法的意義。(板書:減法的意義)

  2.教學減法意義:

  (1)出示教材第54頁第(”題,啟發學生讀題,自己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

  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學生回答。

  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上加數等于和。

  教師在第(1)題右邊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教材第54頁第(2)題(轉板),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

  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

  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第(2)題是已知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

  生人數。

  教師再提問:    ·

  如果拋開題中講的具體事例,這些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啟發學生

  對照板書回答。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

  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板書:“和”、“加數”、“另一個

  加數”    ,

  問: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

  系,誰能說一說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的運算,啟發學生閱讀教材第54頁上的結束語,結合例子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

  意義。

  (4)教學各部分名稱。

  在減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

  數叫什么?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3頁最后一行到第54頁前兩行內容,然后引導學生

  明確:如在43—24:19算式中,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逆運算”就是

  相反地運算,也就是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

  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

  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5)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6)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我們學習加法意義時知道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誰能舉例說明?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引導同桌討

  論,然后舉例子,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5—0二5    5—5二0    0—0二0

  對照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看第一個算式:5—0;5,那么7—0等于多少?8—0呢?任意一個

  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概括說是:一個數減去零,還得原數。

  5—5二0    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本身都等于0。

  也就是說當被減數等于減數時,差是0。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0在減法運

  算中有幾種情況呢?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前面我們已學過加法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同學們回憶一下,加法

  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和:加數+加數

  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是: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對基本數量關系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

  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為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供依據,學生對所

  學的知識便于形成網絡。)

  (3)反饋練習: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

  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

  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進行加法計算時,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

  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用減法驗算應怎樣做?請同學們計算出來(填書)(指2名學生板演):

  集體訂正,同時讓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來驗算的。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

  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算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

  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引導學生明確

  用加法計算,也可用減法計算。)

  學生自己計算。(填書)

  以上我們學的是教材第53-55頁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有問題提出來。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減法。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算式是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

  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第56頁第3、4題。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差:被減數—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1234    2079

  —+845,驗算—-845.或

  1234    247

  —-987,驗算—+987.或,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0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準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1

  課題一: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2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把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把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把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把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預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小明碰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 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板書)

  教師:②假如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假如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假如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 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重,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定: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

  (四)全課小結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 428(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 4569(2)4058-73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1. 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 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并把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游戲預備:

  1.將學生分為每3人一組.

  2.把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做成卡片.

  3.教師預備一些有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習題,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學校新買來科技和文藝兩種圖書,其中科技書有83本,文藝書有72本.學校一共買來多少本圖書? (可以一題變多題)

  (2) 實驗小學五年一班有學生65人,參加歌詠比賽的有47人,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 (可以一題變多題)

  游戲過程:

  1、每一輪分別選取2組學生進行比賽,每組學生的手里都將擁有這6張卡片.

  2、老師首先出示習題,然后學生根據題意在空白卡片上寫出算式再擺出符合此題的關系式.(其余的學生當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組做得即對又快,那么哪一小組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4、一輪過后,再將請出另一輪的選手.(最好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56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對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習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多4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  24 + 19  =  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    │     │

  加數  加數    和

  (2)二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  19 =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數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  數”、“和”(如右上)。 

  接著讓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上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未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了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5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強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  7—7=0,  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  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等于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仍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問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2.減法各部分問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差=被減數-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  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上面這些關系,那么應用這些關系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說明應用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  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7”(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79i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  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出:    1234    驗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  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 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學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2.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未知數 .(要求說出關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學例4(演示課件“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還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2)教師板書:

  關系式: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以寫作:差=被減數-減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師板書:

  30-12=18(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減數?

  教師板書:減數=被減數-差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求這條繩子的總長,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18+12=30(米)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

  ①要求的數在第(1)題里是什么數?

  ②已知的兩個數分別是第(1)題里的什么數?

  ③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7)引導學生比較求被減數和減數的方法不同.

  被減數包含著兩部分,去掉減數就得差,去掉差,就得減數,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求被減數就要把減去的數與差這兩部分數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8)根據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可以檢驗減法

  用減法驗算:432-78=354

  教師指出:如果用減法和差相加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練習:填空.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被減數

  62 

  370 

  528 

  減 數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學例5 

  例5  求未知數 .(板書)

  (1)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被減數?

  教師板書:

  =35+48

  =83

  ③書寫時注意什么?怎樣檢驗是否正確?

