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名言,點明文章的主旨: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它將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學的難點是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2詞句解析。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在詞典中解釋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在課文中比喻人類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從前那樣受到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發現”和“發明”,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發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如,本組后面的三篇課文中講到的電腦、太空育種是前所未有的新創造,而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兒,就是新發現。
這句話概括地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順風耳”,在舊小說中指能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曾出現這兩個人物,他們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后,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這兩個詞在課文中是指人們想象中的超脫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后來這句詩經常被人引用,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課文中引用這句古詩,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造,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閱讀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教學可以從解題入手,借助工具書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呼風喚雨”可以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事實證明,人類是不能夠隨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愿望。我們只能依據客觀條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類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能夠隨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課文是借用這個形象化的說法表明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