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urse 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3
step 5. homework .
1. 跟錄音讀a部分5遍,并試背課文
2. 抄寫課文一遍
3. 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續編對話并表演,并試將表演的劇本寫下來并配上精美的圖片。
板書設計:
unit 3 a purse . sept. 26
over there
let me see. a: is this /that your purse ?
not at all. b: yes, it is .
come here. no, it isn’t.perhaps it’s yangling’s
教學反思:
一、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資助學習能力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過程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根據這一原則,我在本課教學中做了一些安排,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新授句型“is that your purse?”的教學,我先用該句型與學生探討、尋找物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問,讓學生跟著我讀,而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感知,自己就能悟出意思;緊接著我再順水推舟,讓學生ask in chains,讓他們以已有的知識帶動新知的發展,從而自己習得該語言。學生們躍躍欲試,只要略加點撥,他們就脫口而出,并理解意思。
在單詞的教授中,我也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我在出示“purse”時,用課件將“purse”和“nurse”運動組合在一起,學生無形中就學會了“purse”,也對字母組合ur的發音有了感知。接下來的“perhaps”一詞的教授中,我引導提問學生,“perhaps”可以用那些詞來替換,學生的想象思維開始活動,提出了“i think, maybe”等,真是可貴、可喜。
俗話說;“授以一魚,可食一日;授以捕魚一技,可食一生”。作為一名教師,我想我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一個詞,一句話的說法、用法,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以及自主學習英語、獨立運用的能力。
二、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種教學途徑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边@就要求教師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設計讓學生聽錄音找出文中粉紅色錢包的主人;在操練的過程中,同學們綜合運用了所學語句幫助“失物招領處”找到物主;在最后,我還設計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續編故事”這一任務。啟發他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動機,鍛煉他們的口、筆頭交流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學生們帶著較明確的具體目的,運用所學語言與同學交流信息,交換意見,口語表達的技能,聽力的技能等都得到了發展,同時還與同學溝通了感情,學習了人際交往,因此有助于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