  (2)

  提問:

  ① 是減法中的被減數還是減數?

  ②怎樣求減數?

  (學生板演)

  練習:求未知數

  -120=370 

  3.教學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提問:

  ①要求的數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

  80- =49

  =80-49

  =31

  練習: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用兩種方法驗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換成 ,然后說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數 .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求被減數?怎樣求減數?

  五、課后作業 

  1.(1)什么數減去32還剩27?

  (2)從160里面減去一個數得55,減去的數是多少?

  (3)920減去6300與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數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數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篇16

  [ 作者:云中漫步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41    更新時間:2004-8-20    文章錄入:云中漫步 ]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  :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             5-5=0           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下載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 (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2題;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    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    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三)鞏固發展 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1

  1.填空:

  (1)已知兩個數的(   )與其中的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叫減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是(    ),90是(    ),30是(   ).

  (3)一個數減0還得(    ).被減數與減數相等,差是(    ).

  (4)根據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個減法等式是(    ).

  2.判斷: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練習2 下載

  (1)

  (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另一種是用被減數減去差.(    )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47-153=256-(□+□)

  (四)全課小結

  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56第3、4題.

  3題: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1)2999+428 (2)3427-2999

  4題: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兩種方法驗算.

  (1)2981+4569 (2)4058-739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參考教案二)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二)會利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和認真檢驗的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歸納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 《減法》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初步知道減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2、在具體到情景與活動中理解減法的含義,并能用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

  • 減 法(精選13篇)

    減 法總第10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計算法則,學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2、學會結合具體的試題進行估算。3、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說教材:1、教學內容。《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2—33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精選16篇)

    第一周 星期五 第三節 2003--.02--.21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頁的例題,第9~10頁“想想做做”的習題。教學目標:1、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2、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 《小鹿的減法》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篇)

    一、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浪讀課文。3、培養兒童在困難面前不退卻的堅強意志。二、教學時間兩課時三、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實物演示,激趣引入1.出示實物算盤讓學生觀察珠算的減法。2.導入新課。...

  • 減法說課稿范文(通用13篇)

    一、說教材《小鹿的減法》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做人的道理”為主題設置安排的。每篇課文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

  • 整十數加一位數 相應的減法(精選3篇)

    課題四:教學目標1.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2.能準確地計算出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根據100以內的組成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并能準確計算.教具學...

  • 減法的運算性質教案(精選2篇)

    教學內容:人教新課標四年級數學下冊減法的運算性質。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減法的運算性質,并利用性質進行有關的簡算。2、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及綜合概括的能力。3、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 5以內數的減法 教學設計(精選2篇)

    內容;講例1-例3,處理第20頁至21頁目標;1認識減號和減法算式:2探索減法的算法3養成看圖的習慣,能提出數學問題,并會解答重難點;從連動性的三副圖中提出減法問題的算理教具準備;例1多媒體課件;送信卡片;找朋友卡片教學過程一 前提測評;5分小...

  • 萬一內的減法(通用3篇)

    課題第1課時(總第4課時)教 學目 標使學生掌握筆算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重 點難 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萬以內的減法的算理、算法。...

  • 減法的性質(精選2篇)

    教學實踐與反思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 宋煜陽(315500)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

  • 4的減法(精選16篇)

    教學內容:4的減法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4的組成及初步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能真確地計算4以內的減法。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實物、磁性貼片。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復習。...

  •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案(精選8篇)

    教學內容:P48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的習題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使同學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同學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愿望2、正確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知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

  • 7的減法教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有聯系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2.掌握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3.使學生能夠提高計算能力。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草地(自制)。學生準備:6只小雞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人 | 国产精品天码无卡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 一面亲着一面膜下奶韩剧放下 | 91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 日批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国产a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 黄色大片毛片 |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中文av字幕 | 456亚洲影院 | 天天想夜夜操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观看美女av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 | 日韩激情无码激情A片免费软件 | 国产在线观看av | 怡红院成免费人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7色se| 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 | 西西gogo高清大胆专业69 | 黄色a大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 | 国产精品综合二区 | 飘香影院午夜理论片A片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超caopor在线公开视频 | 一区一区三区四区产品动漫 | 中文字幕第八页 | 国产AV一二三无码影片 | 深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v片 | 永夜星河短剧免费观看 | 一道本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