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6題。
(一)知識教學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深刻理解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引導運用已有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識。
1.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
2,教學難點:理解“逆運算”。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一)鐳蟄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73—50 23+50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1.導人:我們已學過了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
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我們學習減法的意義。(板書:減法的意義)
2.教學減法意義:
(1)出示教材第54頁第(”題,啟發學生讀題,自己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
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學生回答。
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上加數等于和。
教師在第(1)題右邊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教材第54頁第(2)題(轉板),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
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
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第(2)題是已知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
生人數。
教師再提問: ·
如果拋開題中講的具體事例,這些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啟發學生
對照板書回答。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
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板書:“和”、“加數”、“另一個
加數” ,
問: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
系,誰能說一說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的運算,啟發學生閱讀教材第54頁上的結束語,結合例子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
意義。
(4)教學各部分名稱。
在減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
數叫什么?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